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即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電影《降臨》


如果票選一部2016年最好的科幻電影,我想我會投給《降臨》。

本片由好萊塢著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改編自著名華裔作家特德-姜發表於1998年的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該小說也獲得了當年的星雲獎和斯特金獎。

小說雖然精彩,但本身篇幅短小,文中涉及的科幻設定、專業理論解讀就佔去了大半,人物的描寫又以心理描述和口述為主,坦白地說實在不適合改編成電影,所以導演以及編劇只能在小說基本的框架內做了大量的“擴容”與“填充”,加了適當的戲劇衝突,這也是最大的滿足觀眾的觀影慾望。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降臨地球的“蛋殼”


《降臨》這部電影雖然是科幻電影,本身的劇情其實並不複雜:

未來的某一天,全球多地突然降臨了12只(小說原著是112只)造型一樣的不明飛行物,表面渾圓無稜無角,懸浮在半空,如同是一個個被剝開了一半的“蛋殼”。

美國軍方在與“蛋殼”中的“人”進行了初步的接觸以後,找到了當時國內最知名的語言學家露易絲(艾米-亞當斯飾),請她與另外一名物理學家伊恩(傑瑞米-雷納飾)共同前往破解或者說翻譯外星人的語言,並最終弄清楚外星人的突然降臨究竟是什麼目的。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七肢桶及它們所用的文字


露易絲與伊恩進入到“蛋殼”裡看到了所謂的外星人——Heptapod,意即七肢桶(因其外形有七條巨大肢體支撐,上身如同水桶),它們所說的話被稱為七語,它們所使用的文字或者是一團文字被稱為七文。

七肢桶所說的語言或者說文字形如一團水墨形成的圓環,更像是一種多個詞彙交融在一起的符號,露易絲在破譯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七肢桶的語言呈現非線性的特徵,並以此推斷出它們對於時間的認識也是非線性的,繼而改變了自己的認知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預知未來(破譯過程中伴隨有與未來的女兒斷斷續續的生活片段)。

七肢桶在露易絲獲得這一超能力並阻止戰爭爆發的同時也選擇了離開,而露易絲在預知未來的某一天丈夫會選擇離開,女兒會得病去世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去勇敢地面對。



既然本片(在小編心中)被譽為2016年科幻類型的第一佳作,自然是有諸多道理的,且聽我細細道來。

科幻設定與解讀

科幻電影嘛,最難的或者說最容易出彩的地方也就是在於其科學幻想的設定與解讀,這種設定既要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同時還要令觀眾信服併為之驚歎。

在此之前呢,需要普及一個基本概念,也就是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的差異,大家可以通過下圖自己琢磨思考一下,有助於理解一下的電影解讀。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線性與非線性思維的簡單描述

其次需要給大家普及的就是薩丕爾—沃爾夫語言假說,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是建立這樣一個基礎之上,即這一假說是默認存在併成立的。

而這語言假說其中核心的一條就是語言決定論,人類的思維模式、觀念、態度等等完全由其母語所決定。




按照小說原作者的話說,創作的靈感是來源於對於變分原理的濃厚興趣,切入點則是基於薩丕爾—沃爾夫語言假說,而電影裡也是基本上做到了還原。

咱們且一個個的分析解讀。

這裡所說的變分定理其實是針對費馬定律,更確切的一點就是該定律具體到光學折射原理的描述。

怎麼理解呢,一束光要從A點經過水麵走到B點,必然要發生折射。按照我們傳統的或者線性思維的理解,這一從A到B的路徑未必是耗時最少的,如果經過計算,光通過不同的折射角所得出的路徑是有多種結果的。

然而通過七肢桶的非線性語言我們見到了它們的看法:光本身沒有意識,從A走到B這一所取的路徑要麼就是耗時最多的,要麼就是耗時最少的。更準確地說,光所取的路徑具有極端性。

仔細一對比就能發現,我們人類的研究重點在於光因為遇到了水所以發生了折射,或者因為不同的折射角度會以多種路徑到達B點,所得出的規律是因果關係,是有物理意義上的定量標準。

而七肢桶的看法是什麼呢,光之所以與水面產生折射到達B點,這就是它的本來目的。一開始我就看到了起點與終點。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一幅七文或者一個七文所代表的可能含義


這種非線性的思維模式在電影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形如水墨,差異萬千的七文。

這裡必須讚一句電影的幕後技術團隊,因為小說中的描述實在太少,而這些技術人員則能在充分理解裡原著的基礎上,結合人類歷史上古老文字的特徵重新創造出了一種優美、文雅的“七文”!

