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隨著2020年春節腳步的臨近,各地年味漸濃,各種各樣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成為春節的一個喜慶的符號。而你知道這些燈籠都來自哪裡嗎?時下,在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的屯頭村,每家每戶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各式各樣的燈籠擺放在一起等待發貨,儼然成了“紅燈籠的海洋”。全國80%-90%的燈籠都來自這個村子。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屯頭村,被稱為“中國宮燈第一村”,其歷史可追溯至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據當地人口口相傳,當年乾隆下江南,專意趕在正月十五鬧花燈這天到屯頭看燈會,見其工藝精湛,不禁龍顏大悅,命人精選數盞帶回宮廷懸掛。自此,屯頭的燈籠年年進貢,同時也有了“宮燈”的美譽。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屯頭村的村民全年都在製作燈籠,春夏秋三季是製作燈籠的主要季節,而從每年9月開始,全村就迎來了宮燈的銷售旺季。臨近春節時,村裡向外運送宮燈的車輛更是接連不斷。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屯頭村65歲的白軍平,製作宮燈已經40多年了。與別人不同的是,白軍平主要製作直徑2米—10米規格不等的大型手工宮燈。每年進入臘月,就變的更加忙碌起來了,全家人齊上陣加班加點製作。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白軍平介紹,這種直徑達2.5米的宮燈通常能賣到600多元一個,其中鋼材等成本就要300元,兩天才能完成一個。從純手工製作到如今的半機械話生產,白軍平家幾代人見證了宮燈技術的提升和產品的升級。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在屯頭村,95%的家庭都從事宮燈製作的生意,因此,全村村民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進入屯頭村一家宮燈製作的廠房內,紅彤彤的燈籠瞬間映入眼簾,令人目不暇接,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製作宮燈。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屯頭村的宮燈製作為流水線生產。從準備燈座、鋼絲等配件,到縫製燈籠布面,再到加工裝飾,經過一系列的製作過程,一個象徵美好的大紅燈籠就完成了。圖為一名工人正在做宮燈支架。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宮燈支架製作完成後,交由下一環節的工人為支架套上印有圖案、文字的大紅色絨布。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然後,再由下一環節工人為撐起來的宮燈貼上金黃色的絲線裝飾。據藁城宮燈行業協會會長白會平介紹,隨著訂單的增加,現在每戶每天能製作出8000多個燈籠。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琳琅滿目的宮燈擺滿了整個倉庫。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在屯頭村的“燈籠一條街”上,到處能看到宮燈生產、加工、銷售的每個環節。圖為一輛大貨車正在卸掉專門裝宮燈的紙箱。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在一家宮燈製作的作坊前,擺放著數十件等待裝車發往外地的宮燈。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藁城宮燈行業協會會長白會平稱,目前形成了以屯頭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十幾個村的宮燈產業基地,從業人員達到7萬餘人,生產的宮燈有18個系列200多個品種,年產量高達8300萬對,年產值近11億元,產品遠銷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

河北這個村每年向全球“輸出”年味:95%家庭做燈籠

宮燈,已經成為了屯頭村的一個響噹噹的名片,而就是這樣一個華北平原上小村莊,每年都在向世界持續不斷地“輸出”著濃濃的年味和深厚的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