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魯肅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人物,也是一個爭議性很強的人物。他策劃出了“借荊州”一事,與劉備聯盟,扶持劉備起來對抗曹操,為江東分擔壓力;然而劉備成長起來之後,反而成為江東的大敵。為此孫權和劉備發生多次摩擦,最後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戰役——“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才把荊州重新拿回來,徹底解決“借荊州”之後的後患。為此有人認為“借荊州”是目光長遠的大手筆;也有人認為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下面小編就“借荊州”戰略說一下自己的一些淺見。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魯肅在戰略上的轉變

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合適的戰略。魯肅原先的戰略並不是“借荊州”,而是所謂的《榻上策》。《榻上策》的價值自然不能與《隆中對》相比,但也算是大名鼎鼎,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孫權上位初期江東集團的擴張的戰略,即放棄北方,全力向西進攻,至少佔據荊州和揚州,完全控制長江防線。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孫權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繼承江東基業,此後的八年時間都在進攻江夏,以及剿滅揚州境內一些難以根治的山越武裝。佔據荊州、揚州的計劃進展實在太過緩慢,而此時的北方已經不“多務”了。曹操擊潰袁紹,又陸續消滅袁譚、袁尚、袁熙、高幹等袁氏殘餘勢力;遠征三郡烏桓,極大削弱來自北方幽州的烏桓人的威脅;佔據幽州、幷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司隸、一部分揚州、荊州,得到雍涼各軍閥表面上的臣服,馬上就要向荊州用兵。這個時候江東再想單獨與曹操競爭荊州已經是力不從心。於是魯肅原先的獨佔荊、揚戰略有些鬆動,提出與身在荊州、做客於劉琮處的劉備聯合,希望能夠在曹操攻破荊州之前取得荊州。

這個計劃有些類似於當初袁術誘使劉備的客軍呂布反攻劉備,再誘使呂布的部將郝萌反攻呂布有些類似。聯合一個於自己親近的勢力,破壞原有的格局,從而從中得利。當然這個計劃流產了。劉琮投降和劉備戰敗的速度都超過了魯肅的預期,曹操佔據襄陽、江陵,劉備斜渡漢水逃亡。這個時候的劉備實力比較微弱,但也不可小視,劉備與關係親密的劉琦手中尚有兩萬軍隊,劉備本人在荊州的聲望也非常高。於是魯肅還是追上劉備進行聯盟。

誘使劉備反攻劉琮的計劃雖然失敗,但小編認為,這個計劃也很有意義,是從《榻上策》到“借荊州”之間的過渡和轉折點。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而後“赤壁之戰”的勝利,讓孫權和劉備重新瓜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緩解了來自北方的壓力,進入到一個戰略反攻的階段。這個時候江東集團中出現兩種聲音,周瑜、呂範等人認為應該捏死劉備,魯肅則考慮到曹操雖然失敗,但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反對消滅劉備,甚至還要扶植劉備抵抗曹操。孫權不如父兄那樣果烈,曹操的壓力也確實比較強大,於是孫權選擇魯肅的戰略,將江東所佔一些“荊南四郡”的地區交給劉備(這裡並不算“借荊州”);另外孫權表現得還有些猶豫不決,也批准周瑜西進入川消滅劉璋,將劉備徹底困在荊州南部的計劃。結果周瑜在途中病死,鴿派抬頭,孫權又將至關重要的南郡借給劉備(這才是真正的“借荊州”),一心扶植劉備與自己對抗曹操。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上疏曰:‘……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漢晉春秋》:“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魯肅“借荊州”戰略的失敗之處

孫權回憶魯肅“借荊州”戰略的時候,給出這樣的評價:“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當然此一時彼一時。小編以為在“赤壁之戰”之後,“借荊州”扶持劉備並不是錯誤的戰略,否則就容易受到北方的曹操和南方的劉備的夾擊。這是基於對當時的環境的考慮而決定的。不過這並不能說“借荊州”是一個成功的戰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還是失敗了。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首先是對抗曹操的角度。魯肅扶持劉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他能夠分擔江東面臨北方的壓力。然而我們看“借荊州”的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到孫、兩家因為荊州歸屬問題上產生摩擦,最終簽訂“湘水之盟”的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劉備集團對曹操的牽制非常有限。這段時間劉備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入川消滅劉璋,能夠起到牽制曹操作用的戰役僅有關羽與樂進之間的“青泥之戰”(根據小編個人分析是曹操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令樂進進攻江夏,關羽協助江東);而此時曹操的用兵方向也多在西北和東南,對江漢地區興趣寥寥。

