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地理區域和文化概念上,“中原”和“關中”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地理文化單元,有其各自所代表的中原文化三秦文化,本來沒什麼混淆的;然而近來頭條上卻興起了一股“河南不是中原”、“關中是中原腹地、關中才是中原”的錯誤說法,更有誇張的甚至鼓吹“關中從古至今在地理上一直屬於中原地區,在文化上一直是‘中原文化’的核心”等荒謬言論。也許大部分網友對此並不關心,但是這裡牽扯到“中原這一地理區域文化概念歷史文化爭奪上,那就不能不認真對待了。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今天,我們把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敘述清楚,省得以後爭論不休。

我們在討論“關中”“中原”的關係時,首先要明確什麼是關中,什麼是中原?“關中”和“中原”的定義是什麼?二者之間在地理文化概念上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我們後面會一一深入探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敘述一下什麼是關中。

“關中”的地理概念

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現關中地區位於

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位於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北方地區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關中,又稱

關中平原、關中盆地,是古代對陝西八百里秦川的泛稱,一般是指潼關以西,大散關以東,蕭關以南,武關以北,即以今天所說的渭河平原為主體。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渭河平原,又稱

關中平原、渭河盆地、關中盆地,歷史上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由斷層陷落地帶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和渭河谷地渭河丘陵一起構成渭河盆地,居晉陝盆地帶南部。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長約300餘公里,海拔約323~800米,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古代稱“關中”,亦有稱“秦中”之說,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那麼關中地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是“中原文化”嗎?答案是否定的關中地區的地域文化代表是“三秦文化”,而不是“中原文化”

陝西地域文化的代表:三秦文化

三秦文化陝西在歷史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區域性傳統文化。它同其他區域文化如齊魯文化、三晉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南文化、中原文化等一樣,也有自己的特點與價值。這些地域性傳統文化與某一朝代的全國性文化如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漢文化、唐文化、兩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都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部分。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所謂三秦是指,秦朝滅亡後,項羽三分過去的秦國之地,故稱三秦。到了近代,三秦泛指陝西所轄的關中、陝北、陝南地區。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分別是:

西周(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210年)、新(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4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等三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三秦地區,或稱關隴地區,其

區域內的民間文化生態具有很強的一致性,與外部周邊地區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與這一地區的自然經濟環境、人文背景及歷史上的行政區劃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在這樣一片廣袤的土地上產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並不是偶然的。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說完“關中”和“三秦文化

”,那我們再來說一下什麼是“中原”和“中原文化”。

什麼是中原?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帶;廣義上的“中原”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周邊的蘇皖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此為近代國人認知中的“中原”概念,其範圍與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中原經濟區範圍大致相合)。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在中華文明肇始時期,中原地區尤其是河洛一帶處於黃河中游和下游的交接之地,這裡因夏商周三代奠基,而被稱作“土中”、“地中”或“天下之中”;《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

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亦是華夏先民的世居之地。

中原地區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它的提出和最終被人們認可、接受,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中原”一詞由過去沒有特殊意義的“原野”之意,轉向了專指黃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區。大約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開始出現作為地理意義上的概念但是此時只是零星的出現。經過兩漢時期的發展,中原一詞則是原野和地理概念並存“中原”一詞開始較多指中原地區。到了六朝時期“中原”一詞已經成為一個特有的地理名詞,專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後世,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一詞的地理概念和範圍界定

中原”這一地理區域文化概念,在不同的詞典中解釋並不相同

中華書局影印1936年版的《辭海》釋“中原”一詞雲:“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這一解釋,乃是根據“中原一詞的歷史變遷

而來。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辭海上下全二冊,1936年版縮印

現代《漢語辭海》解釋“中原”如下:

1、平原;原野。《詩·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避)君三舍。2、地區名。即中土、中州,以別於邊疆地區而言。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先時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陽市)和(今山東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說法,其後華夏族活動範圍擴大,古豫州仍被視為九州之中,故稱此地為中原。《明實錄·永樂十四年》:“伏維北京,南俯中原。”廣義的中原或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或指整個黃河流域而言。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在南北分裂時期,常以此和江東等詞相對稱。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商務印書館2009年出版的《辭源(紀念版)》(全兩冊)“中原”詞條解釋:

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

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漢語大詞典》「中原」詞條:

1. 原野之中。 ●《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採之。」 ●鄭玄箋:「中原,原中也。」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肝腦塗中原,膏液潤野草。」 ●《三國志•魏志·郭嘉傳》:「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魯迅《無題》詩:「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2. 地區名。廣義指整個黃河流域,狹義指今河南一帶。 ●《國語•晉語三》:「恥大國之士於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雖微秦國,天下孰弗患?」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 ●《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李善注:「中原,謂洛陽也。」 ●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國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禮節的。」 3. 泛稱中國。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況今中原大局,列國通商,勢難拒絕,則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如下:

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山東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由上可知,“中原”這一地理文化概念,有狹義廣義之分。

狹義上的“中原”,即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帶廣義上的“中原”,指代比較模糊,有的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有的指河南及其附近之地;若“中原”範圍擴大,則指整個黃河流域,甚至泛稱中國

當然也有《現代漢語詞典》大致確定的描述,即:“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山東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

”這裡未包括傳統意義上屬於“中原”的蘇皖北部和其他地方。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那麼中原地理區域界定,又該怎樣界定呢?

