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王志文),丁元英父親病危,要拔掉父親的氧氣管,你認同嗎?

雲滴淚


《天道》中丁元英主張在父親病危時要拔掉父親的氧氣管,這樣的想法本身與中國傳統的孝道背道而馳,更不用說這樣做了,更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事情。

當然劇中的男主丁元英不這麼看了,丁元英是一個用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在他眼中的孝道是,父親在病危時,如果不拔掉氧氣管子,花錢不說,父親自己也難受。

與其讓父親難受又花冤枉錢,倒不如果斷地拔掉氧氣管子。這樣既成全了活著的人,也解脫了將死之人的痛苦。

其實,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要一分為二的進行解讀。其中有精華,也會有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部分。

就拿丁元英病危的父親來說,如果按照傳統的孝道,不論病人多麼痛苦的撐著,作為兒女都必須全力以赴進行救治。

實際上,這樣的道德綁架既讓將死的人痛苦,又讓活著的人承受不該有的經濟重負,到頭來,得病的人沒治好,活著的人因不該有的救治回到瞭解放前。

所有的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是因為傳統道德的約束而不會明言這樣的事實。


驢背詩思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在父親病危時說要拔掉氧氣管的行為,從上千年傳統孝道文化的角度,沒有人會認同,但是僅從電視劇中“丁元英”這個人物的刻畫角度來看,他沒有這種行為的話,他就不是丁元英。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劇中的矛盾點

劇中丁元英的父親因突發腦溢血倒在了茶館,住進醫院後身體右半部分已經失去了知覺,左手一直要去拔氧氣管,因為他曾說過如果有一天病倒了,不想自己痛苦還連累著家人。丁元英回來後會同哥哥和妹妹找到主治醫師詳細詢問了父親的病情,丁元英表示醫生不用考慮錢的問題,只需要考慮如何才能救人。醫生的結論是:能成功救治的希望很渺小,就算手術成功,也很有可能是植物人,也有病例是用呼吸機維持半年的生命。此時丁元英的第一個違背傳統的話出來了,他說到:那我怎樣做才能讓我父親死?而後兄妹三人在妹妹秋紅家裡又發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對話。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大哥的觀念是:即使將來父親成了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不能背上不孝的名聲讓別戳脊梁骨。母親的觀點是:那是你的父親,拔管子這種話怎麼能說?都說養兒防老,沒想到會落得這個下場。而丁元英的第二個違背傳統的話來了,他說到: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定是植物人,那就停止交費。這是代表著傳統文化的普通人和對傳統文化有著很深成見的高人所持的截然不同的觀點。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劇中丁元英的做法是否就是不孝

在丁元英的大哥要討論後續治療費用的問題時,丁元英說他不參與,理由是談費用就會談到責任,給自己的父親治病,盡心盡力本來就是標準,如果用責任來約束,本身就已經錯了。他也是這麼做的,他把他基金公司解散時拿的生活費90%都給了照顧兩位老人的妹妹,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在盡孝。同時他對醫生說的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也回應了他哥哥所說的費用問題。再者,回家後的丁元英徹夜給在醫院的父親陪床,他用的是行動來盡孝。他與他哥哥所代表的傳統觀念不同的是,他的哥哥考慮的不是父親的真實感受和願望,而是活著的人所謂的面子和心安理得;相反的,丁元英考慮的是怎樣做,是對父親真正的尊重,怎樣做才能最大程度的減輕父親的痛楚。這其中的矛盾點就是:兄妹和母親的觀點是孝順、養兒防老就是活著就行;而丁元英則在乎的是父親活著的尊嚴和心裡的真實願望。很顯然,這兩種觀點都沒有對與錯,只是所處的時代,人們更願意去接受哪種觀念,只能說丁元英的處世哲學,超前了一些。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我是一名熱愛影視作品的人,期待能夠與大家多多交流,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


你長髮的波瀾


這是一位高人,見到他的人都說他是個人物,佩服他。瞭解他的的人,才知道人是可以分層次的,不只是從財富上,還包含從學識上、從覺悟上。

他創立的私募基金有2億元以上規模,一年多時間,能在股市上捲走兩個多億的資金。他對音樂有很高的鑑賞力,發燒友對他欽佩得五體投地。他會辦公司,會資本運作,在短時間裡,讓小小的格律詩音響公司與音響第一品牌公司分庭抗禮,並取得勝利。