這裡根據前文提到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反推一下更容易理解。

因為七文代表的是非線性的語言,一個符號其最終目的是將某種意思表達出來,重點在表達方式。

而人類的語言習慣是線性的,所以我們書寫的習慣是將一個個的詞彙套進熟悉的結構裡,並按照嚴格的主謂賓等邏輯規律構成一句話來傳達其含義,其重點在於表達出某種意思。

舉個簡單的例子,

(人類)因為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才會漂浮在水面上。

(七文)密度-水面-小-水-漂浮-植物油

我們人類書寫的是一句意思連貫的話,而七肢桶書寫的是一種同步並舉式的表達狀態。

當然以上這個例子只是一個簡單的對比作用未必準確,強調的是七肢桶對比人類思維模式的對立性差異。

根據以上兩點,露易絲(包括觀眾)終於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七肢桶的思維模式是非線性的。

它們與我們人類雖然同處一個宇宙,然而對於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卻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我們人類是遵循因果關係、前後連貫的線性意識模式,根據前因感知和推測結果。

七肢桶呢則是能看到所有事件、不存在前後邏輯,同步並舉式的非線性意識模式。

換句話說,對於人類而言,時間像一根環環相扣的鏈條,尚未發生的事件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是看不到的節點。

而對於七肢桶而言,時間更像是一副拼圖而已,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某個事件不過是其中一塊拼板。

這也是為什麼露易絲在掌握了七語以及熟練使用七文以後能夠預知未來的原因所在。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露易絲與七肢桶的單獨交流

看到這裡的朋友肯定有人會問,理論是看懂了,但是怎麼也理解不了這種預知未來的非線性思維是什麼樣的,或者說怎麼實現的。

我想說的是誰也無法解釋清楚,就好像在現階段無法有人準確的描繪出四維或者五維的世界究竟為何物一樣。

這就是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的魅力所在,它勾起你的好奇心,給了你充分想象的空間,並激發你自己對於世界或者人生的一些思考。

最後還是要引用小說原文的一段內容來幫助大家做理解,原文寫的精彩,翻譯的也是雅緻,

在我學會以七肢桶語言B作為思維工具之前,我的記憶彷彿是一截菸灰,意識的香菸連續不斷燃燒著當前,遺下一長條無數細小微粒組成的菸灰。學會七肢桶語言B之後,有關未來的記憶好像巨大的拼圖遊戲的拼板,一塊塊拼合起來,每一塊都是過去或未來的歲月。它們並不依次而來,順序拼接,但不久便組合成為長達五十年的記憶,這是我學會語言B、能夠用它思維之後的記憶,從我與弗萊帕、拉斯伯裡的討論開始,直到死亡。

通常,七肢桶語言B影響的只是我的記憶,我的意識則和從前一樣,好像香菸上的火頭,緩慢地、連續地向前爬行。不同的是,現在,香菸兩頭都是記憶的菸灰,沒有燃燒的那一頭也是一樣。有時我也會被語言B完全支配,這種時刻,一瞥之下,過去與未來轟轟然同時並至,我的意識成為長達半個世紀的灰燼,時間未至已成灰。一瞥間五十年諸般紛紜併發眼底,我的餘生盡在其中。還有,你的一生。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露易絲預知未來丈夫會離開


預知未來與自由意志

回到本文的標題,也是我認為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在核心——假如你有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卻又不能做出改變,這種能力對於你來說是不幸還是萬幸呢?

