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聲新商業指南:個體、問題、時間,三個詞講透數字戰略

吳聲新商業指南:個體、問題、時間,三個詞講透數字戰略

場景實驗室專注於新商業首發的研究品牌「Launch首發」正式上線。從新物種首發、新商業觀察的持續探索,抵達場景實驗室商業研究能量的全新集結。

文 | 吳聲

出品 | 場景實驗室 微信ID:wushengzaowu

3月7日晚,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作客「騰訊青騰匯一課公益聯播」,直播主題為《數字戰略下一步:個體、問題、時間》。在「薛定諤的麻煩時代」,唯有更加堅定地擁抱「數字戰略」,才能找尋自身的確定性。而個體、問題與時間,成為三個全新的入局視角。3月9日「Launch首發」第1期,30天前《戰疫後的新商業開局》一文後,場景實驗室以最新系統思考,首發「個體·問題·時間」的數字戰略全新操作指南。下為直播全文實錄。

「數字戰略」是當下最好的戰略

如你所見,疫情帶來對熟悉生活方式全方位的重新審視。

譬如長期以來「直播」在商業角度已不算陌生,無論遊戲直播、內容直播、直播電商等。但最近的全民直播潮還是非常引人注目,這的確成為了所有人都接受的生活方式。我在想,如果李佳琦是靠「口紅」成就,那麼在「戴口罩」的隔離期怎麼賣口紅?是否有「口紅口罩」或者「口罩口紅」?

今天(3月7日)看到新聞,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公司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我們也在家辦公差不多一個月。這到底是迫不得已,還是指向「新效率」?畢竟許多曾經看上去的「權宜之計」,最終都固化成為了生活方式的漸進,這非常有意思。有人期待春暖花開後的報復性消費反彈,但更多人在想如何在所謂的後隔離時代「報復性」賺錢。

所以當今天要討論企業的數字戰略,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關心,到底從怎樣的角度出發,才會是一個更好理解的切口:場景的變化、技術的進步與消費精神的迭代之間是什麼關係?所有人都知道線上線下界限正在消融,這是數字化的融合,而數字化下一步又到底是什麼?

我們已經無法僅停留在概念上的「數字化進程」。當你看到,每個服裝品牌和實體空間都在做直播。每場發佈會仍舊現場走秀,但卻沒有現場觀眾。沒有球場觀眾的球賽還是球賽嗎?沒有歌迷在現場的音樂節還是音樂節嗎?的的確確,需要理解這些變化,背後能否創造新的體驗迭代——宛如現場?不是電視機前或者電腦屏幕後,可能還要通過增強現實、全息投影、在線導播、現場主播等一系列新模式和新手段來重新定義現場體驗感,讓球員和歌手能同樣被激發。

就趁現在,仔細琢磨每個當下的場景交互,其實很有價值。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情都開始新的生長和進化。我想,這種思想的「破局」,其實反過來有利於我們去對抗病毒,對抗氣侯變化,對抗能源危機。

可能最好的戰略,就是數字戰略。

今天,就與大家詳細談談「數字戰略下一步:個體、問題、時間」。其實近一段時間已有很多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分享了許多疫情期間的自救和他救,關於企業生存和破局的「攻略」,也有特別多疫情期間被「共識」的機遇或機會,被重複的諸多關鍵詞、關鍵概念和關鍵認知,今天就不再重複。

場景實驗室從2月10日開始,發佈了連續14天的研究策劃——《14天新商業觀察》。持續觀察後,我們進一步在想,如果很多場景變化是非常真實的變革,那麼對於企業決策者、創始人來說,如何真正推動數字戰略的下一步呢?

所以,今天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和系統的彙報。在青騰匯一課公益聯播中,完成場景實驗室的一次方法「首發」,課程內容的正式確定時間是昨天晚上十一點三十。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1.關於大環境變化的三個啟示

第一,「識別脆弱」比預測黑天鵝容易。黑天鵝作為概率事件存在,讓人防不勝防。就比如上海的張文宏醫生分析新加坡疫情,從1月3日開始預警,憑藉完備的法制體系、成熟公共衛生的應急管理和系統的社區網絡——看起來非常「佛系」,並不是去判斷這是什麼樣的流感、什麼樣的病毒,而重在讓整體體系能夠更加強健地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在烏卡(VUCA)時代,對於隨機模糊危機預測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所以重要的是識別自己的脆弱。需要思考如何補足短板、軟肋,構建安全、文明、健康的全方位認知體系。企業也一樣,要越來越理解「脆弱」,讓「脆弱」被常態化地運作,制定好的管控機制和業務準備。反觀商業模式的完備性,如何讓其不單一,對於業務模型的脆弱地帶是否有應對。這些都比預測黑天鵝容易——也許走完整個生命週期都不曾出現,但是你卻始終自知,有完整的組織儲備、完整的業務預案、完整的資金撥備。