天道,按自然規律做事,實事求是,沒有那麼神妙。丁元英就是這樣一個按天道行事的人,卻總是得不到大多數人的理解,被當作另類。

丁元英的父親重症住院,他讓醫生用最好的藥,用最好的設備搶救父親,錢,不用別人操心。他對家人說,如果當醫生確認父親成為植物人,他就要拔掉父親的氧氣管,讓父親結束只有痛苦沒有尊嚴的生命。他的家人不理解他,認為他是不孝之子。

其實,丁元英是講究孝道的,否則又怎樣解釋他不惜金錢要醫生用最好的藥和設備搶救父親呢?他之所以要放棄對父親治療,是確認父親成為植物人,沒有了作為人的意義,還不如讓他順其自然地死去。

當他的弟媳問他:“如果我們盡力了,還差一萬元可以保住父親的生命,你會怎麼辦?”他說:“那就讓父親去死!”弟媳認為他無情、冷酷。我卻認為盡力了就好。難不成要砸鍋賣鐵或賣血去救父親?如果這樣不計代價去救父親,又拿什麼去做其他事情呢?

所以丁元英認為:盡孝,盡力就做就行了,不要求做到的程度,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

無慾無求的丁元英,為了愛情,為了苪小丹,答應創辦格律詩音響公司(幫助王廟村擺脫貧困),作為送給愛人的禮物。

他深知商場的殘酷,為了公司不至中途夭折。他讓自己信得過的歐陽雪控股,他與歐陽雪簽訂協議,風險由自己承擔,利潤歸對方。可以說,創立格律詩音響公司,丁元英沒有半點利益,只有風險,是典型的扶貧工程。

即使他一心一意做好事,可王廟村的三位小股東,理解不了他。他們請人家辦事,又不放心,想要丁元英入股。卻不想想,不是丁元英,誰會投資一百萬,誰會借錢給王廟村,誰會給他們三個墊資。遇到一點點危險,他們就要退股,不願承擔風險。這樣的井底之蛙,註定只是爬到井沿上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已,又會跌回井底去。

丁元英的愛人苪小丹在抓捕搶劫銀行的四名亡命之徒中英勇犧牲。一般人無法理解,苪小丹在追捕歹徒前給他打了電話,他為什麼不阻止苪小丹,他們認為丁元英冷漠,不愛苪小丹。實際上丁元英心痛得吐血。是人們不理解他們之間的愛情,不理解這兩個人的靈魂。苪小丹是一名警察,遇到危險她只會撲上去,絕不會逃避危險。她打電話給丁元英,是給他告別,不是徵詢意見。

丁元英雖然看起來冷漠無情,實際上他待人真誠、厚道。父親病了,他要醫生用最好的藥、最好的設備搶救父親。韓楚風的妻子急用錢,他把身上僅有的十六萬元全拿出來了。後來他窮到靠賣唱片維持生計也不願找朋友幫忙。他為了給愛人一個禮物,全心全意創辦扶貧公司,自己不落一點好處。這樣的人卻得不到社會認可,還被人罵,被人指責,真讓人嘆息。





檸檬可樂雞翅


《天道》是一部很深刻的電視劇,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電視劇和原著我都看過,非常震撼心靈。

劇中,講述了丁元英父親病危,丁元英接到妹妹的電話,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院,他表現得很平靜,馬上決定返回家中。在醫院裡,大哥,元英和妹妹秋紅,面對主治醫生,醫生給出得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植物人。

丁元英:醫生,我怎麼做才能讓我的父親死?醫生:中國沒有安樂死的立法,這裡是醫院,只有病人沒有死,只要病人的賬上還有錢,醫生就必須救人。

有一集,丁元英的父親突然住院,丁元英表示,自己可以承擔所有費用,但如果父親變成植物人,他就停止付錢,讓醫生拔管子,因為他不想讓父親痛苦的活著!

短短的幾分鐘劇情,不僅對傳統的養兒防老的功利觀念進行了批判,更有對傳統倫理道德中生育、母愛和孝道的思考,丁元英的話看似無情,卻並非無情,他也是想為了讓父親有尊嚴的走去.

但是,正如老子所說,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老子鼓勵人類社會按照自然規律行事,可是人類社會很複雜,還真沒有辦法放任自然,人類社會形成的諸如此類的道德綁架,在所難免.

父母親對我們的真情付出,真情自然是肯定的,沒有幾對父母養兒"就是"為了防老的,絕大多數的父愛母愛都足夠偉大,但是每個母親的心底深處都會有所謂的"養兒防老"的想法,這是社會文化屬性造成的,這和母愛的偉大並不衝突!

