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淪陷後,德國國防軍為什麼阻止希特勒進攻西歐?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39年9月1日,德國發起了對波蘭的攻擊。同日,作為其盟友的英法兩國向國內下達了總動員令,但這並沒有把希特勒嚇住,反倒認為他們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3日,英法兩國對德宣戰,隨後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當時為殖民地)、加拿大等國。

自此,二戰全面爆發。雖然這麼多國家都與柏林處於戰爭狀態,但只有波蘭有戰事。英法聯軍在法德邊境陳兵百萬,幾乎沒有向前一步,這種“宣而不戰”,被史學界稱為“奇怪的戰爭。”更奇怪的是,波蘭淪陷後7個月,均“相安無事”,這是怎麼回事呢?

法國不想打。

首先,“力不從心”。一戰後的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國力消耗殆盡,原來的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儘管有德國的戰爭賠款可以補償一下,但是他們也一時沒有能力償還。再加上10年的經濟大蕭條,國內政治動盪,可謂內外交困,無力再戰。

其次,宣戰後的法國,知道與德國遲早有一戰。於是,集結了100多個師陳兵法德邊境。但對方快如“閃電”的裝甲集群和強大的空中優勢,還是把他們嚇住了,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他們寧肯寄希望於馬奇諾防線的堅固,也不主動招惹對手。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法軍不願單獨行動。作為英法聯軍一部分的英軍,雖然其2個師在德波戰役後一週抵達歐洲大陸,但與其承諾的30到50個師相距甚遠。他們認為,單憑法軍的實力不可能與德軍抗衡。

隨著德波戰役結束,大量的精銳部隊從東線調往西線,本就無心想打的法國,更是放棄了主動出擊的念頭。但是,防禦還是要進行的,他們憑藉一戰塹壕戰的作戰經驗,繼續構築堅固的馬奇諾防線,以逸待勞,阻擋德軍的進攻。

希特勒的“宣言”。

按照“小鬍子”的戰略部署,攻佔波蘭後,他要趁著美蘇中立,英法等國實力羸弱之際,拿下西歐。在他看來,現在的德軍十分強大,稱霸全球的野心驟然膨脹。然而,國內的反對聲,尤其是國防軍的不願合作,讓他不得不推遲進攻的日期。

一是“小鬍子”的出爾反爾。他不但善於欺騙他人,連自己人也忽悠。原來早在德波戰役爆發前,他就向陸軍將領們保證只向波蘭發動戰爭,現在戰役結束後沒幾天,他就宣佈要橫掃西歐,這是陸軍領導人不能接受的。

雖然在國防軍幫助下,“小鬍子”登上了權力寶座,但是大多數軍官都是由傳統普魯士貴族組成,他們是真正的軍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對戰爭的看法。更讓他們不能接受是,還要攻佔中立國比利時,在道義上是說不過去的。因此,不願繼續戰爭。

二是希望政治解決爭端。德國自進駐萊茵河非軍事區起,吞併奧地利和捷克,再到波蘭,拿回了他們在一戰後失去的土地和榮譽。面對西方社會越來越強硬的反對聲,國內的有識之士提議利用勝利進行和談,緩解來自周邊國家的壓力。

現在,從種種跡象表明,巴黎並沒有發動戰爭的跡象,他們認為戰爭是毫無意義的,迫切希望早點結束。這正是談判的好機會,可以藉機用和平的方式稱霸歐洲,沒有必要武力爭奪。國內各界的反對,也讓“小鬍子”決定先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作戰,暴露出的問題很多。

1.戰役之快,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由此造成了部隊承受了很多的負擔,急需休整和整編;

2.先進武器的佔比不高,中看不中用的輕裝師要淘汰;大力發展坦克師,裝備也應該更加現代化;

