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紹興四年(1134),岳飛第一次北伐,大敗偽齊和金軍,一時使得他們不敢犯禁西部邊界。相對於建炎初年以來的被動防禦形勢,紹興五年至紹興八年的江西、荊湖地區,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張浚在富平之戰大敗之後,便調離了陝西。主持陝西防務的,便是領導了和尚原、仙人關戰役勝利的吳階。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宋金交戰

引言

紹興五年對於宋金雙方來說,是雙方形勢發生轉變的一年。紹興四年,岳飛收復襄陽等重鎮,又進行了他的第一次北伐,收復了鄧州、商州、鄧州等地,打通了與張浚、吳階的聯繫,使川陝與荊湖地區互相守望,加強了南宋的軍事實力。在紹興五年(1135)至紹興八年(1138)間,宋金在軍事上實力相對平衡,處於軍事上的戰略相持和對峙階段。

金太宗在天會十三年,即南宋紹興五年(1135)死去,金熙宗即位,這在對宋作戰上略有緩和,加之金朝在川陝戰場投入了大量的軍力,元氣大傷。再加上主戰的宗弼在金太宗死後,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持,沒有掌握金朝內部絕對的話語權,因此金對南宋的主動進攻相當於建炎和紹興初年有所減少。因此相對於第一階段,金對南宋的主動進攻勢頭有所削弱。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而南宋在此時間段內,在軍事上獲得了一定的主動性,在此期間,岳飛進行了他征伐生涯中很重要的兩次北伐,也因岳飛的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其中嶽飛的第二次北伐,“長驅伊洛”,北上收復了商州等地,是“南宋立國後初次堂堂正正的大規模反攻”

因此主戰派大臣李綱亦高度讚揚此次北伐是“十餘年來所未曾有”。而第三次北伐,岳飛去攻打蔡州等地,雖然沒有攻克蔡州,卻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在淮西,劉光世、張俊和楊沂中三部共同作戰,抵禦偽齊軍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總體來說這一時期是雙方互有進攻,且南宋在與金作戰的形勢上逐漸佔據更多的主動性。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岳飛劇照

一、岳飛第一次北伐

紹興四年(1134),岳飛第一次北伐,大敗偽齊和金軍,一時使得他們不敢犯禁西部邊界。於是偽齊和金復又聯合進攻江南、兩淮地區,意圖攻破“行在”臨安。紹興四年九月,偽齊和金大舉進攻淮南。當時,南宋在東南地區有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多部大軍。但劉光世卻怯懦畏戰,退回江南。張俊和韓世忠部積極迎敵作戰,其中韓世忠在大儀鎮、鴉口橋和承州之戰中,取得了三次勝利。不過偽齊和金兵來勢洶洶,他也只能且戰且退。最終劉光世、韓世忠和張俊分別駐軍建康、鎮江和常州,與金形成對峙之勢。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張浚

在陝西,張浚也退保秦州,與偽齊和金軍相持對峙。同時,南宋朝廷命令岳飛從襄陽率軍飛援淮西,以抗擊聯軍。十二月,岳飛部在廬州大敗敵軍,加上金太宗病重,金軍內部惶惶,又後勤補給不繼,金軍和偽齊軍撤退。使得這一地區暫時得以喘息。

紹興六年(1136)二月,駐軍楚州(今江蘇淮安)的韓世忠主動出擊,大敗偽齊軍,他意在進取,卻被南下救援的偽齊和金軍所累,只能收兵。劉豫的偽齊軍一方面在淮南地區被韓世忠部大挫,另一方面又在西部因岳飛的第二次北伐而接連遇敗,這使得劉豫非常懊惱,他向金求援,以圖報復,但卻遭到了金朝的拒絕。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於是佯稱獲得了增援,再次進犯淮西地區,南宋朝廷感到恐慌,再次命岳飛南下救援,加上韓世忠渡淮作戰,擊退敵軍,使得偽齊和金佔領淮南地區的意圖一次又一次破滅。至此,南宋對江南、淮南地區在軍事上相對掌握了主動權。但是江南、兩淮並未歸於平靜。

紹興七年(1137),宋高宗擬令岳飛節制大部分的兵力,以進行北伐,當時高宗聲稱除韓世忠、張俊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但由於張俊、秦檜等人忌憚岳飛兵力強盛,強烈反對,很快高宗便收回成命。由於劉光世多次消極作戰,不戰而逃,南宋朝廷最終決定罷免劉光世,將其部交由兵部尚書呂祉統制。但原劉光世部將酈瓊、靳賽等人不服,於紹興七年(1137)八月發動兵變,率四萬餘眾叛走偽齊。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淮西兵變

一事件震驚南宋朝野上下,史學家們多稱之為“淮西軍變”或“淮西兵變”。淮西兵變使得南宋朝廷措手不及,淮南防務一時空虛。但所幸偽齊此時自身難保,並無暇趁虛而入。而金朝在同年十一月廢除了偽齊傀儡政權,自身也失去了一個有力的支持,一時也難以顧及東南地區。在這種形勢下,南宋躲過一劫,沒有遭遇因淮西兵變防務空虛而可能導致的惡果。使得江南、淮南地區的軍事態勢依舊維持在宋金相互對峙的相對平衡的狀態下。

