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基礎知識系列之三:飼料、飲水及飼養環境

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實驗動物的選擇概述

第二,實驗動物如何辨雌雄

第三,實驗動物的適應性飼養

第四,實驗動物的飼料(普通飼料、特殊飼料)

第五,實驗動物的飲水

第六,實驗動物的籠具

第七,實驗動物的墊料

第八,實驗動物的飼養環境

第九,實驗動物的護理(造

第一,實驗動物的選擇。


實驗動物如何選擇?這個問題對於藥理和實驗動物專業的朋友來說,不是難事。但對於需要做動物實驗的其它專業的朋友來說,有時候會感到茫然。或者沒有自己的思考,照抄別人的做法。對於這一部分站友,我們不可能要求去系統學習《醫學實驗動物學》,但我們可以常備一本在身邊。在需要用的時候翻一翻,將會使你豁然開朗。因為書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常用實驗動物的解剖生理、生物學習性等等,最主要的是它為你選擇什麼樣的實驗動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因此,系統學習或者零星地翻閱《醫學實驗動物學》是保證合理選用實驗動物的基礎之一。再者就是要參考大量文獻。在此,我不想對這一問題全面展開,只是提幾點原則和方法。


第一,做什麼樣的實驗?什麼動物適合本實驗?


做什麼實驗,這是選題時就確定好了的。肯定是經過論證的。無需多講。


用什麼樣的動物呢?我想,大多是參照文獻,再結合自己對實驗動物的瞭解。選題之時就肯定閱讀過很多文獻了,因此不會陌生。如:做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大鼠、兔子,也可以選金黃地鼠、鵪鶉,少數人會選小鼠,但我想用狗和猴的基本上不會有吧。因為要選擇比較容易形成此疾病的動物,且要易得。


所以,對於不太熟悉的人來說,要多看文獻,參考別人是如何選擇的。就算是對動物比較瞭解,系統學過這方面知識的,也要多看文獻,綜合權衡。切忌隨意地憑空想像。


第二,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造模?


做動物實驗通常是要造模的。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這要從實驗的目的及條件入手。造糖尿病,可以用手術,也可以用藥物。其中藥物有四氧嘧啶及鏈脲佐菌素(STZ)。後者用得較多,且為國際認同。而四氧嘧啶目前用得較少了。造模方法一是參照《藥理實驗方法學》,二是參照文獻。造模方法有時也決定了你的動物選擇。像做手術造動脈粥樣硬化,我想用大鼠比小鼠來得方便吧?


第三,經費承受能力如何?


做實驗也要精打細算。不可能為了所謂的高水平、高端技術而不顧實驗室的條件。像做高脂動物模型,假設經費只有一萬多元,一定要弄個敲除APoE基因的小鼠來做,恐怕沒人認同。做一個簡單的鎮痛抗炎實驗,你非得要用SPF實驗室,這也是不太實際的,也是沒必要的。就像一個剛剛能滿足溫飽的人突然要花上很多錢去國外旅遊一樣,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實驗經費讓我們有時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但是,科研並不一定是要用高端的技術、高級的動物,而是要能解決問題。能用簡單的技術、普通的動物解決問題的,就不必去盲目追求更高。過於理想化、不考慮經費問題,是不少研究生初涉實驗時的通病。


第四,多瞭解一下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不少人做實驗時根本沒有考慮可能出現的失誤,因而在實驗出現問題時茫然無措。即使是造同樣的疾病模型,不同的動物表現可能有不一樣的地方。要對這些問題有充分的瞭解,並要進行必要的預試。要了解動物的習性,並進行必要的護理。


因此,在你決定了選擇何種動

第二,實驗動物如何辨雌雄?


