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兵法韜略,蜀國五虎中有誰能與張遼,曹仁相當?

手機用戶101486397389


張遼為曹操大將,之前也是關羽的好朋友,二人有很好的感情基礎,若論兵法韜略,關羽也足矣抵過張遼。

關羽身為五虎將之首,熟讀兵書戰策,“黃石三略、子牙六韜”瞭然於胸,又好看《春秋》,秉燭達旦。從溫酒斬華雄出世以來,誅文良斬彥醜,護送二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獨鎮荊州,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以此看關羽足矣抵住他這位老朋友張遼。

曹仁為曹操本家,亦是一位大將,但謀略有限,所以三將軍張飛足矣應對。

張飛自出世以來,勇猛不可阻擋,當陽橋頭一聲和,和退曹家百萬兵。利用疑軍之計,一人擋百萬,為劉備等人爭取撤退時間。劉備劉璋時,張飛乃一帶一路大軍,計收老將軍嚴顏,使得後面行軍勢如破竹。

三將軍粗中有細,擋曹仁不在話下。





閒說雜談記


五虎上將……

想來想去,還是關羽。

論武力,白馬坡斬了袁紹手下排名第一、也是天下諸候戰將中的翹首顏良,又劈了僅次之的文丑。再加上過五關單槍匹馬斬六將,使其虎威在當仁不讓的擠身天下第四位。然時值典韋亡,呂布死,趙雲避,實際上已經登頂。

呂布曾與張遼道:

“吾這金杆方天戟,實難克那青龍偃月刀”!

論韜略:劉備漢中稱王后,關羽開始率軍攻城掠地,兵臨襄樊城下。曹操急派大將於禁前來增援,卻被關羽用計擒獲,繼而斬殺龐德,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關羽也因此能少諸葛獨勝而更加名貫天下。

張遼:原丁原、董卓、呂布手下一員悍將,武力在天下屈指可數,歸曹後以許褚、徐晃為依託衝鋒陷陣。

合肥之戰,張遼自挑八百精騎兵衝擊東吳十萬大軍,競一直殺到孫權主帥旗下。又一鼓作氣,率軍狂追,將甘寧、淩統等人打得大敗而逃,差點活捉孫權,致使江東從此談“張”色變。

曹仁:官渡之戰大顯神威,荊州一戰,致關羽顧此失彼。

當然了,這些粗解可能也不絕對,但從巜三國演義》裡看……

張飛:第一回獨自領兵便被割了腦袋,連憋氣帶窩火。

馬超:只管殺陣,幾次征伐均在諸葛錦囊授意下。

趙雲:劉備安全第一,我只管劉備三米左右。

黃忠:

追隨劉備十一年,老當益壯橫刀立馬,定軍山一刀劈了夏候淵,次年病逝,是關羽少有佩服的人之一。


驍勇34


若論兵法,估計五虎將中只有關羽能和張遼論一論。要想知道為什麼,就看看五虎將和張遼各自的巔峰戰績。

首先來說說張遼的巔峰戰績。張遼的巔峰戰績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併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經次一役,江東對張遼忌憚不已,就算張遼生病,江東都不敢進犯。

馬超的巔峰戰績。起兵反曹的潼關之戰時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讓曹操說出"馬兒不死,我心不安。"後人有詩說: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雖然曹操很狼狽,但這場戰爭的主動權一直在曹操的主導之下,馬超完全處於被動。

黃忠的巔峰戰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

趙雲的巔峰戰績。趙雲的一生對耀眼的時刻莫過於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曹軍不放箭的情況下,單槍匹馬殺死曹軍50多員將領突圍而出。

張飛的巔峰戰績。一是據水斷橋。張飛在當陽橋斷後嚇阻曹軍,夏侯傑被張飛大喝驚嚇,墮馬而亡。曹操記起關羽昔日評論,下令慎進。

二是在瓦口關大敗張郃。張郃進犯巴西,擾亂巴西郡民。張郃進兵至宕渠縣,寇犯百姓。張飛駐紮閬中,進攻張郃。張飛率軍與張郃相據五十餘日。張飛率領精兵萬餘人主動進攻宕渠的張郃,張郃率兵迎擊,張飛將張郃引到瓦口關,山道狹窄,張郃軍前後軍不得救應,被張飛打得大敗,張郃為了逃命,只得放棄戰馬攀山而逃,率領部下十餘人逃到南鄭。巴西郡自此獲安

關羽的巔峰戰績。1、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是曹操有意放水,但也不是誰都能做到。2、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是一場經典的戰役,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成為關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生涯。這場戰役傳到許昌,曹操都被嚇得要遷都了。曹操慌了,連夜讓徐晃帶著還沒訓練完的新兵去抵禦關羽,並向東吳求救,東吳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也不希望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所以出兵助曹,於是就有了後來呂蒙的奇襲荊州的事兒,在曹吳的前後夾擊下,關羽最終兵敗而亡,荊州也歸屬了吳國。

