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1、三國這個短暫而且混亂的年代,在歷史長河中,不算輝煌,相比多數朝代甚顯卑微,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把這個朝代寫成了精典,確實是文字的魅力。

2、尊劉貶曹,是當今批三國的潮流思想,然而縱觀歷史,恰是唯獨尊劉貶曹符合中國儒家思想。是非成敗轉頭空,唯有仁者留其名。糾結於歷史與藝術之間,以史評藝,不利於文化傳承。從文藝角度傳承文藝才能提取文藝的精華。

3、魯迅說諸葛多智而近妖,多智乃人心所向,神話是文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諸葛之後N年又N年,甚至當今年代,多少名人志士,又多少名人網紅,不在神話當中?

4、《新三國》電視雖通俗易懂,卻矯正過枉,曹操的形象,或許比原著客觀。曹植方面卻是一文不值,有失客觀。而司馬懿,更是德不配位、才更不配位的素描。豈不比原著更不公正?

5、水鏡先生只薦臥龍鳳雛,為何獨不薦司馬?

6、徐庶回馬薦諸葛時,許諾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而跟隨曹操一生,徐庶是如何守諾?又是如何做到?不符小說情理,亦不合人性。此一人,作者當如何向忠義的徐母交待?

而今諸多形式之三國藝術創作中,也不曾有人填補,豈不遺憾?

再讀《三國演義》前-感想

e昌 2020.2.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