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離 亞 健 康

遠 離 亞 健 康

一、健康定義WHO將成年人劃分為三個階段: 18-44歲為青年期 45-59歲為中年期 60-74歲為年輕老年期(早老期) 75-89歲為老年期 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期。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4年制定的《保健大憲章》中提出了相應的健康新觀念: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是健康的終點。 根據這些概念,產生健康分級:第一級健康:或稱軀體健康:包括無飢寒、無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勞動,滿足基本衛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預防和急救知識。第二級健康:或稱身心健康:包括一定的職業和收入,滿足經濟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的生活,並享受較新的科技成果。第三級健康:或稱主動健康:包括能主動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以緩解社會與工作壓力,並過著為社會作貢獻的生活方式。
二、 亞健康定義、轉化及後果: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蘇聯的別克曼(Н.Беркман)教授通過研究發現“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之外”人體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sub-health)又叫第三狀態,以區別第一狀態-健康狀態,第二狀態-疾病狀態,這一發現被後來的許多學者的研究所證實。WH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患有疾病的人佔20%,而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在經濟發達(社會競爭激烈的國家和地區中普遍存在,人數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成為國際上醫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亞健康概念的提出並非偶然,正是現代人注重健康,重視在疾病前防範其發生、發展的健康新思維的充分體現。雖然亞健康在症狀上表現的是醫學領域的問題,但從整體看,它與社會環境(經濟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體質密不可分)。亞健康又稱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期、臨床前期、潛病期等,包括無臨床症狀或症狀感覺輕微,但已有潛在

病理信息。它本身擁有廣泛的內涵,是人們在身心情感方面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 亞健康狀態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既可向健康狀態轉化,也可向疾病狀態轉化。


遠 離 亞 健 康

究竟向哪方面轉化,取決於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向疾病狀態轉化是亞健康狀態的自發過程。而向健康狀態轉化則需要採取自覺的防範措施,加強自我保健,合理調整膳食結構等措施。如果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不及早採取措施消除疲勞,部分情況嚴重的人將因過勞而提前結束生命(猝死)。
過勞引起亞健康狀態危害生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過度疲勞使很多中老年高發疾病提前發生-如高血壓病、冠心病、癌症等發病率增加;2.過度疲勞可能加快身體原有病理變化的發展進程,快速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猝死率明顯增加。 Uehats分析203例過勞死者(猝死)的生前情況時指出,除原有心血管疾病外,均存在過勞的情況:生前每週的工作量> 60h,每月的超時工作量>50h,超過半數以上的節假日都在上班;白領僱員面臨指標高、壓力大、整天來回奔波、疲於應付,不僅過累,工作地點也不斷改變,加上營養失調,身體毒素不能及時排除。過勞死者經常在很差環境工作、噪音大、並經常發生難以預料的煩惱,造成緊張、焦慮、恐懼或憤怒,這些變化一般發生在心血管疾病突然發作之前的24h之內。疲勞-慢性疲勞綜合徵-各種心身疾病-“過勞死”構成了亞健康性疲勞發展的四部曲。所以,採取各種積極措施阻止亞健康性疲勞過渡到慢性疲勞綜合徵,減少“過勞死,的發生。


三、亞健康狀態的流行病學:
1.中青年:31~50歲是亞健康狀態的高發年齡,尤其是40~49歲,佔亞健康狀態的49.8%,IT產業人士、高級白領、教師、醫務工作者、記者、編輯、工程師、技術員等從事腦力勞動較多的人員發生率明顯較高。
2.青少年:現代社會相當多青少年也處於亞健康狀態。2002年學生體質監測報告指出, 學生在體能、肺功能、體重及視力等方面有明顯降低。2003年調查北京大學生中有中度心理衛生問題者佔16.5%。北京16所大學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佔因病退學、休學人數27.9% 和64.4%。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11月24日在衛生部召開的“2009國際健康生活方式博覽會”專題新聞發佈會指出,我國7-17歲的青少年超重加肥胖已經達到了21%。全國過50%以上的青少年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近視率大大增高,心理發育不健康。2004年中國心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發布數據,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12.8%)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四、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表現形式 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的改變。
1.生理方面:主要表現為疲勞、乏力、睏倦、多夢、眼部乾澀、肌肉及關節痠痛、手足麻木、頭痛、注意力不集中、頭暈、失眠、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經不調、性功能減退等。

