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弗里曼為何被稱為“不需要演技”的演員?

摩根·弗里曼為何被稱為“不需要演技”的演員?

想必大家剛開始認識這位演員的時候都是在《肖申克的救贖》裡吧,的確這部電影讓他火遍了全球。

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經典角色大都具有這些特點,“善良、睿智、堅韌、寬和,或許再帶一點幽默”,其實這些特質用四個字就足以概括:忠厚長者。這類角色是他最擅長的,也是他塑造的最成功的,或者說就是他自己。但即便如此,他的天賦和努力仍不可輕視。

摩根·弗里曼為何被稱為“不需要演技”的演員?

選片眼光毒辣是他的天賦之一。不要簡單以為他有當下的成就不過是搭了諸多經典電影的順風車。須知,好電影和好演員是互相成就的。再好的劇本若沒有演員精彩的演繹也難以步入經典的殿堂。並且不要以為他的眼光只侷限在那些經典電影,他所參與的商業片也大多有著不俗的口碑和票房。

反過來說過,不論在奧斯卡佳片(包括《肖申克的救贖》這等遺珠),還是商業片,他始終保持著相當的表演水準,這是非常難得的。

我以為,“每個角色都很摩根·弗里曼”並不能作為評判其演技的標準,“該角色是否讓你信服”才是,至於他和其它電影中的角色有幾多重疊,那並不重要。並且如果真要比較,你會發現期間細緻的差別,而這種細緻的差別來源於他對角色多層次的塑造。就像一杯老酒,越是咂摸,越是醇香。

在此試舉一例,《肖申克的救贖》裡的瑞德和《蝙蝠俠》裡的福克斯。選擇這兩個角色是因為第一他們有相似之處,從某種意義來說,都是老混混,不過一個混監獄,一個混企業。作為老混混,他們都擁有立身之本,同時又精諳生存之道,圓滑世故。

第二,兩者又有極大不同。瑞德在圓滑世故的表象下是麻木的內心,他之所以屢次申請假釋被拒,便在於此。可在麻木的內心深處,是渴望自由的靈魂。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和老布有著同樣的惶恐和茫然,但他最終能拾起勇氣,走向新生。

對比安迪(他自始自終都想越獄,變化的不過是策略和方法),瑞德的心理變化無疑更復雜。而摩根作為配角,並沒有如羅賓斯般擁有強烈的戲劇衝突來詮釋角色,可他依然完成了對瑞德多層次的塑造。並且這幾乎是在”不動聲色”中完成的(他高度地配合和映襯羅賓斯,幾乎沒有絲毫的喧賓奪主)。

相比之下,福克斯的戲份更少,除了主角和反派,連警察局長、管家的戲份都比他更多。但摩根在有限的空間裡依然打磨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葉。看似淡然豁達,其實老於世故,雖然備受信任,但不卑不亢。當蝙蝠俠為了追蹤小丑,要他監聽他人隱私,他表示,僅此一次,用過即毀。當小丑幾乎已經模糊了所有界限的時候,他依然保持著自己信仰和警惕,這份堅持和睿智令人歎服。而展現這些品質,或特質,不過是兩三句臺詞和一個眼神。

摩根·弗里曼為何被稱為“不需要演技”的演員?

最後談一下“戲路”的問題。戲路寬窄和演技優劣是否等同,見仁見智。如果試舉一例,羅伯特·德尼羅或更恰當(女演員則是梅麗爾·斯特里普)。同樣飾演黑幫大佬,德尼羅分別成功地塑造了睿智深情的維克托·考利昂(《教父》)和陰險毒辣阿爾·卡邦(《鐵面無私》)。比較而言,阿爾·帕西諾塑造的經典角色似乎更相近,無論是黑幫二世祖(《教父》及其續集)還是過氣老混混(《忠奸人》)或是退役老上校(《聞香識女人》),都是一樣的霸氣外露。

但,純粹個人感覺,德尼羅相對內斂的表演方式,或許同樣甚至更貼合人物原型。但直觀上,艾爾·帕西諾因張揚的表達倒更顯的其所飾演道的角色個性十足。須知,電影不是紀錄片,而塑造角色的方式,也絕不止一種。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摩根·弗里曼,你說他飾演的角色都像摩根·弗里曼,我認為那些角色本身就是“摩根·弗里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