這個問題應該是每個初涉動物實驗的人完完全全掌握的,是不容許有任何一點差錯的。


如何辯?當然是看生殖器了。一般大動物好辯,像狗,猴等;小動物及中等大小的體型的難辨一點,如:小鼠、大鼠、兔。可有下列方法來鑑別:


1. 看肛門與生殖器之間的距離:雄性隔得遠,雌性隔得近。雄的生殖器與肛門間有陰囊,不過幼齡時不太明顯。


2. 雄性陰莖朝頭的方向突出,可輕輕擠壓包皮使其露出而確認。雌性較小時可見閉合的陰道口,擠壓亦可張開。像兔、豚鼠等,陰莖短小,故較難辨認。最好是擠壓生殖器以確認。看得熟練了,其實也不難。生殖器處呈O型者,為公的;生殖器處呈V型,下端裂縫延至肛門者,為母的。這主是針對幼齡的動物而言。


3. 看乳頭或睪丸。成年的動物比較好辯認。母的有乳頭,雄的有睪丸。但在比較小的時候,乳頭,睪丸並不是那麼明顯的。


辨雌雄的目的就是為了分籠飼養,避免雌雄同籠而交配,無法進行實驗。不過,即使是同性的放在一籠,有些細節仍值得注意。


說一個小插曲:本人有一次將兩批做實驗剩下的小鼠弄到一個籠裡。結果發現大的小鼠不斷追逐小的小鼠,且試圖交配。一師妹在旁說,是不是我弄了只雌的進去了?我仔細檢查了一下,根本沒有弄錯。放回去,過了一會兒又發現如此現象。後來我想可能是因為大的小鼠(25g~30g)已完全性成熟,在找不到雌性的情況下來追小的雄性小鼠(15g~18g)以獲得性的滿足。這豈不成了“同性戀”?因此,動物的日齡相差太大的不要放在同一個籠裡,以免發生上述現象。當然,一般而言,一個籠子養多個動物的主要是小鼠、大鼠、豚鼠、金黃地鼠等小動物,像兔子、狗一般都是一個籠子一隻。


剛開始一定要認真仔細地觀察,這樣會有一些經驗。熟悉以後,可以很迅速很準確的分出來。對初學者而言,我建議用第2種方法予以確認。


一般提供商將動物送來時,都是已經分好了雌雄的。但我們仍要親自進行確認。一旦有一隻混入異性群中,可能給實驗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前功盡棄。


第三、實驗動物的適應性飼養


所謂適應性餵養,是指實驗動物由繁殖地或供應商處搬到實驗動物房以後,在實驗之前,為了使之適應環境而餵養幾天的過程。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卻往往不受人重視。


這一過程一般至少為期三天,最好是一週。


為什麼要進行適應性餵養?


第一,因為動物從一個地方進入到新的環境之後,它們要自行調整一下,才能適應。就像中國隊員到外國踢足球要倒時差一樣,動物們也要調節調節。因為運輸、轉移過程中,動物原有的自身節律受到了影響,需要恢復或適應新的節律。


第二,在適應性餵養期間可密切觀察動物是否健康?如果動物運來之時就帶有疾病,則可能在此期間表現出來。這讓我們對此有一個緩衝期。不至於拿有病的動物匆匆忙忙在做實驗。雖然不是所有有病的動物都在這幾天看得出來,但這幾天確實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參考。


怎樣使之適應?


第一,配置好飼料、飲水、墊料,做好通風,12h-12h明暗交替。努力使之在“新家”舒服地過好日子。


第二,密切觀察其毛髮、排洩物、活動情況。這是考察動物是否有病的外在表現。


第三,注意與實驗室原有飼養的動物隔開一定的距離。其它動物的聲音、排洩的氨對新來的動物有一定的影響。


如發現動物有個別狀態不佳者,應立即隔離,並分析原因。有三分之一以上狀態不佳者,高度懷疑動物有疾病。有死亡者,高度懷疑此批動物有問題。


適應性餵養,是保證實驗成功的前提之一。在此期間發現

第四、實驗動物的飼料。


飼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要了解常用實驗動物基本的飼料組成。同時,也要了解造一些疾病模型所需的飼料組份(如:高脂模型,缺鐵性貧血模型等)。因此,下面分普通飼料和特殊飼料兩部分來講。


