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康藥業IPO:供應商“黑料”多,大客戶屢踩監管紅線

維康藥業IPO:供應商“黑料”多,大客戶屢踩監管紅線


近日,浙江維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康藥業”)正式披露招股說明書。

維康藥業在2016年就曾闖關IPO,不過,當時終止審查的39家公司中維康藥業在列。近日,維康藥業再次迴歸到IPO排隊的隊伍中來。

資料顯示,維康藥業成立於2003年3月,經營範圍的有硬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丸劑(滴丸)生產及國家准許的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業務,是一家集中成藥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製藥企業。

商業觀察發現,維康藥業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10多倍,供應商與客戶多次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被罰。此外,維康藥業有的供應商被列為失信執行人,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去上市,投資者會認可嗎?

大客戶多次踩監管層紅線


維康藥業一度呈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維康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07億元、5.78億元、6.42億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0.95億元、0.88億元、1.26億元,維康藥業的營業收入呈現上升趨勢,且2018年的淨利潤下滑7.76%。


維康藥業IPO:供應商“黑料”多,大客戶屢踩監管紅線


此次造成維康藥業2018年增收不增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銷售費用的激增。2017-2019年,維康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2億元、2.91億元和2.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89%、104.39%、0.4%。

在銷售急劇增長的同時,維康藥業的研發費用率卻在下降的趨勢。2017-2019年,維康藥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582.85萬元、1639.98萬元、2116.0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9%、2.84 %、3.3%。

由此看來,維康藥業也是一家重營銷、輕研發的醫藥企業,2017年-2019年,維康藥業的每年的銷售費用約是研發費用的9倍、17倍、14倍。

或許正是由於維康藥業輕於研發,造成大客戶多次因質檢不達標踩監管層紅線。維康藥業2017-2019年連續三年的第一大客戶國藥控股有限公司頻頻接到罰單。2019年10月10日,國藥控股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使用經檢驗不符合藥品標準、炮製規範的藥品、中藥飲片、醫療機構製劑被罰,沒收違法所得1.288867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國藥控股有限公司共計接到5張關於藥品方面的罰單。維康藥業2019年第三大客戶上藥控股有限公司也因銷售不合格的藥品屢屢被罰。

供應商屢上黑榜


同時,維康藥業還曾因供應商屢次出現“黑歷史”,被推上風口浪尖。

維康藥業2016年的第一大供應商安徽紀淞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簡稱“紀淞堂”),在2014-2015年間多次上榜監管層的“黑名單”,2015年還被安徽省食藥監局收回藥品GMP證書。

2017年,紀淞堂更名為安徽強正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簡稱“強正中藥”),仍為維康藥業提供原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強正中藥在2019年6月被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019年7月被亳州市譙城區法院強制執行。

此外,維康藥業其他供應商的問題同樣不少。維康藥業2019年第一大供應商亳州市華雲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劣藥絲瓜烙、劣藥粉葛、違反規劃審批等多次受到行政處罰;維康藥業2018年的第一大供應商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曾因不正常使用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案、未採取措施防止排放惡臭氣體案、不正常使用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案等,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及環保處罰等等。

供應商上榜監管層黑名單,大客戶也因銷售不合格的藥品屢屢被罰,維康藥業此次上市可謂是阻力重重。至於維康藥業未來是否能成功上市,商業觀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