從個人的戰績來看,只有張遼和關羽做到了以一人威懾一個國家。


鍋盔餅子


關羽。威震華夏的水淹七軍。《三國志》原文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這可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



一畝段子


整個《三國演義》,張遼只打贏了一次逍遙津之戰,,,,逍遙津之戰,開始的時候,張遼也是心慌意亂,不知所措,苦無良策的,,,,後來,有使者飛馬送信,送來曹操的一個快遞給張遼,,,,張遼折開快遞,看了曹操的千叮萬囑和計劃安排之後,,,,依計行事而獲勝,打贏了這次逍遙津之戰,,,,,後來,張遼又對戰東吳丁奉,,,在沒有曹操之計的指導下,在沒有其他良將的鼎力協助下,,,,張遼一個人單獨帶兵打仗,指揮戰鬥,對戰吳將丁奉的時候,,指揮不效,作戰不力,不但敗於丁奉之手,而且死於丁奉之手,丁奉完全碾壓張遼,丁奉完全全勝張遼,,,,充分證明張遼的軍事才能和戰鬥能力其實是很平庸的。


布氣333


張遼、曹仁都是曹操陣營中數一數二的武將,能力自不必說。但若與劉備陣營的五虎上將相比,我認為各有千秋。關羽能力超群,不僅能統帥陸軍,還能帶領水軍;張飛勇猛無敵,衝鋒陷陣可以以一當百;馬超驍勇善戰,只是謀略不足;趙雲膽大心細,可以獨當一面;黃忠性格憨直,精於謀略,定軍山一戰智取曹操的重量級將領夏侯淵。所以張遼、曹仁和蜀國五虎將不分上下,能力相當。五虎將中任何一個都可以與之匹敵。


歷史唯物主義


五虎上將這事兒只是民間的說法,史書並無記載。

以史實戰力論,關張趙馬黃,只有關張馬有過獨當一面,馬超輸給曹操,關羽死於自大,被呂蒙擊敗,張飛沒有輸在戰場上,死於小人之手。關張都未得善終,馬超不獲待見,英年早逝。

曹張二人則不同,多次獨擋一面,統帥一方。戰力明顯優於蜀漢。


思雨夢君笑


三國亂世風雲中誕生了無數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豪傑。

可以說整個漢末晉初的這段歲月在中國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段歲月誕生的歷史名人數不勝數,無論是從數量和質量都毫不遜色秦末漢初的那段崢嶸歲月,當然秦末漢初的楚漢相爭閃耀的歷史大星其高度還是略勝一籌。

沒辦法,秦末漢初誕生的英雄豪傑佔有時間的先發高度,再加上秦始皇故去不久,霸王登場與漢高祖爭鋒,漢初三傑的豐功偉績,這些人的份量實在是太重了,可以說後世中國歷史任何一段歲月所誕生的帝王將相與英雄豪傑都很難望其項背。

但漢末的三國歲月同樣是精彩紛呈的大局面。

就武將來說,因為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讓三國名將幾乎家喻戶曉。

就像蜀國的五虎上將,曹魏的五子良將,孫吳的諸多名將,這些幾乎很多中國人都能隨便叫出裡面的名字說出名將的事蹟。

蜀漢的五虎上將是最為熟知的名將。

要論武將的名氣,三國中唯蜀國的五虎上將最為盛名赫赫,關張趙馬黃,隨便一個在歷史或者演義中都廣為流傳。

而三國中也只有五虎上將是劉備親自冊封在列的蜀漢大將。

千古忠勇無二的武聖關羽,喝斷橋樑水倒流的猛張飛,長坂坡七進七出的白馬趙子龍,嚇得曹操割須棄袍的馬超,陣斬夏侯淵的老將黃忠,這五人的勇猛確實比魏吳的名將高出一籌,當然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的敘述也為五虎上將的光環增色不少。

魏國的武將繁多,五子良將,略有不同。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三國名將中其實魏國的武將是最多的,名將也很多,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龐德,典韋,許諸,郭淮等等,曹魏可不僅僅有五子良將。

三國吳的情況比較特殊,但名將同樣不讓魏蜀

看遍三國武將,會發現一個很平衡的現象,魏蜀吳的武將各自的屬性或多或少有些側重或者擅長。

蜀漢的武將偏重勇武,也就是說以五虎上將為首的蜀漢名將,單體武力值極高,個個神勇異常,以一敵眾是家常便飯,特別是經過三國演義的小說敘述,無形中拔高了蜀漢名將的戰鬥力,當然蜀漢的武將本來就少,如果單體戰鬥力弱的話根本無法與魏吳兵多將廣的情況相抗衡。

