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早在2017年9月底,中國大陸就共有實體註冊企業數量2907.23萬家。

註冊資本(金)總額高達274.31萬億元;每千人種擁有企業數量為21.03家,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

8000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

換言之,中國超過98%的中小企業成立十年內都會走向死亡。

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這只是中國公司數量,還沒有算海外。

這麼多企業,經營起來是一門學問,投資更是如此。

企業需要預測未來,需要一個人給投資者指明方向。

證券分析師順勢而生。

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證券分析師是一個高智慧、高挑戰的職業,執業資格方面“門檻”不低,

從他們的學歷中就可以窺得一二。

2011 年,《經濟觀察報》和新浪財經、今日投資,進行綜合計算客觀評選出的最佳分析師91 名,評選公佈了他們的簡歷,從中可以大致看出這類人群的高學歷背景。

91 名分析師中,有三名簡歷中未列明學歷。

剩下的88 位分析師,只有1名本科,佔比1% ;72 名碩士,佔比79% ;14 名博士,佔比15.4% ;1 名博士後,佔比1%。

證券分析師在投資金融界被譽為“金領階層”。

聽聽,顯然證券分析師在外界名聲很高。

這些分析師通常供職於券商投資銀行或者是基金管理公司。

許多證券分析師的擅長通過一家企業未來一年的盈利預測來判斷這家公司現在的股價應該是多少。

他們以數據分析和上市老闆交談。

這是一種重要但是又十分侷限的能力。

最近幾年這個職業最近好像勢頭減弱。

證券分析師行業怎麼了?

首先,對其的監管升級了。

公司們覺得他們用不著那麼多的證券分析師了。

其次,投資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主動管理型的投資基金正在減少。

主動式管理基金指基於信息優勢並獨立判斷進行投資的基金,它與被動式管理(指數化管理)基金相反。

主動式管理基金的特點

1.被動式管理的投資非常分散,投資組合等同於整個市場(或其中一部分)價格指數的權數比例,收益隨著當期的價格指數上下波動。

2.與一直持有債券至到期日相反,主動式管理基金經常買賣債券。


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第三,上市大企業的關注點也在變化

他們也越來越關注到股東權益之外的其他目標。

證券分析師真的要涼涼了嗎

他們會向磁帶或者柴油汽車一樣被時代淘汰嗎?

讓我們來分析這些挑戰。

最開始的挑戰來自歐盟推出的監管新規mifid ii。Mifid II通常指修訂後的歐洲金融工具市場指令,於2018年1月3日生效,影響到歐洲大陸金融服務體系的每一個角落。

原先,基金經理通過券商來執行一筆市場交易。

券商向基金經理收取手續費。用一部分就用來讓分析師們做研究。再把研究成果提供給基金經理。


新規出臺之後,基金經理必須向自己的客戶透露交易所需要的費用。這會使得基金經理們決定,他們不需要那麼多的券商和分析師。

這個趨勢已經蔓延開來。

還有一些因素導致分析師群體的萎縮。

比如被動跟蹤市場走勢的指數型基金正在增多。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

普華永道預測到2025年,指數型基金將佔到美國基金規模的一半。

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其實分析師們的處境可能被誇大了。

誠然,

看不到社會變化趨勢的分析師當然會過氣

優勝劣汰,這是自然規則,任何行業都一樣。

但與時俱進的分析師們當然不會。

像是根據氣候變化,準確預測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的分析師們。

指數型基金帶來的衝擊也沒有很多人擔心的那麼大。

他們只佔到美國股市總規模的13%而已。

而且外界對指數型基金的一種具有誤導性誇讚。

的確,指數型基金成本更低,看上去能夠減少人為上的失誤。

但另一方面,決定指數構成的人還是可能犯下嚴重的錯誤。

他們可能會在經濟下行期間還繼續跟蹤那些弱勢的板塊,反而會增加資產的不確定性。

最終人們總是需要有專業的人來研究投資背後的數字。

券商們或許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分析師,但其他機構更可能需要他們。

根據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的數據顯示,亞洲人最積極申請CFA資格,申請參加它最難級別考試的人數在亞洲還在快速增長。

證券分析師前途涼涼?其實並沒有

在其他地區也保持平穩。

證券分析師涼涼了嗎?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