A 普通飼料


以常用的實驗動物為例,我們來討論一下它們飼料的組成。


一是小鼠、大鼠的飼料。以玉米、大豆、麩皮、魚粉為主,輔以複合維生素、骨粉、微量元素。一般做成長圓柱狀形。或曰粗棒形。直徑在1cm左右。這樣的飼料又稱為顆粒飼料(本人覺得此名稱不妥,是否可稱為“條狀飼料‘、“棒狀飼料”?)。顏色一般為大豆黃色。小鼠、大鼠的飼料為全價飼料,即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營養成分。


二是豚鼠、兔子的飼料。以苜蓿、玉米、大豆、麩皮、魚粉為主,輔以複合維生素、骨粉、微量元素。與小鼠、大鼠的飼料相比,主要是苜蓿的比例達到了40%左右。一般做成細長圓柱形。或曰細棒形。直徑在0.3cm左右。顏色呈帶一點斑駁的青色。豚鼠、兔子的飼料成份基本一樣,只是比例略有不同,一般可以共用。因二者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C,所以苜蓿粉的比例較大。但,飼料是加水潤溼後,經高溫高壓而製成,維C及酶類等已部分破壞。豚鼠、兔子飼料不是全價飼料。因此,在飼料之外,仍要加少許青菜或青草,否則有的狀態不佳甚至死亡。本人也曾用在飲水中加維C片的方法,但效果似不如直接給予青菜。


三是狗的飼料。以肉粉、玉米、大豆、麩皮、魚粉為主,輔以複合維生素、骨粉、微量元素。有膨化飼料。一般要增加肉類食物。


四是猴的飼料。猴為雜食性。喂以混合精飼料並輔以蘋果、葫蘿蔔。混合精飼料組成:玉米粉60%,穀粉20%,麵粉15%,黃豆粉5%,再加上骨粉、魚粉、糖、食鹽、維生素等。幼齡動物通常要加上奶粉。以前常以上述組分加水混合,做成塊狀,烘乾,但現在有膨化顆粒飼料出售。


對於小鼠,每日的飼料在4~8g,大鼠在15~20g;豚鼠在15~30g。兔在30~80g/kg/天。注意他們的齧齒類動物行為,就是喜歡咬東西。因為它們的牙齒終生生長,於是它們要磨牙。這樣,投予過多飼料它們也會浪費掉。兔雖屬兔型目,但有類似齧齒目動物的行為。


下圖中所示是一些實驗動物飼料配方的百分比(%)。


B 特殊飼料


這裡主要是指一些用於造模的飼料。


1 高脂飼料


這可能是最常用的一種造模飼料。主要原理是通過外源性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攝入形成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最常用的動物是大鼠、兔、金黃地鼠。也有用其它動物的,但通常以糊劑、乳劑灌胃來造模。


下面我們來談談高脂飼料的配製。


常用配方:豬油 10% 雞蛋黃 5% 膽固醇 1~2% 丙基硫氧嘧啶 0.2% 普通飼料 82.8~83.8% 另可酌加膽酸鹽 0.2% 左右,維生素D3等。


原理:豬油富含甘油三酯;雞蛋黃是天然食物中含膽固醇最高的;丙基硫氧嘧啶有助於成模,因甲狀腺素促進膽固醇的分解,而丙基抑制其作用;膽酸鹽主要是促進膽固醇的吸收;維生素D3主要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製法:膽固醇鱗片狀,研細;丙基研細;二者充分混合。取雞蛋煮熟,剝取蛋黃,捏碎,吹乾,研成細粉,與前二者混合好。如要加膽酸鹽、維生素D3,亦將其混合好。然後以“等量遞增法”將上述藥料加入到普通飼料粉末中。再將豬油化開,噴灑在飼料粉末之中混勻。混好之後噴適量水為黏合劑,加到制粒機中製成棒狀飼料。