第二,破窗效應。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疫情的確放大了一切幻象的破碎,甚至讓每個人都理解這種非同尋常的苦難。但於商業的角度就像「破窗效應」,打破現狀的同時也創造很多新需求。無論是到家的需求、非接觸需求、個體防護需求,或者基於全新協作的社交需求、辦公需求以及內容的遊戲化訂閱需求。

可能原來大家很少接觸手遊,但當《王者榮耀》《瘟疫戰爭》《堡壘之夜》變成主流文化,就讓很多遊戲場景長出自然而然的商業機會。原本的理解可能是,生鮮電商只是在一二線城市發展得不錯,但大家依舊喜歡去樓下菜場。尤其是不那麼「感冒」盒馬鮮生和京東到家的父母,現在有了充分的在線時間,原來沒有足夠耐心的兒女,開始教育父母使用這類App、綁定銀行卡……「到家」的下沉成為新需求。所以找到硬幣另一面,各位創始人是否能感受到當下的「破窗效應」?

第三,新的競爭力。不久前,我和「得到App」的李翔老師討論,他說疫情發生後很多大公司「只能捐款」,但社會對其卻有更具建設性的期待。比如順豐堅守在武漢的快遞配送,京東物流承擔湖北省政府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的建設。

我在2019年「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佈」中提到,每個企業都是社會企業,都要貢獻社會價值。今天新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你是否能夠形成社會貢獻價值的細分,你的獨特貢獻是什麼?大家開始有了新的競爭力要求,所以無論是騰訊的健康碼,還是各家推出「疫情地圖」的響應速度,都能夠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作為社會企業,對於特定非常時期的價值貢獻力。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2.我們正處在「薛定諤的麻煩時代」

在上述三個啟示中,可以感受到新的脈絡——「麻煩」特別多,而且始終表現為「不確定性」。有時是剛開始就伴隨結束;有時是沒開始就已經結束;有時開始一段時間才結束,而你卻一無所知。

在「薛定諤的麻煩時代」,怎麼去理解數字戰略的「確定性」?這就是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命題:面對不確定,找尋自身的確定性非常重要,而在當下,只有確定性的數字戰略才能夠真正意義完成規則的轉移、模式的升級,和企業組織使命的進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數字戰略的下一步,圍繞個體、時間、時間展開。這三個關鍵詞是我今天要向大家報告的主題——如何數字化地運營人,成為最重要的商業共識;如何定義數字生活的新問題,成為新的商業認知;如何佔據用戶的有效時間,成為新的場景機遇。

吳聲新商業指南:個體、問題、時間,三個詞講透數字戰略

個體

商業價值鏈越來越以「個體」為單位展開。

個體更加分層,更加顆粒度地形成最具備運營效率的消費單元,包括個人、圈層和社區。典型如最近發生的「227大團結」。肖戰粉絲舉報同人創作網站AO3導致其被封,並影響到微博同人圈、網易Lofter、B站等多個平臺,因此引發各亞文化圈子自發抵制肖戰粉絲的事件。而這到底是亞文化的主流表現,還是個體和包括微博、B站在內的記錄基礎設施,偶然完成的一次社會化協作?

這也是為什麼,B站日益成為許多產品的首發平臺,也成為越來越主流化的內容社區,而更多不那麼被熟悉的圈層,也在加速破壁、加速連接,加速完成去中心化的「自連接」。這種自主形態可稱之為「湧現」。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1.「到家」正在湧現

除生鮮、外賣的到家,原本高度依賴線下體驗,與「到家」關係不那麼密切的品類也在加速參與進來。

比如奢侈品零售的「到家」。這不是說已經存在的奢侈品電商,那依然是「貨」的邏輯,而是奢侈品品牌自身如何應對「無法到店」,去完成穩定的用戶體驗和氛圍營造。很多奢侈品門店針對重度用戶,通過導購的一對一、VIP社群、小程序+直播來發布最新款信息,或是可預約到店,更多是通過順豐、閃送等來完成配送。私域用戶流量+商務配送」完成了奢侈品的「到家」,私域流量池通過「超級導購」和「小程序直播」完成流量入口建設。

