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大蔥原產亞洲西部,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北方栽培極為普遍。在北方地區除冬季食用幹蔥外,春、夏、秋三季尚可生產青蔥,產品可達到週年供應。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一、大蔥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大蔥屬耐寒而適應性廣的蔬菜。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的反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種子在4~5℃即可開始發芽,13~14℃時發芽迅速,7~10天即可萌發出土。在營養生長期喜涼爽的氣候條件,植株生長適溫20~25℃。低於10℃生長緩慢,高於25℃植株細弱,葉部發黃,容易引起病害。當溫度超過35~40℃時,植株則呈半休眠狀態,部分外葉枯萎;氣溫在20~25℃時,每3~4天可長出1片新葉;當氣溫降到15℃左右時,每7~14天形成1片新葉。處於休眠狀態的植株,耐寒性很強,在-40~-30℃的高寒地區也可露地越冬,但營養積累過少的幼小植株,耐寒力顯著降低。

一定大小的蔥幼苗在2~5℃的低溫下,一般經過60~70天可完成春化過程。在生產上,往往由於播種過早,越冬幼苗過大而引起翌春未熟抽薹,一般越冬秧苗以3片真葉、株高不超過10釐米左右為宜。

2.水分

大蔥耐旱力很強,但根系較弱,要獲得高產,仍需較高的土壤溼度。尤其是幼苗期及假莖肥大期,適時適量地供給水分,是創造高產的重要環節。但大蔥喜乾燥的氣候,空氣溼度過大,容易發生病害,一般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70%。

3.光照

大蔥對光照強度要求不高,適於密植。夏季光照過強,且高溫乾旱,使葉面蒸騰作用加強,輸導組織發達,造成纖維增多,葉身老化而降低食用價值。春秋兩季氣候涼爽日照充足,有利葉部生長。光照過弱,可使光合強度下降,引起葉片黃化,影響養分的合成和積累,易造成減產。

4.土壤營養

大蔥適於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長。壤土便於插蔥、鬆土和培土,通氣性良好,易獲得高產。沙土地過於鬆散,保水保肥力差,不易培土軟化。淤土地過於黏重不利髮根和蔥白的生長。低窪的鹽鹼地,植株生長不良。大蔥要求中性偏酸土壤,pH以5.9~7.4為適宜。大蔥生長要求較多的氮肥,生長後期還需要較多的磷鉀肥。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二、冬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大蔥在北方作為三年生或二年生蔬菜栽培,生產上一般為第一年秋季播種,以幼苗越冬,第二年夏季定植,冬前收穫,窖藏或露地越冬,第三年春季抽薹開花,夏季採收種子,或當年春播第二年採收種子。秋播比春播產量高、品質好。但春播育苗佔地時間短,可以增加複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春播緩苗後生長迅速,不發生未熟抽薹現象。無論秋播或春播都要把假莖生長最旺盛時期安排在冷涼的秋季。大蔥要高產,應在選用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掌握培育壯苗,適時合理定植,加強肥水和田間管理,並及時防治病蟲害等關鍵措施。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一)培育無病壯苗

壯苗是大蔥高產、穩產的基礎。大蔥種子的種皮厚而胚小,種子出土慢,出土後幼苗生長較緩慢,苗期長,為了縮短佔地時間,便於管理,一般採用均行育苗移栽的方法。生產實踐證明,大蔥育苗階段,往往由於種子質量不好、病蟲危害、氣候乾旱、大水漫灌、土壤板結等原因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影響育苗數量和質量。根據生產實踐探索,應用地膜覆蓋方法育苗是培育足苗壯苗奪取高產、穩產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春季育苗效果更好。地膜覆蓋育苗的優點是苗齊、苗壯、苗大、出苗快。培育壯苗的具體措施如下:

1.整地與施肥

育苗地要選用土壤肥沃,不重茬,排水方便的地塊,每667米2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作底肥,再用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00千克,粉碎後摻入充分發酵的人糞尿,漚制好後施於土壤表層,每667米2撒入辛硫磷、樂果麥麩毒餌5千克(比例為麥麩辛硫磷和樂果各0.1千克加水1千克拌勻),防治地下害蟲。然後耕翻耙平,耬細再整畦,一般畦寬1~1.2米(便於蓋膜與管理),長10~20米,要踏實畦埂,準備播種。

