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獨尊儒術",為何不重用董仲舒?

建元元年,年僅只有16歲的劉徹登基,史稱漢武帝。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也不妨礙他實現自己的抱負。登記之後,漢武帝就讓各地推薦賢良文學之士,並向全國徵集治國安邦的對策,漢武帝尤其欣賞一份大談"天人之際"的對策,董仲舒也就被推舉參加策問。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徹底征服了漢武帝。從此漢武帝把儒家思想推到了至尊的位置,並按照董仲舒的策略,將"獨尊儒術"的思想應用到治國的各個方面。

漢武帝

董仲舒確實對漢朝的發展影響巨大,但是為什麼漢武帝能夠接受的董仲舒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不重用董仲舒呢?

首先,漢武帝並不是對董仲舒的思想進行全盤的接受,而是採用"外儒內法"的務實策略。他一方面用儒家統一思想,在全國實行統一的政策、法令。但是另一方面,在執政手段上,他還是採用法家的思想,嚴刑重罰,甚至濫用酷吏。並且,漢武帝所尊的儒術,已經不再是儒家學說真正想要統治者接受的思想,而是統治者想要儒學為之服務所衍生出來的學說。

漢武帝

其次就是漢武帝與董仲舒"道不同、不相與謀"。董仲舒的認為,包括他在內的儒家學子,都擔當著繼承孔學、施行教化、規約君權的任務,以督促君主個人德行修煉和對民的德治仁政。然而,對於漢武帝來說,不過是因為"君權神授"能夠使他集權於中央變得合理而已。漢武帝清楚的知道董仲舒所追求的"道"並不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固然也不可能去重用他。

漢武帝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董仲舒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董仲舒的文學造詣高,但他不擅長參與政治。在董仲舒剛為官時,漢武帝對他還比較重視,可是董仲舒的能力確實有些差,別說是作出一些政績,就連完成基本的工作都有些困難。漢武帝給了他機會,但是他並沒有成功把握。對於國家來說,因為功勞而忽視政績,會動搖整個官員體系。對於董仲舒來說,長期完成那些超越他能力範圍的工作,也絕對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漢武帝的抉擇是正確的。

有許多的人會為董仲舒感到惋惜,但是這也是他自己所做的決定。如果他能夠全心全意的為漢武帝進行服務,那麼他就可能會被漢武帝重用,可他一致保持自己的思想不動搖也是值得欽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