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海軍三強”出爐,高傲的印度為何有航母也上不了榜?

腎掉打下


下圖為印度自建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這艘航母2009年鋪設龍骨,中途下水3次,到現在已經將近10年時間,仍然還只停留在舾裝這個程序。而同樣作為第一次建造航母的中國,002航母在2013年開工,比“維克蘭特”號晚4年,但是到現在已經完成了2次海試。而所謂印度自產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從1998年開工建造,中間在得到俄羅斯幫助的情況下仍然到2009年才下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形成戰鬥力,前後20年時間。其海軍水平落後於中日韓

從裝備上看,印度海軍的表面上確實比較強大,總的艦艇數量達到150多艘。除了常見的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常規潛艇之外還擁有核動力潛艇和航空母艦,應該說在亞洲範圍內軍艦種類已經很齊全了。但是問題來了,印度海軍的大部分技術裝備都是來自外購,所謂的“國產”軍艦實際自己完成率不到20%。除了艦上的電子、指揮、動力、武器這些核心系統之外,印度連建造軍艦所使用的鋼材都依賴進口,這樣的工業實力實在是難以支持印度成為海軍強國,充其量只是海軍大國。下圖為印度的盾艦“加爾各答”級,這艘同樣也是一艘萬國造,各個系統基本全部來自國外。

就拿印度自產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來說,先不提這艘航母到底建造了多長時間,這艘航母連設計都不是印度自己完成的。“維克蘭特”號設計是由法國和意大利完成、LM2500燃氣輪機來自美國、76毫米艦炮來自意大利、巴拉克防空導彈來自以色列、AK630近防炮來自俄羅斯、特種鋼材來自俄羅斯、米格29K和卡27艦載機來自俄羅斯、其他電子系統也是採購自法國、以色列和俄羅斯。即便在這種設備全部採購的情況下這艘航母10年仍然沒有完工,由於俄羅斯方面的鋼材問題這艘航母屢次停工等鋼材,2011年3月還出現因為變速箱延遲交付而暫停建造。承建維克蘭特號的印度科欽造船廠本身設備落後,管理和非常混亂,在維克蘭特號建造過程中還發生過乙炔洩漏導致大爆炸的事故,而與維克蘭特號同期建造的幾艘民船都出現過管路鋪設錯誤的問題,像這種低級錯誤在中日韓這三個國家幾乎不可能看見,僅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印度的工業實力的缺陷。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和韓國海軍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這兩艘2萬噸級的水面艦艇從開工到服役之間的時間都不超過50個月,遠遠少於維克蘭特號的100個月。而日韓兩國海軍(自衛隊)雖然對美國的核心設備比較依賴,但是他們有能力獨立設計和建造,韓國海軍的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還安裝了韓國自行研製的垂直髮射系統和自行研製的反艦導彈。

再就是人員訓練問題,如果說有了武器但是發揮不出威力也不行。單單就說印度海軍的管理問題,印度海軍第一艘核潛艇“殲敵者”在2018初的時候發生過因為艦員疏忽忘關艙門導致動力艙進水的事故,這次事故導致殲敵者號接受大修。2013年8月14日凌晨,印度海軍基洛級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在孟買港爆炸。2016年12月5日,印度海軍貝特瓦號護衛艦在孟買海軍船塢檢修時直接側翻。2011年1月30日,印度海軍文迪亞吉里號護衛艦在孟買海口航道與一艘挪威籍貨船相撞,護衛艦受到重創。這類事故數不勝數,最著名的就是印度摔飛機,可見其維護和管理的混亂。所以想要憑藉這種管理和訓練素質擊敗中日韓海軍是幾乎不可能的。下圖為在港內爆炸的印度基洛級“辛杜拉克沙克”

評價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除了比裝備數量和種類之外還要考慮軍事工業水平和人員訓練水平。印度海軍雖然擁有航空母艦和核潛艇,但是其工業能力和軍事自給能力實在是太弱了,弱到連韓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都不如,所以排名在中日韓之後也不足為奇。


雛菊西瓜Peterpan


具體的別人已經說很多了,再多說也還是那些事。下面對這四個國家簡單分析一下。

中國現在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包括海軍)都明顯強於印度。這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雄厚,航母技術早就掌握,只是受國際法約束,沒有造罷了。它若造航母,根本不成問題。即使沒有航母,它的海軍實力也在印度之上。