2.搞好種子處理

播種前進行選種,並作好發芽試驗(可在播前10~15天進行)、種子消毒、浸種催芽等工作。種子消毒、浸種催芽的具體做法:播種前2天將蔥籽用50~60℃的熱水浸泡20分鐘,然後加入冷水攪拌,使水溫降低,繼續浸泡10~12小時;或用0.5%的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殺死附在種子表面的病菌,然後將蔥籽撈出拌些淘洗過的溼細沙土(約拌入蔥籽體積的1/2),再放到發芽盤(或瓦盆、布袋內),蔥籽上面蓋上溼紗布,並放一個溫度計,蓋上蓋,放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室、大棚中等溫暖的地方均可催芽,催芽時注意經常檢查,掌握好溫度、溼度,因為種子被沙分隔,通氣狀況較好,受熱均勻,發芽快而整齊。質量好的種子,催芽24~40小時後。全部“翻白眼”,這時就是播種的最好時間。也可放在15~20℃的地方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經3~4天出芽,即可播種。

3.播種、蓋膜、育苗

冬貯大蔥培育壯苗有春播和秋播兩種。秋播時如果播種過早(秋分前播種),冬前苗子大,易通過春化階段,翌年易發生“抽薹”現象;如果播種過晚(10月中旬以後)溫度低,出苗慢,苗子小,生長弱,越冬易凍死。所以,秋播應掌握適宜播期,在豫北地區秋播應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10月1日前後2~3天平均氣溫16.5℃左右時為最適播期。春播應在3月中、下旬為宜。播量一般苗床每667米22.5~3千克種子,每667米2蔥秧可栽大田0.47~0.67公頃。春播要催芽起蓋土播種,由於春播時氣溫較低,宜採用座底水覆掩土的播種方法,即先將畦的表土起出一扁指厚,拍碎整細(或過篩)作覆蓋土待用,隨後將畦整齊耬虛,即可放足水,待水滲下後,將已出芽的種子拌入適量細土中,拌勻後均勻地撒於畦面,然後覆蓋2釐米厚的細土。播種後隨蓋地膜,四周封嚴,白天苗床溫度可穩定在20~25℃,這樣出苗率可達90%以上。為了防止燒苗,齊苗後用竹竿把地膜支起,離地10~15釐米高,一般採取晴天上午9~10時將膜支起,下午3時將膜蓋嚴,10天左右揭開地膜鍛鍊蔥苗。覆蓋地膜一般在出苗前不需澆水,雨水也接觸不了畦面土壤,可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地溫,縮短出苗時間,減少病害,確保全苗,通常覆蓋15~20天,保苗效果十分顯著。應該注意的是,嚴防蓋膜不揭燒死蔥苗。

4.苗田管理

冬前管理:適時播種後6~9天出苗,12~14天直鉤(子葉伸直),17天左右長出第一片真葉。此期間不要澆水,保持畦面疏鬆,見幹見溼,依靠底墒,一次拿全苗。立冬後如旱情嚴重,可酌情輕澆一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淤壓蔥苗和畦面板結;小雪前後(11月中下旬)灌封凍水,並可結合灌水澆一次稀糞,過3~5天趁早晨有凍時,覆蓋2~3釐米的碎馬糞、草木灰或細圈糞,保護幼苗安全越冬。冬前蔥苗生長80~90天,可長出3葉左右,蔥白基部有2~3毫米粗,鬚根10條左右,深扎地表以下10~20釐米。這是保證壯苗安全越冬的標準,也是為培育壯苗,實現高產所要求的技術指標之一。

春季管理:越冬的蔥苗,在開春2月下旬開始返青,如果覆蓋物太厚,要及時耬出來;如畦面越冬拱抬不平或有裂縫,要及時平踩鎮壓一遍,以利增溫保墒。根據天氣和墒情,在驚蟄後(3月上中旬)澆返青水,不宜澆得過早,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蔥苗早發;也可結合澆水每667米2衝施尿素8~10千克,催苗早發。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苗高15~30釐米時,進行1~2次間苗,留苗距5~7釐米,還可把密集處大苗移栽到缺苗處。這樣既可保持蔥苗營養面積的均勻,有利於整齊生長,又能為以後移栽時備足符合高產指標要求的壯苗,間苗可結合鬆土除草進行。

