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萬億”合肥,一路向西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2019年,合肥GDP9409.4億元,同比增長7.6%,距離萬億俱樂部僅臨門一腳。安徽省政協委員陳曉波預言,2020年合肥將邁入萬億俱樂部,成為長三角第7個萬億城市。

在合肥GDP衝刺萬億之時,合肥都市圈也迎來了新動向。3月13日,安徽省發改委發佈了《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9-2025年)》,這是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下的一份具體規劃。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合六經濟走廊,身處合肥與六安之間。六安是合肥西面接壤的一座地級市,此次規劃將其與合肥通過城際軌道交通連接,形成同城化格局。

有人將這次規劃視為合肥向西,推動都市圈發展的一大進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六安的經濟發展不比蕪湖、馬鞍山等合肥東面城市,2019年六安GDP僅在一千億元量級。

為何合肥選擇向西邁步?即將步入萬億俱樂部的合肥,又會如何帶動都市圈發展?

“帶頭大哥”崛起

都市圈是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圈域經濟現象。作為都市圈核心的大城市,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以起到匯聚和支配資源的能力。合肥,是否有這種底氣?

2019年,全國實行地區生產總值(GDP)統一核算改革,一些城市在縮水,合肥反而上漲。修訂前,2018年合肥GDP尚未突破8000億,顯得不太起眼。而按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修訂,2018年合肥市GDP為8605.1億元,2019年更是達9409.4億元。

全國來看,目前已有17個萬億城市,另有7個城市2019年GDP達到9300億以上(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按照近年來城市GDP增速區間6%至8%計算,他們均有望在2020年突破萬億大關。這當中,合肥以微弱之勢高於福州、南通,以及西安。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事實上,近年來合肥的GDP增速一直在高位運行。2016年年平均增長速度9.8%;2017年為8.5%、2018年保持8.5%,2019年(修訂後)則為7.5%。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支撐合肥經濟高速增長的是第三產業。數據顯示,近五年合肥第三產業佔比明顯增漲,2013年的合肥還是第二產業佔據主導,而到了2018年,三產比例首次超過了50%,這意味著合肥正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同樣,2013-2018年間,合肥常住人口以約每年8~12萬人的速度穩定增加,2018年末首次超過800萬人。儘管在長三角,合肥還不算很亮眼,但不能否認,合肥正在穩紮穩打的進步。在安徽省內,其經濟首位度也從2013年的24.3%提高到2019年25.4%。

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馮奎所言,GDP超過萬億,意味著城市的區域帶動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在此時討論以合肥為核心的都市圈協同,顯得更名正言順。

2019年年底,在審議《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時,安徽方面提出“加快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圈和支撐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今年2月,該行動計劃正式發佈,代表合肥都市圈進入新的推進階段。其中,梳理謀劃了上百個重大項目和合作事項,總投資6242.1億元。

向西延伸

在都市圈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只強調“帶頭大哥”,還要強調中心城市和周邊中小城市的關係。2019年,合肥都市圈生產總值23402億,佔到安徽經濟總量的63%,包括了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蚌埠市和桐城市。

在都市圈的各方向上有合蕪、合馬、合滁、合六、合淮蚌等多條發展帶。3月13日,《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率先由安徽發改委發佈,合肥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也因此向西面的六安市先跨出一步。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六安西鄰湖北、東接合肥,是安徽市轄面積第一大市。但其常住人口長期低於戶籍人口,處於人口流失狀態,主要流向正是合肥方向。2019年末合肥、六安之間高鐵車程僅24分鐘,汽車客運密度達到10分鐘/班。

而此次規劃中還將進一步提升兩城間交通便利度。《規劃》中的綜合交通樞紐重點項目就包括了合肥—新橋機場—六安城際鐵路、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鐵路。

其中,合肥-六安-金寨市郊鐵路正式列入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預計2022年1月建成運營通車。未來,合肥與六安之間將可能形成類似於廣州和佛山、上海和崑山的軌交同城化格局。

目前,合六經濟走廊劃定的面積佔六安、合肥兩市的43.5%,擁有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3家、省級9家,包括合肥經開區、合肥高新區等等,匯聚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例如京東方、科大訊飛、晶澳太陽能。另外,還加持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合肥先進光源、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已規劃佈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因此,合六經濟走廊的定位之一就是新興產業聚集地。目標是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打造一批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力爭建成4-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

實際上,西面的合六經濟走廊也被安徽視為合肥都市圈的發展引擎之一。《規劃》提出,“到2025年,合六經濟走廊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合肥都市圈平均水平”。

“帶飛”都市圈?

儘管合六經濟走廊的產業基礎不弱,但這些知名企業、重大科學裝置主要位於合肥,而六安市自身的經濟實力在地級市中還不算突出。2019年,六安為1620億元。在安徽16個城市中排名第九。

而合肥東面相鄰的三座城市蕪湖、滁州、馬鞍山經濟總量在省內分別居第2、3、6位,2019年蕪湖GDP已超3500億,滁州和馬鞍山也都超過2000億。為何合肥不率先在交通同城化上進一步推動與以上三市的接軌?

從合肥內部來看,合肥是小馬拉大車,市轄區較小,四面基本由肥西縣、肥東縣,長豐縣,巢湖市(縣級市)包圍。而肥西縣不僅是全省經濟最強縣,其地形相較而言呈東西窄的長條型,橫穿肥西修建軌道的成本更可控。同時,合肥市區內部的經濟重心,如高新區也在西面板塊。

從合肥外部來看,蕪湖、滁州、馬鞍山夾在南京與合肥之間。儘管,蕪滁馬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員,但早在2001年,蕪滁馬三市就曾與江蘇南京、鎮江、揚州一起首度就“南京都市圈”建立和發展問題進行研討,是南京都市圈的首批成員。

當下,南京在新建的軌交S4號線(寧滁線)將延伸至滁州,馬鞍山、蕪湖也在推動與南京地鐵對接。就在3月,馬鞍山宣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加大力度推進“寧馬都市圈城際鐵路(馬鞍山段)PPP項目”。同時,馬鞍山2020年重點任務10條措施中,有9條都和緊密對接南京有關。

一句老話是“人靠腳投票”,在都市圈協同中,城市靠實際項目投票。合肥都市圈東部蕪滁馬三市明顯更被南京吸引。合肥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有明曾表示,

“與周邊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相比,合肥都市圈還有很大差距,……發展不足、發展不均衡、內部聯繫不緊密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不過,楊有明也提出合肥的一大優勢是創新資源,目前合肥建成在建擬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數達到9個,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在肥服務院士總數也已達127人。

接下來,合肥都市圈建設的一大重點正是“強化創新引領,推進產業升級”。楊有明表示,將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大創新主平臺為載體,發揮合肥輻射帶動作用。

合六經濟走廊之外,合滁、合蕪馬、合淮等產業發展帶仍是合肥都市圈產業鏈聯動的重要抓手。眼下,合肥到滁州、馬鞍山、蕪湖尚未開通高鐵動車直達,但都已在路上。

合肥至蕪湖高鐵預計今年開通,合肥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正開工在建,北沿江高鐵(合肥至上海段)在滁州並站的方案也已得到國鐵集團支持。

城市間的發展不能簡單地靠劃定區域,通過“拉郎配”的方式建立。未來幾年,隨著合肥都市圈內交通脈搏連通,各項要素加速流動,合肥是否可能讓東部“小弟”收心?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