韓國和日本一樣,雖小,但能量很大。尤其是在工業和科技上,短時間也非印度所能超越。

所以,論海軍實力,印度排在上述三國之後應是合理的。

當然,印度這些年來發展也很快。而且它有領土和人口優勢。如果舉措得當,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不可等閒視之。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明一個觀點:印度這個國家其實不高傲,一是他們沒有高傲的資本,二是他們能夠從俄羅斯買武器,也能從美國買P8A海神,就證明了他們沒有高傲,還是非常務實的,儘管他們的武器裝備採購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經常把美俄法等出口國氣得不輕。

回到海軍三強的問題上,我不知道評上榜了,既然您說印度沒上,咱們就來說說印度為什麼上不了。首先,印度的航母並沒有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印度發展航母這麼多年,幾乎每艘航母都是“訓練科研”。



比如,“維拉特號”航母在1986年4月被印度海軍以2500萬英鎊的價格買了過來,1987年5月加入印度海軍,此後經歷了四次大型整修和一次小翻新,但是艦載的29架“海鷂”戰鬥沒有任何作為,很少聽說印度起飛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執行過什麼任務。就這樣在虛度中,2017年3月6日“維拉特號”從印度海軍退役了。

印度海軍採購“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過程也是一樣,在經歷了俄羅斯的幾番漲價之後,印度好容易採購到了航母,但是馬上就要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俄國人在這項軍事合作發展項目中,一直在為印度海軍進行裝置檢查、調試和海試。試驗是得搞,但是讓俄羅斯人搞得太多了,那這航母就成為為俄羅斯人燒紙錢的工具了,永遠不會有什麼戰鬥力的。這也是咱們為什麼採購烏克蘭的瓦良格,而沒有采購俄羅斯麾下的航母的一大原因,太不好談判了,俄羅斯人逮住蛤蟆就想攥出尿來。 印度海軍的艦種很全,但是驅逐艦沒有宙斯盾或類似系統,什瓦里克級護衛艦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垂直髮射系統,基洛級877EMK型潛辛杜拉克沙克號艇停靠在孟買海軍造船廠時,就能發生爆炸起火事故,如此種種吧,證明了印度海軍的武器裝備技術水平和運用能力實在不行。
但是,印度的海軍發展戰略不是稱霸亞洲,他們的目光在印度洋,能夠壓制巴基斯坦就足夠用了。印度的國家安全觀基本上是“國防建設的基本前提是滿足維護國家主權的需求”,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意味著保衛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但是在當今全球化世界裡國家安全的概念也包含保衛其他國家的利益和社會文化價值。因此,印度海軍的發展是考慮了地區視角形成的軍事思想、作戰條令、部隊結構,主要是在印度洋地區體現海軍力量的集中存在。

儘管印度的海洋安全挑戰已經超出國家邊界,他們也在向東看,要向太平洋地區發展,但是這個戰略剛剛起步,什麼時候落實遙遙無期,他們無法進入亞洲海軍三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吾評武願


印度如果是非洲、南美或者中東國家,那他一定是那些地區的頂尖國家。可惜,印度是個亞洲國家,這個地區競爭太殘酷了。放眼世界,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實在是不多,印度是二戰後亞洲國家中不多的擁有自己的航母,並且實戰經驗豐富的國家,雖然那些航母都是通過外購的方式獲得的。

在亞洲海軍的排名中,中國日本,韓國仍然穩居前三,印度還是上不了榜。這裡前三名中中日海軍排名一二應該沒有爭議,主要說一說印度和韓國的差距。

雖然印度比韓國多了航母,但是印度的航母是外國買來的極其低劣的航母,其作戰力量極差,攜帶的戰機都成問題,運行狀態也不穩定。並沒有給印度海軍增加多少的優勢。而衡量現代海軍的一個主要指標,也就是現代化驅逐艦的方面,韓國遠優於印度。目前韓國海軍有三艘上萬噸級的宙斯盾驅逐艦,這方面印度完全是空白,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完全不是世宗大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的對手。大型驅逐艦的差距,不是通過小護衛艦可以彌補的。

在潛艇方面,印度雖然有兩艘核潛艇佔了一點優勢,但是韓國方面有九艘的德國209常規潛艇以及九艘214型德國潛艇,對比印度8艘基洛級要有很大優勢,並且韓國新型潛艇也被提上日程。所以在總體上來看印度潛艇部隊不如韓國。

最後,韓國的造船業是世界有名的,其造船產能,最近幾年才被中國超越。而印度卓越的加工造船能力還不足,航母曾經被船塢的淤泥塞住出不來,可見其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科羅廖夫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近些年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發展自己國家的海軍部隊,但是這麼多年經營下來,印度海軍除了掌握了很多來自國外先進的艦艇武器裝備的使用經驗,其他實際的作戰能力並沒有多大的進展。