4月下旬至整個5月,氣溫回升到20℃上下,苗高30~50釐米,是蔥苗盛長期,需要做好肥水管理,可分期追施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銨、複合肥等,少則2次,多則3次,每次每667米210~15千克,並結合噴藥噴施0.5%磷酸二氫鉀2~3次。從5月下旬至6月上旬,要以控為主,促控結合,多蹲苗少澆水,使蔥苗穩健生長,直到移栽前4~5天才澆一水,以利起苗。5~6月還應作好對蔥蛆、潛葉蠅、薊馬、灰黴病、霜黴病及食葉性害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每667米2苗床最終留苗12萬~16萬棵,產蔥秧3000~4500千克,密度過大會造成纖弱苗過多、病蟲害嚴重,不利於大蔥的壯苗增產。

春播育苗由於氣溫低,地溫上升慢,種子萌發遲緩造成頂土無力,必須加強管理,可採用覆蓋薄膜方式,增溫保墒,齊苗後可結合澆水每667米2追施磷酸二銨7.5千克,然後控水蹲苗,其他管理同秋播苗。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二)適期合理定植

1.定植適期

根據生產經驗,大蔥定植適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以適時早栽為宜,早栽能夠早緩苗,早紮根,增強抗旱耐熱和防澇能力。通過延長營養生長期,為爭取高產創造條件,同時早起苗還可避免因風雨突襲引起的苗田倒伏。栽得過早,蔥苗太小,抗逆力差,病害重;栽得過晚,蔥白形成期短,產量低,秧苗易徒長,定植後天氣炎熱不易緩苗。栽植時間過早,增產幅度不大,過晚則減產嚴重。一般從6月中旬開始移栽,7月初基本栽完。

2.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大蔥忌連作,應選擇2~3年內沒有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適宜與農作物輪作,可選用小麥、大麥、早馬鈴薯、春甘藍、越冬菜為前茬,地勢高,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田塊。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翻耕曬土。伏耕25~30釐米,犁而不耙,如時間允許,可多曬幾天,以消滅病原、雜草,提高土壤肥力。大蔥要求施足底肥,可每667米2施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磷肥100千克,二者能混合漚制最好,並可摻入尿素10千克,鉀肥10~20千克。施肥方法是:在耕地前普遍撒施基肥總量的1/3。根據品種特點按行距50~80釐米開溝,溝寬30~40釐米,溝深20~30釐米,翻出的土拍實作壟背,把餘下2/3的基肥施入溝內,深鋤溝底,使糞土混合,再在溝底靠溝壁一側開3~4釐米深水溝,等候栽蔥。

3.定植要求

定植時應嚴格選苗分級,起苗時要小心抖掉泥上,多帶鬚根,選苗時要把傷殘和病蟲害嚴重的不符合品種典型性狀的苗子淘汰掉。起苗後不要堆放過厚過久,任其日曬雨淋,造成發熱腐爛。要做到隨起苗隨分級隨移栽,採取流水作業,協調配套,使蔥苗移栽時保持較好的新鮮狀態。

為了方便田間管理,爭取高產,要隨起苗隨分級(根據選用品種典型性狀,按苗子的大小、高矮和粗細分成三級),一般株高80釐米,單株重100克,蔥白長30釐米,蔥白粗2釐米,綠葉6~7片為一級苗;株高65釐米,單侏重100克,蔥白長25釐米,蔥白粗1.5釐米,綠葉5~6片為二級苗;株高50釐米,單株重22克,蔥白長20釐米,蔥白粗1.0釐米,綠葉4~5片為三級苗。

選用一、二級壯苗是保證高產的前提。如採用小苗、弱苗等級外苗,即使移栽後加強肥水管理,也往往不如壯苗長得好。一、二級苗每667米2用量約1000千克,三級苗約500千克。

定植時應將同級別的苗栽植在一起,便於管理,在苗足情況下三級苗一般可不用。其次應該掌握好栽蔥技術。栽培一定要用新鮮苗,不用隔晌和隔天苗。因萎蔫苗容易生軟腐病等病害,造成缺苗斷壟。

4.適宜密度及栽植方法

群體密度是大蔥高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植密度應以品種類型、苗子大小、株行距和是否間套種小麥等情況而定。一般中短白型,不套種小麥的行距較窄,密度較大;中長白類型,要兼顧單株商品率、群體總產的經濟效益需要,每667米2株數一般在15000~20000株,以株距3.5~6釐米均可。若株距4.8~5釐米,每667米217000株較為合理。實踐證明,當單位面積密度在一定範圍內增加時,增產是顯著的;但再增加株數,總產將減少,單株重遞減,成本增高,效益減少。

