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總有人想要完全禁止遊戲,遊戲有什麼錯?

孤風不等雲


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方式,只是一些家長不會管好自己孩子,加上把一些所謂的專家的文章奉為真理,把孩子成績下降、內向、不愛和父母溝通、叛逆等等等等的鍋都甩給了遊戲,以前說小說毀了孩子,接著又說流行歌毀了孩子,然後說網絡毀了孩子,最後還說電腦毀了孩子,現在又說手機遊戲毀了孩子,難道孩子真的都被毀了嗎?這只不過是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讓別的一切東西背鍋。為什麼孩子會沉迷遊戲?還不是家長報這補習班,報那補習班,把孩子的所有時間都填滿,你說他不玩遊戲幹什麼?難道還能去打籃球?如果你連孩子最後一點的快樂都剝奪去,我相信那個孩子要麼最後抑鬱了,要麼叛逆再也不肯學習了。我就不相信如果你每天都給他時間去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不信他還能沉迷遊戲。


一隻棺材君吖


網絡遊戲也是遊戲!沒有遊戲的童年還能叫做童年嗎?你當爹媽的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把孩子的貪玩,不聽話歸罪於網絡,你就是失敗!我女兒小學,初中每個週末和假期我都會陪她一起玩,QQ飛車,CF,LOL。。。甚至帶她去網吧五黑!女兒高中以後很自覺的基本不玩遊戲,現在大一,偶爾玩下雲頂之奕,根本沒有上癮的說法!


傷心雨868


別談利弊,我現在就這麼說,假設有100個10歲的青少年,同時玩LOL,你覺得上癮的兒童有多少幾率?

我14歲玩遊戲,當時初三,玩火線上癮,成績一落千丈,根本不想學習!每天早上上課中午放學,趕緊花10分鐘吃飯,然後去玩一個半小時的遊戲,然後匆匆趕回來上下午的課,日復一日!

這可不是我這一個個例!整個網吧大大小小嘈雜的全部是小學生。

青少年本身處在青春期,反感父母管束,暴躁!你越是不想讓他幹什麼他越幹什麼,而且遊戲的極度上癮性,連成年人都扛不住。

你說遊戲沒害處,國家為什麼要出臺實名制?每年因為遊戲耽誤學業的學生,我說佔5%這個不過分吧?現在談論馬克思朱元璋可能不知道是誰,你談論吃雞98K三級頭,LOL英雄屬性哪個不是耳熟能詳?


Jimmy塔塔


我從高一擁有人生第一臺電腦,那會就是遊戲,而遊戲只有紅警1,我天天玩,但學業沒有落下,後來上大學學了電腦專業,我也是遊戲迷,可以說也天天泡過網吧,但我從遊戲裡面學會了軟件開發,現在是一名網絡安全員,我從玩遊戲到拿了ccnp,mcse等等的證書都是玩遊戲產生的興趣,所以遊戲沒錯,錯的玩遊戲的人心態和一個自制力加端正的態度。


YAL119


但凡那些回答怪遊戲的我一律舉報了!因為這些人的三觀都有問題!我也玩過遊戲,小學一年級時開始接觸紅白機,小學三年級時開始接觸接機,小學六年級時開始接觸電腦遊戲,初中時學會上網。而且我很清楚,喜歡玩遊戲而因此不喜歡學習就是自己的自制力差,而且家長在引導方面有問題(但我的家長對我的引導還行,因為我還沒沉迷到徹底不學習甚至逃課逃學)。所以說怪遊戲?真是懦弱透頂!照這種人的意思,抽菸會讓人死於尼古丁,應該把卷菸廠都停了;喝酒會讓人酒精中毒,應該停止造酒;汽車還會引發交通事故,應該把汽車製藥廠也停了!


