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與一般意義上的青春偶像劇相比,2007年播出的《奮鬥》沒有狗血的瑪麗蘇,沒有任性的總裁風,更沒有降智的傻白甜。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這部被譽為80後“聖經”的電視劇,它以下沉的視角關注了那一代剛剛大學畢業生,試圖探討他們作為初入社會的“牛犢”,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以及融入這個世界的。

個性強烈的陸濤、精於算計的向南以及情深義重的華子,遇上了痴心絕對的米萊、獨具自我的夏琳、率真驕縱的楊曉芸以及漂泊在外的露露。愛情、事業、夢想,他們懷揣著對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想象,他們曾相信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自己的價值,但他們沒有想到事業是如此艱難,夢想是如此遙遠,就連曾經以為執手便能相知與守候的愛情也是如此讓人捉摸不透。

他們可以迫使自己的事業與夢想向現實妥協,但唯獨對於愛情卻始終保有無以言表的深情以及無法割捨的渴望。透過他們的故事,我看到了一種生而為人的慾望,也見識了一種滿是荊棘的偏執,但他們最終明白,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最原始的情感,最炙熱的共鳴

出租車緩緩停在路邊,米萊想與陸濤多待一會兒,所以讓他抽一根菸,但命運讓另一個女人闖入了陸濤的世界,他就是夏琳。在電視劇中,鏡頭記錄下這樣一種巧遇:在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晚上,他抽了一根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香菸,但就在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瞬,陸濤突然意識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愛情。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沒有精心的算計,也沒有刻意地撮合,但如果就因此將這一切都歸功於偶然,那難免太過武斷。命運的確負責了牽線,但回應這種緣分的永遠是被肉體承載的慾望,也正是這慾望在某一獨特的瞬間迸發出了人與動物彼此區分的原始情感。

陸濤與夏琳的愛在倉促中開始,但這種不計後果的狂野也讓他們認識到,愛情原來不是一種在理性世界中存在且可被認知的概念,它所有的真相都是一種關於生命情感的原始體驗,而這種體驗不可能由個體獨立完成的,它需要這一種不加掩飾且最為炙熱的共鳴,以至於它擁有一種逾越道德與法理限制的危險。

陸濤傷害了米萊,表面上是因為他背棄了米萊的情感,但從本質上講,是因為他之前錯誤地認知了對於愛情的定義了,在他看來愛情是一種用以彰顯某種意義的器物,所以他在於米萊的愛情中,更多的不是一種感情意義上的體驗,而是類似於一種對實物的擁有。直到夏琳的出現,他才真正領悟到,愛情並不能被肉體或頭腦所“擁有”,它只能被心所體驗。

對於那些在愛情之外徘徊的情侶來說,陸濤、米萊以及夏琳這三者之間產生的悲劇,除了是一種值得在道德意義上進行批判的樣本外,也可以是一種用來對於“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這一問題的啟蒙素材,以規避那些因陷入誤區而導致的多方傷害。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偏執灼傷了自己,也冷卻了共情

若承接上文的觀點,即陸濤對於夏琳的愛一種原始的情感體驗,那麼這也就意味著愛情不是一種可被量化的概念,也不是一種在主觀意義上受理性調控的行為,它不會總是像經驗主義哲學所認為那樣,服從頭腦中的理性,事實上,它更符合“心學”所認為的路徑:愛情是受心所支配的。

陸濤的心是狂熱的,而這種狂熱在愛情的體驗中不斷升溫,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心性。自信讓他執著,而執著又讓他自負,這些人格上的屬性讓他在事業上取得不小的成就,也讓他摔了跟頭,但他最大的跟頭,是摔在愛情的路上。陸濤是偏執的,他偏執於和夏琳共同開發的情感體驗,卻又在偏執中忘了這種情感體驗需要與夏琳共同開發。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在日常交流中,陸濤經常對自己的事業與夢想長篇大論,但對於夏琳的看法以及夏琳的未來卻不以為然,他偏執地以為只要自己成功了,他們的愛情也終究會成功。在種理所當然的偏執之下,陸濤的情感體驗迅速膨脹,而夏琳的情感體驗卻在慢慢失溫。最終,陸濤的偏執灼傷了自己,也冷卻了與夏琳的共情。

這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反面案例。愛情的情感體驗的確讓人著迷,但若某一方不能擁有一顆懂得剋制、懂得換位思考的心,便會讓這種情感體驗在偏執中失控,最終讓那一份善始愛情得不到善終。而這其中的啟示便是,愛情不僅需要雙方共同的情感體驗,更需要雙方共同的修心來呵護這種情感體驗。

偏執與自負的人總會抱怨愛情難以長久,但虔誠的人總能為從心中找到出口,開始修行。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情感體驗只是愛情的開始,而責任才是愛情的延續

若對於愛情的詮釋,僅停留在情感體驗的認知上,那麼終究會保持一種不穩定且不可控的狀態。所以人類社會才會需要一種婚姻的制度來將愛情控制在一個受道德和法理約束的框架中。向南與楊曉芸從一開始便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也是一見鍾情,他們也是愛得狂熱,但相比於陸濤和夏琳以及華子和露露,他們為愛情簽下了責任的契約,以此開啟了愛情的下一個階段——親情。

在電視劇中,向南為何會在離婚且有了新感情的情況下,仍然因為楊曉芸的挽回而選擇破鏡重圓?露露為何會在華子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豬頭在一起?陸濤最後為何執著於想和夏琳結婚?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責任。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沒人會否定向南與瑤瑤之間的感情,但向南始終忘卻不了之前他對楊曉芸許下諾言以及在結婚時簽下的契約,那早已不是對於愛情的責任,而是對於親情,對於家庭的責任。同理,露露之所以會選擇豬頭,就是因為豬頭在露露最需要安全感而華子卻始終猶豫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義無反顧的責任感,而這才是親情以及家庭所需要的。

情感體驗只是愛情的開始,而責任才是愛情的延續。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愛情是可以試錯的,雙方可以坦誠的開始,也可以黯然的離去,婚姻只是當雙方準備就緒且認識到要共同承擔起一份責任時對愛情進行的最後確認,時間或許能消磨掉一部分愛情的火花,但剩下的那部分想必也會因為責任而轉化為雙方相濡以沫、攜手並進的親情。倘若愛情的火花在不幸中消耗殆盡,且無任何部分被轉化為親情,分離雖然遺憾,但也是一種選擇,只是希望雙方能在這悲劇收尾中,認識到愛情的不易以及責任的難得,讓心得以安頓,讓愛順利重來。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作為一部現代都市劇,《奮鬥》講述了年輕人在形塑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時所遭遇的困惑以及戰勝困惑的勇氣。面對愛情這一很容易便落入俗套的話題,這部電視劇立場鮮明地表現出了80後甚至90後們敢愛敢恨的時代態度。

重溫《奮鬥》,我才知道愛情往往起於慾望而又止於偏執

而當他們陷入現實的迷茫、困於事業的囹圄、痛於夢想的破滅時,他們仍能咬緊牙關為了想象中的未來而奮鬥。在這個滿是競爭且物慾橫流的社會,他們為友情高呼萬歲,也為愛情前赴後繼。這是他們的樂觀,也是他們的奮鬥。

奮鬥是多麼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人生主題啊,願你我都能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