據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分析,作為特定地域的中原

,歷史所指範圍並不一致,以古豫州為起點,以河洛地區為重心,其地理範圍不斷地擴大,遍及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當然也包括黃河故道的皖北和蘇北地區,同時依據中原地區歷代政區的變遷和文化的影響,大致可以將中原的四至界定為:西臨華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線,南至沔水——淮河一線,東至泰山——泗水一線,主要包括河南省的全部,河北邯鄲以南,湖北棗陽、襄樊、鄖縣以北,陝西華山以東(包括陝西洛南),山西臨汾以南(運城地區),山東菏澤、聊城以西,安徽亳州、宿州市,江蘇徐州市、宿遷市所轄地區。這種界定,當然是廣義上的“中原”界定。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然而,湖北棗陽、襄樊、鄖縣文化上更近於南方荊楚文化陝西洛南也屬於三秦文化的範疇,因此在劃分“中原”地理概念時,還要考慮其內在的聯繫和文化因素。我們今日所說的“中原”,主要是由三大區域組成的,一是河洛地區,這是中原文明的肇始地;二是黃淮平原,是中原的主幹;三是南陽盆地,為重要糧倉。此外,中原向西不超過華山以西,是因為那裡屬於秦文化;向東不越過泰山,因為那裡屬於齊魯文化和吳越文化;而南沿秦淮一線,是歷史上通常意義上的南北分界線;東南到皖北、蘇北,是因為北宋末年黃河改道以後,這些地區和豫東南、魯西南成為黃河下游,其經濟發展程度和民風民俗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以上即為近代國人認知中的“中原”概念,其範圍與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中原經濟區範圍大致相合。顯然,作為一個經濟區域,中原經濟區範圍的界定應該是廣義上的對“中原”的界定

因此,現代意義上“中原”地理區域概念的準確表述應該是:

狹義上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一帶;廣義上的“中原”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周邊的蘇皖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在對中原經濟區範圍的界定上,還有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單位所做的《中原經濟區範圍界定研究》,根據文化一致性原則、歷史傳承性原則、區域經濟聯繫緊密原則、專業化分工合理性原則、行政區劃的完整性原則,最終確定中原經濟區的範圍包括河

南省全省、河北省的邯鄲,山西的長治、晉城、運城,山東省的菏澤、聊城,安徽省的淮北、阜陽、宿州、亳州等地28.6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但最終,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中原經濟區範圍界定超越了河南專家們的界定,根據後來的發佈情況,中原經濟區的範圍以河南省為主體,共涵蓋5省30個地級市和2個縣。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這個規劃,超過了河南省相關專家的預期,包括河北的邢臺,山東泰安市的東平縣,安徽的蚌埠市、淮南市的鳳臺縣等地。”一位長期報道中原經濟區的記者評價說。

說完“中原”的地理概念範圍界定,我們再來說一下什麼是“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幹。中原文化以河南為核心,以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都邑和活動區域,多在河南、山東、山西三省之間,也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區域;敘述上古歷史,

堯舜之前以魯西、豫東為中心區域;堯舜禹到夏朝時期,則以晉南、豫西為中心。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三皇五帝都邑遷徙圖

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和對遠古各部族研究的進展,學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早期血脈來自於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族群,到秦漢之際則形成為一個整體;

上古中國歷史主要敘述華夏與東夷、苗蠻的關係,而三者交匯之地正是中原東南一帶——淮河中下游地區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包含著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堆積,其中

各時期文化疊壓、層次清晰,一脈相承。

考古文化類型興衰、演變上古歷史傳說相合,即:

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伏羲時代),中原地區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興起;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炎帝時代),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等則演變為不同的的仰韶文化地方類型,其中仰韶文化分為六大類型:關中的半坡類型、豫西晉南的廟底溝類型、豫中的大河村類型、豫南到湖北的下王崗類型、豫北到河北的後崗類型和內蒙古中南部的海生不浪類型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五千年前,仰韶文化走向衰落(神農氏世衰),興起於魯西、蘇皖一帶的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和南方的屈家嶺文化(苗蠻)逐漸走向興盛,並開始進入中原一帶;約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龍山文化的前身~廟底溝二期文化(黃帝部族)興起於豫西一帶,後向東發展與西進的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和北上的屈家嶺文化(苗蠻)發生碰撞,最早開啟中原龍山文化的到來,即為傳說中的涿鹿之戰(一說河北涿鹿)。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末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中國史書記載的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從夏朝建立開始 ,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先後有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此外還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古都。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的歷史文化意義:

中原不僅是一個區域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文化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原"一詞不斷被賦予不同的歷史文化意義,成為國家正統、先進文明和精神家園的象徵

