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張新浩

聽到汪潤琳老師逝世的噩耗,我瞬時愣住了,那麼精神的一個老人,怎麼說走就走了呢?雖然一時間不能接受這個噩耗,但理智告訴我,這是真的。和汪老師交往的往事,清晰如昨,如一幀幀幻燈片,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離最後一次見他,也已有一年多的時間。

記得那是瓜果飄香的秋天,一天上午,他打完電話後聯繫不久,便來到我的辦公室,天南海北地聊了快兩個小時。當時他剛從北京回來,精神矍鑠,滿面紅光,談起文學和他對扶風文化的發展,目光炯炯,兩眼放光,滔滔不絕。到了午飯的時間,我和他在單位旁邊不遠的地方吃了一碗扶風羊肉泡饃。這一次相聚,聊的盡興,吃得開心,一頓飯下來,他竟額頭冒汗,大呼過癮。吃完飯,便提上他的黑色文件包,步履矯健地走了。

我不知道,這次見面,竟是和他的永別。

從那以後,只是偶爾的問訊,我再也沒有見他的面。幾次電話,他都說在北京,每次通話末了,都忘不了叮囑他保重身體。從他電話裡的語氣,好像沒有原來那麼底氣十足了。

去年的一天,他從北京打來電話,說有一個文化公司的老總,計劃投拍《紅腰帶》,要來扶風,他讓我聯繫接待一下。我答應下來,但左等右等,卻沒有等來他說的貴客。事後,我給他回電話說明情況。電話那邊,我感到他有些失望。我知道《紅腰帶》這部作品,是他一生的厚積薄發,是生於周原大地無比摯愛這塊土地的他奉獻給故鄉母親一部大氣磅礴的史詩級精品鉅作。也消磨盡他全部的才華,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這部作品對於他而言,就像《白鹿原》對於陳忠實、《紅樓夢》對於曹雪芹一樣。為了小說的出版,他求婆婆告奶奶,看慣了別人的眉高眼低,聽慣了旁人的冷言冷語,費了不少周折,讓這部作品終於問世。

《紅腰帶》出版後,好評如潮。2017年元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網以《展現罕見百世圖卷》為題,將這部鉅著推向向全世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該作品非常大氣,非常厚重,很精彩。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語言文彩均達到了高檔次藝術品位,作者在鍛造文本結構、描寫周原文化方面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38次對其評贊可謂極其罕見……

後來,不斷有熱心者看好這部作品,有意拍成影視劇。寫作這部作品,已讓他油盡燈枯,拍攝影視劇的提議,又讓他重新燃起希望。

我知道,《紅腰帶》就像是他用一生的心血培育成的寶貝閨女,他所有的願望,是為她找一個好婆家。古稀之年的他,又打起了精神。這些年,他為此不停地上下奔波,一次次,一天天,一年年,從希望到失望,又從失望到希望,受盡了煎熬。在從希望到失望的等待中,他卻撒手人寰,抱憾離去。

我知道,他心有不甘。

認識汪老師,是在六年前扶風縣委宣傳部組織的一次採風活動。在風景秀麗的野河山,當組織者介紹時,我才知道,在同行的隊伍中,竟然有早已十分敬仰的汪潤林老師。因為愛好文學的緣故,對於縣上出的幾個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我都瞭如指掌,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和明星。汪老師曾是縣文化館的專業作家,他們那個時期,是扶風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和吳克敬、馬有莊、趙麥岐、張天福這些人,佳作頻頻,撐起了扶風文學的一片天,讓外界對扶風颳目相看。他的代表作品大型戲曲劇本《剜心記》、《貂蟬與關羽》、《古道賦》、《絲路奇情》,小說《古原》、散文《西府倩女》、報告文學《法門佛寶再現記》、民間故事集《法門寺風物故事》、論文《民間文學應用說》等,最著名的當然是他數易其稿,曾獲省市全國大獎的長篇小說《紅腰帶》了。

除過個人創作成就外,他讓人難忘的,是他還是一位甘當人梯,扶植新人的文壇伯樂。當年的很多年輕作家和許多的文學愛好者,好多都得到他的扶持幫助。他還把當時在文壇已經赫赫有名的賈平凹、陳忠實等請到扶風,給文學愛好者辦講座,讓當時的扶風文壇,風生水起,也讓當時的扶風老城,著實熱鬧了一番。

那天的採風活動結束後,我專程來到他在扶風老城的家,從此開始了我們之間的忘年之交。後來這次採風作品我們都獲了獎,他聽到後,熱情地鼓勵我,讓我堅持寫下去,不要放棄,也直言不諱地的指出了我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2015年,當我的第一部作品集《仰望絳帳》出版後,我給他送了一本,幾天後的一天傍晚,我和他在渭河岸上散步時,他把手寫的一疊手稿交給我,我一看竟然是他寫了六七頁的對這本書的評論。我送他的書,他不光看了,而且是一字一句認真的去讀的,甚至書裡面幾個錯別字,他都細心的給我指了出來,囑咐我再版時更正過來。

好的文字是有溫度、有感情的。這篇《悠悠鄉情覓金玉》的書評,現在讀來,仍然讓我感動不已,我體會到他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殷殷期盼之情。

陳忠實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古老的周原,這個中華禮樂文明的誕生之地,曾經的詩禮之城,三千年的滄海桑田,讓這塊中華文明的重要的起源之地,消失在歷史的帷幕中,埋在了厚厚的黃土下,成為被現代人遺忘的地方。《紅腰帶》,藝術地再現了這塊土地的風雨滄桑,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揭示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磨難卻生生不息的遺傳密碼。

好的作品是不朽的,它可以跨越歷史。從《周原風》到《紅腰帶》,他用盡畢生的力氣,為我們獻上一首膴膴周原美妙的福音,吹響了一曲中華文明崛起號角。

這是扶風之幸,周原和三秦大地之幸。

今年的春天,讓人壓抑,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讓地球村裡的人都不能倖免。在鼠年的開端,每個人卻都畫地為牢,像耗子一樣躲在窩裡躲避這場世紀瘟疫。這場史無前例的災害給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人類敲響了警鐘,也讓人深切體會到生命的弱小,世事的無常。進入三月,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在這場災難已看到勝利的曙光,他卻病魔纏身,帶著夙願未了的遺憾,倒在了乍暖還寒的春天。

汪老師去世的消息,讓大家悲傷。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唁電裡,說他“一生為人寬厚,高風亮節,從文才情橫溢,他的逝世,是陝西文壇的損失啊.....”省、市作家協會等文學團體,當地有關領導、部門和文化社團,扶風和陝西的文學愛好者紛紛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對他的哀思。

思考了一晚,在送給先生的挽幛上,我寫了這麼一句: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史詩《紅腰帶》  萬古周原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