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不明確回答問題,是不是不專業?

十多年前,我作為剛入行的萌新,參加了某醫生的一個討論班,我漸漸的發現該醫生有一個漂亮的應對方式,在這個討論班中,經常會有問問題的人,當他們提出一個問題,該醫生就問,你自己怎麼看,於是此人就此說一通,然後我就發現,他最初問的這個問題早就不存在了,藉助這個提問,他其實是在試圖表達一些別的東西,例如:“大家都來看,我有一個精彩絕倫的好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好主意,想分享給你們”,“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我覺得老師剛才講的東西,我並不同意”等等。精神動力這個流派,較為關注這種潛在的信息,否則日常的一問一答中,所有的潛在信息會被迴避掉,變成一種素人與權威之間的日常對話(知乎體)。

那時候,我覺得這個類似於踢皮球的技術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有利於澄清一些隱含在提問之外的潛臺詞,能夠引導來訪者自我反省,促進他們在對話的過程中自我觀察。但漸漸的我發現,這並非一個萬能的技術,對這個技術的不恰當運用,可能會導致非常糟糕的後果。題主所描述的情景,恰是不恰當運用的一個例子。我在實際的工作中總結了幾種常見的不恰當使用的情景,供參考。

(1) 要對正確的人群使用這種方式,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嚴重的焦慮譜系障礙的患者,包括強迫症,急慢性焦慮,軀體化障礙等類型的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較難以使用這種踢皮球的諮詢方式。對於嚴重焦慮的患者來講,好比是他那兒起了火,你卻想讓他去反省當初為何沒在起火的地方打口井。

P: 老師,你說我病的嚴重不嚴重?
T:你覺得呢?
P:我覺得我挺嚴重的,老師,你覺得我這個(病)能好嗎?
T:你好像挺擔心你的病情的
P:是呀,我很擔心,老師,醫生說我可能要一直吃藥,你覺得呢?


T:一直吃藥有什麼困難嗎?
......

注:治療師的踢皮球,會讓這個焦慮的來訪者非常的挫敗和憤怒,來訪者問題的脆弱性和緊迫性,會導致他無法在這樣加重他焦慮程度的對話中獲益。

(2) 皮球踢出去不是目的,而是開始,踢皮球的目的是達成更深入的理解,要避免為了踢皮球而踢皮球,我們要持續的觀察和探索,這個皮球踢回去之後所引起的後續反應。

P: 老師,你說我病的嚴重不嚴重?
T:我注意到,你最近一直在重複的問我這幾個問題,似乎你對我不正面回答你的問題有些失望?
P:嗯,是的,我最近都在考慮有沒有繼續諮詢的必要。
T:那是非常失望了,來,我跟你解釋一下,我為什麼不直接回答你的這些問題......如果你能理解我這樣的理解和方式,這個部分在治療開始時我也跟你提到過,也同意這樣的方式會對你有所幫助。

注:在這個例子中,治療師停止踢皮球,有效的反饋了治療中的觀察,去澄清來訪者的失望,並回到對來訪者的心理教育和治療框架的討論上來。

(3) 要有能力把握來訪者踢過來的皮球的準確隱含信息,否則來訪者會感受到大量的誤解,導致複雜的僵局出現。

(4) 有時候踢皮球變成一種諮詢師的習慣性的防禦,這樣的情況下,來訪者勢必會嚴重受挫,導致諮詢無法繼續,有些時候,諮詢師或許感受到了來訪者強烈的失望與憤怒,但又沒有勇氣去和來訪者討論這些情緒,於是不斷反問,以至於交流無法繼續。

P:老師,你結婚了嗎?
T:為什麼問這個?
P:沒什麼,就是好奇,你可以告訴我你結婚了嗎?
T:你好奇我結婚了,可是為什麼呢?
P:就是突然想知道,可以告訴我嗎?
T:我也很好奇,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P:你不想回答就算了,我其實也沒有很想知道,那我們來聊點別的吧?
T:(沉默)
P:(一個新的話題)

注:顯然這裡是一個重要的提問(可能表示來訪者對諮詢師可能有某種浪漫幻想,也可能表示對諮詢師是否能夠理解婚姻中的困難的質疑,總之可能性很多),但治療師只採用踢皮球的方式,並沒有使得對話展開。

總之,皮球可以踢,但首先要踢得準,然後也要有停球,控球的技術,關鍵是不能一直只踢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