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的“大熊貓”——黃茶

大家一說起黃茶,可能比較陌生。其實,包括小編在內,也很少喝到黃茶。

那麼,黃茶真的有那麼神秘嗎?為何我將其稱之為茶界“大熊貓”?

而且,大家一般喝到黃茶時,也會將其誤認為是“綠茶”,其實也不怪大家。接下來,小編就給您好好講述,這種“瀕臨滅絕”的黃茶。

茶界的“大熊貓”——黃茶

黃芽茶

為何“黃茶”如此珍貴?甚至堪比“大熊貓”,小編查詢了大量的資料,歸納出的理由如下:


第一、製茶工藝太過嚴格


拿黃芽茶為例,真正的黃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悶黃”工序。那麼,“悶黃”要求到底有多嚴格呢?


它需要30度左右的溫高,70%左右的溼度。而一般做黃芽茶的時間,都在3月中下旬,那時候的平均溫度均低於20度,而且基本以手工製作為主,這難道不是非常反人類的操作?


茶界的“大熊貓”——黃茶

由於春季溫度較低,所以,這個時候的黃茶,則需要多次“悶黃”才能達到10%左右的發酵程度,這樣做出來的黃茶,才能有“黃湯黃葉”的熟湯醇厚的滋味。


而且,就算是多年經驗的老師傅,也恐怕難以每次都能控制到位。再加之,年輕人怕辛苦,傳統制茶工藝正逐步消失,可能在不久將來,我們可能再也喝不到“黃茶”了。


第二、消費者不認可


尤其在江浙一帶,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氣味濃郁的茶,而是要求“綠葉清湯、形美色鬱”,所以,傳統工藝的黃茶,不受消費者待見。


加之,黃茶傳統工藝成本太高,而且,“綠茶化”的黃茶工藝成本較低,所以,商家為了利益,就會將傳統工藝改進,來取悅消費者。

黃茶品種


黃茶按鮮葉老嫩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1、黃芽茶:原料細嫩、採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嶽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


2、黃小茶:採摘細嫩芽葉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毛尖”,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湖北遠安的“遠安鹿苑”和浙江溫州、平陽一帶的“平陽黃湯”。


3、黃大茶:採摘一芽二、三葉甚至一芽四、五葉為原料製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黃大茶”和廣東韶關、肇慶、湛江等地的“廣東大葉青”。


黃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等。

黃茶的沖泡:

傳統泡法的步驟:

備具:首選透明玻璃杯、其次蓋碗。

溫杯潔具:用沸水將茶具內外衝淋一遍,起到提高杯溫、消毒清潔的作用。

投茶量:以1:50的茶水基礎比例為參考,再根據茶葉的粗老細嫩、個人濃淡喜好、茶具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投茶量。

沖泡水溫:沖泡黃茶的水溫控制在85℃左右即可。

潤茶:投茶後,先注入85℃左右的開水入杯中1/3處,不必過多以蓋過黃茶表面即可,靜置浸潤黃茶片刻。

沖泡:潤茶後,再繼續注水至七分滿即可。

出湯時間:第1泡30秒左右出湯,第2泡延長至60秒左右出湯,第3泡延長至120秒出湯後,即可品飲。

簡易泡法步驟“留根泡” 法):

投茶潤茶:取5-8克左右的黃茶,放入茶壺中,注入85℃左右的開水至杯中1/3處,浸泡大約30秒。

悶泡:再注入適量100℃沸水至七分滿,悶泡大約120秒後,即可飲用。

留根泡:將每一泡最後1/3的茶湯留下來作為 “母湯” 循環使用,直至沖泡結束。


黃茶的儲存方法:


保存黃茶時,可在茶葉袋中放入保鮮劑並密封,以隔絕空氣;要將含水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一般最佳的含水量在7%左右;一般情況下,茶葉保存在5-6℃為好(將溫度控制在5℃左右,保存不“發酵”或輕“發酵”茶葉的質量較好),因為茶葉在高溫或常溫條件下可加快氧化速度,很容易陳化,從而影響黃茶的品質。故可以把茶葉用鋁箔袋裝好再放入罐中,然後再在外面套一個乾淨的塑料袋並紮緊,直接放入冰箱內儲存,並注意避免與其他食物在一起冷藏,以免茶葉吸附異味。

黃茶需要保存好,它的品質才能保留住。不管是哪一種茶葉,同樣保存工作都很重要。這樣,下次我們取出來飲用的時候,這款茶才會好喝,茶葉才不會變味或者變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