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慈安太后是被毒死的嗎?

王超行俠仗義


《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死因多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關於慈安太后是不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這個說法大多來源於野史。不過野史相對來說是不夠權威的,而且也野史一般是在民間,根本接觸不到慈安太后,所以說毒死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慈安的死和慈禧是脫不了關係的。

慈安太后是咸豐皇帝的皇后,生於1837年,母家顯赫。比慈禧太后小兩歲,咸豐活著的時候頗寵愛慈安,慈安太后從平嬪升到皇后,僅僅用了六個月。是歷史上生晉封速度最快的一皇后。在咸豐死後慈安和慈禧都成了太后,慈安是東太后,而慈禧是西太后。雖然慈禧靠著親生兒子當上了太后,可是歷來都是以正宮為尊,從慈安太后被封為東太后,母后皇太后的時候可以看出,雖然兩人都是太后,但是慈禧比慈安略低一點。

慈禧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慈安如果活著就是處處比慈禧高一頭。丈夫活著的時候,她倆一個是妻,一個是妾。好不容易丈夫死了,自己親生兒子當上了皇帝,自己也當上了太后,可是有慈安這個嫡母在,即使太后為高權重還是低慈安一頭。慈禧做夢都想把慈安除掉,慈禧不僅是一個有野心,而且是一個有耐心的女人。

第一步,慈禧獲得慈安的信任

據說在慈安生病期間,吃了太醫開的藥也不見效果,沒想到,幾天之後,她的病居然奇蹟般的痊癒了。病好後的慈安在頤和園散步,“恰巧”遇到左臂纏著紗布的慈禧。慈安這個時候肯定要上前去問問咋回事,而慈禧確實不在乎的說:“我看你病老是不好,心裡很難過,從左胳膊上劃下一塊肉,讓人煮湯滋養身子,以表誠意。”

此案聽了這話是頗為感動,感覺慈禧是真心對待她的。然後回到宮中,取出了咸豐皇帝臨終的秘旨燒了。

先不說慈禧太后割肉,這事到底是真假。其實從慈禧太后這個行為上就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心計,這件事情可以說是讓慈安對慈禧放下了防備。由此可見,慈禧之前為了獲取慈安的信任,所做的工作多麼充足。

第二步,慈禧聯合慈安奪權

慈禧既然獲得了慈安的信任,下一步肯定是要奪權了。咸豐帝死後,同治皇帝還小,咸豐死後,令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輔佐小皇帝。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和曾國藩擔憂的是,咸豐命令的輔政大臣,裡邊沒有咸豐的兄弟,而且一直裡邊還沒說慈安和慈禧登機後,兩人誰大。而且皇帝太小,以後可能國家將不穩。事實證明,曾國藩和胡林翼的擔憂沒錯,沒過多久,慈禧太后聯合慈安還有宮親王發動了政變,把八個輔政大臣趕的趕,殺的殺。從此開啟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開始。

第三步,想方設法除掉慈安

《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意思說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她的政治才華毫不遜色。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政治慾望,但最終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輪不到她來管。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歡政務,日常事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她樂得輕鬆自在。

1881年,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崩逝。慈安太后死的時候是光緒七年。而慈安和慈禧太後,這個時候已經垂簾聽政十幾年了。可以說,國家的權利掌握在了兩宮太后的手裡。慈安太后雖不管一些瑣事,但是遇到國家大事,還是慈安太后拿主意。從兩宮垂簾聽政之後,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多

  • 1869年,慈安下旨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
  • 1872年,為同治皇帝選後,兩宮太后的人選不同,最後還是選了慈安太后屬於的人選。

國家大事慈安說的算,後宮慈安當家。可以說,只要慈安太后活著,慈禧是處處受制。對於慈禧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來說,此案已經成了慈禧的眼中釘,除之而後快。

《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的腦血管疾病並非突發,之前就發過兩次的病,一次1863年,慈安發病有類肝厥,不能言語。這個是腦供血不足,中風的前兆,搶救及時平安無事。

