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推恩令”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封建子弟為諸侯王,藉此以屏衛宗室,確保封建王朝一家一姓“家天下”的統治地位不可動搖,是歷代王朝的慣用手段。

一、分封制的負面消極作用,及其在明朝的體現

在古代歷史上除秦、唐、宋、清等極少數王朝沒有“實授子弟為地方諸侯”,以防其做大危及王朝的穩定以外,其他封建王朝多是採用實授子弟為王,並賦予其或大或小的軍事權以及對地方事物的臨機處置權,讓諸侯王們起到屏衛四方捍衛中央的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得了天下後,便不顧群臣的反對,毅然分封朱家子弟為諸侯王,並賦予其兵權以及對地方官員的監督權。然後再企圖借《皇明祖制》來約束諸侯王,使其既能安心於對地方的統治,而又不能對朝廷產生威脅。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明太祖朱元璋


然而其結果卻是眾所周知的:朱家子弟非龍即虎,哪兒會甘心受人制約?於是就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不久,不甘心被建文帝朱允汶削藩的燕王朱棣,便不惜鋌而走險舉兵反造反,公開打出了誅殺齊泰、黃子澄“清君側”的旗號,和朝廷的討伐大軍真刀真槍地殺將起來!在短短的數年之內,便一舉突破了建文帝的圍剿追殺,兵鋒直指南京!逼得走投無路的建文帝舉火自焚,藩王朱棣就此奪取了皇帝寶座,後世稱其為明成祖!

由此可見藩王尾大不掉和武將擁兵自重,所帶給朝廷的危險幾乎是別無二致的。因此企圖依靠藩王對朝廷的忠誠度,以及那種肉爛在鍋裡的心態,來賭藩王們不會造自家政權的反,事實上就是在進行一種以江山社稷為賭注的危險賭博!因為一旦藩王反噬必將給朝廷帶來滅頂之災!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明太祖分封諸子為王


二、分封制的負面消極作用,以及其在西晉時代的體現

類似的例子還有西晉,西晉的例子更為慘烈!晉武帝司馬炎,在奪取了曹魏政權以後,因為看到了曹魏政權,因為皇帝畏懼諸侯王擁兵自重,從而引發其對朝廷的覬覦之心,所以對曹氏諸王採取了嚴加約束的策略,結果導致在司馬氏奪權時,曹氏諸王只能眼巴巴地觀望,乾著急卻無從發力相助!

故而司馬炎為避免發生司馬家族在遭遇權臣逼宮時,諸侯王們毫無作為的悲劇出現,便大肆分封司馬家族的子弟赴各地擔當諸侯王,並賦予其用兵權和對地方官員的監督權!晉武帝司馬炎想:這下總可以保證我司馬家的江山千古不變萬世不更了吧?孰料,權力是個難以駕馭的魔鬼!司馬家的子弟們一旦大權在手,也同樣會起異心!晉武帝異想天開的做法,無異於在為帝國掘墓埋雷!隱患已經埋下,危險正在逼近!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世子司馬炎


於是就在晉武帝去世後不久,西晉帝國醞釀已久的危機便被引爆了!而引發它的卻是弱智的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賈南風是權臣賈充之女,而賈充則是輔助司馬炎登上帝位的大功臣!正是因此那位在歷史上留下了,矮、黑、醜之名的賈南風才會一步登天,飛上枝頭變鳳凰成了晉惠帝的皇后。但是賈南風此人雖然相貌醜陋,可是野心卻是比天高比地厚的!

賈南風幾乎沒幹過什麼好事兒,在她掌權後只知一昧打壓晉朝的賢臣良將,並肆意排斥和誅殺異己。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群臣畏之如虎視之若蠍!賈南風嫌胡作非為還不過癮,居然又打起了廢黜太子的主意!在她的構陷下弱智的晉惠帝信以為實,竟然真的將太子廢掉了。而後賈南風又派人毒死了太子,以便斬草除根!賈南風之心何其毒也?