2. 在上海、無錫、深圳等地對1197名中年人調查發現,66%的人有失眠、多夢、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現象,經常腰痠背痛者為62%,幹活極易疲勞的人58%;爬樓時感到吃力或記憶力明顯減退者為57%;皮膚乾燥、面色灰暗、情緒極為不穩定等為48%,而心電圖、腦電圖檢查又均顯示正常。此類人群中還常存在“六高一低”的傾向,即存在著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負荷(體力和心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高體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
五、亞健康狀態的原因。 營養失調、心理失衡、缺乏運動、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心理社會因素及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汙染、逆時而作是產生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
六、亞健康狀態機體病理學表現: 1.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異常: 一切正常生理活動必須依靠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是保證供給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以充足的血液或血流量,每個組織和器官的血流量,主要受血液流變性的影響。亞健康時,血液粘度增高時,會引起機體血液循環障礙,循環阻力升高,導致細胞組織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環灌注量減少。造成細胞、組織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謝障礙。這一系列異常的變化,是造成變性、水腫、炎症、壞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變化的基礎,它發生在臨床出現症狀或體徵之前,發生在健康與疾病的過渡階段即亞健康狀態。

遠 離 亞 健 康

微循環異常時紅細胞各種形態

亞健康時,微循環灌注量減少,氧供應相對不足,營養物質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肌酐、二氧化碳、氧自由基及其誘發的氧化反等物質,而且由於疲勞機體清除能力降低,這些物質還會在組織中堆積過多,會使組織細胞中毒,出現肌肉痠痛或頭暈、頭痛等體、腦疲勞症狀,進人體液,運行全身,會進一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全身性疲勞反應。因此,這些物質被統稱為“疲勞毒素”
1.當機體內“疲勞毒素”產生過多,“疲勞毒素”首先在疲勞組織細胞中堆積,給疲勞組織中的細胞造成損害,進人體液後,造成體內環境的汙染,使全身的細胞都受到損害。
(1)“疲勞毒素”,對腦組織的損害:“疲勞毒素”在大腦內堆積,能損害腦神經細胞,輕則出現犯困、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重者可誘發腦神經細胞凋亡。近年來研究表明,細胞凋亡導致神經元丟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礎。


(2)疲勞毒素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疲勞毒素對‘心肌細胞有毒害作用,從而出現胸悶、氣短、心慌,心電圖可見各種心律不齊,以及ST段改變等。進人血液中的“疲勞毒素”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使血小板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最後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可以致命。
(3)“疲勞毒素”對免疫系統的損害:“疲勞毒素”進人體液,運行全身,在脾臟、淋巴組織中過度堆積,將導致T細胞功能下降,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等免疫因子生成減少,自然殺傷細胞的數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機體抗病能力。
(4) “疲勞毒素”對肝臟的損害: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勞毒素”都需要在肝臟中解毒、代謝,因此“疲勞毒素,’在肝臟中的濃度是很高的,對肝臟的損害是最大的。長期高濃度的“疲勞毒素”可誘發肝細胞凋亡或被動死亡。
2.當限制動物活動或處於應激狀態時,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增高,易導致血栓形成.
3.亞健康時,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易發生各種慢性炎症及潰瘍。而親情、愛撫、食物等良好因素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
4.亞健康時,神經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抑鬱可使神經細胞生長髮育受到影響,大腦體積縮小。5.亞健康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環境、精神等不良刺激導致機體亞健康狀態可逐漸演變成各種惡性腫瘤已是不爭的事實。

七、建立良好的生活狀況,改善亞健康狀況
(一)健康四大基石: 1.合理膳食 2.適量運動 3.戒菸限酒 4.心理平衡
(二)適當服用對抗亞健康的高品質營養素
1.茶多酚、 茶黃素:降血脂、控制血糖及血壓、抗輻射、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預防中風、抗菌、抗病毒、抗癌。
2.銀杏提出物: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防止脂質過氧化對細胞膜的損傷;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抗腦缺血、腦水腫,改善腦功能加速神經衝動的傳導,有利於信息獲得、記憶鞏固和再現。
3.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性、抗癌,能夠消除人和動物本身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細胞遺傳物質和細胞膜的損傷。
4.大豆分離蛋白、 乳清蛋白:降血質、保持血管彈性、控制血壓、提高免疫力。
. 5. 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提高免疫力、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預防冠心病。
中華醫學會長鍾南山教授向全國醫師及群眾推薦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提高免疫力、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預防.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理事會及國家癌症顧問委員會成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奧克蘭兒童醫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布魯斯埃姆斯博士(Bruce Ames)在美國舉行的“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與慢性疾病預防科學研究大會”作了專題報告主要內容下:
目前世界各國,大部分成人及青少年蔬菜水果攝入量達不到推薦標準。通過調整膳食結構來獲取充足微量營養素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美國為此進行了20餘年努力,居民膳食改善仍不能令人滿意。公眾通過服用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劑以確保充足的微量營養素來維持身體健康,則較容易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