另一次是1870年,腦供血不足,再次發作,萬幸的是,這次和上次一樣,搶救的及時,所以都沒留下後遺症。

在1881年慈安第三次發病駕崩去世。根據歷史上記載,慈安是死於心腦血管發病去世。而且慈安死後,慈禧也大大方方的讓朝中大臣瞻仰了辭安的遺容。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慈安太后不是死於毒殺。

總結:慈安死後,慈禧受益最大,國家大權牢牢地掌握在了慈禧的手裡。所以慈安的死成為了陰謀。

只要慈安太后活著的時候,慈禧就不能獨掌國家大權。所以慈安死了之後,慈禧的受益是最大的,從此垂簾聽政,變成了慈禧一人,國家大事也是慈禧說的算。從政治利益上來看慈安確實是有可能死於陰謀。

明面上慈禧不敢明目張膽的除掉慈安,慈安曾經發過兩次病,如果慈禧想對慈安下手,明面上沒辦法,不過可以從病情著手,慈禧針對慈安的病肯定是有所研究。這麼多年從飲食上著手,這樣慈安太后再次併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時候,直接一命嗚呼。明面上死於疾病,背地裡可能死於陰謀。


青史匯


慈安是病死的,這是勿用置疑的史實。

但很多人把慈安之死的原因歸結為是是慈禧毒死的,直接動機則是慈安害死了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安德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除掉慈安好方便慈禧大權緊握,畢竟權力不是分享品!


但細究起來,這兩條理由都站不住腳。

首先當初參與謀殺安德海的,執行者便是山東巡撫丁寶楨,幕後參與者還有恭王奕訢。丁寶楨日後反倒沒有降罪,相反還在殺安後的七年,成功晉級為四川總督。而恭王奕訢在殺安後的第三年,即1872年,幫慈禧張羅同治皇帝的婚禮。作為賞賜,繼續享有“世代罔替”的親王特權。

試問,若慈禧真有心為安德海報仇,為何不去對付最容易得手的丁寶楨,而去招惹職位最高的慈安!

二,殺掉慈安方便慈禧獨攬大權?

實際慈安只是一個“少思慮”的普通婦人,在與慈禧垂簾聽政的日子裡。大多由慈禧發言,慈安跟光緒一樣,坐在那裡沉默不語。“慈安共慈禧聽政,端拱受成而已,召對之時,大抵專由慈禧發言”(《凌霄一士隨筆》)對付這麼一個應聲蟲,用得著慈禧動手,去玷汙自己名聲!


那慈安是怎麼死的?

很簡單,慈安是自己病死的。且這病不是突然得的,而是由來已久的老毛病。早在1878年,慈安因為“溼熱”,而被太醫診治過。太醫建議,慈安應少喝酒。後過了兩年,慈安把持不住,繼續喝酒,且酒量大增。“復飲紹興酒數殤”,日後患有腹瀉,不能離開床褥。就這樣勉強撐了一年,直到1881病死。臨死當天還吃了一塊南瓜糕。


說白了:慈安的死怨不得別人,都怪她太貪吃,是“健啖”害死了她!


本草百曉生


晚清時期,有兩位對清朝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皇太后,一個是東太后慈安,一個就是西太后慈禧。

然而在1881年,一向健康的慈安在退朝之後突然暴斃,慈安的死也成了一個難解的謎題,那此事會不會像題主所問一般,慈安有可能是被毒死的呢?

一、

關於慈安被毒死,有一種說法說是被慈禧太后下毒毒死的。

據說咸豐帝在死之前留給了慈安一封密詔,密詔上的內容就是讓慈安在必要時刻毒死慈禧,但是不知怎的,慈安在慈禧的哄騙下燒燬了密詔,這樣一來慈安就沒有讓慈禧死的把柄了,於是便下毒毒死了慈安。

但是關於慈禧到底是不是死於毒,也還是不確定的。

至於說她死於毒,無非就是慈安的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在死之前也沒有什麼病狀,然後突然去世顯得有些奇怪,於是就有了被毒死之說,而下毒之人自然極大可能是慈禧了。

二、

而關於慈安駕崩,除了死去毒之外,還有好幾種說法。

一說是自殺而死。

自殺一說來自於《清俾類鈔》,書中記載了:孝欽(慈禧)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慈安)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恙,吞鼻菸壺自盡。

也就是說,慈安說不過慈禧,於是就吞鼻菸壺自殺了。

那除了自殺和毒死,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用錯藥而死。

這一說法來自《清朝野史大觀》,書中記載:或曰慈禧命太醫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亡。

從以上說法中不難發現,無論是自殺還是吃藥吃死,都離不開一個人,也就是慈禧。

那真的就是慈禧害死了慈安嗎?