其栽植法有幹栽法和水栽法兩種。

幹栽法:掘溝後把蔥秧按一定株距順次排列在溝壁的一面,注意將蔥葉平靠溝壁,若南北行向開溝,應將蔥擺在西側;若東西向開溝,應將蔥擺在南側,這樣可以減輕烈日暴曬,以利緩苗。蔥苗擺好後,用手淺培土,隨後再用鋤培土,培土深度一般6~10釐米,以不埋蔥心為宜。栽後用鋤推平拍實或踩實,栽後隨澆水一次,最好不隔晌,否則,會因土壤溫度較高,時間過長而造成燒苗。灌水後要及時中耕通氣,早促根系發育,儘快緩苗。如遇大雨要及時排水中耕。這種方法簡易省工,但蔥白收刨時,蔥白基部有個彎,這對雞腿蔥等品種雖無妨,但對長白型系列大蔥,則有損外觀,且不便打捆銷售。

水栽(插)法:把選好的蔥秧在壟背上每隔1米左右放1把,(20~30棵)。如果勞力充足,可從地塊中間開溝向兩邊趕,人少進度慢,只好從一邊走。溝中先澆水,等水滲下,每隔8~10米有1人蹲在壟背上,用剝了皮的楊樹枝或鐵條做成的插秧棒來插苗。棒長30~40釐米,粗2~3釐米,頂端有一V形叉,有的上端有一模撐。多用左手拿苗,右手拿插秧棒,用叉頂往蔥苗鬚根,乘溝底土壤溼軟,將蔥苗直插下去。插秧時還要求葉面與蔥溝平行,以利田間管理。不同等級的苗,要栽在不同地塊或分片定植,不可高矮並列、“老少同堂”,以便於管理。

栽植深度:高溫多雨的夏季,特別是炎熱的午間急降陣雨,或連日暴雨成災,是導致蔥根蔥白腐爛的主要原因,俗稱“漚根”。防止方法,除了要選用健壯苗,不用傷殘病蟲苗,適時早栽,基肥適當少施,立即排水,或澆一遍深井涼水以降低地溫外,更重要的是要適當淺栽。淺栽有利於根系透氣,緩苗好,早發早旺。所以,適宜的栽植深度是管狀葉的分叉處露出10釐米左右,並做到上齊下不齊,栽得直而整齊,單壟一線,蔥葉向一面垂,不要全伏在溝壁上。

綜上所述,大蔥栽植要求做到深、大、早、淺、密,即深掏溝,用大苗,抓早栽,播淺些,栽密些。這是大蔥高產的中心環節。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三)定植後田間管理技術

從蔥苗定植到冬前收穫,歷經130~150天,田間管理是決定大蔥高產與否的關鍵。大蔥定植後田間管理,應以保進蔥白的加長、加粗為主要目的。蔥白是由葉鞘發育而成,葉鞘的數目和長度,直接影響著大蔥的產量和品質,強壯的根系和繁茂的管狀葉是蔥白形成的基礎,所以,定植後大蔥的田間管理措施,主要是促根、壯棵和培土軟化蔥白等。

1.追肥、澆水

大蔥定植後,正值炎熱季節,氣溫較高,大蔥的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理機能減弱,生長緩慢。此期的管理重點是:一般不宜澆水,應加強中耕除草,疏鬆表土,蓄水保墒,以促進根系發育。為了使大蔥的根系發育更好,在澆緩苗水中耕後可在定植溝內鋪約5釐米厚的半腐熟麥糠,以增加土壤透性。據生產試驗,鋪麥糠後一般比露地的地溫降低2~4℃,有利於大蔥正常生長。另外,還能防止板結,降低土壤水分蒸發,減少澆水次數。夏季陣雨、暴雨盛行,對土壤有淋洗衝擊作用,會使培土淺的蔥苗根部裸露,如用麥糠覆蓋可以較好地加以保護,並能防止水滴的反濺,阻隔土壤中病原菌上染植株,利用自身特性,在空氣溼度大時發揮吸溼作用,降低植株下部的高溼環境,減少大蔥紫斑病、鏽病、菌核病等真菌類病害的發生危害,有效阻止蔥蛆成蟲產卵,從而減少蔥蛆危害。麥糠覆蓋還能使土壤水分適度,施入肥料分解快,而反硝化作用減弱,呈易吸收狀態,增加肥效,立秋後封溝培土埋入土層內,自身也能起到增肥作用。定植後如遇大雨,溝內積水過多,會導致爛根和死苗,要注意及時排水。

