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趕海他們這麼玩


趕海似乎已經成為了很多喜歡海邊人生活的共同愛好,在秦皇島每逢初一、十五落大潮必然有人去海邊趕海。

但並不是所有的趕海區域都能有非常多的收穫,趕海時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人比蛤喇多,隨著生態的保護,近些年秦皇島沿海的環境得到很大改善,趕海也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趕海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撿到海鮮了,10釐米長的海蟶子,趕海能有這樣的收穫那真是開心的不得了。蟶子喜歡在軟泥灘上挖穴生活,潛伏的深度隨季節而不同,通常蟶子潛伏的深度為其體長的5~6倍。

海水退去後的沙灘,常常出現這樣的小洞,其實這裡面常常就有收穫。

不只是沙灘,礁石上也經常會有海鮮出沒,比如牡蠣、貽貝、海螺等。這種礁石一定要選平日淹沒在水下的,否則早就被搜刮乾淨了。

當地人的趕海習慣是手套、耙子和小桶,這是趕海標配,再專業一點的穿著雨靴或者叉褲下海。

專業的趕海人在水中耙蛤喇,越是人少的地方越有可能出海鮮。

趕海上癮,特別是挖到蛤喇後,冬天冒著嚴寒下水趕海為的是樂趣。

兩位趕海的遊客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沙灘。趕海的海鮮會更加具有鮮味,這種或許是心理暗示,但是因為美味的誘惑,遊客才更加有趕海的動力,誰會對美味的海鮮而不動心呢?

很多遊客都有感觸,趕海收穫的海鮮要比打撈上的海鮮更加鮮美,或許這是心理作用,但是卻讓無數遊客心生嚮往,畢竟沒有幾個人能夠抵擋得了海鮮美味的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