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損益表勾稽關係不是利潤=收入–費用–成本?

用戶67239664


在我們普通人的常規思維中,利潤就應該等於收入減去費用再減去成本,但是如果拔高一個層次,如果你是會計人員或者水平更高比如學術研究員,事實就不是如此了。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個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利潤?”。按照會計教科書的概念,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這裡的費用是廣義的費用,包括成本)後的淨額,以及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兩部分。說人話就是,利潤就是你在一定期間內賺的所有錢。比如你有個房地產企業,19年賺了5億,這5億分成兩部分,其中有4億是你銷售開發的商品房取得的,1億屬於企業購買土地使用權時,政府返還的政府補助。這個案例中,4億就是你說的收入-費用-成本後的利潤,但是如果問你,19年的利潤是多少?你肯定不會忘了還有政府補助1億。所以你看實務中,利潤≠收入-費用-成本。

既然利潤不等於收入減去費用再減去成本,那你想一下,利潤該怎麼計算呢?看過上面利潤的定義,我們知道了利潤有兩部分,第1部分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其實就是企業的營業利潤,又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那什麼是企業的主營業務,什麼是企業的其他業務呢?還是看這個案例,你的主營業務就是銷售商品房,你的其他業務可能就是出租商品房。所以你的主營業務利潤=銷售商品房的收入-銷售商品房的費用-銷售商品房的成本

其他業務利潤=出租商品房的租金收入-出租商品房的費用-出租商品房的折舊

然後看構成其利潤的第2部分,就是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這部分怎麼計算呢?那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利得和損失,其實很簡單,利得和損失就是企業的非營業活動賺取的利潤,比如案例中的政府補助。

好,這就是構成企業利潤的兩部分。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是不是經常看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其中有一張表叫利潤表,問題是“利潤表上的利潤是我們上面說的不成利潤的那兩部分嗎?”,既然這麼問了,肯定就不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利潤表上,除了那兩部分利潤,還有一部分,這部分是什麼呢?這部分其實就是企業未實現的持有利潤。那你可能懵了,看這張圖,最後的這部分是什麼呢?其實也不難理解,還是看這個案例,假設你出租了一套商品房,這套商品房年末時市價漲了6百萬,但是你還在觀望狀態,想著有沒有可能還漲價,並沒有把這套商品房出售,也就是說,這套商品房漲的這6百萬,沒有變成錢,這6百萬就是你未實現的持有利潤,會計上這部分持有利潤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所以利潤表上的利潤不僅是狹義的利潤

利潤表上的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利潤+其他綜合收益

那利潤表又叫損益表甚至叫綜合收益表,就不奇怪了。

最後總結一下,利潤從概念上講包括營業利潤和營業外利潤兩部分,但是從上市公司的財報來看,利潤表上的利潤包括營業利潤、營業外利潤和持有利潤三部分。


會計考試草稿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為什麼損益表勾稽關係不是利潤=收入–費用–成本?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1、首先來看一下損益表的定義: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成果的報表。

2、損益表的計算公式分四個部分:

①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利潤(虧損)

②主營業務利潤(虧損)+其他業務利潤(-虧損)-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虧損)

③營業利潤(虧損)+投資收益(-損失)+補貼收入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

④利潤總額-所得稅=淨利潤

3、主營業務收入指的是銷售額,主營業務成本指的是銷售成本,(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額=毛利率,毛利率越大,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高就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強。通過這個勾稽關係,更好的為閱讀者提供合理的決策分析。

4、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會導致利潤總額減少,也就是說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費用包括銷售費用主要是為銷售而發生的費用:例如銷售部門的工資、折舊、福利及展覽費、廣告費、包裝費等;管理費用主要是企業管理方面發生的費用,例如:管理人員工資,辦公室固定資產折舊、辦公費、差旅費、社保費等等;財務費用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銀行手續費、貸款利息、匯兌損益等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來,損益表的勾稽關係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收入減成本是為了計算盈利情況,可以清晰的看出企業的經營情況,費用是企業發生的和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利益流出。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能讓你更加深刻的理解損益表的含義。


遇見幸福與你同行


你好,我是財經領域作者阿恆,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原因有下面幾點:

損益表是管理盈利的信號,並不是簡單的勾稽關係。是管理層合理合法“調控”損益表的盈利調控,是投資者用來發現上市公司營運出現問題的解讀方法。

1.盈利的負面信號:

信號出現在管理層在業績無法達到計劃,因此調整各種會計估計和假設以提高公司當期利潤,典型的包括調低壞賬準備金、存貨跌價損失準備,突然改變公司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改變研發費用大幅上升,銷售費用,廣告費用、營銷費用突然下降,客戶預收款大幅下降,等等。

2.盈利的正面信號:

往往出現在當年業績遠遠好於預期,因此管理層希望“平滑利潤”,把部份收入和利潤延期到以後季度、年度。典型的正面信號與負面信號應該正好相反。

特殊情況:

1.保守假設和估計把各種費用和損失計提充分,當年盈利不達標。如果公司運營本身沒有本質的惡化,這就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2.利潤無法達標當年計劃,管理層放棄當年損益表,同樣把各種費用扣損失計提充分,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這種情況要小心是否經營本質出現惡化。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得道鍊金術


回答這個問題,先提交個中小企業的利潤表。如下圖:

一、能夠直接看出主營業收收入是否有毛利

能夠從表上直觀看出,主營業務收入是否有毛利。如果先減費用後減成本,需要手動計算主營業務的毛利。

二、能夠直觀看出,需要多少毛利才能彌足費用

除營業費用和主營業務收入有關聯外(個人認為營業費用與銷售收入是半變動關係,存在固定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是大多為固定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無線性變動關係。


固定費用的存在,需要超過固定費用的毛利,主營業務才能實現利潤。

三、本量利分析法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固定費用=0,根據這個盈虧平衡點的公式,可以在固定費用已知,商品的單價和成本已知的情況下,測算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

通過這個盈虧平衡點公式,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可以規劃公司的收入。根據毛利及毛利率的大小,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對比,採取適合自己公司的銷售政策等等。

而採用收入-成本-費用的方式,可以更直觀。但是下述上市公司的利潤表,成本和費用在一個總成本項目裡,毛利需要計算。

上圖,收入-成本-費用與收入-費用-成本區別大嗎?

個人認為,利潤表等財報的格式,一個是會計管理部門的規定(格式總在變化),一個是人們的習慣而已,不必深究。


東嶺財經


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屬於動態會計報表;根據“收入-費用=利潤”的基本關係來編制的,其具體內容取決於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及其內容,損益表項目是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內容的具體體現。損益表可以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果和投資效率,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未來一定時期的盈利趨勢。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規定----企業在損益表(利潤表)中應當對費用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紫萸滿香


這裡的費用與會計六要素中的費用,範圍有所不同。會計六要素中的“費用”相對範圍更廣。準則裡的費用是指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利潤分配無關的利益總流出。這個費用,包括了我們日常所說的成本(營業成本)和費用(期間費用)。

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利益流出,但其與收入的關係不盡相同。

這其中成本在收入確認的時候有配比關係,如果收入沒有實現的話,那麼成本可能以資產的形式體現在賬面上。當實現了收入,成本結轉的時候,我們就會關心一個數字,企業的毛利。

毛利和毛利率對於企業至關重要,是評價盈利能力的重要參考,可以看出經營成果和價格策略的合理性。同時,也可以對產品類目進行細分,按照大類、或者單獨的商品品目進行分析,以便於找出那些低毛利率的產品,進行深度挖掘,找到問題所在。毛利能否彌補相關的稅費,也是企業盈利還是虧損的關鍵,因此,報表中的每一層計算,都有其內在的邏輯。

期間費用也是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相關,但其發生並不能直接地計入特定的成本對象,沒有與收入配比的問題,所以直接計入當期的損益。對於期間費用的細分,可以看出企業的經營、管理、控制上的問題。

筆者認為報表的計算邏輯,可以更好地為報表使用者提供盈利和虧損的信息,並能夠及時找到問題的所在。對於企業盈利/虧損的因素進行層層地細分和拆解,能夠更好地讓報表使用者瞭解其背後的含義。當然,實際當中不同的報表使用者對於報表的製作有不同的要求,除了標準的利潤表的格式,具體分析時可以有很多地變形,比如按照成本的性態,按照企業內部的管理要求,最終也是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讓報表使用者更好地獲取需要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