其實也不好說,因為慈安有過舊疾,在舊疾復發之時曾發生過突然昏迷這種狀況。

總的來說吧,關於慈安的死因,有很多人假設過,也有很多人推翻過,就是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所以這事也就慢慢成了一個謎了。


千古君


前言

歷史上對於慈安的突然暴斃眾說紛紜,目前來說最主流的是“慈禧毒死說”和“正常病死說”這兩種說法。

據清史記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早晨,慈安依舊召見朝中大臣商議國事,未出現任何身體不適。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也只是偶感違和,然而到了晚間慈安卻突然暴斃身亡。於是朝野上下對慈安之死大為不解,種種猜測不脛而走。

正常病死說

《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慈安先後有過兩次病史。一次是在她二十六歲時,另一次是在三十三歲時。兩次都屬於中風先兆,但由於病症較輕,所以恢復的比較快。

這些症狀都說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這種疾病具有潛在的病發危險。而在光緒七年三月這次,由於當時慈禧生了一場大病,所以那段時間都是慈安一人獨理朝政。

一時間所有朝政都壓在她一個人身上,身心疲憊在所難免,再加上心理上的壓力,很可能引起血壓升高而導致中風或者腦淤血。所以,根據慈安之前的兩次病史來看,慈安“正常病死說”也是很有可能的。

慈禧毒死說

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慈禧至少有三個毒死慈安的動機。

動機一:東陵事件。1880年,慈禧和慈安一同去拜謁咸豐陵寢,但兩人因為禮節次序問題而發生爭吵。慈安提醒慈禧她才是咸豐的正宮皇后,而她慈禧是因為同治繼位,母憑子貴才升的皇太后。經過這件事,慈禧有可能一直對慈安懷恨在心。

動機二:親政事件。慈安雖不喜過問政事,但她畢竟和恭親王是一體的。慈禧想要獨攬大權就必須除掉恭親王,而除掉恭親王的前提就是慈安必須死。所以,這也成了慈禧毒死慈安的動機之一。

動機三:密詔事件。《樂齋漫筆·崇陵傳言錄》記載,咸豐臨終前曾留給慈安一份密詔,並叮囑慈安若慈禧肆意妄為,就用這密詔來制約她。

後來,慈安將此密詔之事告訴了慈禧,慈禧利用慈安的心軟使用計策感動慈安,最後此密詔被慈安燒燬。雖然密詔被慈安燒燬了,但慈禧心裡一直惶惶不安。她或許覺得慈安活著於她來說是個隱患,所以必須除掉。

以上三個動機都說明了一種情況,那就是慈禧是有理由除掉慈安的,因此“慈禧毒死說”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綜上所述,比較以上兩種觀點,各有各的可取之處。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推理分析,都難以否定其中任何一種。



爆款歷史


1881年4月8日,年僅四十五歲、比慈禧還小兩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清廷的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獨裁。對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在當時和以後都有各種各樣的猜測,矛頭直指慈禧。

慈安太后的死是不是被毒死的呢?是誰害的呢?小編認為,在當時那個宮內環境中,看似兩位太后一片和諧景象,實際早已水火不容,慈安太后的死肯定和慈禧脫不了干係。至於到現在都沒有辦法佐證是慈禧乾的,那太正常不過了,因為以慈禧的手段她怎麼可能給人留下任何把柄呢,可能知道內情的人不會比慈安太后多活一分鐘。

《清宮遺聞》中記載:

"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她的政治才華毫不遜色。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政治慾望,但最終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輪不到她來管。

慈安比較灑脫,不喜歡政務,日常事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她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在朝政大事上,還得是慈安說了算。因為雖然都是太后,但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徵詢慈安的意見,絕不敢擅自主張。