比如高級餐廳的「到家」。隔離期間,我體驗了一家米其林餐廳,也是黑珍珠餐廳「淮揚府」的「到家」,讓我感受到不亞於堂食的氛圍感和體驗優化度。我在想以後是否還必須要到店?供應鏈的重建在「到家」的系統體驗裡是否能夠形成解決方案的替代?當然,問題的關鍵在於供應鏈能否支撐。但從我們的觀察來看,未來奢侈品零售、高級餐廳都會成為前置倉,甚至奢侈品零售售賣的非奢侈品服務,高級餐廳售賣的生鮮和半成品,其電商會越來越變得普適和標配。

健身、早教等大量的體驗形態也在「到家」。即便高度依賴線下體驗的發佈會、概念店,都可以通過打卡機制,在數字化場景的參與感和捲入感中完成體驗替代。這樣的替代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也不會因疫情的終結而加速消失。它會成為必要的,甚至主導性的呈現形態和解決方案。

「到家」是疫情期間的自救,也是數字化融合的必然。2019年的「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佈」,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數字孿生」,它不僅限於特殊場景,而是任何一種虛擬的場景都可以現實化,同樣現實的場景也可以虛擬化、遊戲化。所以數字化融合並不就是實體「被賦能」,其實是彼此「賦能」,是相互融合,它取決於個體體驗被定義的細節。

所以用戶本身的數字化,如何成為可被運營的數字資產,是理解個體商業的重要抓手。

2.商業圍繞個體展開的本質是「場景細分」

圍繞數字生活方式展開的一切場景,都在被不斷地顆粒度化。

第一,「一人」選項被放大。大量的標準款被個體化解構,推動供給側完成更高效的響應和更自主的體驗。比如小米的映趣理髮器,在天貓和京東一銷而空;今年首個過億融資項目的白家食品,把美食的方便度徹底精細化;小熊電器能夠針對所有家電選項,去定製適合「一人份」場景方案和單品。

第二,場景細分往往通過「興趣」「標籤」自連接。比如3月3日黑鯊和騰訊首發的黑鯊遊戲手機3系列,人們對於遊戲的主流化認知與此前發生了巨大差異。被賦予精神符號意義的「現場音樂節」,也被眾多內容平臺不斷髮起現場的參與感。即便「現場」是雲現場,你依然在家,但無法阻礙興趣圈層化所完成的自連接。類似於豐巢的口罩自助、易觀方舟的智能用戶運營,也隱藏著商業線索:具體的「標籤」本身能夠藉助各類效率工具,迅速完成拼團、搶購和秒殺。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兩個有趣的案例 。其一是快手,有人說,「原來我沒有下載過快手,但是因為坂本龍一我下載了」。快手是今年春晚的戰略合作伙伴,春晚是最大的公共級下沉標杆,也延續了快手作為「下沉基礎設施」品牌增長模型。但坂本龍一的快手直播不一樣,是「破壁」,讓快手加速完成作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價值錨定——破壁才是真正的下沉。這個意義傳遞出,無論陽春白雪或者下里巴人,無論曲高和寡或者普通大眾,在這裡都能夠被平視,成就一種記錄的能力。

第二個案例是任天堂健身環。超級猩猩、樂刻、Keep依然反應敏捷,但任天堂完成了降維打擊。任天堂健身環讓在線健身這種反人性的動作演化成自律場景,輕輕鬆鬆完成遊戲化、社交化的機制閉環,在當下,是一次具備裂變價值、口碑價值和解決方案的完美呈現。

無論快手和坂本龍一的合作,或者任天堂健身環的遊戲化健身產品的爆紅,都能讓更多人去理解,產品、服務、興趣、標籤之於個體的意義。這種意義,我把它稱之為「偶然性長出的新消費單元」。好像非常地偶然,其實是必然,看起來的偶然性具備了典型不可逆的特徵。

第三,更多偶然性長出的新消費單元。個人訂閱、家庭會員、社區商業,都在完成全方位「全民口罩式」的普及。小愛同學、小度在家、天貓精靈完成的家庭日常化交互,正在成為習慣,成為很多人每天的下意識或者無意識。類似於海信發佈的「社交電視」,看起來像是Big Idea,但在疫情之下特別應景。對於家庭而言,曾經一起去過的別處、拍過的照片和留下的視頻,既是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也是一個家庭與另一個家庭的分享,海信社交電視則在其中扮演了計算中心、存儲中心的家庭計算平臺能力,當然它還是智能電視。