庫庫庫奇奇526


首先遊戲這個概念太廣了。我小時候一堆人老鷹捉小雞是遊戲,玩四驅車,玩陀螺是遊戲,一直到後面的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也是遊戲。那麼你問這個問題就要分類回答了。

我認為有益身心的,能夠促進人與人關係交流是積極的就是好遊戲。而容易令人失去理性,甚至沉迷不可自拔的就是壞遊戲。當然你這時候可能會說這不是因為人自身不剋制導致的嗎?

可是你可以看到有不少的未成年小朋友被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耽誤了嗎?有的還把父母存下多年的積蓄都消費進去了,性格變得內向、激進、暴躁!難道這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我就舉個例子吧…某某榮耀是一款很成功的手機遊戲。這個遊戲的開發團隊開發這個遊戲其中一條重點就是…怎麼能讓玩家在短時間內上癮(聽說是10分鐘之內)。這跟精神毒品有什麼區別嗎?總結來說,現在的所謂遊戲已經開始變質了。我的意見是跟戒菸一樣,能戒就戒,不能戒,少點玩吧


強哥仔9527


遊戲儘管再吸引人,那畢竟是個物,什麼是事,玩遊戲是事,可是是誰玩遊戲?

什麼出問題了就要禁止什麼,這是我遇到過最無能的作為!

你兒子抽菸,你管不住,索性不管。你兒子抽菸上癮沒錢買藥去偷錢搶錢的時候,你怪誰?自己不管不好意思怪,太寵兒子不好怪兒子,就仰天長嘆:天吶,為什麼會有這些賣煙的無良奸商!

遊戲只是遊戲,從有人這個定義的時候就有了,只是形式不同。籃球足球檯球,球類運動,哦不,球類遊戲。象棋圍棋五子棋,棋類遊戲。麻將撲克擲篩子,棋牌類遊戲。給你禁,你敢嗎?

有人可能會驚呼:棋牌類能和球類和棋類相比嗎?打球可以鍛鍊體魄,下棋可以陶冶情操。可是你去打牌,不就是變相賭博嗎?其實不然,在賭徒眼裡,打牌可能會是賺(賠)錢工具,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眼裡,打牌就是娛樂。過年團聚的時候,子一輩打開手機一起timi,長一輩無非就是麻將撲克,親戚鄰里在一起玩遊戲很正常!

好嘛,談到timi不得不說,現在大部分對遊戲的怨氣已經從cf,dnf,LOL轉向了這款遊戲。過於氪金嚮導致我一直對這款遊戲評價不算太高,可是也不能說什麼都是它一款遊戲的問題!

孩子私自動用父母存款購買大量遊戲幣,向遊戲公司要求退款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人的家長都會是這個樣子,自己孩子的,哦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讓遊戲公司買單。憑什麼?要不是網上鍵盤俠太多,遊戲公司擔心輿論,他就不該退款,這一退問題就來了。任何大額購買遊戲幣,想要退款都可以賴在孩子身上,好奇有多少孩子知道父母銀行卡的交易密碼?知道這個密碼的怕是也不會去動也不敢去動吧!

孩子玩遊戲不聽管教,是孩子的問題。孩子玩遊戲家長管教不來,是家長的問題。遊戲設立就是想要為了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金錢來玩這款遊戲。別說你高大上,你要是做遊戲吃得比其他人難看太多!當然,這只是網絡遊戲的通病。

其他遊戲,例如你孩子喜歡打籃球你支持嗎?脫口而出的支持代表你忽略了一個事情,時代變遷。二十年前,你要是給你爸說你想要打一輩子籃球,你爸可能會把你手心打開花。為什麼?因為在當時看來,籃球就是遊戲,打籃球就是玩遊戲。

我沒說遊戲以後一定會和現在的籃球一樣,可是遊戲的收益向逐日提升,在達到某個臨界值的時候,不說所以家長都支持,但反對的聲音肯定是寥寥無幾!

說想要禁止遊戲的,自身能做到就自己一個人摒棄遊戲吧!自身做不到?做不到你說個錘子!


