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糕仔


古時候,海門有一位新婚漁民將要隨船出海,賢惠的新娘關心丈夫出海時的飽暖,就將嫁時帶來的糯米研成粉末,炒熟加糖,做成一塊塊精緻的糕仔讓丈夫帶出海當做乾糧,並一塊塊疊成柱狀,捲上紅紙。

之後,其他漁家發現此法甚妙,便競相仿效,並逐漸在當地傳開,成為潮汕地區的知名小食。

這種糕仔就是如今的海門糕仔,在潮汕地區有句俗諺叫:“貴嶼朥餅,海門糕仔”,分別指的就是貴嶼特產朥餅與海門特產糕仔。

潮汕美食:糕仔


海門糕仔是汕頭潮陽海門鎮特產,為“潮汕八大傳統名產餅食”之一,與貴嶼朥餅、達濠米潤、山浦酥糖等齊名。

潮汕美食:糕仔


隨著時代的變化,做海門糕仔,不再是炒糯米粉,而是加工糯米。加工方法就是將上等糯米炒熟後再碾成粉。

別看糕仔的主要原料只有糯米、白糖和芝蔥朥三樣,看起來簡單,但是要製作完成,起碼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花上十幾二十天時間。

潮汕美食:糕仔


下面介紹一下海門糕仔的傳統做法吧~~

首先要精選新鮮的糯米,把糯米混著細砂一起放進鐵鍋炒熟(即潮汕俗稱的“鼎”),再用篩子把細砂篩掉,把糯米輾成粉狀。而此時的糯米粉還不能馬上用來製作糕仔,至少還得在溼度適中的環境下存放半個月後才能用。

加工白糖。把白砂糖加水,煮熟之後,大概有一百多度左右,然後關掉火讓它冷卻,冷卻到大概有七八十度之後重新來攪拌,使它變白。

白糖熬製糕糖時特別講究火候,一旦溫度控制不合適,糕仔就做不成型。這道工序叫打糕糖,是最關鍵的工序。打糕糖要是打得好,糕仔吃起來就更加有黏度。溫度掌握不到位,糕糖做起來就容易反沙,吃起來沙沙的,沒有黏度。

接下來,就將糕糖、糕粉,與已熱好的豬油蔥、芝麻攪到一起,像揉麵一樣,揉到這團糕軟綿綿為止。

最後一道工序是將揉好的這些糕,用木模來使它成型。經過簡單的包裝,糕仔即可新鮮上市。這時候要注意,把那團軟綿綿的糕摁進木模時得講究手法和力度,否則製作出來的糕仔會又松又脆不成型的。

潮汕美食:糕仔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最傳統的糕仔並沒有下豬油蔥,而是採用當地一種橙——金山橙磨出來的橙糕。

那為何後來又不用橙來作為配料呢?

據說,有一年潮汕橙、蕉柑失收,由於柑農沒法提供貨源,大家不得不加入芝蔥朥代替。芝蔥朥的味道非常濃郁,加入後味道也不錯,所以吃起來還是大受歡迎,橙漿就這樣慢慢地被遺忘了。

一種新婚妻子為丈夫用心製作的乾糧,卻變身傳統美食流傳至今,真是灰常有愛呢!小夥伴們,你們能吃到裡邊滿滿的愛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