在此,特別提出“等量倍增法”。因上述造模藥料與普通飼料的量相差懸殊,直接加入其中是難以混勻的。這樣會造成以後動物攝入的造模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差異大,不利於實驗。所謂“等量遞增法”就是:將上述藥料入差不多相等的普通飼料粉末充分混勻;得混合物後,再加與此混合物相等量的普通飼料混合,充分混勻;如此類推。比如:藥料為200g,第一次混合後即為400g,第二次混合後為800g…這樣就成倍地混合好。因此,又稱為“等量倍增法”。因為相等量的不同物質混合時,相互混入對方的機率最大,最容易混勻。學過藥劑的朋友們是非常熟悉的,這在中藥的散劑中就是這樣做的。沒學過這個方法的朋友要特別關注。


目前有些飼料供應商稱可以提供現成的高脂飼料。一則他們很多根本就是胡亂地加入其中的,極不均勻,嚴重影響實驗。二則他們做的飼料中造模藥的比例不一定符合你的要求。很少有人懂得“等量倍增法”的原理及實用價值。因為目前飼料行業中專業人士多不會在一線,而是做管理工作。做飼料的多是沒有專業知識,而只是稍加培訓甚至沒有培訓的普通工人。當然,“等量倍增”的做法很簡單,關鍵是要有這樣的專業意識。做此飼料時,最好全程跟蹤,這樣才會對實驗結果心中有數。


在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等量倍增法”配制飼料,就是為了站友們減少在此類實驗中的誤差。因為,有人問我,為什麼他們的高脂組有些動物的血脂幾乎跟正常組沒有顯著差異,而有的又高很多,標準差如此地大?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飼料的配製是否有問題。如果飼料沒配好,實驗可能前功盡棄。


因此,不厭其煩地說兩句:高脂飼料要親自配,且按要求、按科學規律配(等量倍增法)。


飼料成形後,要攤開置通風處吹乾,或以電風扇吹乾。不要受熱。在春夏之季,尤應注意。因其中含有脂肪油類,且因制飼料時要經過高溫壓制,放在一起易發熱、生黴。有人置冰箱保存,實不妥。一則冰箱容量有限;二則飼料中的水分未盡,出冰箱後,冰化,更易生黴,且動物不是太喜歡吃冷藏後的飼料。一次配制飼料不宜過多。一般可配實

第五、實驗動物的飲水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實驗動物飲用水的要求,以及飲水器具。


A 飲用水


實驗動物級別的不同,飲用的水也不同。


通常情況下,普通級動物飲水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即可。


清潔級、SPF要求滅菌。可高溫高壓滅菌,也可以加次氯酸鈉,或以鹽酸調PH到2.5~3.0。後者又稱之為酸化水。


無菌動物飲水只能高溫高壓滅菌。


B 飲水器具


一般有連通器式自動飲水器和簡易的飲水瓶。前者多為一些有條件的實驗室所用。而後者則是多數實驗室常用的。對某些動物,用飲水瓶效果還好一些。下面就介紹一下飲水瓶。


飲水瓶有一個金屬嘴,嘴上套有一個金屬外殼及橡膠塞,再就是無毒塑料瓶身。金屬嘴多為不鏽鋼,前端圓滑,便於動物對吸。瓶塞的外殼多為鋁皮,是為了防止動物啃咬,因齧齒類動物及兔常有這種行為。膠塞一般為綠色,是無毒的。


飲水管理注意事項:第一,裝水時,不可裝到全滿,否則因大氣壓的原因,水出不來。第二,勤換水。最好是每天一次。換水時,要清洗瓶身內部及瓶嘴。因動物喝水時,可將口中的微生物回送至瓶內,尤其是在瓶嘴內面。第三,一般水瓶要消毒後再使用。但目前在普通級動物房很少有人做到這一點。換水是一項枯燥的工作,但也是飼養動物,做實驗的最基本的前提。看到有些研究生在這方面做得極不規範,更有甚者,飲水瓶裡竟然有綠黴,還讓動物飲用此瓶中的水。第四,要注意是否漏水。漏水則有可能將動物淹死

