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關注微信公證號:獨立思想人,關注更多內容

新冠病毒病(COVID-19)帶來的疫情暴發與全球傳播,成為2020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最大催化劑。

1.“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黑天鵝”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字顯示,截至3月14日(中歐時間上午10時)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142539例,除中國以外有13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51767例。疫情導致多個國家政要及公眾人物感染,數十個國家宣佈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目前疫情仍在世界各地傳播,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在日內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呼籲各國加強防疫措施。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近年來,世界經濟弱勢運行,疊加地區爭端與全球衝突頻現,黑天鵝與灰犀牛成為世界最為關注的加劇經濟不確定性的重大誘發因子。新冠病毒病(COVID-19)帶來的疫情暴發與全球傳播進而形成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經濟社會構成潛在深遠影響,業已成為2020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最大催化劑。

毋庸置疑,COVID-19的暴發與蔓延,是2020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其對世界經濟構成的現實打擊目前仍然難以作出具體的估量,這或許是繼1929—1933年“大蕭條”後最可能引發的最大的一次全球大衰退。

2.原油暴跌傳導資本市場形成技術性熊市

連續利空,原油價格一瀉千里。在疫情的影響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暴跌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激烈震盪令市場情緒急轉直下,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這種態勢得以延續,則全球大衰退怕難以避免。尤其是,疫情的蔓延導致經濟停擺致使全球總需求遭到明顯削弱,在此情勢下,產油國之間如果各自出於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不能在減產問題上達成協議,則原油供給能力的擴大將導致石油價格明顯下行,繼而誘發世界性通縮,而通縮是比通脹更難治理的經濟形態。而事實是,俄羅斯在3月6日的OPEC+會議上,反對OPEC提出的大幅減產計劃以穩定油價,理由是俄方需要有更多的證據證明不減產對消費的影響,疊加全球疫情為原油需求蒙上陰霾,IEA最新月報下調今年原油需求,沙特將4月官價罕見大幅下調。最終,來自供需兩端的雙重打擊導致油價大幅走低。

如果作進一步深究,則可以發現,原油價格在今年一而再再而三的市場誘因的作用下,前後一系列的利空因素侵襲,令原油價格獲得堅挺支撐的市場預期全部落空了:首先,年初的美伊衝突升級,兩國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使得原油價格上漲的預期得到強化,不過最終的軍事衝突並未出現,原油上漲的預期第一次落空。其次,突發性的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對於中國和全球的原油需求下滑構成了直接影響,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新冠疫情的到來,令正常的經濟活動無法展開,隨著疫情在世界蔓延,全球經濟活動遭遇重創,原油需求進一步遭到削弱。最後,源於3月6日的OPEC+減產會議無果而終,沙特隨即宣佈加大原油供給力度,令形勢嚴峻的原油市場再度雪上加霜。3月9日,原油價格一瀉千里,成為繼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跌幅最慘烈的一幕。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全球股指暴跌,呈現“黑色一週”。油價暴跌疊加全球疫情壓力,傳導到資本市場,令全球股市紛紛淪陷,觸發熔斷,進入技術性熊市。

3月9日、12日,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均超過2000點,美股猛烈下跌觸及7%的一級市場熔斷線,1997年以來美股三次觸發熔斷機制兩次發生在本週,自2020年以來,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三大股指已經跌去了二成左右,尤其是2月20日至3月12日,道指、納指、標普分別下跌了27.76%、26.64%、26.74%,自2011年起保持了11年牛市的美股進入技術性熊市。

此外,其他市場也均遭重挫,股指呈現普跌共振,亞太及歐洲等市場股指均出現大幅下跌,作為衡量投資者恐慌情緒的恐慌指數VIX連日高漲,3月9日亞盤開市,該指數漲21.72%,隨後一度站上60%,觸及2009年1月以來新高,到了3月12日,該指數觸及70%關口,加上美國,全球有11國(泰國、菲律賓、韓國、巴基斯坦、印尼、斯里蘭卡,以及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股市觸發熔斷。其中,巴西股指大跌15%,一日內兩次熔斷。

從市值來看,單是3月11日、12日兩天,主要的美股、港股、A股市值損失就高達46萬億人民幣;算上歐洲市場跌幅10%左右,全球市場市值損失至少50萬億人民幣。市場之慘烈,令89歲的資本大鱷巴菲特瞠目結舌,表示未見過這種場面。