的確,可觀的說,放眼整個亞洲地區各個國家的海軍部隊之中,印度海軍無論是其軍種的規模還是其整體裝備的武器裝備性能上來看,這樣整體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也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不敢不小覷的。並且現在的印度海軍就裝備著兩艘中型噸位的航空母艦,其相關的水面艦艇裝備的也頗為全面,大到驅逐艦小到導彈快艇,也是一應俱全的。且相關的武器裝備性能和作戰能力,還是具備一定的世界先進水平的。

更為有意思的是,印度海軍之中的潛艇部隊,不僅僅裝備了國產的核動力潛艇 還憑藉著與俄羅斯極為親密的軍事關係,裝備了一艘來自原先俄羅斯部隊之中的攻擊型核動力潛艇。但是印度海軍部隊之中裝備的所有武器裝備,幾乎都是購自國外的先進軍火產品,完全由自己研發設計製造生產的武器裝備卻寥寥無幾。一個不裝備自己國家研發的武器裝備的印度海軍,在面對實戰時,無法獲取國外先進武器裝備的殘酷情況下,其真正的海上作戰實力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這也使得就是裝備瞭如此多的大型先進水面艦船和潛艇,印度這個國家的海軍依舊是無法成為亞洲地區水面軍事實力前三的,最為主要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前十幾年還不如印度海軍的中國海軍,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拼搏,短短十多年成為亞洲地區水面軍事實力,前三國家的真正原因。


航空君


印度一直有著大國情結——自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以大英帝國的繼承者自居,視印度洋為自家內海。航母作為一國海軍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被印度視為稱霸印度洋的制勝法寶:早在1961年印度就將從英國購買的尊嚴級四號艦大力神號航母改裝後入役並將其重新命名為維克蘭特號,印度由此成為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1986年4月印度海軍以2500萬英鎊的價格從英國購買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經過改裝和大修後改名為維拉特號,1987年5月維拉特號作為駐孟買的西部艦隊旗艦正式服役於印度海軍。1999年1月印度又開始與俄羅斯交涉關於購買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末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問題,2004年俄羅斯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賣給印度並展開改造工程,2013年11月16日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正式交付給印度海軍並改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

儘管印度是二戰後亞洲最先擁有航母的國家,不過卻並不是如今的亞洲第一海軍強國。關於亞洲海軍三強的排名毫無疑問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位居第一,日本海上自衛隊位居第二,這基本上沒什麼爭議。至於第三的名額有人認為是印度,有人認為是韓國。目前看來印度海軍在規模體系上勝過韓國海軍,但在研發管理水平上遠遠低於中、日、韓三國。為什麼說印度海軍在規模體系上勝過韓國海軍呢?首先是否擁有航母和核潛艇是判斷一國海軍是不是大國海軍強國海軍的重要標誌,也就是說一艘航母、一艘核潛艇的加持是遠遠超過多艘驅逐艦和常規潛艇的,無疑在這方面印度作為二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加持是很大的;相比之下韓國海軍只有一艘排水量1.9萬噸的“獨島號”輕型航母,核潛艇方面更是為零。當然也有人會說日本海自也沒航母,但這是由於二戰後日本在軍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導致的,並不是說日本海軍造不出航母來,事實上目前日本海自至少有四艘軍艦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改造成航母的。除了航母和核潛艇的加持之外,印度海軍是以整個印度洋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的,相比之下韓國海軍的活動範圍侷限於東海,算不上是一支深藍遠洋海軍。既然印度海軍在規模體系上勝過韓國海軍,那為什麼在亞洲海軍前三的排名上還會和韓國出現爭議呢?

印度海軍的自主研發能力極其有限:目前印度海軍正在服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是從俄羅斯購買的。2002年初印度海軍開始國產航母的自建計劃,然而所謂的印度國產航母卻是由法國設計藍圖,部分設計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陣雷達來自以色列,艦載機來自俄羅斯。除了航母之外,印度的其它艦艇也基本都是各國零部件的組裝結合。

印度海軍的造船效率相當落後:本來計劃在2008年前後建成的印度自稱的第一艘國產航母直到2006年11月才正式開始啟動建造工作,2009年2月28日才舉行龍骨安裝儀式——原計劃2008年建成,結果2009年才安放龍骨,恐怕這效率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不過沒關係,人家印度人在調整計劃後預計在2011年建成並下水。然而由於工期一再延誤,印度只好再次修改航母完工的時間——由2011年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並下水。不過當時就有印度媒體估計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服役時間不早於2025年。我們可以想象等這艘航母正式服役之時其他國家的航母技術已進化到什麼程度了?

