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幸福感、反烏托邦:2030未來世界圖鑑

機器人、幸福感、反烏托邦:2030未來世界圖鑑

圖片來自新京報官方微博

我坐在沙發上,輕輕地搖了一下咖啡杯。機器管家馬上滑行過來,給我續上了半杯黑咖啡。我疑惑地搖了搖頭,說,給我來點牛奶和糖。

它說:主人,您的血糖又升高了。它把金屬手指搭在了我的腕上,胸前的顯示屏上幾秒鐘裡蹦出了一串數字。

雖然有著十年的糖尿病史,我卻仍看不懂那串數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我相信它的精確性。

這是“2030年”的日常一幕——是我想象的2030年。

今天是2020年的第一天,21世紀10年代已經過去。過去10年,滄桑鉅變。

倚著歷史憑欄處,眺望2030年,會感覺昨天、今天和明天能綴成螺旋形的線。

那10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机器人、幸福感、反乌托邦:2030未来世界图鉴

圖片來自電影《我,機器人》劇照

1.技術

我的機器管家並不那麼擬人化。雖然經過了10年的進化,AI並沒有發展出他們的智能來,擬人化的設置依舊十分昂貴,只有那些鉅富才用得起。

但普通的中等家庭,已經普遍使用了機器管家,它在家務、健康和教育方面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家用化。

當然,生產領域更加普遍地使用了智能機器人。它的效率和精確性,是任何一個熟練工人都無法接近的,它被普遍使用在商業、運輸、生產等領域中。不過,由於擬人化的成本太高,它依然只是侷限在無需露臉的行業裡。像售貨、餐飲、外賣等行業中,依然是人工的天下。

路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佔據差不多一半了。整個世界的車禍率也已經被消滅了一半。經過人類調教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非常精確地計算路況以及車流量等信息。

這當然得益於大數據已成為這個年代的基礎設施。大數據已經在所有的領域裡運用,包括人們所未曾想象的農業領域,通過歷年的氣候、水文和產量數據,農業公司已經能夠準確地通過各類元素的調整,以保障儘量減少不可測的自然因素對於生產的影響。

從新世紀就已經開始的技術主義和進步主義,在過去的十年裡更加變本加厲地成為了整個世界的新信仰,人們也越來越傾向於相信,只有通過技術的進步,才能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

和10年前的2020年一樣的是,商業依舊是社會成功的神話,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人類的生活,基本已經達到了人類無需動手,就可以利用技術和工具完成任何複雜的操作。

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費,這個趨勢日益明顯。消費似乎成為了獲得幸福的唯一方法。但這似乎也無可厚非。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三大技術,依然普遍得以運用,大多數的日常工作,都可以由技術來替代了。

机器人、幸福感、反乌托邦:2030未来世界图鉴

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圖片來自電影《頭號玩家》劇照。

2.人

2030年,互聯網已經變得水銀瀉地了。網絡已經是免費的基礎設施,是如同水和空氣一樣的存在。任何人只要能夠獲得一個聯網設備,都可以獲取網絡。

2020年開始的5G網絡已經顯得非常落後,由於網絡傳輸速度的倍速提升,各種流媒體的傳輸已經接近於0秒延時,整個社會的信息傳遞效率發生了質的變化。

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幾乎毫無障礙,這使得商品、研發和人才之間的交流變得極其便利。

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也變得異常堅硬起來。宅成為全球年輕人共同的狀態,但更嚴重的問題是,全球的結婚率極低,而離婚率極高,終身未婚的數量極其龐大,世界的平均生育率極低。

不是日本和歐洲有老齡化問題,老齡化是全世界的共同普遍現象,以至於人們已經不再認為它是一個現象,而是一個現實。

好在醫學越來越發達了,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都已經增加,退休年齡往後拖延了許多年,50歲都成為了真正的青年。年輕人普遍推遲就業,而將更多的時間花在社交、娛樂和遊戲上。他們拒絕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因此也不再願意結婚生子。

但國人固有的家庭觀念,卻依舊根深蒂固,沒有什麼技術或者產品能夠改變這一切。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年輕人普遍的推遲就業,家庭的凝固劑反而越加牢固。