二、岳飛第二次北伐

相對於建炎初年以來的被動防禦形勢,紹興五年至紹興八年的江西、荊湖地區,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轉變。紹興四年(1134)岳飛收復襄陽等地以後,進行了第一次北伐,但由於後勤補給問題和宋高宗“以戰求和”的本質態度,岳飛的第一次北伐很快終止。此後,南宋朝廷聽從趙鼎的意見,命岳飛駐守鄂州,一則鄂州、嶽州(今湖南嶽陽)等地乃“最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

,二則嶽州、鄂州之地,溝通東南西北,而“知上流厲害,無如飛者”。

如果令岳飛駐守鄂州,“不惟淮西藉其聲援,可保無虞,而湖南、二廣、江、浙亦獲安妥”。事實也驗證了宋廷此舉的正確性,岳飛飛援淮西,整頓荊湖事務,都驗證了趙鼎這一說法。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岳飛劇照

這一時期的江西、荊湖地區,盜賊流竄、農民起義頻發,加上金和偽齊在北面虎視眈眈,形勢一度十分緊張。所幸宋廷對岳飛委以重任,岳飛在收編匪寇、農民起義軍隊的過程中壯大岳家軍的力量後,分別在紹興六年(1136)進行了他的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岳飛長驅伊洛,收復商州等地,打通了岳家軍與山西的吳玢部的聯繫,又將偽齊的統治區域一分為二。極大地削弱了金和偽齊在這些地區的戰力。岳飛的第二次北伐,是“南宋立國後初次堂堂正正的大規模反攻”,意義重大,是南宋立國“十餘年來所未曾有”。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三、岳飛第三次北伐

岳飛又進行了第三次北伐,不過這次北伐規模較小,但也給偽齊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岳飛通過兩次北伐,穩固了江西、荊湖地區的形勢,使南宋在這一地區掌握了軍事主動權。但後勤不繼,補給不足,始終是岳飛在這一地區作戰的一大掣肘。

張浚在富平之戰大敗之後,便調離了陝西。主持陝西防務的,便是領導了和尚原、仙人關戰役勝利的吳階。吳玢是保全四川的關鍵,宋史稱讚道:“微玢身當其衝,無蜀久矣”。正是因吳玢與其弟吳璃“智勇忠實,戮力協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自金在和尚原、仙人關戰役受挫後,認識到川陝之地“終不可犯”,於是“還據鳳翔,援甲士田,為久留計,自是不敢妄動矣”。川陝地區在紹興四年(1134)至紹興八年(1138)年間相對穩定,宋金之間沒有爆發規模較大的戰爭。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紹興五年(1135)正月,因金兵南下侵犯淮南,吳玢遣其弟吳璘等人攻打天水、秦川一帶,以期牽制淮南的金兵。果然金軍聽聞秦州被圍,召集眾多兵馬來援,吳玢大敗之,收復了秦川,緩解了淮南的壓力。此後幾年,川陝地區處於相對穩定的對峙局面,直到吳玢去世,都沒有大動干戈。

縱觀紹興五年(1135)至紹興八年(1138),宋金、宋與金之傀儡政權偽齊的交鋒主要集中在江南、淮南和荊湖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區,川陝地區則由於吳玢等人的苦心經營,加上此前屢屢挫敗金軍而處於相對穩定的形勢。這一時期,宋金間的交鋒互有進攻與防守,也互有勝敗。但通過岳飛的兩次北伐,長驅伊洛間,吳玢、韓世忠諸部的勝利可以窺見,這段時期,宋金間在軍事上處於戰略相持與對峙階段,且南宋方面逐漸隱隱佔據上風,具備了反攻的能力。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宋高宗

宋高宗始終抱著求和的心態,加上通過這一階段內的作戰,金軍日感疲憊。宋朝展示出了自己在軍事上對金、對偽齊的除了戰略防禦以外的進攻和反擊能力。已經意識到速戰速決地徹底滅亡宋不可能了,也有意願與宋和談,以獲取實際的利益。這在客觀上使得宋朝擁有了從政治上謀求與金和談的可能性,以致“雙方有使臣互訪言和事”。

煮酒看茶聊歷史

南宋真不是一敗塗地,岳飛、韓世忠三伐金國,慌慌張張向南宋求和

事實上,宋高宗也期盼和平,看到金國接受停戰,便毫不猶豫的達成他的求和心願,紹興八年(1138)秋,宋與金簽訂了和議。按照和議內容,宋對金這一和議被部分學者認為是“有宋一代與異族政權交兵實力較強而取得的唯一一次較為‘平等’的和議”。此後宋金之間出現了極為短暫的和平。

  1. 《金佗稡編》卷四
  2.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