印度海軍的維修保養困難重重:目前全世界能生產航母用鋼的只有美、俄、中、法、德、日六國,印度並不具有航母用鋼的冶煉能力,為此他們想出的辦法是從俄羅斯進口建造航母所需的鋼材。問題是鋼材的加工和焊接又怎麼解決?再加上印度航母的零部件幾乎都採自國外,印度國內缺乏相關的維修保養技術。其實不只是航母,印度海軍的所有艦艇幾乎都存在後期保修的嚴峻問題。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因為他們的海軍艦艇不會像三哥那樣,又是著火、又是翻船,說到印度的海軍,明面上看著是印度洋一霸,但要是真的把艦艇開出去溜溜,那就真的是呵呵了,而所謂的航母,唯一一艘能拉出去跑的航母“維拉特號”(購於英國)也在去年3月份退役了,哪怕不退役,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當一個象徵意義,真要說作戰能力,還是省省吧,畢竟二戰期間就開始建造(1944年動工,1953年完工),到退役艦齡已經64年的老古董,還能跑就就不錯了。

▲印度“維拉特號”航母

至於印度的國產航母,到現在都還沒有放棄治療,三哥也是勇氣可嘉啊,印象中印度的航母下水次數不少了(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但是距離服役還是遙遙無期。這麼跟大家說吧,只有三哥他們自己才有臉說自己的航母是國產的,畢竟各種艦載的電子設備都必須依靠進口,像雷達、火控系統、通信系統、識別系統等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三哥自己是絕對玩不來的;還有軍艦用的鍋爐、特種鋼材、艦載機、艦載武器等一系列成套設備,三哥無一不是進口購買的說白了僅憑印度的工業實力頂多就弄一個空殼子航母出來,然後其他艦載設備通通都向外國購買,所以,因素有沒有造航母的實力大家見仁見智吧!

▲印度“維克蘭特”航母

反正我是覺得印度現在還不算擁有航母的國家,連服役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更不用說形成具體的戰鬥力了,而印度海軍的其他艦艇,驅逐艦11艘、護衛艦總共36艘(14艘護衛艦哈22艘輕型護衛艦)、潛艇16艘(核潛艇好像只有2艘,剩下的全是常規潛艇)、還有大概139艘的各種小型巡邏艇以及幾艘佈雷艦,至於其他的輔助艦艇這裡就不細說了,所以,航母方面印度方面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其他的海軍艦艇雖然數量也不是很少,但是質量咋樣就不好說了,而且三哥海軍的素質是什麼樣的相比不用我多說,能保證不出事故就算是戰鬥力為正了。

因此,印度的海軍排不進亞洲前三很正常,我們國家就不用說了,就是自衛隊那盜版的阿利伯克我也覺得比三哥的靠譜很多,而且日本海自作為美國第七艦隊的頭號反潛大隊,起碼在人員素質、武器質量上面拉印度幾條街,還是那句老話,印度什麼時候能保證不翻船、不著火、能真正擺脫萬國牌裝備的時候,再來談大國海軍吧!


哨兵ZH


很久以來,印度一直號稱自己是世界第四大海軍強國,前面三位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但是最近出爐的亞洲“海軍”排行榜上,印度位居第四名。第一名肯定是中國,第二名是日本,第三名則是韓國。嚴格意義上來說,日本是沒有也不能擁有海軍,只能組建海上自衛隊。然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武裝力量已經超過亞洲許多國家。當然也包括自詡為印度洋海軍強國的印度。

如果單純的按照亞洲各國海軍噸位來排名,那麼印度海軍可以排到第三。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海軍總噸位為137萬噸,日本“海軍”總噸位為47萬噸,印度海軍總噸位為33萬噸。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海軍總噸位為25萬噸。然而亞洲“海軍”排行榜不是簡單的以海軍噸位為評定依據,而是根據各國海軍的戰鬥力指數進行排名。

中國海軍的戰鬥力肯定是不容置疑,僅僅航母就已經擁有兩艘,並且第三艘已經正在建造。日本的海上自衛隊力量也是比較強大,尤其是經常與美國展開聯合演習,直接可以獲得豐富的作戰經驗。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都認為韓國海軍力量比較弱小。事實上韓國海軍實力並不弱。韓國海軍擁有100多艘各類型戰艦,甚至包括了兩棲攻擊艦。韓國海軍的“世宗大王級”導彈驅逐艦,就是其海軍力量的代表性作品。

