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理解《指南》中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語言領域的目標是為幼兒語言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語言素質基礎,旨在引導幼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語言教育觀念,瞭解3—6歲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合理期望。因此,不論是幼兒教師還是幼兒家長,都應該首先掌握幼兒語言教育的基本理念,進而根據這樣的理念反思我們現有的語言教育活動,並找到現有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重新規劃今後語言教育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從而更好地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通過對幼兒園管理者、教師及家長的訪談和在現實中看到的一些現狀,我們發現雖然經過幼教界自上而下的學習、研讀,以及對幼兒家長的廣泛宣傳,《指南》內容的知曉度已經相當高了,但是還有相當多的人對於其內涵的理解還未真正到位,導致“學指南”和“用指南”還不能“無縫對接”。所以,結合調研中的問題,筆者梳理出《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所倡導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希望能在幼兒語言教育方面給大家一定的幫助。

真正理解《指南》中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

一.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

學前期是兒童語言發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幼兒的所有生活與學習中,也對幼兒其他方面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同時也是學習(認知)的工具。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幫助幼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獲取信息,從而獲得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大量的知識經驗。因而,幼兒的語言教育是貫穿於其他領域之中的融合教育。幼兒語言的學習與發展與其他領域的學習、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語言教育時要有意識地與其他領域教育相互滲透。換言之,就是既不能在語言教育中只關注語言的發展,也不能只在語言教育中進行語言教育,各領域的教育活動及日常生活、遊戲都應該成為幼兒語言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幼兒從不會說到“能夠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甚至“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等,語言比較生動”是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過程的。而在這個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光是聽別人說是遠遠不夠的,語言不是“教”出來的,是孩子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必須“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激發孩子想說的願望,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讓孩子體驗到語言交往的樂趣。

真正理解《指南》中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

三.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

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幼兒可以不斷從周圍各式人的交談中獲取豐富多彩的社會知識、間接的語言經驗和多樣化的交流方式。而且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了,他們才可能有話“想說”,在說的過程才可能進一步豐富詞彙,掌握各種表達方式,逐漸變得“能說”。同時,他們也會在不同的社會生活中,經常產生交際需要與表達能力之間的矛盾,而這一矛盾又常常成為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因此,成人應重視幼兒生活內容的安排,儘可能多地增加幼兒接觸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機會,通過多種社會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增強幼兒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四.幼兒的語言學習是整體性的學習

在吸收當代兒童語言發展研究諸多成果的基礎上,研究者們認為,兒童從出生起就已經具備了學習作為人的全部語言的基本條件,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是以完整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因而兒童語言的學習應當是完整的學習,早期語言教育應當不僅重視兒童聽說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要注意為他們讀寫能力的發展做準備。所以此次《指南》在語言領域的目標分為兩大類,指向“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改變了以往在學前期只重視幼兒口頭語言 的發展與教育的傾向。

五.重視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

多年來,對於幼兒讀寫能力發展存在兩種態度:一是認為幼兒讀寫就是多識字、寫字,在此觀念下,我國幼兒園經常出現“小學化”傾向;二是為避免“小學化”傾向,幼兒園不能進行讀寫活動。這兩種態度都曲解了幼兒讀寫的內涵和意義,其實讀寫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幼兒讀寫能力發展對幼兒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與人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兒階段的“閱讀與書寫準備教育”,就內容而言,是圖畫書和常見符號文字的閱讀及寫畫,目標側重於培養幼兒閱讀和書寫的興趣、習慣,初步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寫畫時正確坐姿,握筆姿勢,掌握一些基本筆順,能書寫自己的名字,為幼兒入小學後的書面語言學習做準備;就方法而言是通過不同年齡段的圖畫書、遊戲,科學合理的進行讀寫活動。所以對於幼兒園的“小學化”不能簡單地以是否有“讀、寫、算”來界定,關鍵要看“讀、寫”的目的和內容是什麼?以什麼方式“讀、寫”?

真正理解《指南》中的幼兒語言教育理念


關注幼兒語言習慣及積極的語言表達態度的培養

在語言發展中,“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於學前兒童,這是其受益終身也是影響其語言和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文明的語言習慣”不僅包括能使用禮貌用語,還包括能根據所處情境及談話的對象和需要使用恰當的語言(說話的語氣、聲音的大小,合適的語句)以及良好的傾聽習慣。幼兒因為年齡小,往往不能有意識地察覺周圍情境,控制和把握自己言行的“分寸”,所以需要成人的不斷提醒和示範,才能逐步養成文明的語言習慣。

基於社會交往的需要,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在正常幼兒中普遍存在,這種積極性的充分發揮,需要相應的物質環境和心裡氣氛的支持。所以,《指南》和《綱要》裡不約而同的提出,創設支持性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進而“能說”。

《指南》的應用對象,既包括幼教工作者,也包括幼兒家長。而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幼兒園和家庭雖然在教育目標、教育形式、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卻分別以不同的方式發揮著各自的教育功能。二者之間只有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才能充分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促進幼兒的協調發展。否則,就會彼此抵消教育的效果,降低教育的效力。因此,幼兒教師和家長之間應統一語言教育理念,加強聯繫與合作,發揮幼兒園語言教育和家庭語言教育的各自優勢,減少幼兒在語言發展中的困惑和不安,增強幼兒對教師和家長的信任,提高幼兒語言教育的實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