賈南風此舉激起了群臣的不滿,於是掌握禁軍大權的趙王司馬倫便趁機發動了兵變,將士們攻破宮門殺入了內廷,一舉將賈南風及其黨羽誅殺殆盡!這下晉惠帝又落入了趙王之手,成了任由司馬倫擺佈的傀儡!趙王的舉動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局勢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等大大小小的王爺們,為了控制皇帝掌握朝廷大權,接連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混戰!一直打到周邊異族乘勢而起,劉淵在北方割據建立了“漢”政權,李雄在四川割據建立了“大成”政權!

一直打到中原百姓民不聊生,饑荒四起人心離散!一直打到中原元氣大傷,司馬睿南渡建康!一直打到中原百姓為了逃避戰火,紛紛南渡長江避亂於江南之時!一直打到中原大地淪落五胡作亂之時!就這樣那曾經氣吞蜀吳的司馬家族,便因藩王混戰而將整個北方拱手送於五胡之手,將中國帶入了東晉南北朝的極端黑暗時代!其始作俑者是誰啊?晉武帝司馬炎是也!西晉王朝因諸王攻殺而導致王朝傾覆的歷史,充分說明了分封制的弊端:如果失去了控制的藩王們大搞內訌,必將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晉武帝


三、秦朝敗亡的原因,及其與分封制的關聯

既然分封制如此危險,那麼棄之不用不就可以了嗎?秦朝的歷史教訓說明,這或許也並非上策。秦始皇在兼併六國之後,因為認識到了周朝因封建諸侯而導致諸侯做大,並架空周天子為虛名無實的“天下共主”,致使周朝雖在名義上維持了近八百年的統治,但是整個天下其實是處於烽火連天、弱肉強食的態勢之中的!因此周朝的統治是徒有其表的!秦始皇為了避免天下再度陷入戰亂之中,故而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堅決廢除分封制,大力推行郡縣制。如果從推動歷史發展進步的角度出發,應該承認秦始皇在全國推行單一郡縣制的做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正確的。

但若從維護一家一姓“家天下”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秦始皇廢除分封制的做法,其實是不利於維護嬴氏家族的政權穩固的。因此才會在出現了“始皇崩而天下亂,祖龍死而天下分”的不利局面時,秦始皇的子弟們因為皆非分封於地方的諸侯王,所以無法起到“封建地方屏衛中央”之作用。秦朝宗室子弟的地位,甚至還不如明朝後期的朱家子弟。朱氏諸王尚可受封王爵坐鎮一方,雖然受朝廷的嚴密監控,但卻猶能在宗室垂危之際有所作為。比如南明時代的各個政權,無不是分封於各地的朱氏藩王建立起來的!

而秦朝在天下大亂之時,行將敗亡之際,卻因沒有子弟做諸侯王,而失去了對整個天下的控制能力——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苦秦已久的天下萬民群起而響應,原六國貴族更有死灰復燃之勢。於是乎,在秦二世執政以後的短短數年之內,強大一時的秦王朝便灰飛煙滅了!秦朝敗亡之快,固然有其內施悛法不愛百姓,外恃武力窮兵黷武的原因。但是在秦朝大廈將傾末傾之際,缺乏宗室諸侯王的鼎力相助,也是秦朝暴斃的重要原因!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秦二世胡亥


四、漢朝的兩制並行之利弊,以及漢武帝時代推恩令的作用及其利弊

因此到了漢高祖劉邦佔有了天下後,便接受了秦朝敗亡的教訓,轉而採取了分封制與郡縣制共存的策略——企圖借分封劉氏子弟為諸侯王,來確保劉氏的江山萬年不易!同時吸取了周朝的因弱而亡的教訓,用推行郡縣制的政策,來確保朝廷擁有足以碾壓各個諸侯王的實力。應該說劉邦的策略成功了一半兒,為什麼呢?因為在劉邦去世呂后專權時,正是因為有劉氏諸王坐鎮各地,才使得呂后始終無法變劉氏江山為呂家天下。而且在呂后去世後,更是因為有了齊王起兵反呂的壓力,才打亂了呂產、呂祿的部署,給了周勃、陳平等老臣以誅殺諸呂的機會!因此可以說劉邦分封子弟為王的策略成功了一半兒,分封制僅有的優勢只此而已。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漢高祖劉邦