永輝、多點、步步高也開始了智能快遞櫃和無接觸自提點的投放,社區商業從最初非常粗放的流量爭奪,進入場景細分下的精耕細作,而且這種精耕細作所帶來的機會遠遠超過原來流量入口的邏輯。再比如物業,物業的數字化原本並沒有如此緊迫,哪怕有那麼多物業公司上市且市值搶眼。在疫情之下,「AI+物業」被加速提上日程,而我們是否準備好?個人訂閱、家庭會員、社區商業這些新消費單元帶來的商業啟發,值得非常嚴肅地對待。

3.組織的「個體化」

個體化還表現為組織的個體化,靈活用工的商業模式在不斷深入。第一,它需要具備平臺化的網絡,不僅是人的網絡化組織,更是協作基礎設施的完善,比如電子簽名、電子登記、電子掃描、電子合同、電子發票,以及成熟的在線辦公APP,無論是視頻會議系統、協作文檔體系,甚至圖文和短視頻記錄系統。第二,項目管理體系和個性化的履約體系的越來越成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以解決方案付費的訂閱機制,將在2B、2C領域深入人心。

所以組織的個體化趨勢,即便疫情後企業組織正常復工,也值得重新審視這種分佈式特徵的長遠影響——理解組織與個體的契約關係,對今天的創始人和企業決策正提出新要求。

4.預測:人的算法化和分佈式解決方案

「個體」是數字戰略下一步的第一個命題。個體,包括個人的數字化延伸,也包括圈層自組織的加速成為社群的運營常態,還表現為社區從原來的流量爭奪到今天基於AI、前置倉、邊緣算法的精細化運營。「人的算法化和分佈式解決方案」是核心指向,圍繞這一點我們展開了6個具體判斷:

第一,前置倉商業的全品類化。無論寫字樓、買手店、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都會成為前置倉商業的品類擴展方向。健身房不僅僅是賣卡的健身房,它本身也可以是生鮮自提,健身後把菜拎回家也是非常好的場景。

第二,「到家」下沉和供應鏈品牌崛起。「到家」的下沉屬性會特別明顯,無所謂2C或者2B,憑藉強大供應鏈能力將生長出更多品牌。

第三,個人雲盤和私有云的場景細分。圍繞家庭的數字運營、數字存儲、數字連接存在大量真空。雖然智能家居企業都有涉足,但並沒有系統性地理解其大變化。

第四,小量訂單時代到來。無論是拼多多新品牌計劃的「定製」,或者酷特智能與必要商城的C2M智能化定製,所有的定製如何憑藉柔性供應鏈走向「一人份」的訂單滿足,這與智能製造技術相關,但更與解決方案的品類定義高度相關。

第五,記錄基礎設施推動內容創作模塊化。

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快手、抖音、小紅書、知乎,都更加需要形成「零門檻的內容生產體系」和「發表平臺的簡易屬性」,以此被大眾熟悉、熟知、信任和採用,完成更多作品的「創作自組織」。

第六,分佈式業態的在地性融入。酒店、美術館、博物館、線下商業中心,甚至辦公室、書店,通過社交網絡和連接體系去形成分佈式解決方案,會成為常態性的風險解決機制。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問題

數字生活的高速流動性,帶來更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意味著更多可被率先定義的商業機會。

從個體、組織、社會三個角度理解其特徵,即個體的問題,表現為信用和認知;組織的問題,表現為效率和價值;社會的問題,表現為幸福和意義。

1.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定義「好問題」

商業維度正在湧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造車新勢力」的問題在於,工藝語言、設計語言、用戶語言還沒有統一。電動車與燃油車的本質不同是什麼?好的汽車是否也應該有智能化交互、無線充電等基礎要素,具備像特斯拉一樣的OTA升級能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是否都能做到這種基礎要求的統一?在智能化基礎上,又能越來越接近福特Mustang、奧迪RS性能設計的美學與美感?

