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3月19日,星期四,睛,今天要走訪的居民有115號、126號、127號……”

早晨8:30,李娜坐在電腦前,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對照電腦中的臺賬,她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抄寫下了一些關鍵數字和信息,後面還有一行行不同的備註。

有的數字後面,寫著買菜、買米;有的數字後面寫著送體溫計;還有的數字後面寫著再次核實人口信息……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要知道,這些數字對於李娜的意義非凡,因為每一個普通的數字都代表了一戶外地返津居民。

34歲的李娜,現任東麗區華新街華富家園社區第12網格的網格員、華富家園社區第五黨支部書記。入戶走訪、電話詢問、卡點檢測、人員摸排、勸導宣傳……和本市眾多的網格員一樣,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始終在網格內開展疫情摸排、宣傳巡查等防控工作,實現疫情防控網格化摸排全覆蓋。

“華富家園社區屬於商品房,不少居民老家都在外地,春節後陸續返津的情況,給小區防疫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李娜回憶道,大年初二,在接到社區通知後,她利用近一週的時間,挨家挨戶張貼防疫明白紙,通過隔門宣傳、小喇叭循環播放等方式,確保網格內居民對科學防護知識全部知曉。

新一輪疫情排查開始後,考慮到小區的特點,李娜及時在電腦中建立了外地返津人員臺賬、體溫監測臺賬等,結合日常掌握到的情況,她自己擬了一份特別名單,仔細篩選哪戶可能有上學、探親、務工回來的人員,數字標註,並一一反覆走訪摸排,確保信息及時準確。

疫情給群眾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針對網格內返津人員的隔離情況,李娜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幫助採買、繳費、送快遞、收取生活垃圾等等,切實將“有事找網格員”的理念落到了居民的心坎裡。

2月下旬的一天,在入戶摸排中,有一位王奶奶家裡只登記了一人信息,起初李娜覺得她是獨居老人,需要更多的關愛,總是想著詢問她的情況,後來經過多次接觸,李娜瞭解到奶奶家可能還有其他人員。

“有一次入戶走訪,發現王奶奶家單元內傳來一名男子的說話聲,敲門核查,對方卻不開門。”

“並且,我在小區大門口為居民測量體溫時,發現王奶奶外出採購頻率明顯增多,購買的蔬菜也多了,不像是獨居……”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戰“疫”中的政法故事#網格員李娜:盯好臺賬上“132” 築牢疫情防控牆

回憶上述反常情況,李娜立即提高警惕。“您確定家裡真沒有外地返津人員嗎?如果後面查出來,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一天不間斷的回訪,進行宣傳、引導,終於在第五次溝通的時候。王奶奶的親戚、暫住她家的外地返津市民周某主動接起電話說,“之前也是怕麻煩,對不起,讓您費心了,下一步您看我需要怎麼做?”

在掌握了對方的情況後,李娜心裡的一塊石頭也算是落了地。在臺賬上登記備註後,周某每天堅持報送體溫,14天隔離期滿後,對方搬離了小區。臨行前,他專程找到李娜告別,“遇到您這麼負責的社區工作者,真是小區居民的福氣。從臺賬上的1號返津居民開始,到如今最新的132號返津居民,李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隨著一組組“14天隔離期滿”的後綴,大部分數字也已經由“重點關注”降為了“普通關注”。

“剛開始也挺擔心的,畢竟我們接觸的人員非常複雜。”面對看不見的敵人,起初李娜也害怕過,但想到身邊有這樣一群同她一起戰鬥的前線網格員,她說自己無畏無懼。如今,防疫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她積極發動社區黨員、志願者20餘人到門崗輪流值守。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李娜沒有好好陪父母、兩個年幼的孩子吃過一頓飯,舍小家為大家,她像一個母親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自己的網格。

記者 高鍇

通訊員 宗蘇 胡貞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