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如何破解日軍的“豬突衝鋒”?

白楊樹下談歷史


關於諾門罕戰役,有好幾個專門的稱呼,比如諾門坎戰役,哈拉哈河戰役,哈拉欣河戰役等,是第2次世界大戰剛剛開始時,蘇聯和蒙古軍隊與日本軍隊於1939年,在“滿.蒙”交界地區哈勒欣河附近發生的一場戰鬥,其中“滿”指日本支持的“偽滿洲國”,蒙是指“蒙古”。



其實早在1936年,日本和蘇聯就簽訂了互助協議,但是蘇聯對他的遠東邊境地區還是憂心忡忡,而且本身日本人也一直在試探蘇聯紅軍的軍事實力,它趁蘇聯的目光瞄準歐洲的時候,僅僅在1936年就挑起了33次邊界衝突,後來又發生了很多次,日本看到了蘇聯主要的目標集中在了處理來自德國的危機方面,所以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侵略行動。

1938年,蘇聯紅軍佔領了阿穆爾河的兩個小島,日本要求撤走軍隊,但是蘇聯沒有答應,理由是俄中有一個條約,說這兩個小島屬於蘇聯,雙方協商,誰也不向爭議領土派出軍隊,可是僅僅過了兩天,日本的兩隻特遣隊就在小島上登陸,同年7月,蘇聯擔心日本人佔領具有戰略意義的扎奧爾納亞山和別齊緬納亞山,從而對波謝特崗造成威脅,所以先派兵佔領了這兩個地方。

7月29日日滿軍隊在哈桑湖地區發動進攻,不過剛剛開始行動的時候,蘇聯的遠東軍司令就命令當地的步兵師做好戰鬥準備,並且對高地實現了密集的轟炸和炮轟,雙方都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日軍放棄了對爭議領土的爭奪。

日本為了迅速集結兵力,開始修建一條新的鐵路,從而提高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到海拉爾鐵路的運輸能力,他們開始準備奪取哈羅星河東岸的蒙古領土,而蒙古的邊境哨所,距離邊境有12~18英里,附近根本就沒有正規的蒙古軍隊,而協助他們防守的蘇聯紅軍第五十七特別軍的部隊,距離這個地方還有300英里。



日本先是派出特權部隊深入哈勒欣河繪製地圖,然後又派出飛機開始在空中偵查地形,並且秘密的訓練軍隊,1939年5月11日日本發動了進攻,5月底日本在河東岸集結了1600多步兵900多騎兵還有一批裝甲車和40多架飛機,而蘇軍則掉去一個步兵機槍營,一個裝甲車連,一個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還有蒙軍和蘇軍的其他部隊。

5月28日日本軍隊發動進攻準備從兩翼包抄蒙古和蘇聯的軍隊切斷他們撤回哈樂星河渡口的後路,日本的軍隊數量是佔有絕對性的優勢最開始壓著蘇聯和蒙古的軍隊,步步後退但是後來被炮兵部隊和步兵連擋住,後來蘇軍第149團到達戰場,雙方戰鬥了一夜,第2天早晨發起反攻,經過兩天的激戰,日本的官兵被擊斃了400多名。

6月初,日軍的人數達到了38,000人,還有130多輛坦克,10輛裝甲車和220多架飛機,而蘇聯和蒙古的軍隊只有12,541人,186輛坦克,226輛裝甲車,而此時鼎鼎有名的蘇聯傳奇將軍朱可夫也到達了這裡指揮戰鬥。

日本因為它的兵力三倍於蘇聯的軍隊所以準備包抄蘇蒙軍隊,日軍首先準備用一支強大的部隊繞道當地首軍的左翼,偷渡哈勒欣河,攻佔巴英查崗山,從背後實施攻擊,他的步兵和坦克插進蘇聯和蒙古軍隊的陣地,一直到河邊的時候才被阻止,7月2日,日軍已經偷渡到河的西岸,完成了部隊的調動,然後佔領了巴音查岡山,準備繼續向南開進。



聰明的朱可夫猜到了日軍的企圖,他決定用坦克第十一旅從北面攻擊日軍,裝甲地區裡從南面進攻,而摩托步兵第24團從西北進攻,三管齊下,蘇聯軍隊突然發動的進攻讓日本軍隊亂了陣腳,三面都被蘇蒙軍隊包圍,不過他們仍然頑強抵抗,準備保住巴英查岡山。