至於高傲的印度為什麼無法進入前三,肯定也是有原因。歸根結底的是印度軍工無法做到自主化,還得依賴國外的支援和幫助。印度國防的發展一直都是買買買,忽略本國軍工行業的發展。如今印度算是重視起來國防工業的發展,但是要想實現獨立自主化還得需要很長的時間。強大的海軍不僅僅是擁有航母,還得擁有相配套的作戰體系。另外就是印度海軍的外強內虛,印度處於南亞大陸,周邊的國家都比較弱小。印度海軍的信息化能力和保障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中日韓三國。


兵說


各位看官老爺,我想阿三的心裡肯定不舒服。印度這些年來通過購買全球各種高科技武器盲目提高自己的“戰鬥力”,並且終於在某一媒體的軍事排名中混到老四的位置,這讓印度很開心並且感覺可以和我國掰掰手腕,弄個“亞洲一哥”來噹噹。殊不知華麗的萬國造之下是多麼的混亂與不堪!

印度確實在大力發展海軍,扔進去的錢也不少,可就是響聲不大!隨著印度第一艘航母的退役,印度急需新的航母來替代,所以印度決定從俄羅斯購買一艘,自己再建造一艘。俄羅斯指望不上了,就是用來釣印度這個凱子的。印度自己建造的航母也是問題頻出,設備造不出也就算了,連整體船體都造不出。三次試航還沒出去就趴窩了,甚至還搞了一手側翻表演,著實驚人。


航母不說了,印度看我國造的護衛艦不錯就自己也想搞搞,畢竟“亞洲一哥”的名頭不能被搶走不是。所以就發生了印度護衛艦在建時被其從英國購買的二手我國龍門吊砸壞的烏龍,氣急敗壞的印度又讓我國這個無辜的路人背了鍋。潛艇進水,海軍航母上做瑜伽這些說都不想說了。可以說印度的海軍能力不怎麼夠,國產裝備質量差,裝備製造能力更差,幾乎都靠進口的印度有什麼資格排第三。

關於日本和韓國,兩國都把海軍發展當做本國命脈之一。日本的科技和製造能力不用多說,雖然海軍差了點,但東西的好怪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韓國的造船業也很發達,當初可是承接了全球最多的造船業務,雖然後面敗給了我國,但其能力可見一斑。這些都不是印度可以相比的!

所以說,印度不要不服,誰讓你自己搞不出來呢?沒排進第三才是理想應當的啊!至於一哥的名頭,還是洗洗睡吧,可能夢裡會實現!(歡迎各位看官留言關注。)


迷斯特里斯基


最近,有媒體排名出了亞洲海軍三強,分別是中日韓。中國海軍排亞洲第一現在已經成為了共識,可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就有爭議了。因為亞洲還有一支重要海上力量被無視了,那就是印度海軍。其實,印度海軍相比於日韓有兩項重要優勢,一個是正兒八經能起降固定翼戰機的航母(這可不是現在日韓那些“準航母”能比的),另一個是核潛艇。那為何印度海軍還會排在日韓後面呢?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是軍艦建造上的原因,日本韓國是世界上造船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兩國在全球造船業上所佔的份額達到了一半以上,因此日韓的軍艦建造能力可比印度強多了。就拿航母來舉例子,日本的準航母出雲號,從開工到下水用了17個月;韓國的準航母馬羅島號更是神速,從開工到下水僅用了12個月;而印度呢,其首艘國產航母從2009年開工,歷經三次下水,直到2015年6月第三次出塢下水,其艦體建造才總算基本完成,而到現在都還沒能完工。在軍艦的建造技術方面也是一樣的,雖說日韓同印度一樣,軍艦上所採用的一些關鍵技術需要依靠進口,但是對技術消化吸收的能力可比印度強多了。像是潛艇,同樣是買買買,韓國就吃透相關的技術,現在能夠獨立建造潛艇,甚至還輸出到了印度尼西亞;而印度現在依然還要在國外技術支援下才能建造潛艇,建造過程中還總是出現故鄉故障。

第二是軍艦信息化能力上的原因,韓國和日本都知道給自家軍艦裝上從美國或歐洲引進的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而印度這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吃了回扣的原因,偏要給軍艦裝一些不那麼先進的電子設備。比如說,同樣是遠程防空艦,日本和韓國都知道美國貨最先進,所以都裝上從美國引進的宙斯盾系統,而印度偏要選擇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導致印度新建的遠程防空艦在防空能力方面要遠遠落後於日韓的同類艦艇。可見,在信息化方面,印度相比於日韓還有一定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