關於這一點,其實電影裡按照小說的交叉敘事做了大量的穿插描寫,比如露易絲經常會在研究基地的工作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幻覺——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日子裡與女兒在一起的生活片段。

而這裡需要特別點讚的就是導演和編劇更做了藝術化、戲劇性的改編,通過對於未來的閃回來解決女主角現在的問題。

比如說,未來的某天女兒問了露易絲一個問題,用一個學術詞彙描述雙方競爭或者多方競爭中無輸無贏的局面,露易絲怎麼都想不到並讓女兒去詢問父親(其實就是伊恩),可是現在的某個時間點,伊恩卻切好提到了那個詞—非零和博弈,於是未來的露易絲正好向女兒說出了那個詞。

這種一瞬間的感覺對於露易絲來講絕對是難以名狀或者說妙不可言的。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露易絲感悟著“未來”與“現在”的奇妙聯繫


回到主題,既然女主角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並且知道了將來的某一天丈夫會離開自己,女兒也將因疾病離開人世,那麼她想不想去做出改變呢?

我想她肯定會有這樣的想法。

這裡也就是小說作者提出的第二個觀點,自由意志與預知未來的矛盾與不可統一性。

關於這一點小說中有很詳盡的描述,我會給大家做個貼圖,大家可以自行研讀。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關於自由意志與預知未來的不可並存性討論

那麼有沒有絕對的一種情況出現呢,既可以預知未來又可以去改變,關於這個討論,電影裡並沒有直接體現,小說裡倒是講到了。

原文裡寫到有關於女兒的死亡(小說裡女兒因為墜崖而死,而去攀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露易絲的過度保護,其實這裡也暗示著露易絲潛意識裡一直在試圖改變未來),露易絲反覆做著同一個夢。

露易絲還是出於保護女兒的態度,自己練習攀巖,結果在攀爬的過程中還是因為意外失去了女兒,我想也就是這一刻是她堅定了放棄反抗的想法,也承認了自由意志與預知未來的矛盾所在。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路易斯的女兒漢娜


電影中的體現比較隱晦,但是細心的話也能有所發現。

露易絲單獨走進蛋殼的時候,一直與她見面交談的兩個外星人(阿伯特與科斯特洛)只來了一個。

科斯特洛告訴露易絲,阿伯特已經快要死去。他們來到地球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某項事情,重點不在於這件事情是什麼或者是意義何在。這並不意味著七肢桶種族毫無意志。

這一點在小說中說的更明確:

七肢桶的觀念既非我們所想像的自由,也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受約束。

它們既不是怎麼想就怎麼做,也不是毫無能動性的機器人。

七肢桶意識模式中最突出的一點不是它們的行動與未來事件相合,而在於它們的動機、未來事件的目的,這兩者是統一的。它們行動,使既定的末來成為現實,也使事件有了先後順序。

綜合以上兩點大致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電影裡露易絲對於未來的一切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坦然和從容,甚至帶有幾分期許,她已經具有了七肢桶的思維意識方式,同時她也做出過嘗試,然而結果並不會比預知的好,就像電影裡她自己的心理獨白實在令人動容。

當然這裡面最根本的還是在於露易絲作為一位母親對於女兒的無比深沉的愛,不管是小說裡由始至終對於女兒大量的回憶和描寫,還是電影裡不斷穿插的女兒的片段,都能明顯感受出來露易絲有多麼地愛自己的女兒,儘管女兒終將離去,但是那點點滴滴的美好難道不更值得去體驗和珍惜!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露易絲對於未來的態度



細節與“擴充”

將一部小說搬上大銀幕其實難度蠻大的,長篇小說呢保證情節流暢的情況下需要精簡和捨棄,還不能丟了原著的精髓。

短篇小說呢也不容易,情節展開不夠,戲劇衝突不夠,同樣吸引不了觀眾。

所以電影《降臨》的導演和編劇針對原著《你一生的故事》進行了大量的“擴充”,同時豐富了很多的細節,使得影片整體看上去更像是一部電影。

電影裡面對外星人的降臨主要的視點除了女主角以外則集中在了各國的不同應對及反應上,這也算是科幻電影的一個基礎設定,畢竟與外星生物的交流必然會上升到國家層面。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露易絲未來的著作——七語解讀


