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今日鳳凰山》

筆者在寫散文巜宋種古茶樹枯亡之謎》時,得到一位鳳凰山茶人的幫助,他是鳳凰山映山茶行的文總。當潮州市新冠疫情遠去,旅遊景點逐步開放後,正值鳳凰山上採茶時,文總邀我上山看茶品茶話茶。

文總的茶園,位於潮州市鳳凰鎮烏崬頂南面的火燒山上。所謂火燒山,是古來就留名的,那個地方山高林密,坡陡谷深,風乾物燥,自古多有山火。文總的茶園就像兩片斜板,在東北面的兩面山上,形成一個45度的斜角,直插谷底。

散文《今日鳳凰山》

文總指著面前的茶園說,“這是我的。”

這時,腳下不見山泉,抬眼茶園,層層疊疊,如同斜梯直插天邊。筆者說了句,“這裡缺水。”

“不要緊,早晚霧水特別重,同時可從山上引水過來。”他邊說邊指給我看。

我朝他指的北面山上望去,在還有600多米高的山上,斜掛著幾條被山水沖刷過的白痕,儘管見不著水影,聽不到水聲,卻相信那裡有水。

散文《今日鳳凰山》

到了火燒山的谷底,這裡海拔有800多米。朝左邊和前面抬眼望去,直到山頂,這就是文總在火燒山上的茶園。文總告訴我,“這片山有200多畝,已種下茶樹110多畝。品種有宋種、大烏葉、杏仁香、鴨屎香、蜜蘭香、黃枝香等。現在每年收茶2000多斤,毛收入大概在100萬元左右。”

“這茶山的茶價高嗎?”我隨口問了一句。

“高。如宋種,去年產了幾十斤,每斤930元被收購商收走了。”文總露出了笑容,有些得意。

“我是按生態茶去種植和管理的,生產成本較高。”看我驚訝的表情,他眉頭一皺,補充說道。

“說來聽聽。”我看了他一眼,在請教他。

“一、規劃上,與他人茶園有條30米寬的綠化隔離帶,我要地下手慢了,這事沒辦成。

二、除草不用除草劑,用人工除草,下肥不用化肥,用花生餅。每年??只採一季春茶,不噴農藥。

三、請了兩位湛江農民管理茶園,除草澆水下肥,每人年薪給8.4萬。高價僱工,人勤地不賴。

四、用人工摘茶,每位摘茶員工每天工價140元,還管吃管住。每斤茶葉的製作成本,至少也要150多元。”他邊說邊扳動指頭。

散文《今日鳳凰山》

茶園上,文總的妻子正帶著茶女們在摘茶。我剛剛知道,前幾天摘了蜜蘭香,昨天摘了宋種,今天摘的叫杏仁香。茶女們來自遠方,有福建的,也有鄰近縣的,都是農婦。她們用三角花布蓋上頭,戴上一頂藍色的斗篷,只露出一張似花的臉,邊摘茶,還邊傳出嘻嘻的笑聲。我走近文總的太太旁邊學摘茶。她告訴我,指頭捏在兩三葉片之間往下摘,茶青就出來了。還告訴我,茶青可炒蛋吃,很香的。

東南面這片杏仁香,老葉片掛在枝上零零落落,枝頭上的新芽卻爭相吐露,有長有短,可愛極了。我人在汕頭,早就聽說去年鳳凰山上乾旱,有四成杏仁香茶樹旱死了。文總指著高山上聳立的噴淋設備說,“我就靠它。用高壓水管從高處引水,落差形成了壓力,打開閥門,水就自動噴淋。人,只管開與關就行。計劃明年,更換噴淋半徑為30米的噴淋裝置。”文總信心滿滿地說道。

我們邊爬邊看,邊走邊說,剛才還暖日當頭,突然陽光不見了。我看了看手錶,才下午三點半。這茶園的朝向,正迎合了茶樹喜陽好陰的特點。茶園雖處火燒山,有自動噴淋可調節水需。剛開發十多年的茶山,土壤富含有機物質,可以滿足茶樹生長的需要。茶園處於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常年雲霧繚繞,是高山茶的理想產地。管理茶園, 採用傳統方法,可以產出生態茶葉。我對茶園說出了看法,文總聽後微笑地點了點頭,那是自信。我對他,卻有一種如臨造物主的感覺!

這時,採茶女也下山了。她們六七個人,一個下午摘青25斤左右。文總說,“5斤做1斤,可以做成5斤茶葉。”

在下山的途中,我採摘了幾個品種的茶葉標本。有蜜蘭香、杏仁香、鴨屎香、大烏葉等。還採摘了一點杏仁香的茶青,要帶回家炒雞蛋嚐嚐。離開火燒山,轉入另一道山樑,只見山腳下流水潺潺,霧氣升騰,和風撲面而來。

我們來時乘坐的汽車,就停在公路旁。我們一路盤山而下,車窗外,暖風拂面。車兩邊,時而高山擦肩 ;時而紅磚託瓦 ;時而梯田披綠;時而車嘯而過 ;不到半個小時就下了山。晚餐與午餐一樣,都在文總的岳母家吃飯。家,就在山下海拔300多米的一個村子裡,我來時開的車就停在那裡。文總的岳母早早就把晚飯用的菜都準備好了。

晚飯間,大家的說笑是從外地婦想嫁鳳凰山男的故事引起的。故事說 :?“這十幾年間,鳳凰山茶人富了,人均年收入七八萬元,外地女人聽說後想嫁進鳳凰山,但排不上隊。在二十多年前,鳳凰山的女人想出山嫁人,但外地男人又嫌孃家太窮。?結果,不娶鳳凰山上的女人。”鳳凰山人為何富起來?我給大家解了密,這是因為福建安溪鐵觀音在2013年後改變傳統制茶工藝後,給潮州鳳凰茶帶來的機遇。

散文《今日鳳凰山》

大家一聽,入神了。我繼續往下說 : 安溪人制作的鐵觀音,為打開全國的銷路,就拋棄傳統的製茶工藝,把烏龍茶做得又青又清,雖有留香,卻捨去了茶水厚肉飽嘴,齒頰留香的質感。而鳳凰山上的茶農,一直堅守傳統的製作工藝,加之鳳凰茶素有天然的香氣,製作出來的茶,贏得了潮汕工夫茶愛好者的喜愛。既爭得安溪鐵觀音在潮汕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又打開了銷往外地的銷路。這段時間算起來,大概有17年了。

飯桌上的茶農們都說,對,鳳凰山上的茶,賣得最搶手的,也就是這十幾年。當文總一家的茶農們,再次把酒杯高高舉起的時候,看到茶農們那醉人的笑意。這,就是我當晚品賞到的高山茶,文化自信!

在回程的路上,我在想,人們都對未來生活有美好的嚮往。當理念與文化發生碰撞時,人心鳴放,社會嚮往,市場反應,應該是檢驗的試金石。它的正確與否,可能成就了你,也成就了我。人,與家,與國,也不過如此!

2020年3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