此外,慈安還有一個法寶,那就是咸豐帝在臨終時,交給了皇后慈安一顆名為“御賞”的印章。

原來,咸豐在位時,慈禧經常幫助他批閱湊章,對國事特別感興趣,咸豐意識到慈禧是一個權力慾望特別強的人,為了防止出現女後專政的局面,於是為了制約慈禧,咸豐留了一手。

咸豐死後,慈安曾把印章拿給慈禧看,以示警醒。印章的存在,使慈禧感到驚懼不安,辦事謹小慎微,不敢胡作非為。

就這樣,雖然慈禧野心勃勃,但是受與地位的差距和印章的約束,始終被慈安拿捏的死死的。

那麼,慈禧出於什麼原因希望慈安太后早點死掉呢?

慈安劇照

一,如果慈安死了,為自己在專權的道路上清掃掉了障礙

上文中也提到了,慈禧被慈安太后拿捏的死死的,朝中是兩人“垂簾聽政”,但實際上朝政都是由慈禧來處理,但是凡事也都要得到慈安的批准和同意,她無法施展自己的野心,慈禧已經控制不住對權力的慾望了。慈安一死,權力盡歸西宮,慈禧可以惟我獨尊、專執國政而無所忌憚,光緒帝還未成人,慈禧大權獨攬,就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二,如果慈安死了,為自己在朝中培育勢力掃清了障礙

鑑於誅殺安德海事件和為帝選後事件也能看出,慈禧現階段還勢單力薄。多年來,慈安和奕欣與慈禧之間均有矛盾,奕欣多以"嫡庶之分"為由,通過支持慈安壓制慈禧的囂張氣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欣,無形之中,奕欣和慈安形成一種聯合力量,來共同對付慈禧。奕欣也因慈安的保護,始終把持軍機處,慈安一死,形勢就會大變,她對奕欣也就不再顧忌了。

三,慈安本身是有疾病,但病不至死

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時:

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這種病症在中醫學疾病中屬於腦中風的範疇,《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

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時慈安二十六歲,"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共計二十四天,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應視為現代醫學的腦供血不足,屬於中風先兆,只不過病症較輕,恢復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那麼,為什麼前兩次都能治好,而這次就沒有治療及時呢?以小編看來,這其中肯定是慈禧做了指示,用藥不對症或者用藥不及時

,雖然慈安已年僅四十五歲,雖然一百多年前的醫學沒有那麼發達,但是身為皇太后的慈安自知有腦中風這方面的疾病,她平時又怎麼能不保養呢,太醫們怎麼能不知慈安太后生的什麼病呢?又怎麼能病情發展的如此之快,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死了呢?

綜上所述,雖然無法佐證慈安太后是被慈禧毒死的, 但是這不能說和慈禧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大家都還記得,光緒就是被她毒死的,這是她的殺手鐧。


品讀歷史者


慈安跟慈禧並稱東西太后,關於東太后慈安之死,有三種說法,一是生病而死,二是吞鼻菸壺自盡,三是被慈禧下毒給毒死的。目前清朝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生病而死,然而慈禧跟慈安兩宮太后關係交惡,也讓慈安之死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東太后慈安怎麼死的

  清朝正史之中交待慈安太后是染病而亡,然而慈安染病的過程卻充滿了重重的一點。慈安留下的遺詔中寫道,自己在1881年農曆三月初九染上微痾,微痾就是小病的意思,結果到了初十病情就突然加重。

  《清稗類鈔》中記載,慈安剛剛得病的時候,御醫給出的說法是小病不需要吃藥,誰曾想到緊接著慈安太后就歸天了。就連當時的軍機大臣左宗棠都大呼不可置信。

東太后慈安怎麼死的

  關於慈安之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也比較具有爭議。慈安與慈禧兩宮太后一同垂簾聽政,兩人關係貌合神離。慈安性格木訥,不像慈禧那樣有權欲。結果有一段時間慈安多幹預了一些朝政,結果就惹來了慈禧的不快。她言辭激烈的質問慈安,慈安說不過她,一氣之下,就吞鼻菸壺自盡了。




