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機器人不能全部以市場為導向!

問科技領域最為火熱的詞彙,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人工智能”;要說與人工智能最為密切的核心產業,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智能機器人”。的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升級,並持續深入應用,傳統機器人產業開始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智能機器人逐漸成為市場“寵兒”。

“隨著AI熱度的與日俱增,人們經常能在展覽、電視、報紙雜誌上看到機器人,但它們卻還沒真正走入千家萬戶。由於機器人有諸多類別,對其普及程度的評判,‘飛入尋常百姓家’只是其中一個角度。從生產到生活,有一點不變,即堅持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結合,機器人才能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機器人產業現狀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智能機器人的應用範圍不斷向新興領域拓展。一方面,工業機器人不但被廣泛應用到傳統的汽車、金屬加工行業,還帶動了3C電子行業的應用新熱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功能不斷豐富,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機器人市場的重心正在從歐美地區轉向亞太地區,英國諮詢機構ABIResearch研究顯示,2020年亞太地區將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份額佔比將從2015年的19%提升至57%。

同時,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正在快速釋放,分別保持著25%和15%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人口紅利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今後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智能機器人消費市場。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機器人產業問題分析及解決

1、我國機器人尖端技術尚未實現全球領先

機器人是多學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產物,作為工業後發國,中國在產業基礎上相對較弱。在機器人產業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直接影響機器人性能,且佔本體成本70%以上,但目前我國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同時,我國機器人尖端技術尚未實現全球領先,與國外成熟的工業機器人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高端市場顯著缺失。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2019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6.8億美元,並且近5年增速跑贏全球平均水平。但我國產業仍偏中低端,與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但得益於智能製造加速升級帶來的需求,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當前工業機器人已佔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從機器人市場結構來看,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57.3億美元,佔比66%,國產工業機器人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在2017至2018年,中國機器人的產量每年大約是14到15萬臺,而其中自主品牌只有4.3萬臺左右。就中國機器人和世界機器人目前的差距來看,自主品牌的機器人還處在中低端,同時還存在低價競爭,其中在核心零部件和工業集成的應用工藝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來這些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2018年中國機器人的整體銷量下降了1.7%,但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的銷量卻增加了27.8%,一升一降之間,折射出了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發展的積極態勢。

2、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待突破,B端市場尚未明確應用方向

目前,國內將服務機器人定位為滿足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基礎關鍵設備,部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國際領先水平,但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現有機器人產品尚不能滿足用戶智能化需求,人機交互、柔順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嚴重製約服務機器人發展。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3、產品價格高、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難保證導致服務機器人購買疑慮

“價格問題直觀可見,家庭陪護、教育等方面的交互型機器人,其市場價格大約在2—3萬,甚至有高達10萬的,這就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有專家表示。

此外,交流木訥、動作呆板、功能單一,較難滿足消費者需求等均是消費者針對服務型機器人的主要槽點。不難發現,當前消費者花高價買到的機器人功能仍比較單一,其使用率、頻次也比較低,加上消費群體多樣化,對機器人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致使產品專攻方向難以把握。

“挖掘契合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機器人,需要更深入的調查。”專業人士表示,面對不同年齡段、興趣愛好等不同群體的需求,現有機器人在人機交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很多都達不到消費者的心理契合度。而當機器人功能得到完善以後,又可能會帶來諸如隱私信息洩露等安全隱患。

國內可量產的服務機器人企業數量較少,由於難以規模化生產,產品成本難降低,而C端市場對產品價格十分敏感,高價格門檻使得服務機器人難以進入大眾化消費時代。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4、行業標準缺失,產品良莠不齊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標準體系。目前,為引導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已發佈和正在制定的機器人及相關國家標準100餘項。

但國內機器人技術演進較快,應用場景變化較大,國家標準制定週期較長,通常需要2~3年,而現有標準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市場活躍的服務機器人及特定領域應用的特種機器人通常無法找到對應的標準作為質量評定依據,標準制定進程明顯滯後於市場發展現狀;

國內已有的機器人標準以強制的安全認證為主,缺乏產品功能性認證,使得部分地方及企業標準執行不到位;同時,行業標準處罰力度不夠,圍標代價不高,直接導致國產機器人產品良莠不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一,以2017年市場規模10.5億為起點,在國內政策、 技術、市場需求等多重刺激下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保持穩定,將整體市場規模變化與增速波動考慮在內,十年之內,中國會實現大規模商用。

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5、瞄準市場,實現跨越需從痛點出發

目前,我國機器人基礎原創成果到研發產品斷層較嚴重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機器人的研發回報往往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成果轉化到產品研發的週期很長,不能急功近利賺“快錢”。在產業方面太“短視”,無法保證高品質。

在機器人領域的成果轉化,技術研發和市場痛點的結合度仍有待提升。如果我們的技術脫離經濟和應用評價的話,會發現很多論文、專利技術,甚至實驗樣機都沒有實際意義。機器人產品的創新最離不開‘工匠精神’,需要特別有夢想、有責任的創業者。同時也需要有戰略眼光的天使投資人來進行投資,把技術由專利、研究成果拉到市場上,根據實際痛點來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的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