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看病不難也不貴

澳門:看病不難也不貴

中醫藥是澳門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圖為在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生在進行檢測。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攝

到上週末,澳門累計1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均已康復出院,超過30天沒有新增病例。澳門防疫卓有成效,除了歸功於澳門特區政府應對得當,也跟澳門相對成熟完善的醫療條件有關。

澳門醫療最突出的優勢在於擁有健全的基層醫療網絡。澳門只有一家大型公立醫院,就是當地人稱之為山頂醫院的仁伯爵綜合醫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皆在此就診。但澳門的社區醫院覆蓋到各個街區,保證居民能夠得到快速、及時的醫療。

8個社區衛生中心構成澳門基層醫療服務大網。澳門居民去離家最近的社區醫療服務點,步行不會超過15分鐘。若要預約社區衛生中心,一週內肯定會預約到時間。而在澳大利亞、香港可能需要1-2個月;若是感冒發燒或者其他急症,社區醫生一般能立即提供服務。

若出現社區醫院無法處理的重大疾病,患者會被轉診到公立醫院。不過,受限於病例較少、醫療資源等因素,澳門公立醫院在重大疾病等三級優質醫療服務方面存在不足,一些複雜棘手的醫療情況難以在本地解決。為此,澳門形成了送外診治機制,將患者轉診至香港或內地醫院,由特區政府埋單。

為提高澳門醫療水平,特區政府積極開展與內地和香港的醫療交流活動,選派澳門醫生和醫學院學生到內地、香港觀摩學習,同時邀請內地和香港專家赴澳門醫療機構交流支援。

澳門居民在公立醫院和社區醫院看病完全免費。不過,公立醫院難免有排隊慢、缺少高端服務等問題,澳門另有兩家較大的私立醫院,當澳門居民需要更好、更快捷的醫療照護的時候,可選擇私立醫院。

澳門的家庭醫生制度和社區醫院一起撐起基層醫療體系。每個澳門居民從出生開始,就會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一般情況下,這種“一對一”的結對關係會長期保持,患者跟家庭醫生是熟人更是朋友。澳門居民自己去公立醫院求診基本不會被接受,需要帶著家庭醫生開具的介紹信。而當專科醫生完成醫療服務且患者病情穩定後,又會轉回社區,讓家庭醫生繼續隨訪病人。

澳門的家庭醫生屬於政府編制,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公務員,薪水由政府支付,同等級待遇與專科醫生完全一致。家庭醫生可以提供豐富的醫療服務,包括成人、兒童以及婦科保健、產科檢查、疫苗注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甚至牙科護理服務等。

澳門基層醫療系統除了服務本地67萬多名居民,還要滿足近16萬的外地人口以及每年約3500萬旅客的醫療需求。澳門初級衛生保障體系建立以來,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高效穩定的系統讓澳門人均壽命高達84歲,位居全世界第二。

澳門最近幾年的醫療開支約為70多億澳門元,約佔GDP2%。同比橫向來看,美國為16.2%,法國為11.7%,英國為9.3%。由此可見,澳門的醫療體系不但功能強大,且性價比頗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