立秋後至10月中旬,天氣逐漸涼爽,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大蔥生長,是大蔥管理的重要階段。此時追肥、澆水、培土三項工作應相互配合。第一次追肥、澆水應從立秋(8月上旬)開始,每667米2追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千克,並適當配施尿素10~20千克,施後澆水,促進肥料分解。第二次追肥在處暑(8月下旬)進行,每667米2追尿素15~20千克、草木灰50千克、餅肥50千克或鉀肥5~10千克,採取溝施,澆水,平壟。此期遇雨要及時排水,以免漚根軟腐。第三次追肥,在白露(9月上旬)以後,此時雨季已過,空氣溼度小,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大蔥開始旺盛生長,進入鱗莖膨大盛期,是肥水管理的關鍵季節,每667米2可順溝隨水衝施人糞尿1000千克,並摻入尿素15千克、磷肥50千克、鉀肥5~10千克,淺培土。第四次追肥在秋分(9月下旬)後進行,每667米2追施尿素15~20千克,高培土澆水。此外,在白露前後,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溶液50千克,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有顯著增產效果。在白露至秋分期間,植株生長旺盛,需水量大,這時要掌握勤澆水的原則,保持土壤溼潤,以滿足蔥白生長的需要。霜降(10月下旬)後,天氣日漸冷涼,葉子生長緩慢,葉面蒸騰量減少,應逐漸減少灌水,收穫前1周停止澆水。

2.培土

培土是軟化葉鞘,增加蔥白長度的有效措施,鱗莖的伸長是葉鞘基部分生帶細胞的分生和葉鞘細胞伸長的結果,而葉鞘細胞分生和伸長,要求黑暗、溼潤的條件,並以營養物質的流入和貯存為基礎,因此,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同時。要求分期中耕培土。但是中耕培土必須在蔥白形成期進行,否則容易引起根和植株的腐爛,培土要根據苗齡大小逐漸加厚,在立秋、處暑、白露和秋分四個節氣結合追肥、澆水分別進行,每次培土厚度,均以培至最上葉片的心葉處為宜,切不可埋沒心葉,以免影響大蔥的生長。培土須注意在上午露水乾後,土壤涼爽時進行。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四)適時收穫貯藏

大蔥收穫期因品種特性和地區氣候條件而有早有晚,一般立冬前後(11月上旬)大蔥產品已經長足,外葉生長基本停止,葉色變黃綠,氣溫降至6~8℃。常是幾次嚴霜之後,在土壤封冬前15~20天為大蔥收穫適期,應立即收穫。收穫過早則大蔥不耐貯藏,蔥白不充實;如延期收刨,會因植株生長停滯,而導致“回頭”,降低產量。有的年份還會因氣溫劇降,土壤上凍,而影響收刨。短白型大蔥培土淺,收刨容易,長白型則蔥白長,培土深,可用長約45釐米,寬4~5釐米的窄條钁,貼近蔥棵一側,用力向下開溝深掏,钁尖掏到根莖以下,向上一扳,垂手取出大蔥。有經驗的蔥農一般一兩钁棵蔥,順序向前,下钁要準,用力要穩,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刨出來的大蔥先抖去蔥白上粘著的泥土,輕放,鋪成行。晾乾水分以後,每20~25千克,用稻草捆成把,運到事先打掃好的場院裡,儘可能貼南牆冷涼的地方,每3~5捆成一行,豎放,行向南北,行長不限,行間距1米左右,以利通風和檢查。如果堆放數量大,待銷時間長,應每隔幾天倒一次堆,散散熱量和水汽。氣溫越高越要倒堆,必要時還要解捆攤曬。如遇雨雪,應及早用草苫、葦蓆覆蓋,以免雨水滲入蔥中,造成發熱腐爛。如有條件或數量較少,可貯放於敞棚下或通風的大屋裡。大蔥的貯存,要掌握寧冷勿熱的原則。在自然條件下,露天貯存最好在1~3℃,可放到來年春季發芽,既不受熱也不受凍,可隨時出售。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三、青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青蔥是以管狀葉為主要產品的蔥類。對栽培季節要求不甚嚴格。除嚴冬酷暑外,均可隨時播種。根據不同播期與茬口安排,主要分小慈、伏蔥和羊角蔥。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一)小蔥

