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家長,要及時對孩子的錯誤進行糾正,不要讓孩子繼續沉浸在錯誤之中,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改正。

不過呢,家長怎麼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就是個需要值得探討的問題了。有的家長的做法簡單粗暴,非但沒有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反而讓孩子更加懼怕犯錯誤。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而有的家長則會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讓孩子從犯了錯誤的壞情緒中擺脫出來,更加註重自己未來的表現,而不是糾結在自己此前的錯誤中,只能原地踏步。

聰明的李敏找到了孩子考試成績出差的真正原因

李敏家的兒子小華今年上初二了,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總是能考到班級前五名。但是在一次檢測中卻下滑到了第十五名,這讓李敏感到十分焦心憂慮。

李敏專門看了兒子考試之前的課堂筆記和平時做的練習,發現小華平時做題非常認真,正確率也很高。這次考到這樣差的成績,不應該是他平時的水平。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既然孩子的學習狀態沒有出現問題,那這次考試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退步呢?李敏專門去問了小華的班主任,沒想到了解到了一個讓她驚訝的事情。

原來在這之前的一次考試中,小華借給旁邊桌的同學橡皮,讓監考老師看到了。監考老師認為小華在作弊,讓小華感覺到特別委屈,但是什麼也沒有說。

從那之後小華的考試狀態就受到了影響,平時做題還好,只要是上考場考試,整個人都特別緊張,甚至對考試這件事出現懼怕、牴觸的情緒。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聽了老師的話,李敏心裡明白了,原來孩子現在是產生了心結,所以才會在考試的時候出現發揮失常的情況。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家長的該怎麼辦呢?

面對孩子出錯,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當孩子牴觸某件事的時候,說明這件事觸碰到了他內心的傷疤。人的情緒和皮膚一樣,有著自動記憶的功能,當類似的情況發生時,就會出現相應的情緒反應。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事例中的小華對考試這件事十分懼怕,這是因為當他在考試中受到傷害之後,家長和老師都沒有去關注他的情緒,讓他出現了"情緒傷疤"。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這樣的"情緒傷疤"越來越多,情緒管理就會越來越失控。到最後整個人都會被這件事情所糾纏,沒有辦法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就像事例中的小華一樣,起初小華只是覺得委屈,後來開始懼怕考試,可能最後直接放棄了學習。這樣的結果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明智家長都會這麼做

1) 區分原生情緒和衍生情緒。有位家長說,有一次和孩子逛超市,孩子非要買一個玩具,家長不許,孩子為了表達抗議,竟然自己氣呼呼地走掉了。

家長找了半天,最後在收銀臺找到了孩子。她說自己本來是很焦慮很擔心的,但是看到孩子的時候又很生氣。其實前者是原生情緒,後者就是衍生情緒了。

這個家長很明智,沒有把衍生情緒發洩出來,而是告訴孩子自己很擔心他。這樣的話孩子就讀懂了母親的關心和愛意,下次再也不會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不滿了。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2)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關注當下。很多家長會產生一些對未來的擔憂,比如你這次考試成績好,但是如果不努力保持的話,下次成績不見得還這麼好。

其實這樣的擔憂完全沒有必要,孩子最應該關注的是當下,而並非過去和未來。當挫折出現的時候,要做的不是後悔過去和怨天尤人,而是要專注於現在。

3) 家長學會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家長說,我只要看到他犯錯誤,不管什麼原因,都忍不住要和他發脾氣!這裡有個方法,可以讓家長學會管理情緒。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這個方法就是"具身認知理論",當身體做出正面的舉動時,情緒也會跟著改變。比如當你想要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豎出大拇指,好像就沒有那麼生氣了。

不要再傻傻等著情緒控制自己,而是要主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幫助自己儘快恢復到平靜、積極的狀態中。這樣的話才可以和孩子平和地談心,避免衝突發生。

總之,當孩子出現"情緒傷疤"的時候,家長要多去關心孩子,不要讓孩子在這種"情緒傷疤"裡越陷越深,最後完全沒辦法自拔,到時候就不好處理了。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兩種不同舉動,造成的結果完全不同

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家長們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這些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的結果也是不同的,你覺得哪一種最好呢?

今日話題: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樣去引導他?你的孩子有出現過類似"情緒傷疤"的問題嗎,你是怎麼做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