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造”全力開動

<table> 深圳“智造”全力開動

深圳三諾公司轉產口罩。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table><table> 深圳“智造”全力開動

三諾檢測人員正在檢查口罩質量。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table><table> 深圳“智造”全力開動

比亞迪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正在生產口罩。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table>

“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只用了48小時就建立了一條口罩生產線;用了13天時間,就實現了正常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的消毒凝膠產品研發與生產線完工。“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個代表,我們應該站出來,動用一切力量進行援產。”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

深圳寶安的三諾電子廠區,口罩從一體化生產設備上24小時輸出,其中一部分將通過“i深圳”平臺快遞到申領成功的深圳市民手中。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說,從2月20日設備到廠,僅用10天,公司就在3月1日正式投產。“不惜代價傾企業之力全速生產抗疫物資,支持國家抗疫,滿足社會所需。”

疫情發生後,深圳大量製造企業迅速復工復產,甚至轉產,助力緩解深圳乃至全國防疫物資緊缺的難題。“截至3月17日,深圳在產18家口罩企業生產線超過260條,口罩日產量達1027.221萬隻,是疫情防控之初的500餘倍。”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日產千萬口罩的背後,是深圳智造的快速響應,是深圳企業扛起應有責任、關鍵時刻的敢於擔當。深圳市政府“有形之手”的惠企服務與市場“無形之手”的自發響應,在這次“大考”中交出了一份轉型快、協作強、效益高、動能足的戰疫答卷。

●戴曉曉 李榮華 夏凡 張秀娟

抗疫製造 形成產業應急聯盟,全鏈條協同破題

抗疫物資生產是市民最關切的問題,其中口罩最具代表性。面對“一罩難求”的市場困境,比亞迪、穩健、富士康、三諾等一批企業利用自身的先進製造經驗和無塵車間等自有優勢增產轉產口罩。

深企的轉產實力來自自身積累,以及自上而下的戰略推動。在深圳比亞迪廠區,全新的口罩生產線正在運轉。一臺口罩機需要1300多個元器件,90%都由比亞迪內部解決。

時間倒回1月31日凌晨,王傳福曾發出這樣一條信息:“任何一個團隊能夠在兩週之內研發出口罩以及免洗手消毒液防疫產品,將給予總裁獎鼓勵。”

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開始了。僅用7天時間,比亞迪做好了生產口罩的生產線,又用7天時間,比亞迪生產的口罩正式投放。比亞迪總裁辦公室主任李巍介紹,比亞迪日產口罩增速30萬—50萬片,每天5—10臺新口罩機實現量產,3月初日產口罩達500萬隻。

除了比亞迪這樣的大型企業,更多企業想要投入口罩生產,需要購買口罩機。而上游口罩機短缺,正是中國口罩生產面臨的突出難題。

在深圳,企業正通過全產業鏈協同破題。過去的幾周,德福萊董事長屠國權24小時在公司盯著口罩機生產。作為自動化設備生產商,德福萊為華為、富士康、浪潮等大型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疫情出現後,屠國權決定暫停利潤更高的電子產品自動化生產線業務,全力籌備研發、改造口罩機自動化生產線。

因為口罩機上游復工企業嚴重不足,供應鏈不完善,部分核心元器件缺工少料,生產一度困難重重。德福萊與10多家企業一起整合資源,分工協作,攻克元器件不足、人力不足等難題,最終實現量產。

3月11日,屠國權告訴筆者,目前公司已經生產100多條口罩機,並向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兵器集團、深圳市發改委及重慶市政府等客戶發貨。一週之後預計可日產30條口罩機。“我們正研發超聲波等核心元器件,並計劃推出傻瓜式全自動化口罩機,為全球口罩供應做出企業貢獻。”屠國權說。

在政策支持下,深企利用自有優勢迅速增能、擴產、轉產,產業鏈協同,全球採購,千方百計籌集製造防疫物資。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在產18家口罩企業生產線超過260條,其中比亞迪、穩健、寶能、富士康、長盈、深中海、三諾、思科興等重點企業日產量合計超過970萬隻,佔總產量的九成以上。邁瑞、普博科技、安多福等381家深圳市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及供應商在政府協調助力下快速復工復產,在深圳與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協調下,深圳市企業130多家上游供應商在各地復工。

抗疫物資生產的強大合力背後,是深企在產業鏈協同大考中交出的質效雙升答卷。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會長施皓認為,深圳企業以社會效益為重,雖然一開始沒有一家企業全部掌握經驗、原料和市場,但大家共同配合起來生產設備,形成全產業鏈合作,在員工、配件和管理經驗等方面互通有無,形成一種“產業應急聯盟”。

產業抱團 企業自發跨界自救,上下游合力取暖

此次疫情不可避免對各城市經濟帶來巨大挑戰,傳統零售業、製造業或將迎來相當規模的洗牌。如何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傳統消費模式的變革,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是留給深圳企業的重要命題。企業積極轉型自救的深圳探索,也是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最好支撐和推動。

