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新民晚報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深海區

Hi,歡迎來到深海區。跟著我們一起,用不一樣的視角,全方位解讀不一樣的世界風雲。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愈演愈烈,已經蔓延至44國。意大利成為重災區,確診病例破萬,西班牙、法國、德國病例也已經破千,多國採取措施加強了疫情防控。
然而,歐洲各國均不提倡出行戴口罩,街上也少有當地人戴口罩,這是為什麼呢?


口罩是歐洲人發明的,對醫用口罩和普通口罩等種類的精細劃分也是由歐洲人完成的。但是,這片經歷過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嚴重時疫的大地,卻未形成戴口罩防疫的傳統。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多國法律禁止蒙面


意大利憲法規定,保護人民健康是基本個人權利,亦是公共利益。各項法律法規都在遵守該原則的前提下,對於衛生保護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予以規制,醫療衛生手段只有當不違反“尊重人的個性”原則時,方可予以強制實施。
根據意大利憲法第三十二條,除非法律有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接受醫療治理。該條還規定,法律不得違反“尊重人的個性”這一憲法原則規定的限制。公共衛生機構被授權採取防護措施來遏制突發衛生事件中的傳染病傳播,但此類權力受限於“尊重人的個性”這一憲法保障,某種程度上還受限於隱私保護法的適用。所以,意大利憲法保障公民有不戴口罩的自由。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18世紀早期,為遏制“黑麵人”藉助蒙面壯膽、不斷增多的惡意行動,英國政府向議會提出《布萊克法案》。


更重要的是,按照歐洲的法律,戴口罩還可能出現違法問題。歐洲多個國家,如法國、德國、意大利等都有《禁止蒙面法》或相關法令,禁止在公共場所遮蓋面部的行為。如英國最早於1723年出臺的《布萊克法案》就針對持槍、將臉塗黑或進行偽裝的人員,如果任何符合上述類別之一的人在森林、獵苑或王室森林出現,他們將被判處死刑。此法出臺的背景與聚眾鬧事、恐怖犯罪活動等有關。如此一來,歐洲人對於戴口罩更是諱莫如深,不僅涉及健康問題,還牽扯法律責任,容易引發公眾擔憂乃至恐慌情緒。

傳統觀念大相徑庭


東西方有不同的文化傳統,中日韓等亞洲國家認為,戴口罩是防微杜漸,防止被患者感染,所以健康者和患者均應佩戴口罩。而歐洲人從普通民眾到醫學專家到政府部門,都認為只有生病的人員才需要戴口罩,而生病的人應該且能夠自我隔離,不出家門,所以健康者無需多此一舉。按照這樣的邏輯,在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被推定為健康者。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瑞士人民黨議員布勞赫是當天全場唯一戴口罩的人,卻被趕出會場。


歐盟各國對於戴口罩的態度及措施都體現了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瑞士一名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國會女議員,因為戴口罩出席議會會議引起大家的不安,眾人知道她沒患病後,一致要求她摘下口罩,否則要將她趕出會場。這名女議員認為她只是在行使保護自己的權利,不同意摘口罩。最後她被趕出會議大廳,只允許進入投票室參與投票環節。


無獨有偶,意大利一名議員在開會時戴口罩遭到與會人員嘲笑,該議員憤然答道,他去過三個疫區,疫情非常嚴重,他戴口罩是為了大家著想,說罷怒摔話筒。在法國,當地人甚至把戴口罩的健康華人留學生趕下火車。歐洲多國政府聲稱,戴普通口罩對於防疫作用不大,而醫用口罩要留給醫護人員使用。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面對嚴峻疫情,多數意大利民眾依然不戴口罩觀看足球比賽 。


從醫學觀念上看,西方國家對於防範病毒措施有自己的見解。德國政府建議,洗手比戴口罩更有用,英國首相還親身視頻教學洗手的正確方式。
德國醫學專家表示:

第一,手是最容易接觸到病毒的人體部位,然後觸碰到口鼻眼等部位導致感染。第二,戴口罩可能使人產生虛幻的安全感,從而放鬆警惕,結果反而更易感染病毒。

第三,口罩的類型、佩戴方式及使用時長等都有很多講究,大多數普通民眾的醫學素養並不能保證正確利用口罩,如與皮膚貼合度不夠,導致漏風;嘴接觸到或鼻子呼吸到口罩外的病菌;口罩潮溼後失去效用等。