片中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露易絲在破譯七語的過程中,腦海裡時常出現的未來片段與現實生活的交相呼應。這一項“技能”的設置其實是更有利於觀眾理解——露易絲在慢慢讀懂七語掌握七文書寫,繼而學會非線性思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可以預知未來的特殊本領。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尚將軍與露易絲的互相佐證


尤其是片尾,面對中國方面(搞不懂為啥設定是我國最先對外星人做好了戰鬥準備)尚將軍的“強硬態度和一意孤行”,露易絲腦海中瞬間出現了閃回,並在危急關頭撥通了尚將軍的私人電話,說出了他老婆的臨終遺言,繼而使得他放棄了戰爭,幾乎阻止了一場世界與外星文明的戰爭爆發。

那麼尚將軍為啥會相信呢,原來這個閃回片段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酒會上,尚將軍(懷疑他也得到了部分預知未來的超能力)特意找到露易絲求證那天她是否真的給他打了私人電話,還親耳告訴了她自己的電話號碼以及老婆的臨終遺言,這也是露易絲在那一刻做出反應的真實由來。

而關於各國核心領導層不同的反應片中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原來七肢桶所說的“offer weapon”本意應該是“give gift”,美國方面的解讀導致了個別士兵的魯莽行為(安裝C4炸藥),而電影裡我國的反應則理解為雙方的博弈(事後被證明其實是一種非零和博弈)。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片中露易絲也提到了馬斯洛的錘子理論,簡單一點來說,假如你手中擁有的僅有一把錘子,那麼潛意識裡你就會下意識的尋找釘子,並且會將很多東西視為釘子,這是人們思維慣性層面導致的正常心理。

本片之所以能成為當年的熱門科幻電影,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細節上的認真。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關於梵文裡戰爭一詞的解釋


譬如說,美國軍方第二次找到露易絲時,那位上校回答了之前露易絲留的一個問題。

原來露易絲之前說如果你們找另外一位教授幫忙時記得問他,梵文裡“戰爭”一詞的代指及釋義。果然上校帶來的答案與原意出入很大。這個細節一方面暗示了露易絲在語言領域的權威與專業,另一方面也為後面七語影響思維模式的轉變做了一定的鋪墊。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露易絲與伊恩初次見面時,伊恩正在翻看著她以前寫過的一本書,而關於序言的部分伊恩則提出了不同意見。

伊恩聲稱文明的基石並不是語言,而是科學。這一點其實一方面暗示了人類與七肢桶本身就存在的思維模式差異,也暗示著為何獨有露易絲獲得了七肢桶一族的思維方式,因為她堅信。

關於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露易絲的性格,其實片中也有巧妙的安排。

電影開始就能看到露易絲獨居一所湖邊的大房子,空曠寥寂。

而在她上課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寥寥,但是呢她照樣開始講課。

另外就是在研究基地與伊恩一次的閒聊中,她還自嘲地說懂得語言溝通仍不能脫單。

從以上幾個細節就能看出露易絲平時應該不善於與人交流,性情略有一點孤僻,但是她的內心深處應該是期待愛情與家庭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露易絲後來明知道女兒會死去,但是依舊去擁抱生活的重要原因,她渴望那未來一分一秒的美好,關於愛情,關於親情。

其實片中的細節獨到之處還有很多,導演本身絕對是一位苛求極致的電影人,大家在觀賞的過程中可以自己發掘。

總評

可以這麼說,《降臨》這部電影以小說為藍本的精彩改編,以其灰暗的極具壓迫氛圍的色調,以巧妙的穿插敘事,以凝重陳鬱的配樂等方面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外星文明,關於物理思辨,關於時間課題的精彩故事。

本片雖然披的是科幻的外衣,核心卻是講的人性,以及人類對待生活本身的態度。

這種態度無關於意義,而在於走過人生每一分鐘的感受與過程,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憂傷,就像本片的女主人公,這一份可以預知未來的超能力對她來說既不是不幸也不是萬幸,而是給了她一種前所未有的面對生命的豁達與從容,既要擁抱和體驗生活的美好瞬間,也要敢於面對不遠處的別離和悲傷。


《降臨》:一位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女兒的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