第六、實驗動物的籠具


常用實驗動物的籠具有小鼠籠,大鼠籠,兔籠、狗籠、猴籠。其中,以前三者較為常用。下面著重介紹一下。


小鼠、大鼠籠比較類似,所用材料也一樣,只是尺寸及式樣上有所不同。


籠具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整體結構的固定底板的塑料籠箱,上面加蓋金屬網蓋;另一種是有活動底板的籠箱,底部由金屬網構成,再加一個活動底盤。這種籠具的優點是:糞便直接落入底盤中,清洗方便。但這種籠具一般是不加墊料的。對動物的保溫有較大的影響,目前用得不多。主要用的還是前一種。


籠具箱一般由聚丙烯塑料製成,呈不透明的白色。堅固,耐高溫。現在有透明的聚碳酸酯塑料籠出現。兩端有一突出部位供與網蓋嵌合。籠具箱四個底角一般是圓滑的,這樣,換墊料的時候就不至於有死角難以清除。小鼠籠箱兩種:一種是上部為水平的;一種是上部其中一端為斜面。大鼠一般為水平的。如圖所示。


關於金屬蓋網需要注意的問題:金屬網蓋要看其是否有足夠的硬度及韌性。網蓋能否與箱體緊密相扣?金屬絲之間的距離是否合適?尤其是養小鼠的籠蓋,如果有較大的網眼,小鼠即可跑出來。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不然,一會兒功夫,你就可以看到小鼠滿實驗室跑的壯觀場面。而對大鼠而言,要注意把蓋網與箱體嵌緊,必要時要適當負重。因為大鼠勁大,有時可頂開蓋網跑出。


小鼠、大鼠籠的金屬網蓋一端有一個凹的楔形槽,中間以擋板隔開,一邊用來盛飼料,一邊用來盛飲水瓶。如下圖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放飼料時要注意,不要用手直接觸到那個槽的底部,因為老鼠可能會把你的手指當飼料咬。同樣,你清除槽內的剩餘飼料的時候也應注意這一點。


兔籠一般多為集中在一起的金屬網,有一個供飲水的裝置。下部為金屬絲網,無墊料。在絲網下置有一層接糞便的金屬墊,都是多個連成一體的,這樣便於沖洗。


狗籠如圖所示。


猴籠如圖所示。與狗籠大體相同,不過較大一些。


此外,還有羊籠、鵪鶉籠等。


上述籠具只是最基本的。是實驗籠。還有運輸籠、繁殖籠、具有獨立送風系統的籠具(IVC)等等。想了解更多的話,參見專著或一些提供商的網站。像蘇州等地就有不少這樣專門製造籠具的企業。


籠具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些動物就是養在陶罐裡的。而現在,籠具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是高分子材料的發展使得籠具有了更多的選擇;二是層流技術使得實驗室的局部調控和微觀調控成為可能;三是廣大科研工作者在實踐中提出了客觀的要求。這樣,籠具產業就不斷地發展。籠具越來越先進,也越來

第七、實驗動物的墊料


墊料向來是一個不引人關注的問題。但實際上也不可忽視。有些實驗可能就是因為墊料的問題而導致失敗。


所謂墊料是指墊於籠具底部用於動物保溫、吸水、做窩等作用的物質。


目前我們所用的大多數墊料是傢俱廠的刨木花。


一是要注意刨木花的種類。不是所有的木材形成的刨木花都可以做墊料。松樹等針葉林類的刨木花多含芳香類物質,對肝藥酶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轉化等。對實驗結果產生無形的影響。


二是要注意其片型大小。太大或太碎的都不行。太大則籠具底墊不勻,太小則容易引起動物的肺部疾病或不適。因目前墊料生產不規範,多為傢俱廠副產品。有的裡面竟會有些小的木頭,有的還有廠家的生產計劃等廢棄資料,有的有大量很細的鋸屑。這些細的鋸屑易產生揚塵,影響動物的呼吸系統。