那麼不成功的那一半兒又是什麼呢?那當然是諸侯王在其實力壯大以後,必將因此而生出異志。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諸侯王們都是皇室子弟,他們與皇帝的血脈也是相同的,因此便都認為自己擁有登臨大寶的資格。所以一旦假之以時機,自然會挾其經營已久的實力,行挑戰朝廷之冒險。故而自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宗室諸侯王叛亂之事屢有發生,使漢文帝因此而憂心,漢景帝因此而苦惱!漢景帝時代的最大叛亂是“七國之亂”,可七國之亂的爆發絕非偶然因素所致,乃是由於七國之王具備了可以挑戰朝廷的實力,所以才會生出挑戰朝廷的野心啊!

因此到了漢武帝執政時,便吸取了以往歷朝歷代之教訓,接受大臣削弱諸侯國,以免其尾大不掉的諫言。況且早已有了漢景帝拆分梁國為五份,分封梁王的五個兒子為王的先例。而梁王劉武不僅是漢景帝的親兄弟,更是為平定七國之亂立有汗馬功勞。但是當梁王去世後,漢景帝依然還是拆分了實力強大的梁國!既然分封制不可廢除,那就設法削弱諸侯王的實力,以免因其勢力過度膨脹而作亂。在文帝和景帝致力於遏制藩王做大的示範效應下,漢武帝便也廣泛地對諸侯國實施以“推恩於諸王之子,使其得享爵祿之榮華”為名,行削弱諸侯各國實力之實的“推恩令”!漢武帝的策略還是有效果的,當一個較為強大的諸侯國,被分割出了若干個侯國的時候,則其實力必將遭受嚴重削弱,從而喪失了挑戰朝廷的實力。

而且採取推恩令的方式,既可以起到“肢解諸侯國於無形之中”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引發諸侯王們的反彈。更因為受到“推恩”的都是諸侯王的庶子們,而他們本無資格獲得王國中的權益,因為那是嫡長子才擁有的資格!因此庶子們對朝廷的“推恩令”是持歡迎態度的。所以就算是諸侯各王明知“推恩令”是杯苦酒,卻囿於畏懼王國發生內部變亂,而不得不硬著頭皮喝下去!

漢武帝的推恩令起到了穩固漢朝統治,避免漢朝再度發生內亂的積極作用,因此有其正面作用。然而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推恩令在維護國家穩定方面的確起到了無可置疑的作用,消除了因諸侯王尾大不掉,而對統治秩序和國家穩定之挑戰。然而卻是也有其弊——因為推恩令推得實在是太猛了,也把諸侯王們推得太狠了。

結果導致了諸侯王們空有屏衛朝廷之名,而沒有了屏衛朝廷的實力!於是在王莽篡漢之時,儘管漢室宗親遍及朝野之間,但卻無一人擁有對抗王莽的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王莽把假皇帝做成真皇帝,把漢朝政權篡改為新莽王朝!如果說推恩令有什麼不足之處,或許就在於此吧?正所謂: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結束語:分封制與郡縣制孰優孰劣?如果不是從單單為了維護一家一姓之“家天下”的角度上看,當然是郡縣制要好於分封制!可假如是為了維護一家一姓之江山不變,那麼分封子弟於地方,讓其起到屏衛宗室之作用,還是具有一定的客觀需要的!而推恩令的作用更像是給分封制去火、降溫的涼藥,可以起到抑制因諸侯王實力過強,而產生挑戰朝廷之野心的作用!因此只要推恩令不是用得過於簡單粗暴,而是能夠根據現實需要,調整對諸侯各國的削弱力度,使之既不過於強大也不過於虛弱,或許更能起到“封建地方以衛中央”的積極作用吧!

封建子弟以衛宗室的利與弊,以及

漢武帝劉徹


注:資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