元英用"靠"字來詮釋了弱勢文化,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就是不靠自己,這是對傳統觀念的徹骨質疑。





宅男看影視


  • 《天道》這一局我看了差不多3遍了,而丁元英拔管子一事,就發生在丁元英回國的時候
  • 電視劇裡的時間大概在90年代末,那時候的互聯網普及程度不高,大多數中國人的思想還未開化,丁元英把事情看的透徹,看得明白
  • 在聽到父親病重的那一刻,他馬上收拾東西就回去了,可見他對父親感情還是有的,到了需要進行抉擇,痛苦的活著,還是尊嚴的死去,他毫不猶豫的選著了讓父親尊嚴的死去。家裡他不是老大,大哥為了自己的面子說:無論砸鍋賣鐵也要保住父親的這口氣。
  • 如果這種事發生在現在如果一個人在世界上無藥可救,只能痛苦的等死,在現在看來,丁元英一事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也不是做的不對,他只是想遵從父親心中之事,如若是我,也會這麼做

好劇呈現


不要輕易地去做道德綁架的事情,不要以善的名義行惡。個人以為,認不認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老人家的意願,看病人家屬的意願,看是否尊重客觀事實。

事情的起因

丁元英的父親因為腦溢血住院,丁到醫院瞭解了相關情況後,最初告訴醫生,“不必考慮錢的問題,只需考慮如何把病治好”,但是聽到醫生說到父親的實際情況“即使救活了,也會成為植物人”之後,他向醫生提出“怎樣才能讓父親死?”,後來在家裡討論如何分擔義務時,丁又拋出了“如果被確診為植物人,就拔管子”,從而引發了全家的唾罵和責問。

丁元英的理由

在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里,孝,一直是異常重要的元素之一。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養兒就是為了防老,所以,在老人臥病在床或病危之際,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救治。請注意,丁元英也是這樣認為的,只是他認為,如果“確診為植物人”了,那就拔管(醫生告訴他,中國沒有安樂死的立法)。其實,他並不缺錢,甚至長期維持父親成為植物人之後的費用都完全沒有問題。但

他的理由是“不能以父親的痛苦和尊嚴來換取別人所認為孝順的美名”。看到這裡,我們就需要冷靜下來思考了,到底是為了能得到一個孝順的虛名去做一個長期的不起實際作用的維持治療,還是直接拔管讓父親“有尊嚴無痛苦地離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案例

無獨有偶,小品演員閆學晶曾經就親手拔掉父親的管子,以至於招來了無數罵名,和自己長達數年的內疚,當然,她內疚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拔管子,而是不該把父母接到城裡來,沒能讓父親在農村安享晚年,反而到城裡後加重了病情。

個人的理解

在當今的醫院裡,幾乎每天都上演著生離死別,這是每一個家庭都逃離不了的問題。也許很多人也見過了太多因為救治費用而放棄治療的家屬,也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因家人的治療傾家蕩產,重返貧窮或者是一貧如洗。你說,這會是那個即將離世的病人的願望嗎?我想並不一定。即使是家裡經濟狀況優越,也有現在的醫保承擔部分費用,但病人的痛苦卻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人總有一死,在那個生不如死的狀態下,我想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會選擇有尊嚴地去死,而不是自己忍受痛苦的同時拖累家人。很可惜的是,中國目前沒有安樂死這一說法,大多數的病人在危亡之際,都是帶著極大的痛苦離開了人世。

雖然道理在此,但主張拔管子的人依然會一直受到道德倫理的審判,依然會被大部分人綁在道德倫理的恥辱架上,被後人辱罵,責難。在最後丁元英同妹妹一起去墓地時,她妹妹問道“假如家裡實在借不到錢了,而父親的病情只需要一萬塊錢就能救活,怎麼辦?”,丁元英不假思索地說道“那就死”。妹妹無語,只是說了一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可見,連親人都不能理解,何況普羅大眾。

本人給出的回答

最後,我們再回到本人給出的答案——看老人家的意願,看家人的意願。為什麼這麼說呢?個人以為分三種情況:

1,如果病床上的老人在還有意識的時候,他自己要求直接拔管,或者有條件地(成為植物人後)拔管,而且家屬也同意,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也無需去在意外人的指責。

2,如果病床上的老人要求直接或有條件地拔管,而家屬不同意,那就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繼續維持治療,直到家屬同意放棄或病人死亡。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旦病人治癒無望,又每天面臨病痛折磨,家裡經濟狀況跟不上了,又會嚴重影響正常工作或導致家庭返貧,我想大部分家屬會理性選擇放棄。