中原勢居天下之中,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又是多個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因此佔據中原就成了國家正統的象徵,尤其是在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時,中原作為國家正統的象徵意義更加為人們所認同。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雖然有人主張以劉備為代表的蜀漢為正統,但人們真正認可的還是曹魏,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魏據有中原。東晉、南朝和南宋時期,漢人雖然迫於形勢在江南建立政權,但始終不免有偏安心理,其原因也是把中原作為國家正統的象徵。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是先進文明的象徵。中原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區。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中原文化在北宋之前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提起中原,人們不僅會想到它處於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更會想到它所代表的的文明和文化。戰國時期出現的“夷夏之辯”,以及後來鴻儒大賢對中原文化的推崇,都強化了人們對中原文化的認同。如唐朝大文豪韓愈在稱讚南嶽衡山的時候,仍不忘突出中原文化的影響:“衡山之神既靈,而郴之為州,又當中州清淑之氣,蜿蜒扶輿,磅礴而鬱積(《送廖道士序》)。”可見,中原作為先進文明的象徵,已經深深植根於人們的文化意識中。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是精神家園的象徵。中原一直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象徵,在國家分裂或南北分治的時候,這種精神家園的象徵意義就更為明顯。自三國時期開始,中國曾經出現過幾次南北分治的局面。每當這個時候,那些被迫南渡的中原人士身在異鄉,心繫中土,始終放不下那一份眷戀,把中原作為精神家園的寄託。《晉書》中看到“中原淪沒”、“中原亂離”、“中原覆沒”、“中原喪亂”、“中原大亂”“克復中原”等詞彙,都會想到南渡士人北望神州、感慨萬端、新亭對泣的場景。至於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更是寄託了對故國的眷戀與情思,以及對祖國統一的強烈渴望。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原有過曾經的輝煌,也有過沒落。

說完“中原”和“中原文化”,我們就可以討論關中是否屬於中原了。

關中是否屬於中原?

由上面的論述可知:

今日的“中原”和“關中”作為兩個相對獨立、且指代明確地理文化單元,各自有其所代表的中原文化三秦文化。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關中,又稱關中平原、關中盆地,是古代對陝西八百里秦川的泛稱,一般是指潼關以西,大散關以東,蕭關以南,武關以北,即以今天所說的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為主體。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三秦文化陝西在歷史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區域性傳統文化。它同其他區域文化如齊魯文化、三晉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南文化、中原文化等一樣,也有自己的特點與價值。這些地域性傳統文化與某一朝代的全國性文化如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漢文化、唐文化、兩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三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三秦之地)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分別是:西周(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210年)、新(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4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等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以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廣義上的“中原”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周邊的蘇皖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中原”所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以河南為核心,以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其所敘述的歷史是:從夏朝建立開始 , 中原地區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先後有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由上可知,中原及其所代表的“中原文化”與陝西關中地區所代表的“三秦文化”並不相同。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現在的“關中”並不屬於“中原”這一地理區域和文化範疇

擴展中的“中原”範圍

歷史上,“中原”一詞的地理區域範圍和文化概念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天也是如此;除了河南始終穩坐中原位置之外,其周邊各省多多少少都曾加入過。

近年來,也有一些書籍定義廣義上的“中原”

包括河南省大部,蘇皖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和山西的南部、陝西東部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其中,這裡包含“陝西東部”,是根據中原官話(或中原民系)對關中的影響明人《葬經翼》中“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的描述,來證明“關中是中原的一部分”的。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但是,我們要知道:

中原官話(包括中原民系、關中民系、蘭銀民系、新疆片區等)分佈人口近兩億主要分佈於河南大部、山東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甘肅東部、青海東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等九個省級區域,共390多個縣市;中原官話不僅對“關中”有影響,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同樣巨大。現代意義上“中原”這一地理區域和文化概念,參考的有中原民系範圍,但並非都是根據中原官話的分佈區域而定。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葬經翼》明人撰寫的一本堪輿學上的風水書原文不是隻有這一句略語,而且其所要表達的也不是“關中是中原的一部分”這個意思。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龍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

釋意:

古冀州包含山西風水上把山脈稱作龍脈。按照風水上來說,中原一帶的山脈,幾乎全部從關中開始發脈,而關中又位於黃河天塹的保護之中,有“處上游以制六合”的

地理優勢,所以關中這個地方的風水是“高居龍首,俯瞰中原”。《葬經翼》中:“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所表達的就是這個。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因此,由明人《葬經翼》中“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的描述,來說明“關中是中原的一部分”其實並不準確;今人亦有釋“中原”為“關中平原”的簡稱“中原”被叫“原”是因為在關中地區有大量的與“原”有關的地理稱謂,譬如“白鹿原”“咸陽原”“周原”等等謬論,這裡就不累贅了

當然,若廣義上的“中原”範圍擴大到整個黃河流域、甚至全國時,則“關中”屬於“中原”的範疇,下面是歷代“中原”地理區域和文化概念變化圖。

「原創」“中原”地理區域概念和範圍界定:關中屬於“中原”嗎?

《新版中原之溯源:細數歷史變遷,看“中原”如何長成》

《辭海》

《漢語辭海》

《辭源》

《漢語大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

《尚書·禹貢》

《葬經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