“迭代”可謂深企這輪自救的關鍵詞。湖南網紅菜館農耕記在深圳有29家門店,1300多名員工。疫情衝擊下,餐廳實體門店日虧損超過30餘萬元。

該品牌創始人兼董事長馮國華說,面對巨大挑戰,農耕記上線“淨菜到家”業務,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通過小程序,農耕記把配好的菜打包好,配送給下單顧客,回家直接烹製。“新業務上線最初4天,訂單量就以每天50%以上的速度增加。”

傳統企業在轉型中探索差異化優勢,開拓線上新業務場景。淨菜配送業務介於熟食外賣和半成品速食之間,又不同於生鮮超市售賣的由工廠生產的半成品速食,依託餐廳自有食材基地和供應鏈物流,節省成本又保證食材新鮮。

其中,消費社群運營的能力突破是企業轉型的必答題。為保證食材新鮮,降低配送難度,農耕記就根據門店位置分區設置客服和微信群,消費者選擇添加距離自己最近的客服或微信群下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變化不僅發生在餐飲業,深圳正引領全行業的“抱團轉型”。日前深圳啟動的“線上購物節”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整合八大電商平臺、十大優勢行業、千家頭部企業資源,通過網上購物、直播帶貨、短視頻引流等非接觸交易形式,助力企業實現消費提升。這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組團的“線上購物節”。

在互聯網產業裡,另一種產業生態上下游傳導式互助正在進行。深圳是共享單車企業哈囉出行的重要市場,哈囉在深圳的投放單車一部分來自華南一家自行車製造工廠。但受疫情影響,2月中旬,該廠生產進度嚴重滯後,開工不到半條線。來自哈囉出行精益推行部的葛彥磊“臨危受命”,到工廠進行管理賦能,幫助合作伙伴解決瓶頸工序——新員工技能快速掌握、拉線產能爬坡、班組管理等問題,這是哈囉單車的產業夥伴援助計劃。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的出行需求減少,滴滴在深圳倡議合作租賃公司為在租車輛順延一個月的租金,同時與保險公司溝通,在車輛停運期間對營運車輛保險進行相應順延,幫助租賃公司減少成本,這是滴滴的產業鏈生態互助探索。

企業迭代的多維探尋背後,是深圳企業在消費轉型大考中交出的互助多贏答卷。深圳企業通過政府扶持的多維牽引力抱團迭代升級,激活自身動能,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既是解決當下的自救,也是引領時代的轉型。

金融扶持 銀行組團推幫扶產品,貸款利率最低不到2%

這個春節,深圳市源興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金炮一直很憂心——經營33年的企業面臨巨大危機:集團共有800人,復工後仍有300人因為疫情原因無法到崗。“每年春節假期後,都是集中付貨款、付工資的時候。現在貨款回收慢,支出又大,預估短期有3000萬元左右的資金短缺。”

此時,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主動聯繫盧金炮,不但允許貸款延期,還提出企業有需要可以增加新貸款。3月初,盧金炮就向該行提出一筆3000萬元左右的貸款申請,利率是2.05%,再疊加深圳貼息50%政策,利率有可能低至1.025%。相比平時5%以上的利率,優惠了很多。

“這筆貸款真是一場及時雨,很溫暖!讓我們企業有更充足的信心做下去,我們還要規劃新的產品結構,適應電商傳播規律,開拓新的渠道。”盧金炮說。

幸運的源興果品不是個例。企業加速轉型背後,融資支持是關鍵一環。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一項調查顯示,疫情影響下,深圳中小企業用工、社保、稅務、科技創新、防疫物資緊缺都成問題,但最強烈的是金融訴求,佔比37%。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合力”。深圳“惠企16條”中,“加大融資支持”是最受企業關注和熱議的話題。此次深圳大手筆拿出全部產業資金的10%,即約34億元,對所有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貼息貸款,預計將有近20萬中小企業受惠。

政策支持下,深圳金融業針對企業需求,精準設計創新金融產品。例如,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的普惠復工貸、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復工貸”“防疫貸”、深圳農村商業銀行的“抗疫週轉貸”等金融產品,都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週轉和擴大融資等問題提供有力幫助。

租金、工資也是許多企業成本支出的大頭。浦發銀行深圳分行推出的“租金貸”可提供最高為過往6個月月均租金6倍、最高200萬的授信額度支持期限最長6個月,“薪金貸”產品服務可提供最高為過往6個月代發工資總額3—6倍、最高500萬元的授信額度支持。

疊加優惠政策後,銀行貸款產品利率最低可達2%以下。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就針對涉及防疫物資生產、供應的企業,推出量身定製的“抗疫貸”。對於納入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全國性及廣東省重點企業名單內的企業,提供1年期融資成本原則上不高於3.05%,貼息50%後貸款利率不超過1.6%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產品不僅解企業“燃眉之急”,更著眼優勢產業長遠發展。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就推出最長10年、最高額度3000萬元的“戰疫人才貸”,為科技企業樹立信心,目前已為8家市級人才企業放貸9800萬元。

