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娟:“想家,想孩子,唯獨沒想過退縮”

3月8日,威海市立三院八病區副護士長孫小娟到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工作“滿月”了。她剛來時,艙裡900多個床位爆滿,而8日這天,艙裡的一排排鋪蓋都捲了起來,孫小娟送走了最後二十幾名治癒患者。

一位出艙的阿姨臨走前拉了拉她說:“我們連你的臉都沒有看到過。我們回家了,你卻還不能回家,你有低血糖,自己要當心啊!”孫小娟使勁點頭,眼眶裡有淚在打轉兒。

2月8日晚11點多,孫小娟接到醫院護理部主任電話:“是否能加入第八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她回覆得斬釘截鐵:“非我莫屬。”

事實上,她早收拾好行囊,只待出發,就如12年前一樣。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3級地震。6月20日,孫小娟隨隊直奔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縣中醫院,一干就是3個月。“到處斷壁殘垣,每天餘震不斷,樓都在晃悠,我把手電筒和醫藥包放床頭,萬一自己被困住,可自救,可救人!”孫小娟說,那時候自己20歲出頭,總愛胡思亂想,想父母、孩子、愛人,但唯獨沒想過退縮!

汶川如此,武漢亦如此。

孙小娟:“想家,想孩子,唯独没想过退缩”

在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每幾小時,她就得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是一片綠洲,有潺潺溪水,感覺好清涼。“只有幾秒鐘,再睜眼的時候,能緩口氣兒。”

人手緊時,她負責4個單元100多位患者的護理,100個人就是100個問題,什麼時候核酸檢測,什麼時候CT,心跳的這麼快,找不到拖鞋了?每一個問題,她都要答覆並給予解決。

患者們可以躺在床上看書、玩手機、休息。她穿著層層防護服如陀螺一樣不停轉——要掌握每個患者的基本信息,量體溫、發口服藥、觀察病情、安撫情緒……如果是大夜班,凌晨1點半起來準備消殺物品。

“除了治病,更要疏導情緒。”孫小娟說,治心病,是方艙醫院醫務人員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

孙小娟:“想家,想孩子,唯独没想过退缩”

186床的患者血壓不穩,用降壓藥沒啥用,心裡惶急。孫小娟進艙先給患者量血壓:“大叔,你一定記著,在床上坐30秒鐘再起身,起身後再站30秒,中效藥和長效藥一起吃。”她在患者床頭留個本子,每次量血壓都記上。

那天量血壓,這名患者問:“姑娘你多大?”孫小娟回答後,他說:“你跟我家姑娘也差不多大。”說著,大叔拿出來一個蘋果:“姑娘,我給你留的,我還有。”

孫小娟心裡一暖,她知道,患者的情緒終於穩了。

有個小女孩9歲,爸爸經過治療可以出院了,但為陪在女兒身邊,選擇繼續待在方艙。有天,爸爸過來問:“能不能把兩張床合一起,孩子晚上蹬被子,這樣能勤著給她蓋。”孫小娟為讓孩子爸爸放心,她一整晚都在關照孩子。她對孩子說:“今生無論你到哪裡,父親都是你的那棵大樹。”女孩笑了,她哭了。

她想起自己的一雙兒女——8歲的女兒和18個月大的兒子,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女兒待在爺爺奶奶家裡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過媽媽。有一天,孫小娟的女兒突然揹著小書包就出門了,誰也拉不住:“我要找媽媽……”

有一天,她連軸轉忙了幾個小時,突然一陣頭暈,靠著牆慢慢倚著,幾個眼尖的患者一下子圍攏了過來:“小娟,你要不要躺在我床上休息一下。”有個大姐說:“小娟,我們是一家人吶。”

對,我們是在拯救自己的家人啊!我們一起哭過,一起笑過,最終會一起脫去厚重的防護,洗去一身的疲乏,就像自己先生寫來的信裡說的——“且問何日歸故里,待到山花爛漫時”。

看著方艙最後一批患者治癒出院,孫小娟心想,這一天,不遠了。(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森/文 資料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