7月4日,在蘇聯紅軍空軍和炮兵部隊的打擊下,蘇聯和蒙古的軍隊對巴音查岡山發動總攻,日軍的行動被粉碎,開始撤退,但是日本軍隊修建的1座浮橋已經被炸退,很多人在逃跑的過程中淹死在河水中。

同年8月1日,日本調來了步兵第7師,第二十三師,三個騎兵團,三個重炮團還有偽滿洲國一個步兵旅還有步兵第十四旅並且調來了步兵第1師的所有反坦克炮兵,並且調來了一支重炮部隊日軍的總兵力達到75,000人,300~500架飛機,500多門火炮300多門,重機槍182輛坦克,所有的部隊組成第6集團軍,由荻洲立指揮。

而蘇聯軍隊也決定實行一次決定性的反攻計劃,準備把日軍的部隊全部殲滅在那裡,朱可夫從其他地方調來有步兵第82師第57師,第152師的一個團,還有坦克第6旅,空降兵第212旅,還有一些通信部隊炮兵團等等,飛機數量達到515架,為了防止日本識破他們的部隊調動,還進行了各種掩護措施來迷惑敵人,直到總攻發生之前,他已經把35個步兵營,20個騎兵連498輛坦克部署到了出發地段。



蘇聯和蒙古的軍隊建立了,南部北部和中央三個集群,在8月24日日軍計劃好的攻勢發動之前,蘇蒙軍隊,提前於8月20日發動了反攻,先用100多架飛機轟炸了日軍的防禦和炮兵陣地,然後發動了全線出擊。8月20日當天,北部集群就佔領了日軍的全線陣地,但是戰鬥過於激烈,最後被迫後撤。

不過在第2天繼續發動戰鬥,南部劇情包圍了敵軍側翼,佔領了哈勒欣河的一個支流,僅僅8月21日這一天,轟炸機就出動了200,60架次左右,投放了90多噸炸彈,8月23日,粉碎了敵軍的抵抗,600多名日軍士兵被殲滅。僅僅用了三天時間,蘇軍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並且擊退了日軍的解圍行動。

8月24日和8月25日,雙方的空軍在空中進行了空戰,大大小小進行了數10次,擊毀了日軍74架飛機…在整個哈勒欣河的戰鬥中,蘇聯的軍隊總共傷亡1萬人左右,而日本的軍隊傷亡高達5萬多人,直到1939年9月15日,雙方簽訂了協議,這次行動圓滿結束。而這次戰鬥也檢驗了蘇聯的裝甲部隊,發現了t26和t28兩種坦克的缺陷,後來設計出了t34坦克。


裡孕外合




豬突衝鋒是日軍對正面突擊的特有稱謂,豬突也就是像野豬那樣橫衝直撞。因為日本本土沒有獅子老虎,最兇猛的野獸就是野豬,古代日軍的軟弓、竹槍也很難對付它,所以日軍就希望正面突擊能像野豬那樣銳不可當。

日軍白刃戰的背後,是因為有強大火力去摧毀敵方火力點,要不然就等著被機槍掃死吧


在對付中國軍隊時,豬突衝鋒還是比較管用的。首先日軍火力佔優勢,可以用飛機、重炮摧毀華軍的工事,壓制華軍的重火力;步兵炮、擲彈筒可以伴隨步兵抵近華軍陣地,摧毀火力點特別是機槍陣地;然後才是步兵的白刃衝鋒,這時華軍火力已經嚴重削弱,很難大量殺傷衝鋒中的日軍,而日軍的白刃戰水平又遠遠高於華軍,所以很多時候,日軍用豬突衝鋒能夠攻克華軍的陣地。



華軍要對付日軍的豬突衝鋒,往往只能靠手榴彈雨,在臺兒莊之戰中,華軍消耗手榴彈數量超過30萬顆。在衡陽保衛戰中,華軍擲彈兵的表現也受到日軍的肯定。正面戰場上華軍使用手榴彈的數量高達2200萬顆,敵後戰場有800萬顆。但是手榴彈雨也需要很高的意志(要不然會被刺刀嚇跑)和作戰技能(要不然投不準、投不遠),所以大部分華軍是玩不了、玩不好的。