自動駕駛的問題,在於智慧道路系統的滯後;AI物業的問題,在於非接觸等場景「應用觀念」的缺失,導致沒有完備的智能解決方案;智慧家居的問題,在於「水電錶」基礎設施智能化的錯位……

再比如,疫情期間全民搶菜的背後,到底指向供應鏈能力還是近場效率?美菜從B2B到B2C模式的切換,叮咚買菜、每日優鮮、蘇寧菜場的前置倉B2C模式,甚至中石化加油站都在賣菜……誰代表了在疫情之下麻煩被解決的可持續性?怎麼理解供應鏈的極端重要性?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需要討論的問題越來越多,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定義「好問題」。

好的問題既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細微的。諸如:

我們正在進入商業的「病毒紀」, 除新冠病毒代表的生物病毒、細菌外,數據化的病毒,正帶來更多數據化的不確定性;

目前正處於的「新IP週期」,觀念成為IP內容體系建設的「從0到1」;

數字化時代的「SaaS精神」,它可以被定義為協作、連接與普惠,能否形成新增長能力,在於是否理解輸出價值才是最大的價值,這才是「反脆弱」。

這些問題,是能夠被我們理解的好問題。

2.以數字化能力解決「真實、具體、系統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一定是真實、具體、系統的問題。比如如何理解「量產」?它不是狹隘的產品問題,而是指向企業要形成客戶的「量產模型」,形成客戶契約精神,並且堅決可靠地去貫徹執行。特斯拉是被唱空最多的公司,轉折點則是2018年底的「量產」,可以說量產定義了特斯拉,使其完成新物種的蛻變。量產本身讓我們看到,不管數據如何流動,不管有多少OTA,它都能形成穩定和可預期的交付,具備契約的可靠性,並以此不斷獲取用戶的信任感,這是量產的本質。

從中我們要思考的是,面對問題,每個公司的契約是否可靠?交付是否可預期、超預期?客戶或用戶的信任感是否與日俱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如何具體解決問題:

第一,「場景改造」從窘境到機遇。線下商業在疫情中所遭遇的階段性毀滅打擊,但解決方案並不是減房租或者等待報復性消費,而是在於通過「場景改造」將窘境變為機遇,這也成為每個創始人頭號的「優先級」。

單一商業模式無法充分表現應有的場景價值,「場景改造」以新SOP形成標配,嵌入具體痛點,真正解決麻煩。比如「博智林建築機器人」:針對建築場景不斷深耕,以機器人代替人工去解決建築作業中的具體麻煩,這是針對細分場景形成的顆粒度解決方案。

「場景改造」也體現在外賣配送上。美團外賣「無接觸安心送」的一系列措施,代表著外賣行業的新標準。無論美團、餓了麼,還是閃送、達達,都有類似的標準化解決方案:讓用戶能夠理解它的安全屬性,並安心無憂地託付與依靠。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場景改造」還體現在空間商業中。疫情爆發使線下空間商業普遍損失嚴重,紅星美凱龍一位高管告訴我,受疫情影響一個月差不多損失6個億,他們在疫情期間給租戶免一個月的租金,同時還在幫助租戶做直播培訓,做營銷數字化,做超級流量場。這讓租戶商家明白,不僅是為了應對幾個月的疫情影響,而是要以用戶經營邏輯努力推進「場景化轉變」。更多租戶從原來的「無所謂」變成主動投身共同面對用戶的「數字化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場景機遇。

第二,這是「科學品牌」的好時代。科學品牌是我們在「14天新商業觀察」裡特別提到的一個洞察:消費者對品牌的感性營銷產生鈍感,對心理免疫的重視,讓倡導可視、透明新生活方式的「科學品牌」,成為細分領域的消費爆款。科學品牌其實與我們熟悉的DTC趨勢一脈相承,更加可視、更加透明。比如日本植物美妝品牌Shiro,可持續環保服裝品牌Allbirds,官網上可以查到服飾用料,也可以查到不同材料的特性。還有膳食替代品Ample Foods,針對腸道炎症、體內激素水平等,發明出獨特的常量及微量營養素。

最近大量的科學「水」受關注,譬如硅谷的Hint Water等,將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變成一種水的解決方案,我們定義其為心理免疫時代的科學「水」

人是需要被科學治癒的,用一種更加科學的方案,以可視化、透明化的成分形態和工藝形態舒緩個體情緒,在重新定義什麼是「心理免疫」所需要的解決方案。

所以有了Dream Water睡眠水、能量滿滿的Recess蘇打水、抗氧化碳酸飲料Bai Black、有機草本茶飲料Herbal Fix、無糖低GI能量飲料Bio Zest、液體代餐Soylent 、低GI奶UP&GO Energize……總之,它指向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理需求,更多是心理治癒和心理印記。心理診斷會成為一種全新的常態,像抑鬱症這樣的精神感冒,像個體心理的隨機性變化,會變成全新意義上的顯性問題,我們會日常化地看待它。在類似心理健康這些非常具體而微的場景中存在著大量機會,稱之為「DTC的場景打造」。