深圳打造線上線下的銀企對接平臺,政府牽頭、金融機構組團提供支持。例如,3月9日,在羅湖舉行的深圳銀行業戰疫行動之“惠·易·羅湖”雙週發佈專場上,九大金融機構就帶來了各具特色的“復工貸”“防疫貸”“租金貸”“薪金貸”等系列產品,滿足中小微企業復產復工各方面的金融需求。

從每個金融機構“單打獨鬥”,到政府搭臺,企業與機構聯動,組團線上直播對接產品,是深圳政府、市場合力探索金融扶持的精準高效答卷。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派駐羅湖區指導服務組臨時黨總支書記時衛幹說,“許多金融機構針對羅湖的產業結構,專門設計了很多產品,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整體效果提高了。”

■樣本

僅用10天產線投產,日產能將超300萬隻

三諾口罩投產記

深圳寶安的三諾電子廠區,車間裡機器轟鳴,一隻只口罩從一體化生產設備上輸出,工作人員身著全身防護服坐成一排,仔細加工。在這座智能製造工廠裡,火線投產的10條全新口罩生產線,24小時運轉。

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說,口罩上線可謂“披星戴月”,20日設備到廠,僅用時10天,就在3月1日正式投產,將主要供給深圳市場。未來三諾40條口罩產線全部投產後,日產能將達300萬隻以上,其中N95口罩10萬隻。

3月8日起,三諾集團開始向深圳供應5000萬隻口罩。“不惜代價傾企業之力全速生產抗疫物資,支持國家抗疫,滿足社會所需。”劉志雄說。

將向深圳供應5000萬隻口罩

在三諾口罩生產車間,市面上最先進的第三代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正在運轉,這個1萬平方米左右的生產區域內,200個員工分兩班開工,24小時不停,日產能約60萬隻。

三諾集團副總經理聶沁苑告訴記者,口罩生產主要需經過物料採購、上料、加工成型等流程,此外還需經過外觀檢查、獨立房間中的紫外線消毒、OQC檢查,然後進行包裝,再經過QA抽檢後方可出貨。

“口罩嚴重缺乏,且大量劣質口罩充斥市場的情況下,三諾作為中國500強制造業企業,有責任、也有這個能力來幹這個事。”劉志雄說,口罩上線“披星戴月”,20日設備到廠,僅用時10天,就在3月1日正式投產。

3月8日,三諾開始正式向社會供貨,將向深圳供應5000萬隻口罩,主要供給深圳政府和企業。也就是說目前市民通過搖號向政府申請,或是在大型企業工作的員工,可能都將使用到這些生產線上的口罩。與此同時,多達20條的專業額溫槍生產線正在緊張改建中,屆時可以實現200萬個/月的交付能力。

核心原材料得到政府支持協調

口罩火線生產背後,最重要在於設備、工業原料、快速製造的組織生產管理能力。劉志雄說,三諾是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具有構建智慧生態全產業鏈的能力,公司調了100多個技術幹部進來。此外,自有自動化部門集成能力強、動化製造能力強,設備調試也比較快。“一般工廠因為趕工零件不齊,但三諾有做幾千萬個智能硬件大規模採購的能力,大規模採購相應的材料組織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劉志雄說,口罩上線過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原材料物資緊張的情形下,深圳市區各級政府部門對三諾的口罩生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幫助解決了生產資質、原材料供應等實際問題。

口罩中間的熔噴布層決定了產品的關鍵質量,目前市場熔噴布供應緊缺,這一材料原來約為2萬元/噸,目前市場漲價約10倍,約30萬元/噸。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熔噴布上游原材料充足,但是製作熔噴布的機器供應不足。在熔噴布這一核心材料供應方面,三諾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調。“我們會繼續擴大產能加大生產,保質保量保障供應。”劉志雄說。

探尋科技賦能健康產業新機遇

口罩上線的“深圳速度”背後,三諾目標著眼“健康+”機遇,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健康防護標杆企業。劉志雄認為,疫情對未來人們工作、生活產生重要影響,這讓企業重新思考科技如何更好地賦能健康。早在2019年初,三諾集團就成立了智慧健康事業部,未來希望不斷開發新材料和新工藝;另一方面,通過智能製造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和質量,為全球防疫作出貢獻。

“三諾還會圍繞人們的工作、出行、家庭等場景,以科技和創新手段進行產品創新。”劉志雄舉例說,三諾不僅規劃了醫用口罩、功能性口罩、時尚設計類口罩產品線,還加快了涵蓋智慧工作、智慧出行、智慧家庭在內的智慧健康產品領域的佈局。

例如以聲覺、視覺為核心的人機交互場景類產品、感知感應類產品,在健康防護被日益重視的當下是一個重要趨勢。三諾將探索用科技的手段研發生產移動語音辦公電話系統、有溫度傳感的個人穿戴設備、非接觸式的刷臉支付智能硬件、殺毒的居家產品等一系列防疫產品線,實現健康產品的多場景化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