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最近經過“四普”之後山東、天津、東北GD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而南方區域廣東、江蘇、安徽等省份GDP不降反而增加。中國區域經濟差距在拉大,此報告再度讓中國南北經濟差距成為熱議的話題。那麼南方經濟和北方經濟差多少?為何南方經濟強於北方?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10年前,山東和廣東的GDP差距只有5800億元,而如今經濟差距已超過2萬多億,相當於新加坡GDP的總和。山東"落後"的速度可以說是整個北方經濟發展的縮影。從以上種種數據顯示,北方經濟的確在衰落。
事實上,近幾年,南北差距拉大現象已經廣受業內關注。日前,隨著31個省區市公佈2019年的經濟數據,增速層面“南快北慢”的局面再次凸顯。比如,增速前十名的省份,只有河南是北方省份;增速排名墊底的五個省份,分別是天津、吉林、黑龍江、山東和河北,全部位於北方。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思路。1985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提出: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1988年9月12日,他再次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此後,他在多個場合重申這一思路。
改革開放之初,沿海率先發展戰略使東部地區一馬當先,保持領先地位。進入2000年後,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東西部的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特別是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始終領先於東部地區,改變了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中東部地區“唱主角”的傳統格局。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但隨著形勢的變化,中國的城市化在區域空間上正在發生著一場靜悄悄的變化,區域發展的主要矛盾正在從東部和西部,轉變為南方與北方。
2016年,中國北方地區經濟規模佔全國比重首次下降到40%以下,到2018年,這項指標已經下降到38.64%,而這種分化趨勢還在加劇。
南北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
實際上,在2000年-2007年,北方地區經濟規模佔比曾一度快速上升1個百分點,但這種趨勢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發生逆轉。
特別是從2012年後,北方地區經濟開始大幅度放緩,東三省、山西、甘肅甚至天津等不少省市,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衰退。其原因可能是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推行的四萬億投資,進一步固化了北方地區以資源能源和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嚴重的產能過剩造成資源能源價格下跌,不少地區財政收入快速下降,造成局部衰退,而高額的債務水平導致經濟短期難以恢復。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而與此同時,長期以來以製造業為主的南方地區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形成世界級的產業集群,一些地區通過改善相對區位條件,加強承接產業轉移等方法實現逆勢快速發展(增速保持在10%以上)。這些都推動南北發展差距逐步拉大,特別是人口、資源等生產要素密集的西南地區,近幾年成為引領中國增長的“領頭羊”。
從南方地區來看,不少省市積極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力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智能製造發展,不少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產業已經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城市就業崗位增多,特別是在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進而形成了產業的良性循環。
而中南部省市,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省市和西南地區省市,由於人口充裕,成本較低,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如四川、重慶、貴州、湖北、安徽等省市,已經進入工業化驅動的快速增長期。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不少南方城市還主動打響“人才爭奪戰”,如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留住大學生。
南北失衡或使北方經濟“雪上加霜”
從北方地區來看,本地區產業結構本身不合理,長期以來以資源能源和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難以短時間改變,再加上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環境容量較小,經濟發展限制要素較多,產業轉型難以一朝一夕完成。
此外,除北京外,北方缺乏經濟帶動性強、協同發展的核心城市。長期作為北方經濟領頭羊的北京,目前正逐步淡化經濟發展職能,但北方又缺乏其他可以作為經濟中心的城市,在競爭逐步加劇的情況下,產業和人口向南方城市轉移的意願加強,可能會使南北差異“雪上加霜”。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在實際生活中,這些已經悄然發生。據媒體報道,2015年-2018年,南部地區城市新增人口占全國的比重為78.7%,而北方僅為21.3%。根據26省份日前公佈的人口數據推算,2019年,中國人口流入量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安徽、重慶和陝西。除陝西以外,其餘都是南方省份。
南北失衡將對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南北的資產價值將出現分化。隨著人口和要素繼續向南方城市集聚(特別是“年輕人”和“富人”),我們是否可以判斷,未來城鎮化的模式將是“城市”到“城市”的轉移呢?如果這種判斷成立,那麼,大量北方城市的精英會向南方城市轉移,而這種人口流向將使南方核心城市的土地資源逐步緊缺,房地產作為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用將進一步增強。而一些北方城市的房產將會漲價乏力,甚至局部地區出現回落,帶動富人及中產階級的資產配置逐步從北方向南方轉移。

“南北”經濟差距超“東西”,到底是為什麼?

另一方面,人才的集聚將帶動南方產業加速轉型。大量年輕人將為南方發展帶來更大活力,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人才的集聚,將推動產業加快轉型發展。但對於北方來說,產業的流失可能會使本地區更難以脫離傳統的“資源能源”產業,“資源的詛咒”仍將持續。這顯然需要加強關注,去扭轉該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