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蔬菜“手術室”:手起刀落 絲瓜藤上“長”苦瓜

成都蔬菜“手術室”:手起刀落 絲瓜藤上“長”苦瓜

種苗“託兒所”——不到30畝的地裡,選育了2000多個品種

成都蔬菜“手术室”:手起刀落 丝瓜藤上“长”苦瓜

這裡像是一個蔬菜手術操作室,用手中薄薄的刀片和用以固定嫁接口的夾子完成蔬菜的嫁接操作

南瓜藤上繞著冬瓜的嫩苗,粗壯的野生茄子托起竹絲茄細嫩的莖,絲瓜藤上“長”出了苦瓜的苗……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可能以為這是科幻文學作品裡的超級物種幻想,而跟著成都市農技總站的助理農藝師,記者在成都市郫都區新民場鎮的一片田地裡大開眼界,發現了這座讓人驚歎的“蔬菜手術操作室”。

“這就是嫁接技術的魅力,二者合一,茄子還是原來那個茄子,但也不再單純是原來那個茄子,而是更強大的品種。”成都市農技總站的助理農藝師楊佳文告訴記者,這家被稱為“蔬菜手術操作室”的公司正是成都金田種苗有限公司,對農業育苗摸索研究了10多年。“育種育苗直接關係蔬菜品質,而蔬菜品質正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給蔬菜“動手術”

產量增了 口感好了

短小粗壯的莖托起細嫩的苗,一個普通的小夾子成了維繫二者的紐帶,迎著光的方向葉片自由舒展生長,底部發達的根系經過半個多月的培養,快要撐破穴盤一方小小的空間……走進專業化溫室大棚,記者看到,不同於常規的蔬菜大棚,這裡更像是一個蔬菜手術操作室。忙碌的農人手中揮舞的不再是司空見慣的鐮刀鋤頭等農具,而是一片薄薄的刀片,和隨之用以固定嫁接口的夾子。

扒開一盤茂盛的野生茄子,瘋狂生長的葉片幾乎覆蓋了整個穴盤。“野生茄子的確抗病性強且根系發達,這是優點但同時也是缺點,莖稈和枝葉過分攝取營養物質會影響其自身開花結果,也就是說這種茄子幾乎不結果,不僅產量很低,口感也並不招人喜歡。”話音剛落,成都金田種苗有限公司生產經理楊利又取出另一盤每株莖稈大約只有野生茄子1/4粗細的竹絲茄。“而這種竹絲茄口感細嫩,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但正如你所見,它的根系不太發達,也會直接影響果實生長。”說罷,楊利又捧起一株由小夾子將兩者合二為一的嫁接苗笑著說,“雖然二者都有自己的缺陷,但取其優勢,將二者合一不就能有效解決問題了嗎?”

給蔬菜“配血型”

改變蔬菜品質 培養強大品種

接過一盤生長茂盛的野生茄子,成都金田種苗有限公司生產經理楊利快速剪去原有的枝幹,只留下離地約5釐米的莖稈,隨後輕輕拿起刀片,對準枝幹頂端剖開長約1釐米的切口,手起刀落間,楊利熟練地給野生茄子修剪掉原本茂盛的“頭髮”。“這些野生茄子不像普通茄子那樣嬌氣——它們根系發達、抗病性強且經得起摔打,是最好的砧木選擇之一。”一邊向記者解釋,一邊取過另一盤細嫩的幼苗,將一株株幼苗插進野生茄子留下的一道道切口中,並用夾子將二者固定。“這就是竹絲茄的幼苗,藉著野生茄子粗壯的根莖,很快就能成功下地生長結出碩果。不僅如此,還能克服蔬菜種植常見的輪作間歇和土傳病害等問題。”

“不只是茄子,南瓜、絲瓜都可以作為砧木,與其他品種嫁接,培養出更強大的品種。”楊利帶著記者走進實驗田。

成都蔬菜“手术室”:手起刀落 丝瓜藤上“长”苦瓜

“金妃”小番茄幼苗

成都蔬菜“手术室”:手起刀落 丝瓜藤上“长”苦瓜

將竹絲茄幼苗嫁接到野生茄子上

任何不同的品種都適用於嫁接?面對記者的疑問,楊利連忙笑著搖搖頭。“這與作為砧木本身的親和性有關,這有點像人類的血型,只要二者的親和性相融,就可以進行嫁接管理。比如南瓜就像是擁有O型血,它可以和任何品種進行嫁接培養。”

拉開遮陽網,一株株嫁接好的幼苗青翠欲滴,正鉚足了勁吸收生長所需的營養。楊利告訴記者,“超級植物工廠”每年會培養大約250萬株茄子、70萬株冬瓜、350萬株苦瓜等超級品種,這些數字正逐年增加。“通過育苗改變蔬菜品質,這一觀點正在顛覆傳統農業。”

種苗“託兒所”

智能管控 百般呵護

“你看這個,扁扁的兩片葉子是不是像豆芽菜一樣?”跟著楊利的腳步,記者又走進了另一片實驗田。“可別小看它,它是來自中國臺灣的‘金妃’,是這裡最受喜愛的小番茄品種之一,也是最早一批來到這片種苗‘託兒所’的‘試種’品種。”

種苗“託兒所”?

“在這不到30畝地裡,生長了2000多個品種,它們來自世界各地的種業公司,委託我們在成都‘試種’,在選擇品種的時候,主要考慮的還是口感和品質,通過這裡摸索進入成都及周邊市場。”楊利介紹說,目前有世界各地的400多家公司投放了2000多個品種的果蔬進行培養和選擇。“所以我們笑稱,這裡就是一個種苗‘託兒所’,通過已有品種選育適合成都市場的新品種。”

對於“託兒所”裡的幼苗,楊利和同事們是百般呵護。打開“智棚物聯”APP,棚內的土溫、土溼、空溫、空溼以及光照等數值一覽無餘。“只要數值偏離常規閾值,只要動動手指在手機上操作,便能輕鬆搞定。”楊利告訴記者,在郫都區農業農村局的幫助下,公司建設了9個平均面積在2500平方米以上的智能大棚。“棚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攝氏度上下,通過遮陽網、保溫層,以及風機水簾等設備的輔助,維持植物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楊利掀開一盤盤溫床下的薄膜,兩根長長的鋼管散發著溫熱。“我們還給這些小嫩苗安裝了地暖,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我們的‘超級植物工廠’一定能培養出更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

記者手記

手拿精巧的“手術刀”,小心翼翼工作的不僅是醫生,還可以是農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不再看天吃飯,再到拋棄早已用慣了的藥罐子。現代農業正通過新的技術,實現農作物可以少打農藥,甚至不打農藥,從而從源頭上提升農作物的品質,也保障了千家萬戶餐桌上的食品安全。這就是現代農業通過科技改變現實的魅力,當然,這樣的魅力也正從一個個高規格的現代化溫室大棚以迅雷之勢覆蓋到成都平原廣袤的田間地頭,颳起一股不可抵擋的現代農業技術革新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