3.參戰部隊雖然達150萬,但不是都具有進攻精神,需要進一步的訓練。

這些“小鬍子”不願看到的事實,都也讓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攻擊時間,但他武力爭奪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他是不會聽取軍人們的主張,但部隊的休整也沒有完成,再加上寒冬來臨,最終將攻擊日期推遲到了1940年的春天。

國內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強烈,這段時間希特勒不得不到處演講,去“忽悠”。他說:“……全世界都在仇視我們,但我要用這一成就作為賭注,在勝利與滅亡之間進行選擇。我選擇了勝利,我的決心永不變更,我將在最有利的時機儘快進攻法國和英國。”

這番講話,將他的內心世界暴露無遺,每個聽到他講話的人都驚愕不已。原來,這個“瘋子”要帶領德國“一意孤行”,結局就是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頑強的小國。

就在德軍準備橫掃西歐之際,北歐的鐵礦砂供應線出現了問題。這可是德國軍工生產的重要戰略資源,沒有它就不能維繫未來的戰爭需要。於是,“小鬍子”決定揮師北上,並向丹麥和挪威發了通牒,但他們宣稱決不投降。

在強大的德軍面前,丹麥面積太小,實力太弱。戰鬥一開始,丹麥國王和政府就嚇破了膽,隨即命令投降,也就是一頓早餐的工夫,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挪威則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海軍的裝備雖然老舊,但依然遲滯了對手的進攻;勇敢的國王哈康七世,率領他的政府躲進山區之後,利用一個小電臺,發出了政府誓與德軍抗戰到底的決心,並號召只有300萬的人民起來抵抗侵略。

哈康七世在高山峻嶺中把沿途失散了的、茫然不知所措的軍隊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抗戰。面對德軍的清剿,他們經過近兩個月的苦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但比起實力很強的波蘭、法國來說,他們雖敗猶榮。

至此,德軍在歐洲連戰連勝,可謂所向披靡。這在當時的英法兩國中,瀰漫著濃重的失敗主義情緒,他們驚恐不安,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而希特勒更加瘋狂,迫不及待地要向西線進軍了。

這7個月難得的機會,如果同盟國發起對德國的攻擊,能阻止二戰的進程嗎?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德國內部主要的分歧在於進攻法國的問題上,這點,德國內部其實很猶豫。

西歐的主要勁敵就是法國,而且,這個時候英法是結盟的,德國有沒有能力去擊敗法國,這個實力是存疑的。十有八九,德國是打不過法國的。但是對於西歐,希特勒是志在必得。

法國戰役期間,德國總共拿出來2700輛坦克和1800架飛機,德軍主要坦克還是一號二號三號坦克,這些坦克在英法的重型坦克面前不堪一擊。而英法在前線裝備了3300多輛坦克,數量質量上,都強於德軍。

這個軍力對比,德軍其實是處於絕對的下風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也是考慮這一點。還有一點考慮是,如何突破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這東西簡直是固若金湯,關於如何突破馬奇諾防線,無論是德軍還是法軍,都進行過無數次推演,得出的結論是,過不去,就算過去了,德軍也屍橫遍野。

德軍將領上,其實對希特勒還是比較反感,但是在挪威、波蘭的一系列勝利,又讓他們打消了一些反感。其實這些德軍高級將領們,並沒有希特勒那樣蓬勃的野心。

德軍幾個月時間推出了一系列進攻法國的反感,這些方案都是在希特勒強烈堅持下進行的,德軍高層並沒有太大信心。而有一個人比較有信心,就是曼施坦因。最後的鐮刀計劃,也是他的方案。

德軍最高統帥部,即便是德軍已經突破到了法國腹地,仍然信心不足,曾經多次下令,讓古德里安停止前進,避免被法軍圍困,但是古德里安不同意,以辭職相威脅。

實際上,德軍的水平,部隊的裝備,德軍高級將領再清楚不過了,他們所擔心的,就是打輸了,但是元首要打,這些下屬就只能跟著打了。其實不光德軍高層擔心,即便是希特勒,也是在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