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地狂魔,小納爾遜”——皇家海軍“羅伯茨”級淺水重炮艦


羅伯茨級淺水重炮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建造的。本級艦共2艘,羅伯茨號(HMS Roberts F40)、阿貝克隆比號(HMS Abercrombie F109)。

一戰時期,在海務大臣約翰·費舍爾勳爵的倡導下,皇家海軍先後裝備了阿貝克隆比級、克萊夫勳爵級、內伊元帥級、M15級和黑暗界級共四級淺水重炮艦。一戰後這些艦隻雖然大部分退役,然而他們強大的對陸火力支援能力為皇家海軍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戰伊始,曾經在一戰當中擔任海務大臣的溫斯頓·邱吉爾重新就任該項職務,為了提升皇家海軍的對陸火力支援能力,他在1939年度英國戰時造艦計劃中添加了一艘新型的淺水重炮艦,艦名為羅伯茨號。隨著戰事的發展,又在1941年5月以該艦為藍本追加建造了第二艘阿貝克隆比號。


羅伯茨級的首艦羅伯茨號的設計藍本來自於他的前輩黑暗界級,但是由於使用了更新型的3缸鍋爐和渦輪機,他的動力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以往的英制淺水重炮艦不同的是,羅伯茨號有著更大的甲板上部結構。

緊鄰著15英寸火炮就是他的艦橋,在艦橋上安裝了堅固的三腳桅。再往後依次是他的煙囪和和主桅杆。同樣很有特點的是該級艦的船體水線附近鼓起一個巨大的防魚雷隔艙,該隔艙約佔船長的3/5。該隔艙對提高行駛當中的穩定性、減小吃水深度和提高水下防護力都有重要意義。

該級艦的第二艘阿貝克隆比號雖然最初的設計是對羅伯茨號的設計作徹底的改進,但是由於這樣會造成艦體過於寬大和建造時間大幅度拖後,所以改進被限制在最小的幅度。

這些改進包括更大的居住空間、更多的炮彈儲備、輪機艙甲板增厚一英寸、增加發電能力、通過提高高炮配置位置改善了射界和增強4英寸高炮與2磅炮的火控能力。總的來說阿貝克隆比號與羅伯茨號大同小異,屬於同一級艦。

由於該級艦與以往的淺水重炮艦結構上存在差異,所以在該級艦建成以後很多人甚至把它們看成是縮小了的納爾遜級戰列艦,而非黑暗界級的改進。

1號艦羅伯茨號開始1940年4月30日在約翰·布朗造船廠動工,1941年2月1日下水,10月27日服役。其裝備的15英寸(381毫米)雙聯裝主炮來自於蘇爾特元帥號(HMS Marshal Soult)。

這2門炮最初是為復仇級戰列艦訂購的,但由於其7、8號艦被更改為戰列巡洋艦,減少了一座主炮塔,因此被裝備到了淺水重炮艦蘇爾特海軍元帥號上。1940年3月,蘇爾特元帥號的主炮被拆卸,移交給新造淺水重炮艦羅伯茨號。

2號艦阿貝克隆比號1941年4月26日於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鋪設龍骨,1942年3月31日下水,1943年5月5日服役。其裝備的2門15英寸(381毫米)主炮原為“勇敢”級巡洋艦“暴怒”號準備。

但因暴怒號更改設計成為備用炮。

在羅伯茨級建造伊始,該艦的設計者就考慮到要應對來自於空中日益增加的威脅。羅伯茨級擁有堅固的垂直防禦能力和強大的對空火力。其甲板裝甲厚度為102毫米。

羅伯茨級水下防護也相當了得,其防護可以保證其被一枚魚雷擊後不會喪失全部航行能力。相比之下其船側127-152毫米的裝甲也遠大於皇家海軍一般的重型巡洋艦。

羅伯茨級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它完善的雷達系統。在羅伯茨號建成時艦上裝備了281型對空搜索雷達、282型對空火控雷達和285型對空火控雷達。281型對空搜索雷達於1940年12月1日投入使用,廣泛裝備於皇家海軍二戰中的大型艦隻。

該雷達輸出功率350千瓦,頻段為甚高頻,中心波長3.5米,頻率為85.654兆赫,有效距離為0.93英里到120英里。282型對空火控雷達主要與8聯裝40毫米2磅砰砰炮搭配使用,在該雷達的引導下2磅炮可以做到自動射擊,這在二戰當中算得上比較先進的。