第三,「共享經濟」正在解決新的「小問題」。毫無疑問,還有更多的「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其實都是大問題。在觀察共享經濟的變化過程中,的確感受到,共享訂單、共享物流、共享人力資源,甚至共享產業鏈元素,這種定義和解決的新問題成為共享經濟的模式基礎。

資源的點狀和離散化是正常的,但是當問題更加真實地去浮現和凸顯,則可以運用共享模型來解決,這就是商業模式——效率的共享屬性應該被更多人採信和採用。無論是騰訊文檔、石墨文檔在文檔協作上的出彩表現,還是京東物流在疫情期間共享物流的一系列舉措,抑或是優客工場基於辦公訂閱給出的靈活用工解決方案,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共享經濟的深化還大有「文章」可做,但前提是找到小問題。

中石化「易捷加油App」,疫情後可以「買口罩」,在App和加油站還推出「無接觸生鮮零售」服務,中石化還有「易捷咖啡」。那麼「一鍵加油」、「一鍵到車」——下單即送到車箱的賣生鮮,分別對應的是真實問題、具體問題,還是系統問題?

如果全民口罩變成社交禮儀的常態化,那麼口罩自然而然成為中石化易捷加油APP的標配。如果賣生鮮作為出行場景有效的補充,那麼則要去思考誰在買生鮮。這些車主是否是家庭日常事務的決策者?只有當具有主動消費習慣的移動出行用戶,不需要你提供優惠和推薦就會發起購買行為時,那麼賣菜就已經成為系統的一部分。

判斷問題的關鍵是,即便問題真實、具體,但它是消費習慣嗎?這個場景可持續嗎?如果這個場景不可持續,那麼這是營銷邏輯、產品邏輯還是服務彩蛋?能否把這種服務的價值沉澱為數據價值?

3.預測:數字化生活新規則和場景痛點再定義

定義真實、具體和系統的問題,成為梳理「問題」的關鍵點,它指向的是「數字化生活新規則和場景痛點再定義」,圍繞「問題」我們洞察到五個具體的方向:

第一,「專業主義消費」的新信任關係。消費越來越表現為知識、專業和認知消費,那麼場景化消費能否形成場景信用,能否通過解決問題和麻煩,不斷形成用戶信賴感的與日俱增,就變成關鍵。

第二,「小程序互聯網」時代的全民帶貨。小程序互聯網時代是小程序統計研究平臺「阿拉丁」的定義。這個非常好的定義應該給每個創業者更加重要的啟發:投身小程序,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場景。小程序的直播已經開始迅速主流化,進入全民帶貨時代,對於工具的時代化和直播零門檻,小程序能否成為場景連接和激活的最重要工具?

第三,更高效「DTC品牌」 的下沉新鏈路。通過新鏈路的下沉、到家和普惠,誰會成為第二個瑞幸咖啡,第三個元気森林,第四個三頓半?

第四,傳感器對話與「新機器」。從自動駕駛到智能家居都需要新的數字設備,比如米家App、小米和華為路由器、飛利浦HUE和宜家電燈泡,但這些都是消費的終端形態,我們更關注所有設備的傳感化、會話能力和機器社交能力。

五,個體、企業、組織、社會的「情緒免疫力」。情緒免疫力會表現為更加日常化的認知,也會表現為更加常態化的思考和應對解決方案。未來每個個體、家庭、企業、組織一定要有自己的「心理醫生」,因為情緒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變量。能否駕馭自己的情緒——不僅是對個人,甚至對組織也是重要的核心考驗。

借用白居易那句耳熟能詳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麻煩是永遠存在的,問題是解決不完的,但正是這「吹又生」帶來了無盡想象。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時間

圍繞「時間」的探討在於——如何佔據用戶新「有效時間」,把握新的窗口期紅利。

這也是場景實驗室在疫情期間反覆思考的。個體「有效時間」,是新的意義時間激活?家庭「有效時間」,是新的時間單元分配?社會「有效時間」,是數據聯繫帶來的業態價值重構?在這些時間的維度裡去判斷,方能重新認知增長方向和業務變革邏輯。你是否能找到並佔據用戶新的「有效時間」呢?

