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白鹿原》裡郭舉人在1950年被劃定為地主。郭舉人的確算是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地主。而且絕對是讓人同情不起來的地主。

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下了將軍坡,土地都姓郭”,郭舉人是清末的武舉,兒子還是民國政府當官的,將軍寨一千多畝的麥地,都是他郭舉人家的,家裡的地都是僱人賴收種的,自己平時騎馬遛彎,買個小媳婦,為了養棗給自己養生。

可是就這樣的大地主,有個習慣,吃飯舔碗。舔掉自己碗裡的渣渣也就算了;他還逼著麥客黑娃舔碗,黑娃不舔,他沒有嫌棄黑娃的口水,把黑娃的碗拿過來舔得乾乾淨淨。

最後意味深刻地總結道:“知道為什麼我能當地主,而你只能給我幹活嗎?因為我一粒糧食都不會浪費,就這樣攢出來的。”

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其實解放前,很多地主都是這樣。有錢、有地、有糧是一碼事。但是對自己的生活大多很苛刻,絕對不會浪費,因為要不斷攢錢買地。

在瓦房店,周春富家裡有240多畝地不說,還有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個雜貨鋪。可是他家吃飯,還要把上頓沒吃完的粉條撈出晾乾下頓吃。周春富自己光著脊樑和長工們一起下地。

周春富對別人吝嗇,對自己更摳。唯一大方的就是花錢買地,走到哪看人家地裡莊稼長得好,先是和人家嘮半天嗑,臨了問一句口頭禪,“你家地賣不?”

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解放前,有很多勤勞吝嗇一輩子的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拼攢錢買地,修宗祠、當地主。結果命運和他們開了個巨大的玩笑。

而那時候,作為一個農民,賺錢的渠道其實是非常窄的,要想改變命運,只能壓縮自己的消費,最終把吝嗇變成了性格。由己及人,他們對自己吝嗇,繼而對別人刻薄,人生最終活成了悲劇。

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另外大家可能對高粱米飯還有一個誤解,認為很差勁。但是在解放前的東北,能有白高粱米飯吃,的確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

為什麼古代有的地主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