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北閣佛燈位於潮州城北,背依金山,面臨韓江。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以樓閣之前的佛燈遠照四方而得名,為潮州八景之一。這裡地理位置獨特,古城牆在此攬繞金山,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曲徑幽深,東臨急轉直下的韓江流水,高覽低俯均是別緻的景色,堪稱嶺南一絕。凳臨北閣,北堤上“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詞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北閣佛燈指從前懸掛在閣前桅杆上之燈,昔日夜間燈光遠照,江面從韓江上游十五里處的鹿湖,下游亙到江東急水三元培,陸路東從饒平樟溪的南武棟,南到潮安的浮洋鎮,均可望見燈光,成為江上夜航的標誌。該段韓水急轉折變,來往船隻,看到航燈,聚精會神,悟知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須加小心,雖處危臨險,卻安然無恙,行船的人便歸功於桅燈的明指暗示。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燈照亮了龍床頭,醒後認定是潮州的北閣的桅燈,從此北閣的桅燈從航燈到神明燈,最後晉升為佛燈。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北閣景區,闢建於宋,形成於明,歷代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原來的樓閣與佛燈都蕩然無存。1985年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亭臺樓閣高低錯落,進門是回瀾亭,圓攢尖式亭體,黃琉璃瓦,經過回瀾亭,沿石級而上是韓江樓,樓背依城廓,東臨韓江,樓高二層,面闊三間,屋面裝點黃瓦片,紅柱丹牆,樓中重塑關羽、關平、周倉塑像;沿以鐵索作護欄的石級而上至玄天閣,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斗拱抬梁式木結構,重簷翹角,紅牆黃瓦,閣內重塑玄天上帝的立像一尊。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閣北側聳立著佛燈一座,依附城廓小徑轉角處是疊翠亭。近山巔處,還有一口飽含歷史滄桑、被稱為“廣東第一井” 的金山古井,是1989年修建北閣過程中發掘出來的。這口古井還隱含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清順治九年明東閣大學士兼禮、兵部尚書潮人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反清復明。為了抵抗清兵進攻,郝尚久在金山頂上築堅固堡壘,積粟儲械,金山古井也是當時鑿成的,“井深百餘丈,可飲萬人”,後因內姆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九與其子郝堯措手不及,眼看著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牆,重簷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咢生為玄天閣題匾並重書對聯:“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築,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忠貞亙萬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於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闢建迥瀾亭,亭刻對聯為:“折地河聲奔足底,脫天峰影落城頭。”

「嶺海名邦,海濱鄒魯」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潮汕人- 潮汕膠已人個平臺,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彙集潮汕文化、民情曝光、潮汕熱點、歷史追溯,潮汕風情、玩樂分享、習俗揭秘、潮商故事,生活中的好幫手。

------------------------------------------------

無論你個在內還是在外的潮汕人,都推薦你添加潮汕人的公眾號:

csr540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貼即可關注,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潮汕資訊,膠地人,猛猛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