1.「雲化」之年

當你看到越多越多「雲綜藝」和「雲秀場」,無論是《歌手·當打之年》等的雲錄製,《天天雲時間》等老牌綜藝的新產品形態;或者香奈兒、愛馬仕或者迪奧等奢侈品牌,在騰訊視頻、微博、INS、Facebook等平臺直播的雲發佈……需要去思考,自己的產品是否具備隨時進入不同終端的適配機制。

尤其以「雲化」的各大時裝週來講,作為許多人理解中的「訂貨會」,它所營造出的氛圍、建設的場景、帶來的輿論,從KOL到KOC,無不凸顯強烈可感知的獨特性。今年的各種「雲看秀」看上去是非常倉促的被迫,我卻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很多年後,當我們回想起2020年春天倉促上線的這些發佈會,將會意識到,那正是新體驗紀元的真正開始。

因為融合的數字體驗,不得已為之的偶然與倉促,有可能成為一個紀元的起點。今天給出這個判斷,是想引發進一步思考:當下的用戶到底怎麼理解新的「意義」?什麼是場景革命之後被賦予價值的關鍵詞?

我們會「訂閱」米蘭時裝週,「訂閱」紐約時裝週……這裡邊有一種方法:「場景訂閱」成為界定「有效時間」的商業模式,

重新甄別「時間的分配」,包括個體注意力的分配、家庭時間的分配和社會時間的認知。

2.場景訂閱:界定「有效時間」的商業模式

第一,需要理解場景訂閱賦予個體時間以新的意義比如B站「空中課堂」、快手「一節好課」意味著什麼?微博的「線上發佈會」意味著什麼?一如判斷時間的關鍵詞——被感知的意義。如果把信用定義為認知,那麼一切有利於增強認知的工具和形態是否一種意義?你會發現,許多原來的分類方法都已經失效了。

你會奇怪為什麼是B站、快手,不應該列舉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等在線教育嗎?還有騰訊課堂、網易公開課、VIPKID等等,他們是怎樣以更加理解當今用戶的內容形態和審美方式,完成邊界溶解的?

第二,在這種變化中,還要認知家庭時間的重新分配。「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老師,在多年前就提出過「國民總時間」一詞。當VIPKID與華為聯合發佈《在線教育家庭Wi-Fi網絡白皮書》,很多人不理解什麼是「Wi-Fi6」。它就像家庭場景的「5G」,數字生活越是高速流動,就越需要網絡的穩定性。

除了超級猩猩、Keep的直播,還有華米的家庭智能健身,這是空間的積累抑或時間的計量呢?「下廚房」是曇花一現,還是成為全新的廚藝創造力平臺,被重新認知呢?我自己在朋友圈和一些微信群看到,原來從不下廚的朋友,現在都已經變成大廚了,甚至開始覺得烹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已經被廣泛認知的「5G+AIoT時代」,我還要特別提一下「語音交互」的極端重要性。

智慧家居整個品類的破局方式就是語音交互——你是扮演語音交互的基礎設施,語音交互的操作系統,或者扮演語音交互的內容工具商被整合,扮演語音交互的全新遊戲體驗和內容體驗IP。在何種生態裡扮演自己的「不可替代」尤為重要。

很多人長期對於智能家居是不以為然的,總覺得它進展緩慢。事實上可以感受到,在深度學習的語音交互過程中,有大量新場景在被系統化生成。這種創造的過程會讓我們看到,時間的「有效性」越來越擴展——「家庭有效時間」並不僅是在家庭,還包括親子陪伴、養老、智能安全門禁系統、智慧社區,乃至家庭衣食住行遊購娛的場景訂閱系統。

第三,空間商業「雲化」的全時全域。與家庭場景一樣,數據流雖然在高速流動,但是需要越來越穩定的數字化鏈路,去定義空間商業的體驗和渠道價值。無論是Showroom、Select展廳,比如「好好住」the Paragraph 節選的門店、野獸派的小程序直播、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等等。

數字化深化的過程,在於每個觸點都是「交易環節」,每個連接點都是「貨架」。你有多少個貨架,取決於數字化對於顆粒度場景的改造方式。它可能是「超級導購」,可能是店員的朋友圈裂變,可能是一個「掃碼購」,可能是宣傳的單頁和DM,可能是促銷的小程序,可能是用戶打卡模式積分兌換的場景,也可能是助力砍價過程中帶來的每日簽到。