3,如果連病床上的老人都不同意拔管,個人認為,那還是要積極治療的,畢竟我們不能剝奪一個人生的希望,何況是至親,即便是經濟狀況不容許,也要盡力而為,做到哪裡是哪裡。

不過,好的是,丁元英運氣不錯,父親沒等到他拔管自己走了。用他妹妹的話來說就是“還是父親疼你”,不用他承擔罵名了。

延伸思考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往往忽略了病人的感受,我們往往只站在了自己和外人的立場上來處理這這件事情。國外有一部比較經典的電影《觸不可及》講到了這一點,它從病人的角度講述了一個道理——“不要以你以為的善意去做一些行惡的事情”,也許,更多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和尊嚴。建議大家去看看。


江城四叔


關於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要拔父親的氧氣管,我是認同的。

在我看來,人一生無非就是生老病死。雖然說現在的醫術非常高超了,但是這個死我們人為是不能左右的。就像農村人口中說的“氣數已盡、無力迴天”。

丁元英的這種做法同時也是考慮他父親的為人。因為他父親一輩子都活的很硬氣,不想到死了卻把一輩子的硬氣給磨完嘍。

再者來說,通過對丁元英的人物特點來看。他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從外國留學回國的人。一般情況下,這種受過高等教育的目染和外國文化的薰陶的人,不屑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為打心底裡牴觸中國的傳統,所以才會想出讓病微的父親死的想法。

當然,不可否認丁元英的做法是違背中國傳統美德的,所以在中國這個人情化社會里沒有人認同,包括他的哥哥和母親。

但是,我是認同丁元英的這種做法的,因為我反覆看了好幾遍天道 ,對裡面的處事態度有一點深入瞭解,認為他那種做事方法其實也是可以的。





年輕思想


非常認同《天道》中丁元英對於孝道的觀點和做法。

初看《天道》,引起關注的就是本劇男主丁元英關於孝道的見解,用“如雷灌耳”可能有點誇大,但也真讓人思忖良久。

首先,男主丁元英確是一個懂得孝順之人。


a、在物質上對老人的孝。

在《天道》中,丁元英回到國內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給四川來見他的妹妹丁秋紅五萬元錢和一輛車。五萬元錢是給父母的養老錢,一輛車是因為妹妹常年守在父母身邊,有車使用起來方便許多。當然也是當二哥的丁元英對妹妹多年辛苦的一種補償。

b、在精神上對老人的順。

當妹妹丁秋紅提出想重新裝修家裡的老茶館而遭到父親阻止時,丁元英立即表態站在父親的立場上:老茶館是父親一生的樂趣和希望,雖然掙不上多少錢,但老茶館是父親內心最熟悉、感覺最溫暖的地方,還是按著老爺子的意願去做,別裝修了。

人生最難捱的恐怕是臨終前的那一段時光,老者躺在病床上苟延殘喘,兒女們為治與不治爭得臉紅脖粗。爭執的背後,顧慮最多的是醫療費用的支出與分攤,孝與不孝的名聲,甚至說不出口的還有老人名下的財產……

看看丁元英的態度:“爸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爸的左手還有反應……不到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一刻,決不能放棄。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確定是植物人,那就停止交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

丁元英的關於父親病情的三個階段三種態度,表達的清楚而又冷靜。

其實大家都知道此時的丁父只是在“熬”時日,但誰都只願意表“孝心”,而不願當“惡人”。只有丁元英坦然面對,坦誠告之。

當父親下葬後,丁秋紅又問丁元英:當我們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塊錢就能救活爸了,哪你說咋個辦麼?

丁元英回答:那就讓他死。丁秋紅回了一句:二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你。

在母親、大哥和小妹的眼裡,丁無英是個“冷血”之人。其實,丁元英的做法並沒有過錯,錢也出了力也盡了,只是他的臨終理念與傳統觀念相悖,

別的兒女只是在心裡想想,而他卻敢於直面直說。

三是、和老母親關於“生兒育女防備老”的爭執。

在《天道》,丁元英和母親有一段對話:“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養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呢。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水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是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他就越覺得吃虧,心裡越苦”。

母親聽了非常生氣:“都說養兒防老,他(父親)就落了個這樣的下場,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那生兒育女還有什麼用!”短短几分鐘橋段,不僅對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進行了批判,更有對傳統倫理道德中生育、母愛和孝‘道的思考。