小哥哥說歷史


在清朝的歷史上,作為兩宮皇太后之一的東太后慈安是與西太后慈禧一樣舉足輕重的人物!😯

然而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無病的東太后慈安在12小時內竟突然發病及暴卒,實在出人意料。從此,慈安之死成為清宮的一件疑案

其實大家都非常好奇,當時慈禧有著非常大的實權,會不會是她設計毒死了慈安太后呢?😯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慈安太后的背景資料:

慈安太后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公認的忠厚老實,善良之人。二年(1852)二月被選秀入宮,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比文宗小六歲。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文宗駕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為,世稱慈安太后或,與西太后(西太后慈禧)並稱。

慈安是咸豐皇帝的正室皇后,而慈禧當時是咸豐皇帝的妃子,慈安與慈禧兩個人既是好友又是情敵。咸豐皇帝在世時,慈安直沒有兒子,而慈禧生有一子,也就是後來的皇帝。咸豐皇帝早已察覺到慈禧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女人,所以並不想將皇位傳給慈禧的兒子,可惜當時只有慈禧的兒子,沒有它法只能傳位同治皇帝。1861年8月,咸豐皇帝在熱河病死,年僅6歲的兒子繼位,

傳說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特別密授硃諭,囑咐慈安太后,如果慈禧恃子胡作非為,就讓慈安拿出密諭,按祖宗之法治罪於她。

但是咸豐死後,慈安曾把密諭拿給慈禧看,以示警醒。密諭的存在,使慈禧感到驚俱不安,辦事謹小慎微,不敢胡作非為。她對慈安言聽計從.關懷備至。時間長了,慈安看到慈禧安分守己,就對她放鬆了警惕。漸漸地慈禧取得了慈安太后的信任,之後不久,慈禧遊說讓慈安太后燒掉了這封密諭。。。😯

慈安的本意是善良的,本想讓她輔佐自己,萬萬沒想到慈禧太后漸漸獨攬大權,漸漸輕視自己。

慈安太后的死亡經過:

光緒六年慈安皇太后忽然病重,久治不愈,朝政也由慈禧一人打理,這樣的情況差不多持續了一年,到光緒七年三月,慈安皇太后猝然薨於鍾粹宮。😯

關於慈安皇太后的死因歸納起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官方說法,死於疾病。慈安的腦血管疾病並非突發,而是宿疾。《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慈安二十六歲,屬於中風先兆,只不過病症較輕,恢復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所以,官方給出的結論是:慈安太后的死是因為腦血管的舊疾。

另一種民間說法:慈禧太后設計毒死了慈安。據說慈安太后生病的時候,慈禧太后就命人送了一副毒藥,從而慈安太后就駕鶴西去了。針對於這樣一種說法呢,可以說後代的歷史學家們意見也不一定。

雖然慈安提攜慈禧,但是畢竟慈安皇太后為正室,慈禧是偏房,雖然慈禧也干預朝政,掌握實權,但是尊卑始終有別。而慈禧又是一個好勝之人,其間心生殺意也不是沒有可能。其實無論慈安太后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否是被下毒而死,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和慈禧太后都是脫不了干係的。

而且正史當中所記載的,慈安太后也是病死,並非為人所害。當然,這一切歷史真相我們都不得而知了,留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

好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討論,謝謝!


夏日瀾風解密頻道


很多人認為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因為當慈禧和慈安一起垂簾聽政,二慈禧不能容忍這樣的局面。並且當時慈安手中有咸豐帝臨死之前給她的一道秘旨,這道秘旨就是為了制衡慈禧的,而且慈禧非常忌諱此事,所以慈禧就採用了卑鄙的手段殺死了慈安。

慈安太后出生於官宦之家,背景顯赫,她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為人善良。公元1852被咸豐選入宮中,詔封貞嬪。同年,封晉貞貴妃,六月,擬為皇后;十月,封為皇后,當時她才十六歲,比文宗小六歲。公元1861年,咸豐駕崩,穆宗即位,慈安尊為皇太后。號孝貞顯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或者東太后,與慈禧太后總領後宮。