你怎樣定義貨架、觸點和坪效呢?所以空間商業的「雲化」是全時全域,每個時間和注意力的分配點都是「雲化」的觸點,都是交易終端和鏈條設計閉環的關鍵點。

數字時代的用戶感受在於定義時間分配,能否進入「用戶感受」,「有效時間」成為用戶體驗設計依據。

很多人說,要怎樣做直播才不「傷害」品牌?這是一個偽命題。你沒有理解直播,沒有對於直播間進行「裝修」,沒有對硬體和軟體進行全盤重新設計——什麼時候宣講,什麼時候帶貨,什麼時候做客戶關係管理。毫無疑問,能否讓用戶形成真實的「感受」,願意與品牌一起伴隨成長,「有效時間」成為最核心的決策依據和設計邏輯。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3.預測:立足新「有效時間」,定義商業模式。

數字戰略的命題三:時間,立足於新的「有效時間」能夠定義很多新商業模式,這裡舉六點說明:

第一,「劇本殺」在線燒腦社交。社交形態有很多種,既像策略遊戲,又像狼人殺一樣挑戰智力,同時又構成很好的社交體驗。當密室逃脫無法在線下成行,是否可以在線上做同樣思維的遊戲產品。

第二,「客廳」作為家庭前臺的場景改造。作為家庭溝通的「內容陣地」,目前的改造深入還非常少。

第三,一切皆可買手店的「雲上模式」。所有商業地產和實體門店都成為重要直播場景,都要像買手店學習。

第四,場景訂閱中,基於家庭訂閱的簡潔持續模式。無論是高級餐廳外賣、生鮮配送、知識服務,或者能否通過「少年得到」加巧虎、樂高形成套餐?家庭訂閱才剛剛開始,可以有更加簡潔的服務模式。

第五,服務業小時工化。不僅是河狸家等美甲品類的「非接觸」,更多蘇寧生活幫、58到家那樣的服務需要在全新方案裡完成小時工化的呈現,是攬郵、手機快修和家電體檢。

第六,線下商業目的性消費轉化為隨機性體驗。線下體驗線上成交,小程序與用戶體驗形成多觸點的挖掘、多場景的連接。要把隨機性體驗轉化為立足於「體驗經濟」的場景商業模式。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識於微時,潛流湧動

以上,就是今天討論「數字戰略」三個關鍵詞,個體、問題、時間。

我們要學會看到剛剛開始的變化,於每個「微時」,感受到大勢的潛流湧動,來形成數字戰略的領先半步。譬如最開始提到的三個啟示,在數字戰略中分別意味著什麼?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1.識別脆弱

第一,找尋自身確定性。一定要要找到自身的確定性與能力項,這是識別脆弱非常重要的起點。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組織文化,創始人基因?擅長C端裂變,還是B端賦能?擅長「領先」還是「墊後」?形成自己確定性的專業圖譜。

第二,定義自己的節奏。找到自身確定性,定義自己的節奏,不受外部的干擾,以及對外部的干擾有相應的機制去匹配,形成更加彈性的「與時俱進」。

第三,深耕生態鏈佈局。讓自己不可替代,在產業鏈的生態位中,越來越有「被協作」與「被連接」的價值,越來越有「被使用」與「被應用」的價值。同時,藉助基礎設施形成自身「小生態」的反脆弱能力和抵禦風險的生態價值,也顯得尤為關鍵。

找尋自身確定性、定義自己的節奏、深耕生態鏈佈局,就是「識別脆弱比預測黑天鵝更關鍵」的三個行動關鍵詞。

2.捕捉新需求

第一,尊重消費。「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意識,將塑造主流消費形態,包括垃圾分類、個人社交禮儀、自我防護細節等。

第二,安全感消費。各種虛擬「病毒」促使人們不斷嘗試對抗不確定性,包括心理諮詢、隱私保護、家庭陪伴經濟等。

第三,滿足感消費。物理隔離帶來的「心理疏離」讓對滿足感的追求放大、躍遷,指向視頻付費、會員經濟、知識服務、場景社交等。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3.打造新競爭力

什麼是「新競爭力」?總有一個社會需要的價值點,是你能做而別人做不了的。當你找到這樣一個社會需要的價值點,自然而然就具備了全新的競爭能力,以支撐走得更遠。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場分享。來自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者,《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雷德·戴蒙德。他在即將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新作《劇變》中有一句話:

「突發性重大問題激起的人類能動性,讓我們得以克服慣性與阻力,重新審視那些逐漸積累的預期問題。」

毫無疑問,珍惜這樣的變化,不僅是出自商業的考量,也是對於創始人初心的追問,是我們認知到企業使命在新環境下的重新出發。

吴声新商业指南:个体、问题、时间,三个词讲透数字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