全球股市暴跌,促使各國積極“救市”,13日,美聯儲、歐洲央行紛紛出手,歐美股市迅即迎來暴漲。同日,中國央行發佈定向降準通告,釋放資金達5500億元。與此同時,韓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泰國五個國家宣佈禁止股票賣空交易,全球資本市場又迎來迅速反彈,其中美股三大股指不僅以9%以上漲幅收盤,美股期貨也全線大漲,標普500更是一度“漲停”,觸發交易熔斷。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3.疫情衝擊或誘發全球大衰退

刺激無度加劇經濟內部脆弱。疫情衝擊加劇了世界經濟脆弱帶來的現實風險,多年來各國及其貨幣機構過多倚助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實施的短期做法,將經濟盤面不斷推向風險高築和內在脆弱的狀態。丁伯根法則告訴我們,一種工具只能對應一種目標,否則將因為目標之間的彼此衝突降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事實是,當經濟形勢嚴峻急迫時,藉助貨幣政策予以刺激是最簡單易行的方式,然而試圖通過貨幣政策的簡單驅動用以解決整個經濟內部的系統性問題是與虎謀皮,不特力有不逮,更將使經濟步入貨幣依賴的深淵。

資產價格泡沫、債務高企、社會槓桿率偏高和金融機構的風險,這些我們通過刺激手段積累形成的經濟風險在經濟形勢好時未能及時穩步化解,一俟危機來臨,將對整個經濟社會構成侵襲衝擊。而我們期望的經濟模式是,當經濟遭遇危機時,通過政府出面,實施必要的刺激,幫助市場步入正軌並走向繁榮,隨即雜經濟趨穩並保持繁榮之際,著力壓降槓桿,化解債務,從而保持經濟基本面的整體平衡,避免經濟出現系統性失調,最終陷入事實性危機。

疫情、經濟大衰退與社會反思。目前,疫情在全球的傳播仍在繼續,持續時間尚在待定之天,隨著中國疫情明顯得到控制,設若在四五月份完全控制住疫情,海外借助中國經驗,加強防疫、檢測、診治,在五六月份控制疫情,全球感染人數控制在20萬左右,則考慮疫情導致的經濟活動停擺,對全球供應鏈、貿易、消費等造成的衝擊,全球經濟受累半年,然後在下半年恢復運行,全球GDP增速下滑仍然可以控制在一定程度內。但是,如果出現海外疫情失控的情形,繼而二次輸入中國,致使全球感染人數巨幅上升,世界性的供需兩弱將導致全球經濟重創,導致全球大衰退,引發世界經濟危機。

如果全球大衰退來臨,現金流為王,人們必將更謹慎地持有現金,則以樓市為典型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將無以為繼,由此誘發的次生災害和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導致更大的社會問題,這再次深刻地告誡我們,生存類資源不應該拿來作為發展經濟的工具,更不應引導人們將血汗錢投入畸高的房產,政府應努力提供低成本的居住市場,保障居民的居住權。

略作盤點發現,自17世紀30年代以來,12次危機都與投機、戰爭有關,最終引發經濟衰退,形成局部或世界經濟危機,而因疾病蔓延觸發全球經濟動盪的只此一次。但疫情只是表象,經濟風險積累形成的內在脆弱才是根本。此次疫情的暴發、蔓延及其間人為的疫情貽誤,再次警惕我們,政府除了經濟建設,社會建設與人的建設仍然是我們的短板,需要立即著力補上,從邏輯上說,經濟增長的目的在於社會建設和促進人的身體精神健康,政府千方百計築牢社會保障網絡,確保人們福祉不因突發公共事件遭受侵襲才是施政的根本所在,相反的,為了經濟增長而增長所實施的眼花繚亂的政策工具會把經濟帶入功利傾向,將社會拖入深淵,畢竟人們生存工作的目的意義在於舒適地生活,安居樂業,不是看政府變著花樣尋求經濟刺激,最終制造和迎接一個接一個泡沫,生命沒有了,一切都無從談起。

COVID-19與全球大衰退

中國能否變危為機,實現歷史性反超。中國在國內疫情得到明顯控制的基礎上,嚴防境外輸入,造成疫情的二次傳播,同時積極致力於護企惠企政策設計與建設,保障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正常運營,打破體制限制與政策壁壘,積極支持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場參與社會建設,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讓政府與民間合力,致力於傳統經濟動能修復與新經濟建設,並切實將更多的增量資源有效投入5G、特高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實現傳統動能與新經濟兩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利用此次疫情造成的危機和中國戰勝疫情的機遇,致力於經濟、社會建設,實現彎道超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通過華麗轉身,實現經濟社會的更加有序和諧發展,用新理念、新基建,新未來,實現民族復興。

關注微信公證號:獨立思想人,關注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