小蔥以鮮嫩幼苗為產品。因播期不同,分春蔥和白露(或秋分)蔥。

1.春蔥

播種期多在3月下旬,若採用地膜覆蓋可稍提前,播前應精選良種,搞好種子處理工作,並施足底肥,精細整地,出苗後以促進為主,使秧苗迅速生長。具體栽培技術,可參照大蔥育苗要求,一般在6月上旬陸續上市供應。

2.白露蔥

在華北地區秋播多在白露以後,一般稱為白露蔥。播種及管理方法基本與大蔥秋育苗相同。但作小蔥用的白露蔥播種較密,不必分行間苗,也不必蹲苗。翌春澆返青水後,要加強肥水管理,一促到底。此蔥生長迅速,品質鮮嫩,5月上旬後可陸續上市供應。也可將白露蔥幼苗採取畦栽撮蔥或栽溝蔥,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繼續迅速生長,待白露蔥供應結束後,根據市場情況隨時收穫供應。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二)伏蔥

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播種,採取平畦撒播,每667米2播種量4~5千克,施肥、播種等栽培技術參照半成株繁種技術,但不移栽,播後7~8天齊苗後澆一小水,而後適當控水,隨著氣溫轉涼追肥1~2次,幼苗越冬前秧苗較大,注意防寒保苗。翌春返青後加強管理,在有部分植株抽薹時,應立即收穫上市供應,以免葉身老化和花薹膨大,影響產量和品質。

大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均有栽培,大蔥栽培技術要點

(三)羊角蔥

羊角蔥具有辛辣味,有殺菌、預防風溼及防治心血管病等藥效,可生食、炒食和涼拌,又是菜餚常用調料,是早春上市最早的青蔥,對市場供應有著極重要的作用。

1.選用良種,適期播種,育好壯苗

選用良種是基礎,以苗期生長快、春季返青早的品種為宜。播前造墒,施足底肥並進行種子處理,在豫北地區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為宜,每667米2用種量為1.5~2.0千克。播種覆土後注意防草。出苗後及時管理,乾旱澆水,遇澇排水,並及時間苗、治蟲、防病、除草。當苗長至2~3片葉時結合澆水每667米2追施磷酸二銨10~15千克。

2.分級移栽,精細管理

8月上旬開始移栽,起苗後,首先剔除病苗、弱苗、殘苗和雜株(也可選用秋大蔥栽剩的三級苗),然後按大小把蔥分為一、二、三級。施足底肥,合理密植,由於羊角蔥生育時間長,故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米2施5000千克以上優質有機肥,並施磷酸二銨25千克。一般行距40~60釐米,株距為1.5~2釐米。緩苗後,結合中耕除草、澆水施肥逐步把蔥溝填平,於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分四次培土,每次培土以不埋住心葉為度。翌春3月上旬露芽灌水後及時培土,將枯葉片蓋嚴,使長出的新葉鮮嫩,粗壯。

3.增肥硼肥,防治病蟲害

硼能加速羊角蔥內碳水化合物的運輸,促進氮素代謝,增強光合作用,改善有機物質供應和分配,增強其抗病能力。一般在定植緩苗開始時和緩苗10天后,以及早春萌芽後10天,分別用0.5%~1%的硼砂或硼酸溶液噴灑葉面,可增產10%~18%。

4.適時收穫及時上市

在翌春3~5月,根據市場需求,隨時收刨鮮蔥。收刨前5天停水,收刨時,刨開培土的一側,露出蔥白後輕輕拔起,抖去泥土,每5~10千克捆成一捆上市,花薹老化前收完。羊角蔥生長期較長,生產中大多不專門育苗,可利用秋播越冬蔥秧(或當年春播)的弱苗留作生產羊角蔥的秧苗,在6月下旬前密植定植,一般行距30~50釐米,株距2~4釐米,每667米245000~57000株,秋季結合中耕培土適當追肥,冬季採取必要措施防凍,第二年早春返青後即可上市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