再看建安二十年到呂蒙偷襲荊州的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這段時間裡劉備集團倒是起到了牽制曹操的作用。先是在“宕渠之戰”、“漢中之戰”、“房陵上庸之役”接連獲勝;後是關羽北伐襄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這個時候魯肅的計劃終於起到了作用,但此時孫權與劉備之間的矛盾比曹操更加尖銳,才有後來的偷襲荊州。所以說“借荊州”的目標之一“多操之敵”確實達成,但時間太過於靠後,沒有在天下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下給孫權帶來太大的機會。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其次是“自為樹黨”。魯肅扶植劉備是希望劉備為己所用,就比如公孫瓚、陶謙、呂布、劉表對劉備那樣。不過隨著劉備實力的提升,他已經脫離了孫權的控制,反而成為孫權的頭號大敵。荊州位於揚州上游,劉備在完成“跨有荊、益”的前提條件之後,他可以選擇完成《隆中對》的內容,進攻關中和洛陽;還可以直接順流而下進攻江東。

荊州對於孫權來說就好像一把劍。所以魯肅強調的“自為樹黨”這一點在劉備時期還是失敗了的。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魯肅“借荊州”戰略為什麼會失敗?

公孫瓚借平原、陶謙借小沛、劉表借新野,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為什麼魯肅借荊州就玩砸了呢?小編以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讓劉備得到“荊南四郡”的依託

公孫瓚、陶謙、劉表等人驅使劉備的時候,都讓劉備僅有一小塊地方。這樣既能夠發揮出劉備集團的作用,也不至於受到反噬。而魯肅借劉備南郡不同,此前劉備已經趁周瑜攻打南郡的時候轉向“荊南四郡”,並且取得了一些地盤;而後孫權又在魯肅的建議下,將江東所佔的一些地區交給劉備,更加豐滿劉備的羽翼。此時的劉備雖然還在江陵的周瑜的壓制下,但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就差一個契機。魯肅後來將南郡借給劉備,就是這個讓劉備一飛沖天,不受孫權擺控的契機。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如果想真正達到“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的目的,就不能放任劉備攻略荊南,孫權應該用進攻合肥的兵力自己攻取荊南,從劉備勢如破竹般,沒有受到什麼有效抵抗就取得荊南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孫權也有這個機會。把荊州南部一佔,再將南郡借給劉備,那麼劉備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入川,他與曹操作戰所需的糧餉、軍器和必要的支援也要仰仗身後的孫權。同時因為“衣帶詔”事件,劉備和曹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不會再度歸降曹操對付孫權。所以小編認為這才是“借荊州”的正確打開方式。

二、孫權北伐不力

如果孫權在北伐淮南上取得較大的收穫,也未嘗不可以真心扶持劉備,兩個勢力一起勠力破曹。但是合肥是孫權心中一生的痛。無論孫權擁有多麼大的兵力優勢,選擇的戰機是多麼合適和刁鑽,都難以攻破合肥,完成控制江淮地區的重要一步。孫權頻繁北伐,所取得的江北的地區也僅有廬江而已。這就使孫權的勢力長期侷限於揚州、交州和一小部分荊州。由於地理環境所限,孫權的政治中心只能是在丹陽或者江夏。這兩個地方都靠近長江,都要面對上游的荊州水軍的威脅。孫權遲遲不能在淮南打開局面,導致長期面臨荊州的威脅,那麼手握荊州的劉備自然成為孫權的敵人。

二者關係破裂就在意料之中了。


聊一聊魯肅戰略上的轉變,以及“借荊州”的失敗

小結

可以看到隨著環境的變化,魯肅的戰略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其實在劉備做大之後,魯肅也否定了自己的“借荊州”的戰略,參與討伐荊南三郡的戰役中。但這並不能說“借荊州”的戰略是錯誤的,只不過在實施中沒有限制劉備,在北伐淮南的戰事中頻繁失利,才導致這個結果。況且後來蜀漢頻繁對曹魏發動進攻,在西線上牽制曹魏,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魯肅的目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