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1980年6月底就在學校宣佈散學(五年級畢業)的上午,我與孫健、陳滾泉、“佛祖”、“馬騮”等從學校返家,順便走入我們上、放學必經的紅旗路書店門市部,看到兩本青色邊框,封面繪畫著一個婦人抱著嬰兒坐在一隻大水缸漂浮水中,和一名留有兩撇八字鬍子(須)騎馬掄雙鐧的武將的書,上寫著《岳飛出世》、《牛頭山》。“岳飛”一名字,在《臭秦檜》一書,已知是古代民族英雄、將領。“牛頭山”則不知何物?但看到是武將廝殺場面,料想不會差到哪裡。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連同另外一本繪畫著一古代人騎著馬手執禮節(儀)的人美王弘力《張騫》,一齊購買。接到書翻看,才知《岳飛出世》、《牛頭山》是同屬《說岳》的套書,且有十五集之多。這兩本《說岳》,開始了我購買大型套書的歷程。

  《岳飛出世》、《牛頭山》為《嶽傳》第一、第八集,扉頁為出(再)版說明,接著是上集、本集內容概要,和人物繡像,書末尾有下集簡述,這些都令我耳目一新,兼之和我看慣的七十年代繪畫技法完全不同,即使與《桃園結義》、《鳳儀亭》比較,又另一番味道。尤其是故事內容,深深吸引我。岳飛出生貧寒,少兒奮發,周倜授藝,勇奪鄉(縣)試頭魁。牛頭山上,岳飛率軍反擊,牛皋與三英雄結義,掌旗的“三軍司令”高寵挑滑車、為國捐軀。故事一如波濤洶湧般迸發,一浪蓋過一浪。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人美《嶽傳》,在湛江市銷售的第一次第一本書是《岳飛出世》、《牛頭山》(兩本一齊的),同時還有人美王弘力《張騫》。我清楚記得,那天是1980年的7月某日上午即我在市一小五年級開完畢業散學禮,和住在紅旗北一路尾的孫健(他嘴角下有顆痣、放暑假期間全家搬到市四中對面居住了,他母親在紅旗路菜市場工作的,家中三兄弟,他排第二,弟弟也是在市一小讀書)、漢口路的陳滾泉、“馬騮”(很遺憾,只記得花名而忘記真名了,和我同桌)、“佛祖”(不好意思,時間久了忘了真名字,和我挺好的,住在漢口路面朝海邊〈斜對面是公廁〉的房管局宿舍)三個同學走入上、放學必經的新華書店紅旗路門市部,看到有上述三本新書,連翻也未翻,即買下來。買下來,才知《岳飛出世》、《牛頭山》是套書。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自從有了《岳飛出世》、《牛頭山》兩本《岳飛》的書,我每天翻看,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想知道全套書的故事,恨不得能立即買(攢)齊全套書。於是乎,日牽夜掛,一有空就往書店跑。 可惜,放暑假期間,本應在第十中學讀初中的我隨父母由霞山搬到十幾公里外的赤坎居住,轉學到第五中學了。現在想來,假如當年我仍住在霞山外婆家,那我手中這兩本《說岳》和我的人生道路,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赤坎新華書店位於九二一路和新華路交叉點,對面是紅旗電影院,比霞山紅旗路書店門市部地方還狹小,只是一間十多平方米的房屋(當時正在拆建,後又搬過馬路對面市二小一間臨街房子),離我家住處有三公里遠,出去一次挺不容易的。6月的一個晚上,我在此買到中影社出版的《吉鴻昌》、《海之戀》、《鐵弓緣》、《九品芝麻官》及滬美《漁牌》等書。 7月中下旬的某個週日上午,我隨父親上街,趁著父親理髮的時間,去書店。經中山一路人民電影院前,恰遇幾個待業青年組成的流動書攤服務隊,兩張長板凳當櫃檯,一個女營業員開始從紙箱中搬出各種連環畫擺放長板凳上。包括我在內僅有幾個小孩圍觀。一本黃紅色邊框,繪畫著迎風獵獵、繡著“嶽”字的大旗下,一員武將騎著高頭大馬,手提瀝泉槍,威風凜凜,背後一群士兵精神抖擻,彎弓厲槍,吸引著我。“大戰愛華山”,我脫口而出。 而由於我的一句“大戰愛華山”,聞迅而來的人傾刻就重重包圍著書攤。還好,我站在最近的一個,付款、取書、擠出包圍圈,幾乎是一氣呵成,免於排隊擠壓擁迫之苦。回頭看,整個場面人山人海,擁擠不堪。與後來我在霞山延安路書店購買《三國》時經歷的那種混亂、擠迫情況如出一轍。不同是,這一次我是全場第一個買到書的人,而後來霞山購《三國》那次則近乎最末一個,並且飽受擠迫之苦(那是後話了)。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小人書的那些事兒:我的《嶽傳》故事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