但在諾門坎之戰中,擁有火力優勢的是蘇軍,日軍就傻眼了


但是遇到蘇軍就完全不行了。在諾門坎之戰中,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日軍奪取不了制空權,炮兵也打不過蘇軍炮兵,蘇軍裝備機槍和衝鋒槍數量大,日軍還沒有抵近蘇軍陣地就損失慘重了。即使付出很大代價佔領了蘇軍陣地,面對蘇軍接下來飛機+重炮+坦克的立體反擊,日軍也守不住。

太平洋戰場的豬突衝鋒成了自殺衝鋒


在諾門坎損失的19000人中,62.7%是因為蘇軍的炮擊和轟炸,所以說要對付豬突衝鋒其實也簡單,就是用強大的火力去碾壓。任你意志再頑強,拼刺技術再高超,也敵不過鋼鐵。後來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豬突衝鋒更是成了送死或自殺的代名詞,因為美軍步兵火力密度更高,蘇軍還在用拉一下放一槍的栓動步槍呢,美軍已經人手一支可以八連擊的半自動步槍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日本人又不是真傻逼,不適合豬突的時候豬突幹啥?花生米那麼好吃啊?

日軍豬突看情況,他們本身就擅長拼刺,可以說二戰中玩拼刺最六的就是他們,個子矮在拼刺時還是個優勢來著。所以在條件合適的時候他們特別喜歡把對手拖入白刃戰,比如說諾門罕蘇聯的火炮和坦克這類重武器數量佔了絕對優勢

那麼正面剛的話火力就吃虧了,所以如果能把蘇軍拖進白刃戰,那麼對手的重火力優勢是不是沒法發揮了,機槍和火炮總不能往自己人身上招呼吧。

但發動白刃戰也不可能是隔著幾百米一波無腦衝,這樣對面的蘇軍估計能笑開花。都是先一波彈幕掩護,然後打上一堆煙霧彈,藉著掩護抵近後看準時機殺入敵陣,這才是豬突的實際玩法,而不是無腦送。

諾門罕戰爭蘇聯的勝利壓根不是什麼破解豬突之類的,而是用最直接的絕對兵力和裝備優勢碾壓。

畢竟當時日本也看到蘇聯大清洗之後軍隊的疲態,而且北進和南下派系正在琢磨不定。蘇聯人當然知道日本人正在躍躍欲試,按照常理來說,諾門罕這個沒啥價值的地方完全可以先撤一撤,誘日本人深入之後,拖長他們的補給線,然後在廣闊的西伯利亞玩死他們。

但蘇聯之前在張鼓峰事件中已經吃過虧了,深知如果不在諾門罕用絕對優勢兵力扇日本人一個大嘴巴子,誰知道接下來日本人還會有多得寸進尺。加上蘇聯人在1939年確實很需要恢復元氣,西線那邊已經是危機四伏,他們是真不想這個時候在東邊再開闢一個戰爭。所以在諾門罕就是直接大手筆投入,把鬼子打疼了,就不敢造次了。


瘋狗的輕武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如何破解日軍的風“豬突衝鋒”?日軍的“豬突衝鋒”實質上是想搞肉搏戰,來它個刺刀見紅。對武器落後、缺槍少彈的軍隊來說,“豬突衝鋒”威脅很大,但對裝備精良、素質優秀的蘇軍和盟國軍隊而言,破解並不難。

“豬突衝鋒”是怎麼一回事



二戰中,日本軍隊經常出現這樣的作戰場景:在軍官們的帶領下,大家先高呼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該拔軍刀的拔軍刀,該上刺刀的上刺刀。最後上演了集體衝鋒,這就是所謂的“豬突衝鋒”。

豬突戰術在冷兵器時代非常常見,在歐洲和亞洲的歷史上多次出現。但是在進入火器時代以後,這種會造成自身巨大傷亡的戰術已經逐步退出歷史。不過,日本軍隊仍然抱著豬突戰術不放。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豬突戰術曾經給日軍帶來了勝利。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軍隊進攻俄軍固守的旅順港。俄國軍隊的防禦十分嚴密,日軍幾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此時俄國的增援艦隊正在途中,如果等俄軍等到了援兵,那戰局將會迅速逆轉。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將領乃木希典指揮4萬多日軍上演了集體大沖鋒,這就是所謂的豬突戰術。其實就是人海戰術加上白刃戰,日軍在付出巨大傷亡以後,終於佔領了旅順港。但日軍的傷亡比俄軍多得多,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在戰鬥中全部戰死。