犯罪嫌疑人陳某


有一個棍子,它在哪裡擺著一直是個棍子,但是你拿起來用它打人,就成了兇器,我們能說棍子有錯嗎?同樣遊戲也是一樣。

遊戲不替失敗的家庭教育背鍋

不管是任何的遊戲,你不玩就不會說是上癮或者是沉迷,它就像擺在一個不起眼地方的棍子一樣,你不動它,它是絕對不可能傷人的。

一直以來有很多的家長,覺得遊戲這個東西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反觀自己有沒有陪伴過孩子?本身老丁也是一個老師,每天會接觸很多的孩子,我問過他們一個問題。

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都怎麼陪著你們呀?孩子們的回答就是,要麼嘚嘚我們寫作業,要麼就是在家裡坐著或者躺著玩手機。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永遠都沒有錯,所以家長在怪罪遊戲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什麼樣子再去下定論比較好。

其次就是家庭環境的問題了,剛剛我們說了家庭教育,後續就是家庭環境,如果說一個家裡的家長每天都會以忙和沒時間來打發孩子。

那麼等諸位老了以後,孩子也會以這個理由來搪塞大家,這一點經過了很多案例考證,並不是空穴來風。

以前家長們認為孩子需要的就是錢,而忽略了陪伴,那麼等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們也會以為家長僅僅是需要錢,而非是陪伴。

可能有很多家長會反駁我,問我如果以後你的孩子沉迷遊戲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遊戲領域的媒體人,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以後孩子真的有那一方面的天賦,我肯定會讓他去青訓營試一試的。

好幾個戰隊的教練或者說經紀人我也都有所交集,想要讓孩子去練習一下也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但是如果那邊說我的孩子不是這個材料,那麼後面孩子肯定也會對這方面有所改進。

總結一下,遊戲只是逃避,逃避學業以及家庭所對其帶來的負擔。

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回過頭,看看自己的孩子,而非一直看著自己的工作,越是成功的家庭就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家庭越是看重,反而一些不怎麼成功的家長,天天會以忙作為藉口來推脫這些責任。


丁老師電競課堂


先說我的答案吧:這和我們的歷史文化有關。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分析“為什麼感覺現在總有人想要完全禁止遊戲,遊戲有什麼錯?”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分析遊戲有什麼錯而促使有些人完全禁止遊戲,因為根據我們的文化來說,我們禁止的,根本不止遊戲。


我說兩個成語大家就明白了:

1、玩物喪志

2、孟母三遷


這兩個成語中,其中玩物喪志代表了社會對於“玩物”與志的看法,孟母三遷代表了父母面對任何有可能讓孩子處於“玩物喪志”的可能性的事物的看法。


當然這兩個成語只是冰山一角,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任何一個被歷史薰陶的中國父母,在面對有可能讓孩子喪志的玩樂面前,是非常容易做出“孟母三遷”的事情的,想想我們國家的學區房,省會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了多少父母,我們就知道中國家長對於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麼的在意了。


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歷史上有無數的事情被這樣的力量所在意:

古時候的鬥蟋蟀,遛鳥,被視作紈絝子弟,不學無術的表現

上個世紀的瓊瑤小說,金庸等武俠小說被當做孩子升學障礙

2010年前的早戀問題,成為家長們嚴重的洪水猛獸(當然帶來的代價就是那些時代孩子成長起來之後,有些人找不到男女朋友。。。)

以及從1990年代開始到今天,爭論不休的遊戲(街機,遊戲機,電腦遊戲,網絡遊戲,手遊等等)


不說別的,即便是今天,牛哄哄如騰訊,也不得不在自己的遊戲中加入未成年人限制。


換句話說,避免因為外物而影響青少年,防止他們“玩物喪志”,幾乎是整個社會的共同意願。


在這個意願之下,去討論遊戲有沒有錯,意義大麼?


我們可以舉出來有多少人通過電競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可以舉例美國等軍方利用VR遊戲訓練士兵,以及其他很多例子。


但只要遊戲一旦落到“玩物喪志”這個範疇,中國父母的那根敏感的神經就會豎起來,這幾乎是基因層面的條件反射。


所以可預期的未來,哪怕不是遊戲,也會有其他的事物充當這個被禁止的角色。


為什麼呢?


