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世界上最難的溝通,就是父母和子女的溝通,不是這種溝通需要多大的技能,而是無意識。是沒意識到需要溝通,沒意識到從孩子的角度進行溝通,沒意識到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溝通。

教育學博士邁克•貝克特爾在著作《高難度對話》中有這麼一句話:當我們假定對方有問題時,就等於切斷了溝通過程。

在最新一期的《老師請回答》中,15歲女孩王欣瑩一上來就說是來和母親吵架的,因為她總是吵不贏,想來這個舞臺上贏一次。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王欣瑩吐槽媽媽最讓自己受不的,最過分的就是365樣啥都管,特別是翻自己的手機。

最近就發生一件事,自己在寫作業的時候,媽媽搶自己的手機,感到十分委屈。可是媽媽卻覺得自己很有道理,是應該的,對我是一種保護。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要說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對於青春期的女孩,哪個媽媽不操心,就是怕孩子遇到壞人,交到壞的朋友。特別是近日,王欣瑩告訴媽媽,自己要好的女同學不停的換男朋友,這引起了媽媽的警惕,在一次拿手機查資料做作業的過程中,因為頻繁的用手機,媽媽越來越擔心,就一把搶過來,女兒很煩惱,也很受傷,反覆解釋自己會處理好,有底線,自己心裡跟明鏡似的,但媽媽就是不相信,沒辦法說服媽媽。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緊接著王欣瑩開始講述,那件事對她的心理感受。

“其實之前有時候我讓媽媽,給我遞手機,媽媽也會順便翻一下,我覺得那並沒有什麼,因為我確實也沒有什麼不想讓你看的,但你要一下子搶過來,我會覺得很難接受,”說到這裡女兒哽咽了。

是的,媽媽不該去搶,這一搶就是你認定女兒有問題,而實際上孩子提前按主動跟你說了,就說明孩子很坦蕩,是沒問題的。但媽媽卻不這樣認為。

這時候心理諮詢吳老師建議,“媽媽可不可以和自己的女兒對視一下”,誰知道剛才還爭執不下的母女,立刻不再各抒己見了。一個順勢的擁抱,媽媽流淚了。隔閡開始化解。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因為我覺得我媽媽也不是每天必須查一下手機,你要是有什麼想法,真的有什麼事情你給我說,”說到這裡女兒哭了,說明女兒也是理解媽媽的,有什麼擔心可以跟女兒說麼。

其實那段時間我是特別生氣,也特別委屈,但是過一段時間我想也就過去了,我其實能理解他,但還是會有一些委屈”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母親再次擁抱起自己的孩子,是啊,孩子說的真真切切是被冤枉了。聽到這裡臺下的媽媽都流淚了,被真情打動,就連著名歌星蔡國慶老師也被感動了,一言不發靜靜地聽著。

當父母的是最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的,我們寧願自己委屈,自己流淚,也不想讓孩子委屈流淚,可是你知道嗎,母親你有多少做法本來為了孩子好,由於過於急切,過於強勢,過於焦慮,一個簡單粗暴的動作,到頭來卻讓孩子一邊理解,一邊委屈,甚至流淚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就像平常經常聽到的,我是你爹,我是你媽,做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就得聽我的,作為父母,不能因為只要是為你好,就可以不管孩子的感受。

為你好做一切都是應該的,為你好怎麼做都行,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這就好比說,一個商人按照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去進貨,以為就能賣得好,卻不知沒有買家的角度,沒有用戶的感受,買家肯定是不會全買賬的。初衷的正義並不意味著結果的正確。

這就像你的愛一樣,如果你的愛只是從你的角度,你的認知去為孩子好,從不考慮從孩子的角度,這才是問題的根源。父母為孩子好的初心是肯定是好的,但是由於沒有孩子的角度和感受,這樣的愛做不好也會傷人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在保護孩子安全方面容易"為你好"而傷孩子,在孩子吃的方面,"為你好"同樣也會。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實,所以想辦法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一個叫羅俊傑的初二男生,為這事卻給媽媽“算賬”,算的不是媽媽有多愛,而是自己有多委屈。

原來,小羅一上小學就開始吃蘋果,整整吃了6年,每天一個,一天不落,一共2190個,現在一聽到蘋果就噁心,好在終於小學畢業了,不用再吃蘋果了,可媽媽同樣的方法又要求他吃雞蛋,每天一個,一年半的時間又吃了547.5個,現在是一聞到雞蛋味就噁心,面對媽媽,大聲抱怨,“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其實孩子也知道蘋果雞蛋營養,也知道媽媽為自己好,但由於常年日復一日的重複,卻讓自己吃傷,看到蘋果和雞蛋都噁心,所以媽媽們為孩子好,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共同商量飲食結構,否則就會吃一個傷一個,所以別讓你的好意,讓孩子一邊理解,一邊委屈。

還有一個三年級的小林,因為長得比較矮瘦,媽媽就規定,每頓飯必須吃三碗,結果孩子吃了一碗就飽了,媽媽卻非逼著還讓吃,孩子吃到最後都想吐,撐的受不了,本來是想讓孩子長個子的,結果卻把孩子腸胃吃撐出了病,孩子剛開始還不敢吭,為你好,愛孩子成了害孩子,所以聰明的媽媽,強勢的時候,別忘了孩子的感受。

如果媽媽為孩子手機上網高風險過度擔心,還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對孩子日常生活動作,因為過度擔心,為你好而不讓孩子做,又會是什麼樣呢?

曾經看到一個節目,一個叫高睿涵的高二女生17歲了,不會用筷子,不會倒開水,不會插電源,不會扎頭髮,震驚不。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原來媽媽在懷她的時候,差點流產,爸爸也是30多歲才有了她,所以一家人都特別珍惜她。為了讓孩子平安長大,少點風險,自出生以來幾乎包辦了她個人所有的一切,結果連很多基本生存能力都不具備,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需要獨立面對的時候,才更令人擔心。所以孩子在眾目睽睽下大聲宣告,可見孩子有多麼的憋悶,不能再理解大人,委屈自己了,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希望你們能放開手,讓我獨立起來好嗎”。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是因為你的孩子成長了,你才去信任他,而是你相信他才能看到他的成長。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而人為的給它屏蔽風險,營造一個“安全屋”,而真正的安全是從孩子的感受和角度,他的成長規律,和他一起打造他自己強大的安全能力。

在教育方式方面,因為“為你好”,忽視孩子感受,委屈孩子的也很多。

例如為了防止孩子驕傲,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將自己的孩子,甚至故意打壓,結果反而使孩子產生了自卑,甚至逆反,成績下降,這都是一廂情願,忽視孩子感受造成的。

媽媽搶看女兒手機:保護還是傷害?心理老師一出手,蔡國慶沉默了

另一個就是給孩子選興趣班,報專業,很多家長也是隻從自己的經驗,家族的利益,得天獨厚的資源的角度,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否感興趣,造成孩子一生都不快樂,平平庸庸。其實很多世家豪門,一開始也都是白手起家的,一個人幹自己真正感興趣喜歡的事兒,才更容易激發潛力,更容易成功。

其實真正的為你好,就是父母給更多選擇,尊重你的感受,提出我們的建議,但絕不會干預你的判斷和決定,活出更好的你自己。

是啊,哪個強勢媽媽的為你好,不是孩子一邊理解一邊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