由於豬突戰術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勝利,因此豬突戰術成為了日本軍隊的必須課之一。當時日軍有幾樣必修課:拼刺、夜戰、大集團衝鋒。這樣的戰術在20世紀初期確實有些,因為當時自動化武器還不成熟。只要依靠人海戰術,還是可以取得勝利的。不過這樣的戰術在一戰期間已經落伍,在索姆河戰役中,德國軍隊精心佈置了機槍陣,結果衝鋒的英軍在一天內傷亡6萬多人。在自動化武器逐步成熟以後,依靠人海戰術的時代已經遠去。日本方面仍然抱著豬突戰術不放,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日本軍隊的武器與西方軍隊相比差距明顯。由於武器方面的差距,造成日軍不得不繼續沿用豬突戰術。在二戰期間,日軍和蘇軍是最喜歡人海戰術的軍隊。

面對蘇聯軍隊,豬突戰術失去了威力



在抗戰爆發之後,日本軍隊的豬突戰術曾經逞兇一時。這不是因為日軍的戰術多麼可惜,而是因為日軍的對手自動武器太少,無法形成密集的火力網。所以日軍的豬突戰術一再成功,這反而麻痺了日軍,使日軍更加崇尚豬突戰術。1939年夏天,日本軍隊與蘇聯軍隊在蒙古諾門坎地區展開了一輪激戰。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期間的日本軍隊是十分喜歡白刃戰的,他們在戰前就經歷過系統的白刃戰訓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的白刃戰讓中國的抗日軍民吃盡了苦頭。佔了便宜的日本人誤以為白刃戰是戰勝敵人的最強戰法,然而到了其他戰場上,軍事工業發達的國家很快就讓日本人見識到了什麼叫“屠殺”。


日本人很是狂妄自大,他們對於強大的蘇聯根本就沒有充分的認識,他們還以為蘇聯還是那個被他們擊敗的沙俄沒有進步,然而實際上沒有進步的卻是日本人。當蘇聯早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坦克裝甲車時,日本人還在以豆式戰車沾沾自信,還在苦練拼刺技巧。前來觀摩的德國軍官不禁哀嘆,自己出了意大利這個豬隊友之外還有一個拖後腿的。



諾門罕之戰,日本自認為一定可以輕鬆獲勝,他們甚至喊出只要一個師團就能橫掃蘇聯遠東集團的口號。然而戰端一開,蘇聯紅軍就用猛烈的火炮將日本人打的措手不及,蘇聯的坦克日本人也對付不了,只能抱著炸藥包和汽油彈和蘇聯坦克同歸於盡。日本人在吃過幾次大虧之後,終於想到了自己的絕招:板載衝鋒。所謂的就是日本人在衝鋒時經常喊的“Tennoheika,Banzai!',音為“貼鬧黑卡,板載”,意為“天皇陛下,萬歲!”

一開始日本人的充分的確很有氣勢,鬼子兵的狼奔豕突,所以被形象地稱為“豬突衝鋒”,不過要注意的是,真正有經驗的日軍作戰部隊,衝鋒時是不鬼哭狼嚎叫喚的,而是悶頭利用地形迅速接近。蘇聯紅軍一開始還真有些招架不住,然而蘇聯紅軍很快就找到了應對的辦法,他們不去和日本人拼刺刀,而是發揮了自己手中武器的優勢,給日本人好好上了一課。



當日本板載衝鋒時,蘇聯軍官往往會命令停火,當然蘇聯人可不是想要衝上去和鬼子白刃戰,而是要等到日本人靠近了再打。等到日本人衝到一定距離後,蘇聯紅軍就會換上衝鋒槍,對著衝來的日軍一陣掃射。要知道雖然衝鋒槍射速快,但有效射程短,等到日本人衝到衝鋒槍的有效射程後再射擊,命中率將會大大提升。蘇軍人手一把波波沙衝鋒槍,日軍很快就屍橫遍野,日軍的板載衝鋒很快就變成了自殺性衝鋒。

從諾門罕之戰之後,日本軍隊就開始對蘇聯紅軍心生敬畏,即便蘇聯老家被圍攻了,也不敢出兵進攻蘇聯。後來日本人更是寧願攻擊最強的美國也不敢招惹蘇聯,很大程度上就是蘇聯人在諾門罕打疼了日本人。

對於日軍的豬突戰術,有將領做出了公正的評價:“對一個猝不及防、病弱無力的人來說,野豬狂衝過來的確很危險;但對於一群彎弓搭箭的獵戶來說,衝過來的野豬正好是盤中餐。”日本軍隊的這套戰術已經落伍,根本不適應二戰的需求。


lm愛國者


你好,我是冬雨AK,我來回答一下,破解日軍的“豬突衝鋒”很簡單,只要擁有足夠的遠程火力和足夠密集的火力強度形成嚴密的火力網,“豬突衝鋒”就是送人頭!