因為任何一個時代的青少年,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都處於自己生命週期中最噴薄,最容易被吸引,也最容易沉迷的年紀,這是生理激素決定的,所以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幾乎是最需要“玩物”來滿足自己噴薄欲出的青春需求的。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所以任何時代,都會有利益集團通過各種方式為這些年輕人提供青春需求的消費品(鬥蛐蛐,小說,遊戲,手遊等),這是市場規律。

這些需求的提供者們,不需要對年輕人的成長和未來負責,只需要對自己的投資人的收益負責——你很難想象馬化騰在看騰訊財報的時候捫心自問:自己又坑了多少年輕人的未來,對吧?

這個時候,能對這些青少年負責的對象,基本就是家長,學校,以及一些社會人士了。


所以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對這些吸引的內容口誅筆伐。


有人會說父母們抵制遊戲,是為了掩飾他們在教育子女上的無能。


這樣的言論我聽過,當時覺的有道理,不過後面想了想,這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因為任何一個父母,在今天這個時代,都是第一次教育子女,他們從來沒有學過一門課程:如何把子女教育上清華,並且滿分畢業。世界上沒有這樣一門課程。


所以任何一個父母從廣義上來說,在教育子女都是“無能”的,他們能做的,無外乎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督促子女學習,立身做子女的榜樣,並且為子女的周遭環境掃除影響子女成長的障礙。


這是任何一個第一次教育子女的“無能父母”,所能做的事情邊界了。


而禁止遊戲,是在將遊戲劃為“玩物喪志”範疇之後,父母們所做的“為子女的周遭環境掃除影響子女成長的障礙”這一歸類中的。


以上,是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總想禁止遊戲。


至於,遊戲有什麼錯?


這不是一道算術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就算遊戲沒有錯,追明星當明星粉絲都有可能犯錯。


這個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遊戲的這些錯,是不是落入了讓人“玩物喪志”的這個範疇?如果是的話,那結果就是過去幾十年的結果了。


所以大家明白,為什麼用國外的遊戲處境的例子對比我們無效了,因為在很多遊戲風靡的國家,是沒有孟母三遷,玩物喪志這類歷史文化和成語的。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江南沐雨眾神聊齋


如今是多元化的社會,不能因為某種看法和某種觀點聲音大,就隨意限制甚至磨滅某個東西某個行業。近些年來大家的生活條件水平提高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遊戲行業也隨之水漲船高。當遊戲行業快速發展繁榮昌盛,各種聲音都來了,最響的聲音就是遊戲毀了孩子。我也經常聽到某某孩子為了遊戲充值把父母的積蓄全衝沒了,某某孩子玩遊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所以家長們覺得遊戲是洪水猛獸就如同至此的流感肺炎一般,要禁止遊戲。為什麼孩子自身教育的過錯,就得行業社會來買單呢?

看問題處理問題就應該從本質上進行。遊戲影響人,為什麼不從人們自身找原因,孩子小不懂道理,那就是沒教好,家長大人沒負責。現在家長老師大部分是結果主義,注重結果,過程如何與我無關。孩子考得好就獎勵,考的差就批評甚至打罵。誰有在乎孩子內心的活動,又能注意到孩子在通往結果時的痛苦掙扎呢?

堵不如疏,限制遊戲就是在積壓矛盾。說到這裡我想起讀書時老師和家長們經常勸導學生說的一句話“你現在不要玩好好讀書,等你上了大學隨便你怎們玩都沒人管你。”結果上了大學,學生們就如脫韁的野馬一般戲耍。逃課、掛科、補考、重修、留級.....這些例子比比皆是。這樣的學生考上大學又能如何。遊戲限制了,也許會出現新問題,遊戲行業消失了,就會出現新的行業,孩子不自律,也許造成的影響會更大。

自己管好了教好了,這些問題還會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