供應不足先保醫護


歐洲對於戴口罩的看法與亞洲大相徑庭,除了傳統觀念和醫學理念之外,還有小國寡民的現實、基於口罩供應的政策考量等因素也起到綜合作用。
歐洲各國相對東亞而言,不僅人均醫療資源佔有率高,而且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小,因此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並沒有那麼兇猛。歐盟建議的基本防疫做法是:與患者保持一米的距離。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羅馬民眾對於戴口罩的遊客側目而視


意大利不少地方也發佈特別法令,允許酒館等公共場所營業,條件僅是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米遠的距離。以歐洲的人口稠密度來說,這一點完全不難做到。由於小國寡民的特性,歐洲除了意大利以外,其餘國家並非疫情重災區,沒有發生集中暴發的現象,所以也沒有大量使用口罩的迫切性。
最後,歐洲各國意識到,大量口罩已經出口給中國等疫情最先暴發的國家。中國本身是口罩生產大國,每年全球約有一半的口罩都是中國製造的,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目前的口罩供應依然比較緊張。
因此,歐洲各國當局不建議民眾戴口罩防疫也有其合理之處,一方面避免黑心商家趁火打劫;一方面口罩供應嚴重不足的現實,也讓他們不得不做出政策權衡,先保證一線醫護人員的口罩供應。法國就將口罩列為處方用品,出門戴口罩的人必須出具醫生證明,並且隨身放在口袋內,隨時接受抽檢。
歐洲各國如果大肆宣傳人人戴口罩,一來供應不足,二來容易造成社會恐慌,對於疫情傳播無異於火上澆油。如能換位思考,其實不難理解歐洲各國措施背後的依據。


多國民眾改變習慣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多國民眾近來自覺地或是在政府倡議下,改變禮儀、飲食及節日習俗等諸多日常生活習慣。


法國

衛生部長韋朗建議民眾疫情期間不要行貼面禮。貼面禮即見面或告別時親吻對方一側或雙側臉頰,在南歐國家非常普遍。媒體援引禮儀專家菲利普·利希特孚的話勸告民眾,見面無需握手,互相注視的方式已足夠表達敬意。
意大利

公民保護部部長、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委員會專員安傑洛·博雷利認為,疫情在意大利快速擴散,與意大利人喜歡身體接觸不無關係。“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禮節性的、豪放的身體接觸,握手、親吻、擁抱。也許現在應該少些身體接觸。”在米蘭一家著名的咖啡館內,顧客不再被允許在吧檯前喝咖啡,只能坐在桌前,每人間隔至少一米。
巴西

衛生部門提醒民眾,在飲用傳統飲品馬黛茶時,不要再按照風俗,一桌人輪流使用一根金屬吸管品嚐。
西班牙

人們習慣在復活節前參加宗教儀式,排隊親吻聖母及聖徒塑像的手部和腳部。西班牙衛生官員說,今年政府將禁止這一宗教儀式。
羅馬尼亞

每年3月傳統的“迎春花”節期間,男性會購買紅白絲線點綴的小花送給母親、姐妹和女性朋友,寄託祝願。羅馬尼亞政府建議,送花的同時不要送吻。
新西蘭

部分教育機構禁止行毛利人傳統禮節貼鼻禮。
阿聯酋和卡塔爾

政府建議人們不要行貼鼻禮。
伊朗和黎巴嫩

網絡熱門視頻顯示,百姓見面改以碰腳的方式打招呼。
澳大利亞

衛生官員倡導民眾用輕拍後背代替握手。
美國

職業籃球聯賽建議球星與粉絲互動時,用擊拳代替擊掌,避免為粉絲簽名。


德新社說,歐洲人不妨學習亞洲人,在見面、告別、致謝時不做身體接觸,而是點頭、鞠躬,或是雙手合十。點頭、鞠躬在東亞國家很常見。而印度、泰國、柬埔寨等國都使用合十禮。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 張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