日本的“豬突衝鋒”,又叫“萬歲衝鋒”“板載衝鋒”,是舊日本陸軍特有的一種正面突擊方式,最早出現在日俄戰爭時期,是日本“軍神”乃木希典“開發”出來的,當時為了爭奪旅順港,而要奪取旅順就必須奪取制高點203高地,乃木希典命令日軍以聯隊為編制發動衝鋒,結果在俄軍馬克沁機槍和鐵絲網 碉堡面前付出慘重代價(推薦電影《二百三高地》),但好在最終擊敗了俄軍,攻佔了旅順,從此,日本陸軍把“豬突衝鋒”奉為致勝法寶,每當戰事膠著難以取的進展時,日軍就會集中敢死隊發動“豬突衝鋒”,而且在亞洲戰場屢試不爽!

當日軍發動“豬突衝鋒”時,要求所有步兵要冒著敵方火力,不顧一切地低頭猛衝,同時各中隊長、小隊長也要揮舞著指揮刀衝在最前面,儘快與敵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戰解決戰鬥!因為衝鋒時低著頭像一頭橫衝亂撞的野豬,所以被稱為“豬突衝鋒”“豬突衝鋒”會給人一種一往無前,視死如歸(就是不要命,視生命為草芥)的氣勢,所以,戰鬥意志不強 的對手很可能會被嚇壞,進而失去鬥志落荒而逃。

而這種衝鋒必須有個前體,就是己方遠程火力強於對手,能夠有效壓制住對方火力,或者對方裝備比較差,難以形成有效火力網(抗戰時期,我國軍民就是因為裝備差,難以形成火力網,這才讓日軍這種戰術逞威),而一旦面對蘇聯機械化部隊,在裝備數量 人員數量 自動火力配備 遠程火力配備全面碾壓自己,再使用這種人數密集的“豬突衝鋒”戰術,完全就是拿人命往火力網裡填,嫌自己死的太慢!

所以,蘇聯對付日軍“豬突戰術”,就是使用足夠密集強大的火力網,二戰後期美軍也是如此!


冬雨AK


對於日軍的豬突式進攻,蘇聯談只是打出了歐洲風格的戰爭而已,談不上什麼破解,但是日軍卻無法抵擋蘇軍碾壓式的進攻,被打得丟盔棄甲。

日軍在諾門罕戰役早期取勝主要是佔到了兩個便宜。一個是蘇聯軍隊的非正規性,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軍隊職業化,蘇聯的幅員太遼闊,蘇聯只能採用建設兵團的編制,這些部隊平時要從事各種生產,以滿足自己的軍需(蘇聯的這種兵制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所以呢,蘇聯軍隊的訓練度程度比較低,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協調性也差。

其次,蘇軍是機械化部隊,這種部隊非常消耗物資。比如蘇軍的制式裝備是自動化突擊步槍,這種武器射速快,彈藥消耗也快。在蘇日戰爭早期,由於蘇軍的軍用物資儲備不足,使得蘇軍有槍沒彈,拿著突擊步槍當燒火棍跟日軍拼刺刀,這使得物資消耗少準備更充分的日軍就佔到便宜了。

但是呢,只要讓蘇軍集結起來以後,他們接受了正規的軍事打練,戰鬥力就會上來了。而且國內知道蘇日爆發了戰爭,各種軍需便從蘇聯西部不斷的運送過來,這時候蘇軍的武器裝備優勢就上來了,蘇軍的無線彈藥火力網直接向日軍豬突式掃射,日軍只能被打成肉泥。