三是吸水程度。墊料主要是給動物一個生活的微環境,有一定的保溫作用,同時也起到吸收糞便中的水分的作用。通常我們決定什麼時候要換墊料就是看其被尿浸溼的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墊料即是動物的“尿布”,只是比尿布的功能更多一點而已。吸水不好的墊料使得我們要頻繁更換,且對動物不好。


四是是否消毒。按規定,墊料都是要消毒的。因為其中可能有昆蟲,微生物等。而動物的糞便等混在墊料中,加之適宜的溫溼度,將會成為微生物等良好的滋生場所。所以要消毒。但目前很多地方做不到這一點。很多都是動物供應商與傢俱廠聯繫好,直接去取。而傢俱廠亦只是把這些東東當作仍可利用的“垃圾”而已。墊料的規範意識一定要提高。傢俱廠要經過適當的挑選,並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能提供合乎規定的墊料。


除刨木花外,還可以用稻杆等物質來製成。國外多用玉米芯打碎。可以因地制宜。新的墊料正在研究中。但,惜因大家對墊料質量不重視,二則利潤不樂

第八、實驗動物的飼養環境


這裡所指的環境包括動物在籠具這個空間的微觀環境、整個動物房的局部環境、以及動物所在地的大環境。


小環境主要影響因素是:墊料、飼料、飲水、籠具、每籠飼養數、排洩物等。


局部環境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溼度、換氣、氣流、氨濃度、其它有害氣體、粉塵等。


大環境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晝夜節律等。


對我們而言,大環境是已經基本確定了的,我們是基本不可能改變的,所以不在此探討之列。


小環境中的飼料、飲水、墊料、籠具我們已分別討論了,不再贅述。


下面來看看其它因素。


小型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豚鼠常每籠飼養多隻。每一籠該飼養多少合適?有人研究發現,每種動物都有一個適合生存的最小平均空間。低於這個空間則出現一些相互攻擊、易致病等一系列不良現象。


以目前國內常用的籠具而言,小鼠籠每籠飼養10左右為宜,最多不超過12只。大鼠籠每籠飼養5只為宜,最多不超過7只。豚鼠有的置於兔籠中,也有的在大鼠籠中,一般以3~4只為宜。兔、貓、狗等,一般都是每籠只養一隻,且有專門的籠具。


動物的排洩物有尿、糞。主要是尿對動物生長影響較大。因為尿中有氨類,可揮發到空氣中,濃度過大則影響動物的生存狀態。因此,糞便要及時清理。對於含有固定底板的籠具而言,換墊料就可以清除糞便。對於有活動底板的籠具而言,抽出底板盤沖洗即可。對普通動物,換墊料可以視情況兩到三天一次。主要是看墊料被浸溼的程度。對於糖尿病的動物,常常是一天一到兩次。活動底盤的籠具主要是清洗排洩物較方便。但目前使用不太多。


局部環境是實驗動物生存的空間,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前提之一。在此,不討論SPF實驗室。因目前在國內,能真正用上SPF實驗室的並不是很多。許多實驗室用的還是清潔級環境,有的甚至還達不到此標準。


溫溼度是最基本的指標。一般實驗室要配備溫溼度計。溫度一般由空調來調節。溼度呢,稍難一點。空調有除溼的功能,溼度過大可在一定範圍內調節。但有時調不了。我的辦法就是:加開風扇。風扇可使室內空氣對流,並通過排風扇將溼氣送出去。如果溼度過小,就在地板上酒上一點水,使之蒸發到空氣中,提高其相對溼度。溫度呢,大鼠最適溫度一般在26度,小鼠21~23度左右。溼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好是在60%附近。


關於換氣,主要是通過排氣扇了。一般我基本上開著不停。因為有兩個,有時會停下一個稍微休息下。因為長期開著可能引起發熱損壞,以及引起線路起火。建議一天要開18小時以上。


