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圖書館興起公共文化服務持續“在線”

近期,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避免人群聚集導致的傳染風險,中國各地圖書館、博物館相繼閉館,許多原定的文化展覽也臨時取消。與此同時,“無邊界圖書館”、VR、直播、錄播等方式興起,讓公共文化服務持續“在線”,豐富了疫情期間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無邊界圖書館興起公共文化服務持續“在線”

​“無邊界圖書館”即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的線上應用進行在線挑選,圖書可快遞直達到家,讀者完成閱讀後,可於開館後將書籍歸還,或使用快遞歸還。這滿足了喜歡閱讀紙質書籍、或者需要閱讀無電子版本書籍的讀者的需求。這種“無邊界”的方式,在這個特殊時期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閱讀體驗。

讀者不僅可享受圖書快遞直達的服務,還可充分享受線上閱讀。湖北、湖南等多地的圖書館就將許多書籍內容搬到了線上,讓讀者可以在線閱讀,汲取知識。浙江圖書館還推出了“書香戰疫”閱讀專欄,其中包括疫情防護、公共健康、心理學等主題文獻,電子書的瀏覽量已經超過300萬次,較去年同比增長2.2倍,論文下載量17.8萬篇,比去年同期增長25.4%。

博物館方面,VR技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故宮博物館推出的“V故宮計劃”,通過三維技術在網絡上呈現了故宮的養心殿、靈沼軒、倦勤齋等,幫助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博物館。這種方式甚至彌補了一些現場參觀的不足,一位文博愛好者表示,在現場參觀,一些隱藏的空間難以到達,宮殿內部陳設的細節也不易觀察,但是VR讓人們可以在虛擬空間中以不同的視角進行體驗。

除了VR,許多博物館還推出了豐富的線上活動。內蒙古博物館近日推出了專題講座直播、展廳實景講解錄播、國寶文物鑑賞等內容,包括了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等3個專題,和鷹頂金冠飾等20件國寶文物。一位使用過“線上博物館”功能的市民表示,“線上博物館挺有意思的,專注其中,擔憂好像也少了些”。

此外,還有高校推出了名師名課,與社會共享知識資源。清華大學聯合微博推出了“宅家”雲學堂,囊括了從社會學、線性代數到中國金融體系等學術課程,防疫心理、樂理知識、公共演講等通識課程,甚至還有“清華食堂特色菜配方大揭秘”等興趣課。

疫情帶來的出行限制,讓文化需求進一步增長,可以看到,在多方保障下,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其服務能力持續“在線”,這對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人們走出疫情侵擾的焦慮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對於日後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也帶來了啟示,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旺盛的,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將有更多方式,能更加全面、深入地滿足這種需求,這不僅是特殊時期的要求,更是社會不斷髮展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