机器人、幸福感、反乌托邦:2030未来世界图鉴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圖片來自電影《生存家族》劇照。

3.社會

技術的發展並沒有使人類的生活更加幸福,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的普遍應用,勞工人口大規模萎縮了。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商品的生產能力實現了大爆發,傳統產業中的失業與新興產業帶來的新就業在“拉扯”。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貧民窟反而在大規模地增加。低技能的勞動機會不斷在減少,而缺乏教育的人口在就業市場中越來越邊緣化。

即便在歐美,任何的福利政策都無法滿足越來越龐大的失業人群的需求。於是,在城市之中,人群之間的對抗性越來越強烈,各個國家都已經開始在出現新的貧困人群的政黨,雖然社會還沒有到分崩離析的境地,但如何平衡階級和階層之間的利益,成為各個國家都十分頭疼的問題。

華爾街和各個金融機構都不肯做出妥協,為下層階級提供出合適的工作機會。金融依舊傾斜向高回報率的行業中。美國的橄欖型社會已經幾近於消亡。在其他國家中,中產階級的空間也在不斷被擠壓,逐漸開始走向破產和貧困化。

机器人、幸福感、反乌托邦:2030未来世界图鉴

太陽能機器人和探測機器人,圖片來自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劇照。

4.世界

世界有些地方並沒有變得更好,事實上,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糟糕。2019年開始的反全球化趨勢,經過十年後,愈演愈烈。

特朗普的任期極大概率在2024年按照美國製度完成了,但是接任他的,仍然是共和黨人。特朗普任內的振興勞工的計劃並沒有奏效,但民粹化的美國卻已經逐漸形成了。共和黨堅持了特朗普走向下層的競選策略,而試圖重返全球化的民主黨依然束手無策。

脫歐之後的英國回到了孤立發展的道路,於是變成了英國的歐洲和大陸的歐洲。失去了英國的歐洲大陸開始和英美之間漸行漸遠,內部矛盾也越來越深厚,逐漸開始分崩離析。

普遍走向民粹化的歐洲,越來越收緊移民政策,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這些國家,逐漸開始出現了民粹化的國家領導人,對於外界持有越來越強硬的態度,整個歐洲大陸開始板結。缺乏開放性的社會遇見了反全球化的趨勢,歐洲的經濟也開始萎縮,上下層矛盾逐漸激化。

有的拉美國家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全球化的日漸衰退,抽掉了它們上升的階梯。它們在世界地圖的邊緣兀自掙扎。

2030年的世界看上去“世象”有些含混,不是嗎?

我並不認為這些“反烏托邦”的情形完全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的頹廢,而更是從2018-2019年整個世界政經邏輯的推理:全球性的進步主義思維,與全球化負效應所帶來的全面反彈。

但這個反烏托邦卻非必然,歷史決定論早就依然死亡。人們有著充分的制度基礎與一體化願望可以與之對抗。

特朗普頻繁的“退群”與歐洲的讓步,與整個世界經過20多年的全球分工、流動與協調之間恰成緊張。在多年的產業鏈分工之下,美國的製造業難以獨善其身,從越南到柬埔寨到東歐,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崛起,無非分工鏈條重新安排。

2019年開始的衰退浪潮也許反而成為了一種驚醒。在過去幾十年裡,青年人第一次成為了全球性環境鬥爭的主角,這不啻也是一種新的全球化力量的崛起:它所通向的,是從粗放的、本能的全球化,走向更加公正、透明與優質的全球化。

冷戰結束之後狂飆突進的全球化,的確已經走上了一個拐點,2020年的第一個日出,反倒像是一個新的起點:

舊的全球化依然暫未停歇,而新的人類進化已然開始。

這是對所有人的警鐘:如果我們期望未來如同過去的20年那樣美好,我們所需要的,是面對新時代的智慧和勇氣,去構建一個新的共同體。

全球化的紅利比想象的要短,然而,是否恰因如此,我們能夠開啟一個更加長久與穩健的未來呢?

□連清川(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谷俞辰 校對:李項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