282型雷達波長500毫米,輸出功率25千瓦,中心頻率為599.584兆赫。285型對空火控雷達主要為4英寸高平兩用炮提供火力引導服務。該雷達電磁場與功率參數與282型雷達相同,僅作用距離由282型雷達的3.5英里增大到8.5英里。

由於羅伯茨號最早考慮主要執行對陸和對空作戰,所以當該艦投入使用時並沒有裝備對海搜索雷達。在1943年進行的改裝裡這一缺陷得到了彌補,該艦原來裝備的281型對空搜索雷達被279型對空搜索/對海火控雷達取代,並加裝了272型對海搜索雷達。

279型對空搜索/對海火控雷達屬於甚高頻雷達,工作波長為7.5米,工作頻率為39.972兆赫,輸出功率為70千瓦,作用距離100英里。該雷達即可作為對空搜索雷達也可作為對海火控雷達,這增加了其使用效能。

272型對海搜索雷達主要裝備於皇家海軍的驅逐艦和巡洋艦,該雷達屬於短波雷達,工作波長100毫米,中心頻率2.997千兆赫。輸出功率90千瓦,作用距離25英里。

阿貝克隆比號完工時的艦載雷達按照羅伯茨號1943年改裝後的配置加裝。總而言之,羅伯茨級的雷達系統在當時的水面艦只中可算上乘,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對空/對海的搜索/火控體系,對艦上火力的發揮起到了倍增器的作用。

羅伯茨級建成後通常執行對陸火力支援任務和充任海上防空炮臺。兩艦完成伊始就被派往地中海,先後參加了火炬登陸、西西里島登陸和進攻意大利本土。在登陸薩勒諾的“雪崩”行動行動中羅伯茨號先後發射了近200枚大口徑炮彈,對聯軍固守灘頭陣地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羅伯茨號在結束“雪崩”行動後返回本土,準備參加隨後代號“霸王”的諾曼底登陸行動。在1944年6月6日進行的“霸王”行動中,它主要用作為英軍登陸的“劍灘”提供火力支援,對德軍位於“劍灘”東側的Houlgate炮兵陣地施與了毀滅性打擊。

由於火炮使用過於頻繁,在當日晚其主炮左側炮發生炸膛事故。在進行緊急維修後,羅伯茨號又重回戰場,直到14日才回到樸次茅斯換裝了主炮,21日該艦又趕往戰場,此後又參加了盟軍對卡昂的進攻。

整個“霸王”行動期間,羅伯茨號一共向德軍陣地發射了692枚大口徑炮彈,有力地支援了盟軍的行動。諾曼底登陸以後,羅伯茨號還為在低地國家行動的盟軍提供過火力支援,1944年11月1日,羅伯茨號參與了對荷蘭瓦爾赫倫島的進攻,並炮轟了德軍位於Westkapelle以北的炮兵陣地。

阿貝克隆比號卻時運不佳,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被意軍佈下的水雷擊傷,不得不先後在巴勒莫和比塞大進行了搶修,後進入盟軍佔領的塔蘭託港進行徹底維修,直到1944年8月維修工作才最後結束。

阿貝克隆比號在結束脩理後又在馬耳他附近又被水雷擊傷,不得不再次進塢維修。在歐洲戰事結束後,羅伯茨號與阿貝克隆比號原定前往太平洋參加對日作戰,但是在他們趕到之前戰爭就已結束。

兩艦在戰爭結束後的命運各有不同。羅伯茨號在戰後曾經擔任過火炮訓練艦,在1956年到1963年間擔任港口炮臺使用。此時隨著皇家海軍諸多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退役,該艦成為皇家海軍中大口徑火炮搭載艦中碩果僅存的一艘。但是在1965年6月,該艦最後還是被出售解體。而它的姊妹艦阿貝克隆比號在先後擔任火炮訓練艦和倉庫船之後於1954年12月出售解體。


標準排水量7850噸,滿載排水量8100噸;艦長113.8米,全寬27.36米,吃水3.4米;2臺3缸燃油鍋爐,1臺帕森斯蒸汽輪機,雙軸;最高航速12.5節;編制350人。

1座雙聯裝MKⅠ型381毫米/42主炮;4座雙聯裝MK_V 102毫米/45高平兩用炮;2座4聯裝和1座8聯裝40毫米“砰砰炮”;4座單聯裝和6座雙聯裝厄利孔20毫米高炮;1945年當這兩艘淺水重炮艦被派往遠東之前還經歷了另一次改裝,兩艦各加裝了8座單聯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座雙聯裝厄利孔高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