慈安是咸豐的正室皇后,而慈禧是咸豐的妃子,可以說慈安與慈禧是情敵。咸豐在位時,慈安沒有給其生下兒子,但是慈禧位咸豐生了一子,也就是同治皇帝。咸豐早就察覺慈禧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所以不想將皇位傳給慈禧的兒子,但是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慈禧為其所生,只能將皇位傳給同治皇帝。1861年,咸豐駕崩,年僅6歲的同治繼位,傳說咸豐在臨終前,密授慈安太后,如果慈禧恃子奪權,就用密諭治罪於她。

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慈安和慈禧輔佐愛新覺羅·載淳就是同治帝共同掌政。一個嫡母慈安,另一個是生母慈溪,兩個人在後宮形成了兩宮並尊的局面。慈安是孝貞顯皇太后,慈禧是聖母皇太后,後來這兩個人發動了辛酉政變,誅了顧命八大臣,奪取了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從當時獲利最大的人來看,慈禧的殺人動機最有嫌疑,很有可能慈安是非正常死亡。因為在咸豐駕崩之後,雖然慈安和慈禧都是太后,但慈安是東宮,慈禧是西宮,一字之差也代表了兩個政權,這也是封建王朝的等級制度,課件慈安的權利要比慈禧大很多。

無論慈安死於誰手,現在看來都不重要了,因為慈禧已經達到了大權獨攬的結局,最終一個人又繼續統治大清王朝幾十年,並將之帶到了墳墓之中。


公元前


根據流傳下來的當時的朝臣翁同龢記載的日記分析,慈安太后有過兩次發病史。第一次是在慈安太后26歲的時候,這次發病經歷了24天。第二次發病是在慈安太后33歲的時候。光緒初年,慈禧太后一度生病,原本兩宮垂簾由慈安一人打理國事。根據清宮存檔分析,慈安本身就有腦血管疾病。慈安太后去世當天,許多面見過她的大臣都看到她兩頰很紅,這說明過度勞累讓她血壓升高,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很可能誘發了腦出血導致離世。這種疾病不要說在100多年前,就是現在也非常危險。以慈安太后的身價地位來看,不可能有人敢毒害她。所以慈安太后不是被毒死的,而是突發疾病去世的。


環球淘趣


慈安太后死於光緒七年,這一年是公元1881年。很多人認為慈安之死是慈禧主使,在後來的影視劇中,也多有慈禧害死慈安的描寫。事實上慈安之死跟慈禧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是後人將屎盆子強行扣在慈禧頭上罷了。

左宗棠在慈安暴卒的事後,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昨日對時,上邊(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既去暴擊疾病,亦何至若是速耶?”

左宗棠這番話的意思是說,昨天他見到慈安還好好的,怎麼才一天就暴亡了呢?

因此,有人通過左宗棠這番話開始聯想是不是慈禧害死了慈安。民國初期的作品《棲霞閣野乘》將這一段加以誇大,把殺人兇手的罪名強加給慈禧,說慈安因為撞破慈禧與一個戲子的姦情而被慈禧狠心毒死。這種說法純屬文人杜撰,經不起推敲。

在翁同龢的筆記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他說慈安的身體一直不好,並且伴有失眠,暈眩等症狀。在殯天當日上午突然栽倒,中午開始神志不清,不能言語,而且口鼻歪斜,口水頻流。

御醫診斷為風癇,晌午過後開始出現遺尿。至晚八點前後,崩逝。

事實上,這是嚴重腦中風的表現,加之她身體本來虛弱,因此去世很正常。

在清宮檔案中,專家找到在此之前慈安犯病的記載,最早的一次記載,是慈安26 歲的時候,曾犯過跟死前一樣的症狀。好在那時年輕,經過救治轉危為安。後來又有幾次同樣症狀,也都在御醫的診治下康復。

通過這些記載,不難發現慈安有這個疾病很久了,只不過前幾次都僥倖逃過了鬼門關罷了。慈安死後,葬禮由慈禧負責,辦理的風風火火。

野史傳聞慈禧特意給慈安準備了一口薄皮小棺材以此羞辱她的事情純屬謠傳,事實上慈禧為慈安準備的是皇后金棺,這點已經得到證實。

慈禧事實上是被後人妖魔化了,歷史也很多時候被野史篡改,所有要認真讀史,不可全信野史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