目前國內的很多動物房不規範。對實驗動物的環境不夠重視。對實驗動物房的投入嚴重不足。不少做動物實驗的人員對實驗動物的知識瞭解不夠。這些情況的改觀有待時日。


不管如何,我想即使條件不足,最基本的幾條是要的:溫溼度控制、做好換氣、儘量減少粉塵、及時換墊料。此外,除稱重、給藥等基本操作外,不要在動物房進行手術等其它實驗操作。有些實驗場地不足的地方擠在一起,一邊養動物,一邊做實驗,這是不妥的。一則是取血、手術等將會引起其它動物的恐慌;二是在動物房進行操作影響實驗結果。因為氨、粉塵及其它物質可能干擾實驗。


排有害氣體主要靠通風換氣。對懸浮的粉塵,一是對可能引起揚塵的物質的控制,如:墊料;二是能有層流技術最佳。但據我所知道的情況來看,SPF實驗室可達到此標準。但以下標準的實驗室,多數還是達不到。所謂的清潔級實驗室,只是條件控制得相對好一點。屬於普通實驗室裡的較高水平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做“活性”成為科研中的流行曲。許多非藥理的科研者各自建立所謂的“活性篩選”實驗室,雜亂地配置動物房,根本沒有按一定的標準來建設。就算是藥理的人員,也有不少囿於經費,或者對動物實驗室不夠重視,而粗糙地建立動物房。


下圖所示為清潔級動物房的設計示意圖。其主要原則

第九、實驗動物的護理


在藥物造模或手術之後,動物往往會有一個危險期。這一時期需要我們的精心護理。如有不慎,則可能造成死亡,或者狀態不佳,影響後續實驗的進行。因此,我們要來談一談護理的問題。


一是術後可能的感染及其應對措施。


術後一般要保溫24小時。並必要時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當然,如果本身就是造成感染模型,用藥物干預看其效果的話,則不能用除干預藥物以外的抗生素了。


二是造模後的危險狀態及其應對措施。


如:糖尿病模型的前三天。糖尿病造模後有一個低血糖時相。是因為胰島大量破壞後,釋放出大量胰島素至血中,引起低血糖。必要時要使動物加葡萄糖。使之渡過危險期。


如:急性腎衰模型,或一側次全切除的慢性腎衰模型等,都要密切觀察。


總之,影響肝、腎、腦、心等重要器官的急性造模的動物,要多多注意。


三是密切監測。


動物出現狀態不佳基本上是兩種原因。一是動物本身的休質。有的動物在搬進實驗動物房後,由於適應性的問題,可能出現體質有所下降。二是造模後形成的。多數動物實驗是要造模的,造模是人為地引起疾病,對動物的損傷較大。因此,日常的監測是不可少的。有的只需觀察,有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如:隔離觀察、抗感染。

九、實驗動物的護理


在藥物造模或手術之後,動物往往會有一個危險期。這一時期需要我們的精心護理。如有不慎,則可能造成死亡,或者狀態不佳,影響後續實驗的進行。因此,我們要來談一談護理的問題。


一是術後可能的感染及其應對措施。

術後一般要保溫24小時。並必要時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當然,如果本身就是造成感染模型,用藥物干預看其效果的話,則不能用除干預藥物以外的抗生素了。


二是造模後的危險狀態及其應對措施。

如:糖尿病模型的前三天。糖尿病造模後有一個低血糖時相。是因為胰島大量破壞後,釋放出大量胰島素至血中,引起低血糖。必要時要使動物加葡萄糖。使之渡過危險期。

如:急性腎衰模型,或一側次全切除的慢性腎衰模型等,都要密切觀察。

總之,影響肝、腎、腦、心等重要器官的急性造模的動物,要多多注意。


三是密切監測。

動物出現狀態不佳基本上是兩種原因。一是動物本身的休質。有的動物在搬進實驗動物房後,由於適應性的問題,可能出現體質有所下降。二是造模後形成的。多數動物實驗是要造模的,造模是人為地引起疾病,對動物的損傷較大。因此,日常的監測是不可少的。有的只需觀察,有的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如:隔離觀察、抗感染。

聯繫人:張老師 186288202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