優己


“豬突衝鋒”是二戰時期日軍常用的一種步兵戰術,即無視對方人數, 像野豬一樣衝鋒。 “豬”在日本是褒義詞,指的是野豬,在日本野豬的地位大概和中國的老虎差不多,說誰是豬就是誇獎他勇敢無畏,一往無前。“豬突”一詞就像日本天皇的年號一樣,均原自我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比如現在的令和天皇,其“令和”年號出自《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而豬突衝鋒戰術裡的“豬突”則出自《三哀詩·哀吳秀清明府》裡的詩句:紛紛彼狼心,躍躍欲豬突。“豬突衝鋒”戰術的本質是人海衝鋒加白刃戰,日軍首次使用“豬突衝鋒”戰術是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日軍企圖攻佔俄軍固守的旅順港,但由於俄軍防守十分嚴密,日軍幾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此時俄國的增援艦隊正在途中,如果等俄軍等到了援兵,那戰局將會迅速逆轉。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指揮官第3軍司令乃木希典指揮40000多日軍上演了集體大沖鋒,日軍在付出近20000人(其中陣亡9600人,佔大衝鋒總兵力約近1/3)的巨大傷亡以後終於佔領了旅順港(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也在大沖鋒中戰死)。此後乃木希典名聲大噪,被日本人奉為“軍神”,其發明的絞肉機式的死亡衝鋒戰術被日軍高層美其名曰“豬突衝鋒”,以體現對“軍神”的敬仰。下圖為取得日俄戰爭勝利後合影留念的日軍指揮們,中間畜白色大鬍鬚者即為“豬突衝鋒”戰術發明者乃木希典。

大規模戰爭中幾乎每個國家的軍隊都發動過死亡衝鋒,唯有日軍的“豬突衝鋒”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冷兵器時代就不說了,畢竟短兵相接“豬突衝鋒”是沒法進行作戰的。近代史上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死亡衝鋒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索姆河戰役”,索姆河之戰是法國元帥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發動的(英法聯軍指揮官),目的是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1916年7月1日晨7時半,以英軍為主力的25萬英法聯軍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進攻,視死如歸的英軍士兵一波接著一波地向德軍陣地衝鋒,由於遭到德軍大量馬克沁機槍掃射,英軍在一天之內就傷亡60000多人,連續發起三天的死亡衝鋒才勉強突破德軍第二道防線與法軍匯合,整個戰役期間英法聯軍傷亡人數達到79萬人,卻沒能達到預訂的戰役目的。而日軍就不一樣了,一旦發起死亡衝鋒就一定會獲得勝利,尤其是在對付火力羸弱的我國軍隊時“豬突衝鋒”戰術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淞滬會戰,國軍士兵的精神已經被日軍擊垮,日軍一箇中隊發起的豬突衝鋒都能引起國軍整團甚至整師的部隊潰退。美軍也在東南亞領教過日軍的豬突衝鋒戰術,每當看見日軍如潮水般奔向己方陣地時即意味著戰鬥即將結束,因此日軍在這個時期是號稱“不可戰勝”的,其豬突衝鋒戰術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下圖為索姆河戰役中被德軍馬克沁機槍成建制射殺的英軍士兵們,英軍士兵視死如歸的精神無疑是可敬的,以至於德軍機槍手都使用英語向他們喊道:求求你們不要再來送命了!

諾門坎戰役期間日軍“豬突衝鋒”戰術被蘇軍“烏拉衝鋒”化解

蘇軍雖然吸取了日俄戰爭時期的教訓,對日軍有可能發起的豬突衝鋒開展了有針對性的部署。蘇軍指揮官朱可夫認為對付敵人的死亡衝鋒光靠炮火是不足夠的,應該像一戰時期的德軍那樣大量使用自動火器大規模殺傷衝鋒的士兵才能阻止敵方的瘋狂攻勢。然而蘇軍雖然早有準備,但是日軍發起豬突衝鋒時並不像英軍那樣挺著胸膛極具紳士風度的整齊劃一緩慢衝鋒,而是以3人為一組的不規則隊形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實施步坦協同、步戰協同襲擾和進攻,蘇軍防線曾一度被突破,最後在蒙軍騎兵(諾門坎戰役是日本對陣蘇聯和蒙古聯軍)的協同下才奪回陣地,使得戰役初期蘇蒙聯軍傷亡十分慘重,幾乎每次反撲都要付出慘重代價才能奪回失去的陣地。直到戰役中期蘇軍大量機械化部隊以及空軍集結完畢後,蘇軍在多取制空權的情況下對日軍發起反衝鋒才遏制住日軍攻勢。蘇軍的反攻不但有火炮、坦克、裝甲車等重火力裝備的優勢,更有空中優勢,在步戰協同、步坦協同、步炮協同以及地空協同下對日軍發起“烏拉衝鋒”,以摧枯拉朽之勢瓦解日軍放線,如果不是考慮到戰線過長以及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蘇軍甚至可以從諾門坎一直推進到我國東北攻擊日軍關東軍!諾門坎戰役是日軍自一戰以來“豬突衝鋒”戰術慘遭失敗的第一個戰例,日軍雖然戰敗,但是該戰術還是給予蘇蒙聯軍大量殺傷,蘇軍可以說是慘勝(蘇軍陣亡9700人,受傷15000人;日軍陣亡8700人,受傷8400人)。下圖為諾門坎戰役中在坦克掩護下向日軍發起“烏拉”反衝鋒的蘇軍,論玩命,蘇聯紅軍表示從來沒怕過誰,包括把自己比喻為“野豬”的日軍。

