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肥稻更香 信陽出臺政策推廣“蝦稻共作”模式

“蝦稻共作”模式對於我市市民並不陌生。為推廣這一模式,市政府日前出臺《關於加快信陽市蝦稻米產業發展的意見》,鼓勵發展“蝦稻共作”,提出到2022年,全市“蝦稻共作”面積達110萬畝。

近年來,我市“稻蝦共作”面積逐年增加,由最初的幾萬畝發展到2018年的30多萬畝。“稻蝦共作”面積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經濟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近幾年的實踐證明“稻蝦共作”經濟效益顯著,生態功能彰顯,是目前我市最具有廣闊發展潛力的新型農業產業。

因此,我市大力推廣“蝦稻共作”模式,計劃逐年提高“蝦稻共作”面積,到2022年,全市蝦稻米產業發展到110萬畝(含固始),蝦稻米產值達到35億元以上。蝦稻米通過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創建“信陽蝦稻米”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種養面積300畝以上的“信陽蝦稻米”標準化生產基地27個。每個縣區培育信譽度高、帶動能力強、技術裝備先進、市場營銷好的“信陽蝦稻米”加工企業3家至5家。

為鼓勵該模式推進,我市將加大扶持支持力度,在技術、資金、服務等方面予以支持,將涉農項目資金向蝦稻米標準化示範基地傾斜,支持蝦稻米規模經營主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購買先進加工設備,引進先進加工技術等。各級財政部門也將支持“信陽蝦稻米”地理標誌認證,創建“信陽蝦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對成功創建綠色、有機“信陽蝦稻米”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信陽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