而正因為蜀漢名將的武力值數奇高,這就導致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些名將的智謀韜略,其實蜀漢的名將不僅僅武力值恐怖,其同樣有統帥型武將,像獨自坐鎮荊州統領一方的關羽,關羽能夠水淹七軍嚇得曹操要遷都,並能獨自鎮守蜀漢最重要的荊州重地肯定不僅僅是劉備二弟的名頭,而是熟讀春秋的關羽確實有領軍的帥才。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卻遭遇了“霖雨”、“漢水泛溢”,以致於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

僅僅從襄樊之戰的前期看,關羽的軍事才能顯露無疑,敗曹仁,斬龐德,擒于禁,這戰績可謂輝煌無比,從歷史記載來看關羽的兵法韜略也是很強的,至於說敗走麥城,只能說蜀漢佔領荊州本身對孫吳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和掣肘,且不說蜀漢的實力本身就是三國最弱的,聯吳抗曹一直是蜀漢的主要戰略,但荊州成了吳蜀的裂痕,只能說關羽敗走麥城有其內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時勢的不利,關羽並沒有扭轉天下大勢的能力。

如果說五虎上將誰的兵法韜略略勝一籌非關羽莫屬,其統帥一方的能力是三國所有名將中名列前茅的。

世人太在意關羽忠勇之下的性格缺點卻忽視了其本身的兵法韜略水準。

關羽之下西涼馬超的兵法韜略亦是不凡,其與曹操征戰能逼得曹操割須棄袍便見其勇武之下亦有韜略,畢竟曹操可不是一般人。

至於張飛趙雲黃忠,皆是勇武異常,帶兵乏善可陳,張飛義釋嚴顏是為數不多的用智之舉,黃忠陣斬夏侯淵也是其在三國名將中加分的重要一役。

蜀漢五虎之外的魏延其實更具帥才,魏延除了天生反骨被諸葛亮所厭之外,其人可謂是有勇有謀,劉備慧眼識人讓魏延鎮守蜀漢重鎮漢中就是明顯的例證。

相比於蜀漢五虎上將的赫赫勇武,孫吳的諸將偏智勇,孫吳的人才基本是智慧型多一些,且吳國最有名的都是統帥,武將盛名不顯,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幾乎都是文強武弱的帥才,但智謀韜略更顯眼。

孫吳名將武力值最巔峰的當屬小霸王孫策,可以說孫吳建立的基石都是孫策一手打下來的,孫策不僅勇武且智謀過人,是三國孫吳為數不多的超級勇將加統帥。其他如太史慈甘寧周泰等孫吳大將同樣智勇不凡,但相比蜀漢五虎的武力值略遜一籌。

相比吳蜀名將的各有側重不同,魏國武將大多是相對平衡,勇武不及蜀,智謀不及吳,但勝在均衡和繁多,不得不說曹操帶兵御下的水準確實是三國中最出色的。

魏國像早期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曹操同族近親皆是驍勇善戰,智謀上乘之輩,後來的張遼,徐晃,張郃亦能統兵作戰,獨帥一方。

魏國的張遼,曹仁,張郃,夏侯淵和徐晃五人的兵法韜略應該是很強的,這五人的綜合能力在三國演義中也是翹楚之輩,特別是張遼,曹仁,張郃,這三人都有獨自統帥大軍征戰鎮守的赫赫聲名,可謂是智勇平衡的名將。

蜀國能與張遼曹仁兵法韜略相當的五虎將唯有關羽馬超二人,當然魏延亦能督陣一方,但其並非五虎之列。


波瀾碎風寒


關羽與馬超比起二人有過之無不及!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打得曹仁空有十幾萬大軍還差點棄襄樊而逃!如果不是東吳陸遜暗渡陳倉偷襲荊州得手,斷去關羽後路與糧草,並用荊州兵將家屬動搖關羽兵心,導致關羽兵敗!蜀國肯定將異軍突起,兵峰直接魏都!而馬超直面曹操大軍取得十戰八勝,打得戰場中的曹操棄袍割須而逃!最後才因為其盟友韓遂叛曹,遭兩面夾擊,自己力有不逮才逃去投奔劉備!三國之中,與曹操正面硬撼能打贏的沒有幾人!而打贏這麼多場的,絕無僅有!關羽之敗緣於驕傲輕敵,自大過頭!亦不知,獅子搏兔也要盡全力!馬超之敗,緣於太輕信他人和整體實力要弱於曹操!


方懋華


其實名將離不開強兵,強兵也離不開名將,戚繼光沒有訓練出戚家軍的時候,也被打得很慘,張遼幾百騎兵就把孫權的數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我相信張遼手下的騎兵不是一般的騎兵,像高順的陷陣營,魏國的魏武卒,遼的鐵浮屠,都應該算是特種部隊,唐太宗還是秦王的時候,經常率領幾百鐵騎就衝進敵營,我相信他手下的騎兵,從馬匹,到裝備,到人員,都是不一般的。所以比較名將是很難的,打贏一場戰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名將,強兵,政治上的支持,後勤的能力,等等因素。讓名將領弱兵,沒有良好的後勤供應,像打勝仗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