豬突衝鋒戰術的終結

日軍自日俄戰爭中使用豬突衝鋒這樣的死亡戰術取得勝利後就一直擰不過這個彎,總認為陸戰就非得讓士兵進行死亡衝鋒才能打贏,不但沒有在諾門坎戰役中吸取教訓,反而越演越烈,在機槍和衝鋒槍上都安裝了刺刀。可以說日軍不管是戰術思想研究還是武器裝備的研發都在圍繞“豬突衝鋒”戰術來展開的,然而當美軍戰略中心開始從歐洲轉移至太平洋以後日軍的“豬突衝鋒”戰術開始被終結。美軍化解日軍“豬突衝鋒”的辦法與俄軍全然不同,俄軍是用機械化部隊的鋼鐵洪流支持步兵發起“烏拉衝鋒”來化解,而美軍則是用海、陸、空火力組成的鋼鐵肉湯來烹調日軍,日軍就連發起衝鋒的機會都沒有,因此化解“豬突衝鋒”最好的辦法就該是美軍的這種做法。儘管日軍被美軍優勢火力壓得連衝鋒的機會都沒有,但是仍然給予美軍重大殺傷,比如硫磺島戰役,做為戰勝方的美軍傷亡人數為28600人,而戰敗方的日軍傷亡23700人,之後的沖繩島戰役更是給美軍造成難以接受的傷亡,這也美國決心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主要原因,如果炮彈不能完美化解,那就用核武器終結它。下圖為正在向硫磺島開進的美軍艦隊,本次戰役美軍一共出動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在內的360艘各式艦艇,登陸前對硫磺島實施為其三天的炮擊,發射炮彈2萬餘發,其中406毫米炮彈203發,203毫米炮彈6472發,127毫米炮彈15251發,在炮擊之前美軍共出動艦載機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1479架次(轟戰機)持續不斷空襲了42天,投擲各式炸彈6800餘噸,所以日軍不是不想對美軍發起“豬突衝鋒”戰術,而是沒有發起的機會。

不管是日軍的“豬突衝鋒”戰術還是蘇軍的“烏拉衝鋒”,其實質都是以犧牲己方兵力來消耗敵方火力,傷亡交換比非常低,在雙方火力勢均力敵時尚能在氣勢上發揮一定優勢,然而一旦另一方火力佔據優勢時這樣的死亡衝鋒戰術就顯得十分徒勞了。因此發起衝鋒戰術應當以戰略目的為支撐來實施,而不是以實施衝鋒戰術來支撐戰略目的,在這方面最值得稱讚的是志願軍。朝鮮戰爭中我軍火力只相當於二戰時期的日軍,然而我軍發起的衝鋒戰術則是美軍如何發揮優勢火力都無法阻擋的,究其原因在於我軍發起的衝鋒是以快速穿插的形式分割敵軍,以求達到包圍殲滅的戰略目的,衝鋒過程中並不與零星敵軍糾纏。比如長津湖之戰,我軍在衝鋒的時候甚至不理會與自己擦肩而過的美軍,當雙方交集在一起時美軍根本無法發揮火力優勢,因此戰後許多美國老兵回憶到:中國兵比之日本兵更可怕,他們一旦發起衝鋒就意味著我們即將被包圍,這個時候抵抗是毫無意義的,只有抓緊時間逃離那個該死的地方才能救自己一命。下圖為在號角聲中對美軍發起衝鋒的志願軍,我軍衝鋒號的旋律對於一些戰後餘生的美軍士兵而言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