丁元英的話看似無情,但並非無情,他也是想讓父親有尊嚴地離去……

四、無論老人和兒女,都要順應時代,樹立“養兒防老”的新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如何養老也成了當今的熱門話題。現在的兒女對於父輩的孝道,基本有三種情況:

a,不僅無孝,還在“啃老”。

比如,用老人的養老費用買房買車,白吃白喝,讓老人無償帶孩子等等。

b,知道孝但不懂如何孝。

對老人給錢物給關照,但以自已標準和觀點為準則,而不顧及老人的感受和需要。

c,既知道孝,更懂得順。

以老人的喜好為標準,這類兒女懂得換位思考。在這點上,丁元英無疑要勝過大哥和妹妹。

五、個人對“養兒防老”的觀點看法


關於養老:老人只要自己生活還能自理,就學會多關心老伴,多善待自己;凡事講究力所能及,不要過分要求兒女。

關於臨終養老:

很欣賞丁元英的觀點和做法。做為人,雖然有求生的慾望,但也希望有尊嚴地活著。如果只有三天的時間,那就不要奢望再活三個月、再活三年。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躺下,牽動的是全家人的心,勞心、傷財,病人苦不堪言,只為了能多活幾天。

想想活著的親人,有工作要做,有兒女要養,不要為了一個臨終老人拖垮了全家人。如果真的只剩三天的時間,那就和家裡人團聚在一起,說說想說的話,共同聚聚餐,排除悲傷,只留溫馨。

關於傳統觀念:“養兒防老”的爭論,丁元英用“靠”字來詮釋了弱勢文化: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就是不靠自已,這是對傳統觀念的徹骨質疑。可以這樣理解,父母在孩子不能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弱勢文化的屬性為導向來撫育孩子,反過來又以弱勢文化的屬性要求防老。

雖然母愛談不上偉大,傳統觀念可以成立。但是,正如老子所言,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老子鼓勵人類社會按自然規律行事,可是人類社會很複雜,還真沒辦法放任自然。人類社會形成的諸如此類們道德綁架,在所難免。太超前的觀念被人接受,總有距離,需要時間。

天下絕大多數的父母對子女都是真情付出,而且並無多少父母養育兒女是真的為了“養老”。只是在父輩的內心深處可能都會留存一個“養兒防老”的想法,這是因為兒女是父母在世時唯有的最親的人,更有傳統文化在父母身上留存的痕跡。而這和父母之愛的偉大並不衝突!

我是文子心語,以上是我的回答。


文子心語


我讀了這部電視劇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文化屬性是這本小說貫通全書的主題,也是通過丁元英這個人物來表達文化屬性。引用主人公丁元英的話說,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丁元英是道的化身,尚自然,循規律。當他的父親臥病在床,滿身插滿管子的時候,他知道即使再怎麼努力,也不一定能挽救回來。於是他決定拔掉父親的氧氣管。這就是自然規律,所謂道法自然,這就是丁元英的道,也許也是作者心中的道!

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人,至少不能代表大多數的人,書中的主要配角們才代表了當今社會下的眾生百態,他們是弱勢文化的代表。世上本沒有救,世主自救者得救!

電視劇中王志文完美的演繹了丁元英的性格特點,知道丁元英的性格特點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王志文的做法了!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有喜歡影視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謝謝大家(*^o^*)



稀飯看電影


我是若宸,很榮幸回覆您的問題。

從世俗角度看丁元英這是大逆不道,從人性基本需求“尊重生命”來看,他並沒錯,反而是最大的孝。對於《天道》這部劇無處不在講人性,透過與現實中的普羅大眾相對比,形成了極度的反差,讓我們從多個視角更多維的去看人性,人性有很多面,無需要評判哪個是對的,也沒有對錯可言,按照自己認知範圍內“從善如流”去做選擇,就是最對的選擇。

既然說到《天道》說說我看完這部劇的心得,大家都在崇拜丁元英的高明,而我對女主芮小丹的生命狀態很有感覺,我覺得她才是真正的“道”,丁元英運用的是駕馭人性的“術”。天國的女兒是不執著財富的、天國的女兒是不執著情感的、天國的女兒是不執著生命的,難道人的一生不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嗎。放下財富不代表沒有財富,而是不執著它;放下情感不代表沒有情感,而是不執著它:放下生命不代表不珍惜生命,而是不執著生命:這個女人身上才是真正的道......

《天道》我看了一遍,每個人看到的視角都不盡相同,有務實的也有務虛的,虛實之間就是道術陰陽的關係,都很有價值,都值得去思考。

希望我的回覆能幫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